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拣宝-第7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豸酥戳硕桓霾煌翁闹郑钦庖环ぞ碇校鱿值娜宋锷偎狄灿泻眉赴佟�
其中孔子与他的弟子肯定经常出现,不过在出现在不同场景的时候,人物的衣饰纹理,以及神态举止,却又是截然不同的表现。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知道长卷的作者对于这幅画倾注的心血,绝对不是什么连环画、小说插图能够与之相比的。
在专家的解说下,众人才算是明白了东西的价值,完全可以用国宝来形容。
可以肯定的说,白描画应该是各种图画的基础,像西方人学习油画之前,也要练习素描一样,中国古人一开始的时候,也是由白描画入门的。
不过,把白描图发展到极致的,却是南朝及隋唐年间的壁画。在这个时期,由于佛寺道观宗教画盛行,壁画大行其道,其中壁画的稿本,也就是小祥,自然成为了流行。
一般情况下,这些稿本小祥在壁画完成之后,肯定是废弃了。但是也有人保留下来,在现代却成为了最珍贵的作品。尤其是像阎立本、吴道子、韩滉之类的大画师,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堪称一绝,更是实至名归的国宝。
一时之间,有人悄声打听起来:“阎立本和吴道子,倒是耳熟能详,但是那个韩滉又是什么人?”
“不是吧,连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五牛图的作者也不认识?”
“孤陋寡闻了,五牛图可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是镇国之宝,异常珍稀宝贵……”
古代是农耕社会,对于牛和马非常重视。所以这两种动物画题材,经久不衰,直到现在还有人孜孜不倦地入画。马画且不提,八骏图什么的,历代不乏精品佳作。但是说起牛,那就不得不提五牛图了。
元代的大画家赵孟罹驮圃奁赖悖迮I衿诼洌J烂室病5搅讼执腥税盐迮M寂跷蚬Γ纱艘部梢灾蓝鞯牡匚弧2还萌吮冉限限蔚氖牵迮M己苡忻且话闳思倩崛プ⒁馑淖髡撸挠械愣烊瞬缓斓囊馕丁�
也不仅是韩滉,很多名画的作者也是这样,比如说韩熙载夜宴图,估计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出它的作者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说不定还以为作者是韩熙载本人呢。
说起来,武宗元也是这样,尽管拥有与吴道子相近的画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除了行家以外,一般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武宗元这个名字,有点儿受到埋没的意味。
当然,普通人不重视,只是看个热闹,不过行家之中却有明眼人。在仔细观赏长卷之后,立即得出了初步结论,这是宋代的绢丝,按理来说,应该是属于宋画。然而,长卷风格却充满了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风格,或许是宋人临摹唐画之作。
“不,绝对不是临摹的作品……”
就在这时,有人开口反驳起来,声音之中充满斩钉截铁的肯定。
第968章新一轮热潮
ps:月初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了。
听到有人反驳,众人自然看了过去。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有人喜欢平平稳稳,也有人偏爱一波三折。反正对于看热闹的人来说,从来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够大。现在有人站出来驳斥专家的观点,许多人十分兴奋,立刻意识到有好戏可看了。
“咦。”
与此同时,王观看了一眼,发现说话的人他居然认识,正是不久前在京城成立东旭博物馆的孔老先生。回到京城的时候,就听钱老说他访友去了,没有想到居然在沪城。
当然,意外归意外,王观也不好失礼,连忙上前招呼起来。
“……让我过去看看。”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却没有客套的心思,得到王观的允许之后,立即越过了保安,走到长卷的旁边观看起来。不过与其他人惊叹的表情不同,他的脸色比较复杂,自然也有惊叹,但是更多的却是激动,一种难以描述的激动。
见此情形,王观立时心中一动,若有所思起来。孔老先生姓孔,该不会是与曲阜孔家有什么关系吧?也不怪他这样猜想,主要是两千多年中国出了个孔圣人以后,现在的人但凡遇上姓孔的人,就忍不住有这样的联想。
毕竟孔子的名头太响亮了,不管姓孔的与孔子有没有关系,但是都乐意尊他为祖。根据同姓之间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理论,这也不算是乱认祖宗,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圣人祖宗,怎么看也不会吃亏。
“你说这不是临摹作品,又有什么见解?”
此时,有专家询问起来,却不是在质疑。毕竟他一开始就说了,这只是初步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如果孔老先生有另外的看法,大家倒是可以交流交流。
要知道在鉴定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判断固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固执己见,听不进别的意见。兼听则明,偏明则暗,集思广益,别人的鉴定结果。也可以作为参考嘛。
“这不是唐画,而是切切实实的宋画。”孔老先生十分肯定道:“作者是武宗元。”
“什么。”
众人一听,顿时一阵意外。
当然,一些人意外的是武宗元又是谁?另外一些人却意外孔老先生怎么这样肯定,长卷的作者就是武宗元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行家来说,武宗元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毕竟他的画风与吴道子非常相似,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直到现在,一些人还在怀疑。国宝八十七神仙卷图,到底是吴道子的亲笔画作。还是武宗元的杰作。
主要是两人的风格太像了,在没有款印的情况下,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肯定那幅作品一定是某一人的作品,自然而然存在了争议。
不过,现在孔老先生语气肯定,好像成竹在胸的样子,多少让人有些奇怪。此时。故宫的一个专家也认识孔老先生,干脆问道:“孔兄,你这样说。是不是有什么依据?”
“我当然有依据。”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眼中掠过一抹追思感叹:“我姓孔,这画又是孔子圣迹图,你说我能没有把握吗?”
“嗯?”
一瞬间,一些人若有所思,更多的人却是迷惑不解。就在这时,有人道破了玄机:“孔兄是想说,这画曾经是孔府的珍藏?”
作为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世家,哪怕在王朝更迭之中,却始终屹立不倒。如果说府中没有一点收藏,估计谁也不会相信。尤其是到了民国以后,国内外势力错综复杂,肯定有许多人在打孔府的主意。
然而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孔府的收藏似乎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多,就连号称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其中的财富大多数是搜刮得来的,并不是本身就富有。
当然,也有人说孔祥熙家族毕竟不是嫡系,自然没能传承到孔府两千多年积累的财富。不过这话也说不通,因为最后一任衍圣公,在建国之前就跑到海外去了。但是经人研究,却发现这位末代衍圣公的生活貌似不算奢华,没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所以有人觉得,所谓的两千年收藏积累,庞大的财富等等,可能只是个传说。不过,也有人觉得,说不定是孔家见势不妙,悄悄地将东西埋藏起来了。可是在破四旧的时候,孔府肯定逃离不了被抄洗的命运,但是也没听说找到什么东西。
然后在那个时候起,关于孔府珍藏的传说,也慢慢地淡化了。只不过故宫的专家毕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于这个传说也有耳闻,在这个时候忍不住试探问了一句。
对此,孔老先生却避而不答,只是反过来问道:“大家知道曲阜孔府中的圣迹殿吗?”
“圣迹殿?”
与此同时,突然有人反应过来:“对了,差点忘了,这幅长卷的场景,与圣迹殿中的石刻非常相似,难道是同源?”
“是不是同源不清楚,但是肯定很有渊源。”
在孔老先生的提醒下,许多人纷纷反应过来。稍微对比之后,就忍不住猜测纷纷,然后也多了几分好奇心,想知道答案。
这个时候,也有人直接问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孔兄的意思是说,这幅长卷其实是圣迹殿绘刻的样本?”
“虽不中,亦不远。”孔老先生点头道:“大家可以翻查史料,就可以知道圣迹殿是在宋代真宗年间修建起来的,在石刻之前是木刻,但是木刻的范本却是由武宗元执笔描绘而成,得到真宗皇帝的赞同御批之后,才让工匠绘刻在圣迹殿中。”
“木刻完成之后,图画的样本却让孔家细心保管下来。然后代代相传,可是在明末清初之时,却忽然失踪不见了。”
孔老先生迟疑了下,也不再回避,反而直言不讳:“这件事情,在孔家流传下来的一些笔记中有记载。我还以为画卷已经毁于战火之中了,没有想到居然还在人间。”
“你们看,卷尾印文,有茂先两字,这是孔家四十五代子孙孔延世的字,在宋真宗年间,他为曲阜令,袭封文宣公,负责孔府的扩建工程……”
孔老先生细数下来,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印文阐述,然后就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可谓是传承有序,代代相传。不过在明末之际,却嘎然而止,又直接证实了孔老先生的说法,东西就是在这个时期失踪了。
“没有想到东西竟然落在钱兄之手。”
此时此刻,孔老先生感慨万端,语气之中也隐约有两分埋怨之意:“为何上次在他府上拜访之时却只字不提……”
王观听见了,就当听不见,总不能解释说,东西不是钱老的,而是自己最近才发现的吧。这样的话,轰动是轰动了,但是当地文化部门以此为理由,让自己把东西上交怎么办?
不管怎么说,在孔老先生的证实下,众人才算是明白了长卷的来历,也知道其中的珍贵。可以说,又是一件难得的珍宝,极具观赏价值。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新鲜感。毕竟这段时间以来,在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对于展览的珍宝已经耳熟能详了。尽管刚才参观的时候,也是阵阵惊叹,十分喜欢,但是难免少了几分期待的感觉。但是现在却不同了,就好像是意外的惊喜一样,自然让人十分高兴。
料想在消息传出之后,肯定会引发新一轮观赏的热潮。
不过,那也是后话了。反正在介绍了长卷的来历之后,一帮专家也识趣退场,让出位置给买票进来的人仔细观赏。
与此同时,孔老先生也找到了王观,貌似要兴师问罪。
见此情形,王观急忙说道:“孔老,这画……”
“没问你画的事。”孔老先生摆了摆手,迟疑说道:“待会你空吗?”
“什么?”王观有些错愕道:“孔老你找我有事?”
“不是我找你有事,而是有位朋友想认识你。”孔老先生沉吟道:“知道我们认识之后,他就托我问候你,顺便想在中午设宴,好好的款待你一番,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这两天我没什么事,倒也算是比较空闲。”王观微微皱眉道:“不过,到底是谁想认识我呀?”
言下之意却是,那人是单纯的想认识自己,还是通过自己办什么事情?不是王观敏感,喜欢胡思乱想,而是有前车之鉴,不得不防。毕竟在负责巡展以来,他就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目的并不单纯的人存在。
对此,王观也有些习惯了,不管这些人怎么拐弯抹角,旁敲侧击,都装做没有听懂,却让他们十分失望。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总有人不死心,前赴后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