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家心法-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皆不得其要。必如此乃为不易之则耳。试于阴阳两症。剖别分明。遵此守服。必无不效。切勿误用寒凉败胃之剂。促人寿限也。有蹈前弊者。庶几改之。)
'卷三' 消症
三消之病形何如。曰。消之为病。一原于心火炽炎。火甚于上。为膈膜之消。甚于中。为肠胃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甚不已。则消及肺。中甚不已。则消及脾。下甚不已。则消及肝肾。外甚不已。则消及筋骨。四脏皆消甚。则其心始自焚而死矣。然其病之始。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膏粱爆炙。酒酪乳。湿热之气。浸淫燔灼。郁成燥热。气不宣平。故其传变之形。为饮水多而小便多。曰消渴。胃中津液干枯。不能上荣舌本也。为善饥多食而渴。小便数而消瘦。曰消中。胃中热极。所食之物。随火而化也。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曰肾消。是燥热并及于胃底大小肠。故脂液凝浊。清阳与浊阴不能分疏也。三消之中。上中可治。下消最难治。然饮一溲未二。犹可治。饮一溲二。不可治矣。又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甘气。在溺桶中涌沸。其病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猪脂油溅在桶边。如烛泪。此精不禁而真元竭矣。然何以甘气为重。大抵水在天地与人身。皆有甘有咸。甘为生气。而咸为死气。小便本咸而反甘。
是生气泄也。是脾气下陷入于肾也。土克水。故死也。(有一种渴而恶甘。但饮茶为快者。属肾消。赵邯郸云。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惟以六味八味及加减八味。降其心火。
滋其肾水。则消自止。然三消俱宜戒浓味酒面房劳。不守禁忌。虽药无功。重生者其知之。
'卷三' 霍乱
有湿霍乱。腹痛而上吐下泻者是也。藿香散主之。有干霍乱者。俗名斑痧。又名搅肠痧。吐泻不见。面色青冷。腹中绞痛。乃阴阳错乱。最恶之候。而最易治。急刺委中部分出血。明矾末调饮探吐。或用阴阳盐汤。或用菜油探吐。兼用碗刮背上。用苎麻根蘸清菜油。刮夺命穴督脉后顶天庭等处。后服砂仁细末数口。连嗳数十声即愈。如遍身有斑者。用油纸捻火之。以响为度。
或用荞麦汤饮之即愈。然其要在急刺委中出血。则不死。(即十指头出血。亦是良法。按委中穴乃两膝内弯正中处。紧对膝盖。伸足取之。)
藿香散
藿香苍术浓朴陈皮半夏茯苓
'卷三' 胃脘痛
胃脘痛之病形何如。曰。胃脘痛。即俗所谓心痛也。心不可痛。痛则立死。以心在胃脘之前。故误指胃痛为心痛也。胃痛有食痰死血气寒火中气虚之别。方书载列甚明。无甚深微。独有一种肝胆之火。移入于胃而热。又肝藏血。血少则肝叶硬。不肯下垂。将叶抵胃。胃受肝抵。得食则满。愈与肝相逼。殷殷而痛者。久之变成燥症。而为膈症矣。(此一种当入膈症中同看)又有一种胃中作酸。不觉其为酸。每进饮食。不敢多用。多则竟日闷懑。直待食过。方得稍舒。此痛是胃中一味酸热也。若得嗳一口气。亦觉少舒。然最难得者嗳也。若嗳得重。此自下转上。必有一口食气。或水或挟物是酸者。其下最难得泄气。并且便硬。此皆少阳厥阴二脏之气所为也。久之亦防其变为痞膈中满等症。(此种可并入吞酸症中看)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
二阳之病发心脾。此类可通。食痛者。胸膈按之痛甚。勺水不入。兼大便闭。闻谷气则欲吐。(以下验症甚妙)用二陈汤。或平胃散。加桔梗枳实主之。(此即长洲所谓饮食停滞。消导之也。)痰痛者。亦不思食。口即欲食而不能食。大便不闭。二陈汤加枳壳黄芩海石主之。(食痛者消其食。则痛自止。痰痛者治其痰。则痛自定。法固如是。然前法设有不应。即当察其脾胃何如。仍参诊法中痰食两条本法治之。)血痛者。胸膈刺痛。(脉必濡涩)食可进。四物汤加大黄桃仁红花主之。(亦有宜用理中汤加肉桂桃仁红花者。须因症施之)虫痛者。亦不食。然痛必时发时止。
痛则牵引手臂。或肩背上。俱如穿透不可当。必唇红。面上有白点是也。痛时不欲食。痛才止即可食。实者。化虫丸主之。虚者。六味丸加胡黄连川楝子青黛芦荟。随症加减治之。(凡虫皆风木所化。但泻厥阴则虫自除。六味地黄丸为妙。
胡连芦荟青黛等。甚非虚症所宜。须慎用。谦按。虫痛虚者。良由土败木乘。六味汤治脾胃阴虚则可。设脾胃阳虚。恐非所宜。盖虫乃风木所化。物必先腐。然后虫生。当崇生气为主。则用理中汤去甘草少加川椒。送乌梅安胃丸。往往神效也。)胃脘虚痛者。得食即止。(以手按之必稍缓。)食多又痛。食过又痛。理中汤主之。(此即中气虚痛也。)肝虚燥痛者。亦不思食。交阴分。外按之不热。病患自言热。口渴。(大便必燥结)逍遥散加生地丹皮山栀。甚者疏肝益肾汤。加当归主之。(气寒火三症。四明不列症治。然验症则准绳为详。治法则薛案较妥。须并参之。)
二陈汤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平胃散
浓朴苍术陈皮甘草
化虫丸
芜荑雷丸胡连芦荟使君三棱莪术
'卷三' 胎前
凡受孕二三月。必呕吐恶心。此月水不通。阳明壅盛。故不安食。但此是始膏始凝始之时。骤然壅盛故耳。迨四五月。则血渐荫胎儿形体成。便具五行生克循环之理。则血有所归。而不壅盛矣。或曰血壅盛。何独于胃有病。曰。胃为多气多血之海。五脏之母也。女子应有是生。应有是化。今不行而成孕。骤然不化。阳明气血俱盛。遂有是上僭之势。久之自平。不足虑也。然有微甚。微者饮食调理。甚者六君子汤加砂仁生姜以和之。或曰。半夏损胎可信乎。曰。独食半夏一味。
虽非胎亦能损人。若与参术同用。但着开胃健脾之功耳。(正所谓当论方不当论药。当就方以论药。不当执药以论方也。论药只好就一味单方而论耳。)曰。思食何为。曰。胃气盛则思食。血壅则气逆。气逆则食入反出也。或女子性气褊急者。于六君子汤中。佐黄芩以清火。消息用之。
调治胎前呕吐。不出此方主之。如原有胃脘痛。而此时夹发。加丹皮山栀。如发热。不必加退热药。只以此方调之。胎前下血。名曰漏胎。气不摄血也。多服补中益气汤。其恼怒伤肝。肝木贼土。血不能藏。而成漏者。加味逍遥散加生地。(此症有风热血热血虚脾火。及脾胃虚弱虚陷之别。当随症施治。其年壮人六脉平和。饮食如故。无所苦而经时下。是气血旺。养胎之余血也。然亦不可使之多去。须和血凉血健脾为主。
胎动不安。血不养胎也。四物汤去川芎。即用亦不过五分。加白术杜仲。有肝旺而动者。必痛无定处。归芍生地加黄芩白术甘草。如气虚者。必怠惰嗜卧。脉必豁大而缓。补中益气汤加酒炒白芍。(此症须合邯郸遗稿辨别参治。其法乃全。)堕胎。即俗所谓小产也。总属气虚血虚。及纵欲嗜酒而来。医家动云热则流动。胎火逼迫。不知气血调和。胎火何由而生。岂胎不属母身。别有一动耶。寒凉杂投。利气行血。卒至堕胎。岂非医害之耶。既堕之后。犹不禁忌。前以是月堕。后复期而来矣。不伸救补。止作火治。以致三胎四胎。逢期必堕。乌能有济。予每于未堕之前。大料黄丸预补之。将堕之际。大料补中益气汤加酒炒白芍。勿论其脉。勿论其时。一概峻补中宫母气。万无一失。即先贤有一经配一月以补其经者。亦皆昧于阴阳之理。不足信也。(此症由两肾亏损者尤多)子肿。子悬。子嗽。子泻。小便不通。俱当用补中益气汤。有胎火盛而致此数种病者。用四物汤去川芎。加黄芩白术茯苓甘草以和之。独子泻挟火。宜四君子汤加黄芩砂仁。胎前伤寒疟痢。悉以固胎为主。伤寒根据平时伤寒治。自不损胎。但当倍用归芍。或当用参。须平时预先料理。独前胡汤与半夏白芷不可用。若小柴胡有人参。半夏亦不妨矣。疟疾亦与平时不甚异。但清中驱疟饮。去苍楂枳实。余俱如法。大抵黄芩为胎前疟中要药。总当视病患之盛衰而消息之。(或问。白术黄芩。安胎之圣药也。二味胎前必不可缺乎。赵氏曰。未必皆然也。胎茎之系于脾。犹钟之系于梁也。若栋柱不固。栋梁必桡。
所以安胎先固两肾。使肾中和暖。始脾有生气。何必定以白术黄芩为安胎之药也。腹中有热胎不安。固用凉药。腹中有寒胎不安。必用温药。此常法也。殊不知两肾之中。具有水火。系冲任之根。胎元之所系甚要。非白术黄芩之可安也。如肾中无水胎不安者。用六味地黄汤壮水。肾中无火用八味地黄汤壮火。故当以杜仲川断阿胶艾叶当归五味等药。出入于六味八味汤中为快捷方式。总之一以贯之也。此论为诸书所未及。今特表而出之。)
'卷三' 产后
临盆之时。专赖气血旺足。然后能生。此时惟有多服参归桂。甘温重补。儿信一下。频频服之。自无横生逆产胎衣不下之病矣。有不耐药气者。独参汤妙。服法于未下产时。用芎归参。浓煎饮之。自然紧痛易产矣。儿下后即用前药。加肉桂一钱。煎服。自无血块痛之病矣。
产后血晕。用醋炭熏鼻法。好老酒和童便服。不可放倒。(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腹中胎衣不下。至死心头暖者。急用花蕊石散一服。化水即出。其效如神。不可不知。)如气血脱而晕者。必唇口手足厥冷无脉。此时间不容发。当以大剂参附回其阳。如认作血晕。而以前法治之。
则毙矣。
产后发热。乃气血大亏也。(亦有食物太早。气弱不能运而生热者。必兼恶心饱闷。治宜健运为主。又有乳结不通作热者。宜通乳。)即有见识者。亦必曰发散固不可。且以轻剂疏通之。
此一句害人不浅。总之脉必浮数。与外感无辨。(外感而发热者。必兼头痛拘急等症。脉必浮数有力。补中益气加芎苏热服。补以散之。切忌妄汗。)一时不敢骤补也。殊不知产后发热。吾不管其是邪非邪。有脉无脉。一味八珍十全峻补之。有邪自然汗解。无邪自然竟退矣。(如此胆气。
庸工那得到此。然胆由于识。彼只缘见不透耳。见得透定干得来矣。有识自有胆矣。)如瘀血发热者。(腹必痛。口必微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皮足矣。然俟腹痛口微渴一退。即以八珍汤与之。
血块痛不发热者。四物汤加桃仁牛膝青皮丹皮。服二三剂自除。除后以八珍汤与之。(凡妇人血虚阻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当以水济水。若江河一决。而积垢皆去。宜用熟地当归牛膝泽泻肉桂乌药。随症加减治之。如呕恶加炒黑干姜。阴滞加附子。大便干燥加楂肉。甚加苁蓉。下焦痛极加吴茱萸。气滞者加香附陈皮。血滞者加红花。如气虚者宜少用香附陈皮之类。甚者不用亦可。此系景岳决津煎。乃以补为泻之神剂也。)产后泄泻。切不可利水。(产后泄泻。责在脾虚。若再加利水。则脾肾皆虚。故不可也。)如有此等症。只一味补中益气汤。加白芍。(酒洗炒为妙)如发热而渴。乃阴竭也。六味丸。另煎六君子汤。或人参汤下之。(泻多则亡阴。故症兼发热作渴也。然因泻而热而渴。则原是由脾传肾。故须仍用六君参汤下六味丸。此亦标本兼治之义。)产后不便。有至二十余日者。不足为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