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主义阶段,如同在社会主义以前的时期一样,对抗阶级之间的斗
争继续成为主要的政治矛盾。而且如果不在1959年党的庐山全会上,
那肯定在1962年1月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得出结论,认为阶
级斗争的焦点是在党的领导人内部本身。
  因此,当代的中国领导人和知识分子批评毛下述一点时是不无
道理的:毛习惯于寻找中国社会问题的阶级根源和把党内意见的分
歧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正如一名中国历史学家简洁地所言,“毛
认为社会存在不平等和弊病是阶级斗争没有抓好的标志”。①
  毛也深受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苏联发展的影响。面临莫
斯科试图操纵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控制中国经济以及苏联内部不断增
加的不平等和衰退迹象,毛推测,苏联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中明显
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修正主义”只能表明苏联共产党领导阶层
的变质。一旦得出这个结论,毛就合乎逻辑地推论,中国也存在相
似的倒退危险。
  在毛对苏联的分析中,他很强调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政治交班
的后果。尽管毛也毫不犹豫地批评斯大林的缺点,但他仍相信,总
的说来,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关于赫鲁晓夫,
毛主席得出相反的结论。自从苏联共产党二十大以来,毛似乎越来
越相信斯大林的继承人就是一名修正主义分子,他的上台使十月革
命诞生地发生资本主义复辟完全成为可能。考虑到60年代中期毛已
是古稀之年的老人,苏联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正如1966年6月他对
胡志明所说的,“我们都是70岁以上的人了,总有一天被马克思请
去。接班人究竟是谁——是伯恩斯坦、考茨基还是赫鲁晓夫——我
们不得而知。要准备,还来得及。”②
  了解毛在选择接班人过程中对付出现修正主义的战略,对理解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后果也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毛的办法是号召中
国的大学和中学学生首先在自己的校园、然后在较高级的党的官僚
机构中批判中国的资本主义倾向。然而,自相矛盾的是,60年代中
期毛对中国青年持很大的怀疑态度。1965年,他对埃德加斯诺说,
由于中国的年轻人没有亲自经历过革命,他们可能“同帝国主义讲
和,让蒋介石集团的残余分子回到大陆,站到国内仍然存在的极少
数反革命分子一边去”。①但是,毛看来很自信——如同以后的发展
证实的如此毫无根据——依靠青年既有助于锻炼他们,也有助于清
洗共产党。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大革命为整整一代中国人提供了
一个革命经历,它也同时提供了一种检验老一代共产党官员的革命
信仰的方法。
  这个战略至少在两个方面是毛主义所特有的。首先,这体现了
他的思想中长期存在的平民主义成分:他相信,即使是先锋党也需
要通过它所领导的人民的批评,进行整风和改造;他相信中国的群
众应参与甚至是国家的最高事务。1967年秋,毛在评价文化大革命
的后果时,强调这种平民主义理想已实现的程度:“这种大好形势
的重要特征是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以往的任何群众运动从未像这
场运动一样得到如此广泛和深入地动员。”②
  其次,毛的文化大革命战略也反映了他依靠不可靠的人揭露党
的领导人中阴暗面的倾向。毛故意从那些对社会主义缺乏坚定信仰
的集团中寻求对党的批评,这并不是没有先例。50年代中期,在百
花齐放运动中,他在知识分子中就采取过这种做法。在60年代初期
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他动员农民清洗农村党组织,尽管与此同
时,他承认,甚至在较穷的农民中也存在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而
现在,在60年代中期,他将动员成百万学生——在最好的情况下是
天真的和未成熟的青少年;在最坏的情况下,用毛自己的话说,是
准备“否定这场革命”的人——向党内的修正主义发动攻击。③
  尽管这个战略是毛的特征,但对共产党来说,仍是极不正统的。
正如弗雷德里克泰维斯指出的,动员学生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党内当权派”至少与三个重要的党的传统背道而驰:党的领导人
不能因政策问题上的观点受到惩罚,而且即使他们处于少数地位也
应该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党的整风运动产生的结果应该是温
和的鼓励,而不是“无情打击”;如果允许群众参与党的整风,这
种参与应该处于正式的党机构或者特别的党的工作组的坚强领导之
下。①况且,通过非正常程序发动文化大革命,面对大多数党中央领
导人的不情愿或反对,毛同时违反了第四条准则:党的集体领导和
多数统治原则。
  只有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拥有像毛一样独一无二权威的领导
人,才能成功地同时抛弃所有这些准则。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作
出结论,即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责任——这场运动影响了成百上千万
中国人——在于一个人。没有毛泽东,不可能有文化大革命。
  但是,如果说毛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他不是一
个充分的条件。首先,如同我们知道的,撇开毛自己的个人合法性
不谈,他还拥有决定性的政治资本。这些资本包括:第一,相当深
厚的群众基础。这种群众支持包括真心拥护的和机会主义的,热情
的和默认的。有些人参加文化大革命是出于对毛的忠诚,因为毛从
帝国主义和军阀主义手中解放了他们的国家。其他人参加文化大革
命就如同80年代许多人支持改革的理由一样:他们担心苏联发展模
式会使中国走上僵化、不平等和独裁主义的道路。还有一些人因对
个别干部特别不满而成为红卫兵和革命造反派。正如一名原红卫兵
说的,中国人利用文化大革命“对他们的上级进行一切报复,从微
小的侮辱到重大的滥用政策”。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群众基础开始解体,因为许多参加文化
大革命的人对这场革命引起的暴力和混乱有了清醒的认识。然而,
在1966年下半年和1967年初,毛有能力动员足够的群众支持,从
根本上动摇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对这样的结果,中国人民本身必须
承担一些责任。
  毛也依靠中国领导人内部的政治支持。如同我们在这一章中反
复强调的,毛的资本包括北京和上海的一群野心勃勃的政治理论家
和组织者,他们能更系统地发展毛对中国修正主义威胁的相当不完
整的论述,通过操纵大众媒介提高毛的个人魅力,动员城市社会中
的已清醒过来的一部分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群众运动的行动。
同时,毛也得到人民解放军中重要人物尤其是林彪和高级指挥官中
主要人物的支持,他们在1966年初向毛主席提供政治支持,在那一
年晚些时对红卫兵运动提供合乎逻辑的支持,在1967年初推翻党的
权力机构,然后在1967年年中至1969年年中之间着手恢复秩序。
  但是,党的其他机构因没有更强有力地抵制毛也必须承担责任。
现在对文化大革命的官方提法特别强调1967年1月以后出现的中央
和地方各级对毛的抵制。1967年的“二月逆流”因是特别增光的事
件被挑出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反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懈斗争”的范例。
但到这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已受到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会的认可。
动员、冲突和混乱的力量已经不可逆转。
  党的机构如果能早点以更团结的行动反对毛、而不是赞成他的
决定,那或许能中止文化大革命。特别重要的是周恩来的帮助,1965
年11月,他让姚文元撰写的关于海瑞的文章广泛印发;1966年4月,
他参与对彭真的批判;9月他对激进学生如蒯大富的辩护和后来在
1966年12月对文革小组的辩护,以及没有支持1967年的“二月逆
流”。尤为重要的是,新近发现周是一个文件的起草人,这是对官
僚主义进行最辛辣斥责的文件之一,这个文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而以前认为这个文件是毛泽东起草的。①这就让人以为,周可能确实
认为,需要采取严厉的措施对付官僚主义僵化的危险。或者,周支
持毛是出于个人忠诚或明哲保身。邓小平近来承认,这两种情况中
无论是哪一种,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作所为中国人民都已经“原
谅”了他。①
  但是,不应该挑选周作为指责的对象。叶剑英和杨成武参与起
草为清洗罗瑞卿提供法律依据的报告。②1966年4月,邓小平似乎与
周一起参与对彭真的批判。而且总的说来,整个政治局都同意撤销
罗瑞卿的职务,改组北京市委,于1966年5月清洗党的书记处和宣
传部,在8月举行的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正式通过了关于文化大
革命的“十六条”。
  关于党的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与毛合谋问题,党史的正式
决议对此沉默不语。但是,中国的历史学家更乐意提供材料。如同
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政治局在通过“五一六通知”这样的决议
时并不相信这些决议,或者甚至是因为感到非通过不可;但是政治
局还是赞成毛的决定,因而必须对文化大革命“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解释1966年春夏党的机构沉默时,中国人强调毛的个人权威
对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中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这种解释意指毛既在
中国群众也在党的领导人中间享有超凡魅力的地位。这种解释使人
进一步联想到,在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毛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敌
我力量极大悬殊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享有一贯
正确的威信,这种威信只在大跃进的灾难中稍被降低。
  近来中国的报道披露,毛事实上是要中国共产党在林彪和刘少
奇之间选择一人做他的继承人,而党的许多领导人最初就同意林彪
是更好的人选。用邓力群的话说(邓在文化大革命前是刘少奇的秘
书,在80年代初期负责宣传工作),毛对林彪的偏爱“不能不说得
到党内的支持”。这是因为,与刘少奇相比,林对毛更为忠诚,似
乎对意识形态有更深的信仰,而对军事问题肯定更加懂行。那时,
在越南战争中中国面临美国介入的逐步升级,也面临与苏联日益严
重的军事对抗,党的许多高层领导人显然被这种论据所说服,即“管
好中国这个国家,中国这个党,光懂政治不懂军事不行”。①
  正如毛要对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负责一样,他也必须对其后果承
担大部分责任。这场运动中大多数最具破坏性的后果——特别是暴
力、混乱和死亡——可以认为是毛所用战略的结果。这结果如果说
不是必然的,也是可预料的。在发动群众时,毛同意使用极有煽动
性的语言,把这场运动完全看作是中国革命势力和反革命势力之间
的一场摩尼教徒的斗争。他使中国社会内深藏的分裂和不满表面化,
却没有创设任何机制来组织或引导他释放出来的社会力量。他似乎
预见到一场自我约束的革命运动,但产生的却是一种分裂的和宗派
的力量,对于这种力量,毛本人、文革小组、甚至军队都只能进行
有限的控制。他指望党的干部欢迎并支持群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