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马鸣等五菩萨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鸣等五菩萨传》
作者:林凡音译白【完结】




大乘佛教五菩萨(代序)
马鸣菩萨传
龙树菩萨传
提婆菩萨传
无著、世亲菩萨传

 
 
 
 
 
马鸣、龙树等五菩萨传

 
大乘佛教五菩萨(代序)
蔡 惠 明 

                               
佛教在古印度的发展有几个阶段:最初释迦牟尼佛自己所说的教义为原始佛教,其后自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佛教僧团因传承和见解不同发生分裂,形成部派佛敦(上座部和大众部等)。公元一、二世纪间,从部派佛教大众部中产生了大乘佛教(后世称原始佛教为小乘佛教);最后大乘佛教的一部份派别同婆罗门教互相调和结合。又产生了大乘密教。
马鸣菩萨是古印度佛教理论家、佛教诗人,他得到贵霜国国王迦腻色迦的帮助。积极传布大乘佛教。龙树菩萨又译为龙胜、龙猛,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宗的建立者,他继马鸣菩萨之后努力弘传佛教,他的“空”、“中道”、“二谛”(真谛、俗谛)等学说也称“大乘空宗”或“空宗”,在印度哲学发展中影响很大。提婆菩萨意译圣天,也是古印度佛教哲学家。他于中印度师事龙树,阐扬大乘中观教义。无著、世亲两菩萨是亲兄弟,同为大乘佛教瑜伽宗理沦体系的建立者。他们的学说世称“大乘有宗”或“有宗”,在古印度哲学发展中与大乘空宗(空宗)同样影响深远。这五位菩萨的著述经过鸠摩罗什大师等的传译,促使中国魏晋佛学的大发展,标志着我国古代新文化运动一一佛学的开始。学习马鸣等菩萨的历史和学说。有助于对印度和我国哲学、佛学史的了解。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他不懂佛学,不理解印度佛学与中国佛学的渊源关系而又有所不同,因此写不下去了。
林凡音居士为了帮助初信的学佛者了解马鸣等五位菩萨为佛教献身和学习他们伟大的精神。理解大乘佛教的内容和历史,发心将鸩摩罗什大师所译的马鸣、龙树、提婆、无著、世亲五菩萨传再译成通俗的语体文。他的译笔生动,引人入胜,又忠实于原著,其受读者的欢迎是不难想象的。传记译成后,承徐恒志老居士细心校阅,作了补充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我读了不胜喜悦,敬向广大读者推荐介绍。
1986年5月1日劳动节于上海
 
 
马鸣菩萨传
 
 
        公元一至二世纪,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法师,人们尊称他为“马鸣菩萨”,他对大乘佛学起了开端的作用。
        他本学婆罗门教,擅长音乐及诗歌,声誉很高。后归依佛法,拜胁长老为师。胁长老是北印度的高僧,他深虑当时沙门中缺杰出人才,佛法渐见式微,没有人能负起弘扬佛法、开导众生的责任。他听说中印度有位出家外道,才识过人,能言善辩;这位外道年轻好胜,自恃才高,要与沙门中学子辩论。他扬言:“如果沙门中没有人敢站出与他辩论,那就说明服输了,从此就不准公鸣犍椎(“犍椎”是古印度召集僧众的一种木制法器),不得进行僧伽活动,也不得受人供养!”
        胁长者暗想此人定非等闲之辈,很想去会会他;倘有可能,就想度他归依沙门。他不顾年迈体衰,跋山涉水地往中印度去。
        路上经过一个宝剎,有一群小沙弥见他年老慈祥,就围着他打趣说笑。胁长老毫不在意,对这些天真的小沙弥面露笑容,听之任之。其中有些年龄略大的,看出长老不是平凡之人,就提出各种问题来向他请教。胁长老总是有问必答,没有一点被难住。沙弥们至此十分钦佩,顿生恭敬之心。第二天长老辞别南下,沙弥们依依不舍,送了他不少路程。
        长老到了中印度,故意在被外道占据的那个最大的寺院住下。他问比丘们:“你们做功课时为什么不依法公鸣犍椎呢?”一比丘说:“长老有所不知,我们这儿来一个傲慢无理的外道,他声称:‘你们现在沙门中没有学子,都是一些平庸之人;而且佛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们不服,我们可以比试比试,根据各自的学说,来进行辩论。有本事的,请站出来吧!’谁知我们有好几位法师,都不是他的对手。从此他就不许我们公鸣犍椎,还占据了我们寺院。我们住持怕惹是非,就委屈地依从他了。”胁长老听了,安慰道:“你们不要气馁,先去禀明方丈 ,大胆地鸣犍椎吧,有我来对付好了。”比丘们本来心里有气,今见长老出言不凡,知他必是高僧,一定具有辩才,就请住持与长老相见,并大胆地打起犍椎来。
        那外道在里面听见,气势汹汹地问道:“我不准你们打犍椎,今天为什么又打起来?”比丘们说:“这不干我等事,北方来了一位长老,是他打的。”外道说:“此人好大胆,我倒要会会此人!”
        外道见了胁长老,是一个清癯的老叟,就责问道:“你这远来的老和尚,大约不知道这儿的规矩吧!”长老说:“怎么不知道,不知就不打犍椎了。”外道说:“如此说来,难道你也想跟我辩吗?”长老说:“你要辩论也可,这有何难?我们佛门宽大为怀,素来佛不犯道,你们外道太放肆了,竟敢限制沙门活动。我们佛学博大精深,如大海可容百川,今天让你知道一下深广也好。”外道说:“不要夸口了,我倒要看看你的本事。这样吧,我们就订在第七日,让我们邀请国王、大臣、沙门、外道、娑罗门诸大法师,都来参加,看看我们谁胜谁负。”
        至第七日,道场上钟鼓齐鸣,冠盖云集,与会者都来了。胁长老先到,从容地升上高座,仪态自若,微带笑容。那外道后到,态度傲慢,见长老已到,只得于另一旁坐下。他抬头看看长者,见他和颜悦色,情志安逸,端坐庄严,不由地微微暗惊:“这老和尚道风不凡,在这样的大场面处之泰然,可能很有学问,今天得要稍加谨慎。”
        外道定一定神,傲气又上来了,开言道:“今天我们两家辩论,非比平常,得先立个契约,你看可好?”
        长老说:“悉听尊意,请你说吧。”
        外道说:“如果谁输了,就割去谁的舌头好吗?”
        长老说:“割掉舌头有何用处,我们辩的是学术见解,不是一般人打赌,我看谁输了,就自甘称作弟子,怎么样?”
        外道说:“也好,只要你不怕惭愧,当众拜我。那么谁先提问?”
       长老说:“我年纪老,从远方来,又先在此升座,理应我先提问。”
        外道说:“好,那就请吧。”
        长老说:“要使天下太平,人民丰衣足食,举国欢庆,国王欢喜,当用何法?”
        那外道没有学过治国之道,一时竟答不上来。
        长老说:“我们佛教有世法和出世法。这是世法。要使国泰民安,就要从国王做起,爱臣民,轻徭役,薄赋税,多作利国利民之事,使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始能太平。这是很普通 的道理,难道也答不上来吗?”
        外道面红耳赤,与会者笑声四起。
 
        长老又提了一些世法与出世之法,有不少玄理外道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答得支支吾吾,都没答好。轮到外道提问的时候,他想用婆罗门的学说来难住他,哪知长老原先也是婆罗门种,对所有经典无不精通,凡有所问,长老都对答如流,令人信服。这下顿时挫了外道的锐气,在大庭广众前,外道只得服输,自称弟子,听从长者为他剃除头发,受沙弥戒。
        那外道回到内室,低头闷坐,悒郁不乐。自思:“我才识远震数国,从无敌手,今天怎么输于一个老和尚了,今后还有什么面目做人!”长老明白他的心意,走到他身边,和善地说:“佛法主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是我见太深了,处处以我为中心,以致一叶障目,使你不能高瞻远瞩。你试想:释迦佛作王太子时,也是信奉外道,他想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走出宫廷,苦修六年,使他感到外道学说不能解决他心中的许多疑问,于是独自到菩提树下,又修行了一年,终于在一个晚上的定中,突然见明星而开悟,彻证了无上甚深真谛。从此,他传道四十九年,收了许许多多外道成为弟子。你说,佛学能比外道不高明吗?”
        接着,长老又给外道显示神通,并说:“神通不是出家人追求的目的,比丘应以精研正法为要。”经一番苦口婆心的解说,至此,那外道方知长老是个得道高僧,心悦诚服,甘拜为师。胁长老说:“你呀,天资聪慧,夙根又厚,只是错入了外道,使明珠沾上了尘土。从今后应该归依正法,精勤学佛,方能使你真正地进觉道。”那外道彻底醒悟,从此虚心地聆听师父为他讲经说法,认真修学,数年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再数年,胁长老回北方去了,这位比丘仍长住中印度。此时他已博览所有佛学经论,才识盖世,且虚怀若谷,与多年前换了一个人了,沙门与外道都敬服,连国王对他也极尊重。
        不久,北印度的小月氏国王起兵来伐中印度,将王城团团围困,只是未动刀兵。中印度国王派使者去询问:“你们长时间的将我王城围困,使我人民遭难,你们为的是什么呢?”小月氏国王说:“我要你送我三亿金,我即可退兵。”中印度国王说:“我倾国相赠,也收集不到三亿金。”小月氏国王说:“你有稀世的两大国宝,足可抵二亿金,难道你不知道吗?”中印度国王说:“我哪有这样贵重的国宝!”小月氏国王说:“你藏有释迦佛留下的佛砵,还有一位具有辩才的比丘,你把这两样宝贝赠于我,就足抵二亿金,我可以满足了。”中印度国王说:“这两样确是我的国宝,但是我不能赠于你。”
        比丘得知此事,就劝说国王:“陛下,你就满足他的要求吧,一则可以退兵,生灵免遭涂炭;二则他单要佛砵与我,说明他心中十分敬重佛法。陛下把我留在国内,只佛化一国,若把我送到他国,我就可以别国去弘扬佛法,让天下都受到佛化的利益。陛下是归依佛法的,愿国王三思!”
        国王平时对这位比丘甚是尊敬,听了他的开导,经过反复思忖,终于同意了。
        小月氏国王马上退兵,迎着佛砵和比丘回国去了。快到京城,举国臣民焚香恭迎。数日后,有些大臣议论道:“国王啊,佛砵确是稀世之宝,而比丘国内有的是。怎抵得上一亿金呀?”国王说:“你们只知眼前利益,这位比丘名扬四海,佛学高深,精于说法,而且又是胁长老在世时的弟子,我迎他到本国来弘传佛法,于国于民,都是有很大利益的。”
        一个月后,国王打算请比丘说法。他寻思:“人们说畜生也有灵性,也能受到感化,我何不借此机会试试。”他就挑选了七匹好马,让它们饿了五日,到第六日早上,召集国内所有沙门,外道、都来听法;同时又命令把饿马系在道场的柱子上,看看饿马是吃草,还是听法。
        比丘登坛讲法。他讲的是《佛遗教经》,讲时语词恳切,深入浅出,感人肺腑,场上肃静;连那饿马似也听得出神,尽管饲以草料,牠们都不思进食,竖耳谛听。
比丘讲经毕,只闻那七匹饿马一声长鸣,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