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现代战争-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代战争》
作者:曾大江【完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引爆一战

    欧洲火药库:巴尔干

    1800年,巴尔干地区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了。几个世纪以来,巴尔干一直由土耳其的苏丹所统治。但是在1800年到1900年的100年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实力逐步下降,对巴尔干地区的领导逐步弱化,巴尔干地区的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巴尔干地区出现利益真空。奥匈帝国和俄国都把手伸进了巴尔干。日益强大的欲当欧洲霸主的德国使英法俄感到利益即将受损,因此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协约国集团。奉行泛德意志主义的德国和奥匈帝国是天然的盟友,再加上意大利,德奥意组成了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

    1900年,巴尔干地区出现了五个独立国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波斯尼亚名义上还属于土耳其,实际上已经被奥匈帝国控制。

    1908年,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吞并了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是邻国,住在波斯尼亚的塞族一直企图摆脱奥匈帝国的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的吞并让由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非常愤怒,因此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军队在边境上互相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1912年10月,以塞尔维亚为主的巴尔干邻国联盟向土耳其发起了进攻。1913年5月,土耳其被赶出了欧洲,它在巴尔干地区的国土被巴尔干诸国瓜分。

    巴尔干战争的胜利,让塞尔维亚加强了自信心,同时也点燃了波斯尼亚的斯拉夫人的民族主义热情,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敌对情绪日益上升,波斯尼亚自然成了斗争的焦点。同时奥匈背后的德国和塞尔维亚背后的俄国也摩拳擦掌,此时的巴尔干半岛成了一座随时可以爆炸的欧洲火药库。

    偶然的火星: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携储妃到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巡视。塞尔维亚的激进组织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决定给吞并波斯尼亚的奥匈帝国一点颜色看看。

    在萨拉热窝军政要员的陪同下,斐迪南驱车前往市政府参加欢迎典礼。然而就在去市政府的路上遭到了塞尔维亚爱国青年的炸弹袭击。斐迪南坐着绿色的敞篷车,炸弹扔在了敞篷车里面,但是斐迪南非常镇静,他一下子就把炸弹扔到马路上了。然后炸弹爆炸了,斐迪南毫发未损,但炸伤了几个路上的老百姓。

    在市政府参加完欢迎典礼之后,斐迪南提出要去看望被炸伤的老百姓,于是他的车队按原路返回。但这一次真正的暗杀来临了。车队走到一个叫拉丁桥的路口,司机放慢速度,向右转弯时一个20岁的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连开两枪,一枪打在斐迪南的脖子上,一枪打在斐迪南妻子的腹部。

    裴迪南夫妇的遗体被运回维也纳进行了国葬。奥匈帝国的怒火集中在塞尔维亚的身上,因为他们认为杀手普林希普是一个秘密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团体的成员。就这样,普林西普的暗杀行动引爆了欧洲火药库,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爆发。

    一战爆发:全面宣战

    1914年7月23日,在取得德国支持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塞尔维亚则提出对该事件进行仲裁,但同时塞尔维亚对军队进行了动员。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7月底,奥匈军队开进了塞尔维亚。与此同时,柏林警告圣彼得堡,如果俄国动员军队支持塞尔维亚,德国会调集军队不惜一战。俄国的盟友法国也请求沙皇慎重考虑,但是沙皇拒绝了,开始部分动员军队。

    1914年7月30日,奥匈帝国开始炮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这导致俄国不顾德国早先的警告,最终下令全面动员。德国也说话算话,立刻向俄国宣战并开始动员武装力量。

    仅用了48个小时德军就在狂热的欢呼中向战场开拔了。阿道夫。·希特勒、坦克之王古德里安、沙漠之狐隆美尔和空军元帅戈林等人就在这些狂热的德国年轻军人中。

    1914年8月1日,考虑到与俄国的同盟关系加上德军的动员对自己的威胁,法国也开始了战争准备。对于德国政府来说,仅此就足够对法国开战了。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德军的战车开始同时往东西两线运兵。

    现在最后的疑问是英国会不会参战。因为英国与俄法的友好协议并没有规定英国要在发生战争时给以援助,所以开始英国采取的是中立的态度。

    1914年8月4日,德军进入了中立的比利时。英国意识到如果德国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对英国是不利的。于是英国以保障比利时中立地位为借口,向德国发出了撤军的最后通牒,但是德国拒绝了。于是1914年8月4日午夜,英国向德国宣战。

    当晚,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的一声感怀成了那个年代的写照:“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从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到1914年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整个欧洲都被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利益真空诱发的战争

    天下嘻嘻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战争是争夺利益的最激烈形式。人类历史的经验表明,大国的崛起和衰落往往都伴随着战争。1871年俾斯麦用铁和血统一德国,德意志帝国建立。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新兴大国需要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从1871年到1914年的43年间,德国日益强大,德皇威廉二世欲当欧洲霸主。英法俄等传统大国的利益受到新兴大国德国强有力的挑战。德国的崛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个重大因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另一个重大因素。当一个大国在传统强国的夹缝中崛起时,爆发国家间大规模战争的概率只有50%。当一个大国崛起的同时另一个大国在衰落,那么战争就在所难免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使巴尔干地区出现利益真空。新兴势力对利益的渴望就像落水的人对空气的渴望一样强烈。传统势力对任何利益都垂涎欲滴。大国衰落出现利益真空,各方势力涌进利益真空时就可能引发战争。

    中国正在崛起,但是没有大国在衰落也没有出现利益真空。因此,中国的崛起难以引发战争。只有美国迅速衰落,才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2020年之前,一超七强(美国一超,中日英法德俄印七强)的世界格局与1914年英法德美日俄奥等列强鼎立的世界格局大相径庭,2020年之前第三次世界大战绝无可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施利芬计划:奇正结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战争之火被点燃。

    1914年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各国都在按照自己军队的特点预先设计了克敌制胜的作战计划。

    德军是训练有素的高效战争机器,参谋人员的水平很高,武器装备精良,陆军配备的重型火炮是当时最好的火炮。法军仅次于德军,居欧洲第二,其快速连发的75毫米口径火炮是当时最好的野战兵器。法国还从北非调来了受战火长期考验的殖民地军队。俄国陆军在数量上最多,号称有六百万之众,但武器很落后,比较笨拙,只有一些军用汽车充门面,看上去仿佛是个现代军队。英国陆军全是志愿兵,数量比较少,但高度专业化,其步兵可以在一分钟内瞄准射击15次。

    施利芬计划

    德国的作战计划在1905年就已经制定出来了。时任德国总参谋长的施利芬伯爵设计的这个作战计划被称作“施利芬计划”。施利芬假想法军会首先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因为这两个地方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了德国。法国人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必会倾其全力将其夺回。基于这一点德军用一定的左翼牵制法军,用强大的右翼借道比利时、荷兰或卢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从而一举拿下巴黎。

    “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是“左翼牵制,右翼包抄,攻克巴黎”,要求右翼力量必须强大。但是施利芬去世后,他的助手普鲁士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家毛奇的侄子小毛奇担任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对“施利芬计划”做了稍微的改动,即加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防守,削弱右翼力量。小毛奇对右翼的削弱,导致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因兵力不足吃了苦头。

    列日要塞

    1914年8月4日早晨,按照施利芬计划,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突进比利时,直奔比利时最重要的列日要塞。当时比利时只有16万军队,其中4万人用来防守烈日要塞。烈日要塞周围环布着12个坚固的炮台。从8月4号到8月10号德军伤亡惨重,却只攻下了两个炮台。8月12日德军用“大白莎”巨型攻城炮将列日要塞剩下的十个炮台迅速化为了瓦砾。

    1914年8月14日,德军攻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继续向纵深推进。根据“施利芬计划”,德军五个集团军,向法国西北部直扑了过去。法国和英国对德军行动判断错误,只有法国的一个军和少量的英国远征军部队在抵挡这支德军主力部队。英法联军不得不后撤,并不断被德军追袭,很快德国军队就打到了法国边境。

    与此同时,正如施利芬所预料的那样,法军开始进攻洛林。法军主力和德军左翼在德法边境上不断上演着进攻和反攻的大戏。最后德军的大炮和机枪占了上风,法军在两周的作战中损失了三十万人,只得撤退。而德军右翼却从比利时打到了法国边境。

    坚点战术

    战争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坚点,所谓坚点就是本应该很快达成的小目标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迟迟不能达成。例如:上甘岭。坚点会大大挫伤进攻方的锐气,增强防守方的信心,甚至改变战局。战争指挥者必须善于处理坚点。如果没有巨型攻城炮,列日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坚点。没有巨型攻城炮,列日将至少阻挡德军一个月。如果援军及时赶到,马恩河战役就可能不复存在,而被列日战役所代替。

    清除坚点有四种方法:1、摧毁;2、绕过;3、围而不攻;4、空降。巨型攻城炮摧毁了列日坚点,战术核武器和超常规大规模杀伤武器是摧毁坚点的首选。朱隶绕过所有城市直取京城,最后成为明成祖。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与日军“逐岛争夺”,美军伤亡惨重。后来美军采用“蛙跳战术”绕过坚点,进行“隔岛争夺”,很快就打到日本本土了。围而不攻可以让坚点的守军粮绝而降。也可以空降到坚点的后方或空降到坚城之内夺取坚点。陆军作战似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坚点。“把问题解决在1000公里之外”的导弹战不会遇到坚点。这里的坚点是指一个阵地或一个城市。在星际战争中一个星球也会成为坚点。

    数量的重要性是始终如一的。人海战术和狼群战术都是“以量胜优”的战术。在接下来的马恩河战役中,小毛奇对德军右翼的削弱,导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