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7月),第321—332页;布鲁斯D拉金:《中国与非洲(1949—1970):中华人 民共
和国的外交政策》,第38—88页。
③ 详细情况见纽豪泽:《第三世界政治》。
④ 丹尼尔 D。洛夫莱斯:《中国与泰国的“人民战争”(1964—1969)》。
① 巴巴尼森格普塔:《亚洲的支轴》,第141—241页。
② 安东尼C。A。戴克:《“红野牛”精神:处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
(1959—1965)》,第479页;约翰休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失败的罗曼史”,《时事》
第 19期(1969年11月4日),第1—15页;戴维P。莫泽戈:《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的政策 (1949
—1967)》,第303页;谢尔登W。西蒙:《破裂的三角关系:北京、雅加达和印度尼 西亚
共产党》,第674页;贾斯特斯M。范德克罗弗:“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伙伴关系”, 《环
球》第8卷,第2期(1964年夏),第332—356页。
① “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通知”,1966年5月16日,见《北京周报》,第21期(1967
年5月19日),第6—9页;林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66年5月
18 日,见《中国法律和政府》第5卷,第4期(1969/1970年冬季号),第42—62页。
② 拉金:《中国与非洲》,第167—193页。
③ 塞西尔约翰逊:《共产党中国与拉丁美洲(1959—1967)》。
④ 拉金:《中国与非洲》,第167—193页。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外交政策(1965—1967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外交政策有两个主要的前提条件:中国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外部世界打交道和国际环境继续对中国有
利,即外界不发生任何可能引起人们对外交政策过份注意或者需要
花费过多财力物力的事件,没有外部力量对中国内政构成严重威胁。
总的想法是割裂国内和国外事态之间一直存在的那种密切联系,把
中国与外界隔开,以北京确定的时间和条件来处理与其他国家和人
民间的关系和有关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都是自以为是的主观推想,
既反应了整个文化大革命精神的不切实际,也反映了毛的傲慢与自
大:坚信只有他自己发现了真理,其他人(包括外国人)只要得到
正确和充分的教育,就会自觉同意真理的正确性。由于这些臆想是
文化大革命时期做出的,所以未遇到任何麻烦。但当中国违背它自
己的信条以后,国际环境即以可怕的军事威胁的方式对中国展开了
报复,迫使它改变文化大革命的进程和外交政策的方向。而且,即
使在中国割裂国内外事态的联系的高潮时期,二者间仍然保持着一
定的联系。总而言之,文化大革命的决策、各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
转折都反映出它与北京的外交立场、政策和行动的联系,尽管有时
这种联系很间接。
文化大革命“活跃期”的外交政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非正式开始到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
中全会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为止。在这期间,北京基本未
参与什么国际性活动。中国对苏联、美国和越南冲突的方针已经确
定;第三世界政策基本停留在口头上;领导集团的注意力被转移到
了内部团结上,所以不可能或者不需要制定新的外交政策。第二阶
段,从1966年8月红卫兵上街到1967年夏天动乱达到高潮——以
武汉事件和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为代表——为止。在这个阶段,中
国严格按文化大革命的条件对待外部发生的事件;中国的外交行动
和与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接触,几乎与中国国内的动乱一
样混乱不堪。当时,中国发生了两个对外交政策影响甚大的重要事
件:红卫兵接管外交部,外交部长陈毅暂时去职;对外国驻华外交
人员的粗暴待遇,特别是受官方指使的对苏联和英国外交官的暴力
事件。在北京的政策的影响下,外国也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从这个
意义上讲,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仅仅是内部动乱向外蔓延的结果,
尽管这种蔓延在香港、柬埔寨和缅甸表现得比较严重。
第三阶段始于1967年夏,当时中国领导人作出了中止暴力活动、
实行军管和解决毛的继承人问题的决定。这些措施及苏联的军事活
动直接导致了下列事件的发生:1969年3月的中苏边界冲突;4月,
中共九届一中全会决定把中国支离破碎的外交政策重新收拢;10月,
周恩来和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晤后,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政治和军
事压力,此外,还最终促成了中美和解。因此,文化大革命“活跃
期”结束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模样。中国不但
卷入了与超级大国的纠纷之中,而且,国内事务与外交政策间固有
的密切联系也恢复了。
第一阶段, 1965—1966年
在第一阶段,北京在外交政策方面只担心三点。第一,如果美
国对越南的干预进一步升级,是否需要中国作出更直接的反应;第
二,如何与莫斯科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第三,如何对待印度尼西
亚迫害华侨的事件及雅加达和印尼其他地方的暴民对中国外交机构
的袭击。1965年末和1966年,美国大幅度增加了对北越的空袭,并
连带轰炸了停靠在海防港口的中国船只及河内和其他地方的中国军
事援助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①这自然又一次引起了北京的担忧:是
否应该采取更直接的行动,特别是在美国人把战火烧到中国南部的
情况下。但是,美国竭力不让空袭扩大到中国领空,双方达成了两
国空军不交锋的默契。②不言而喻,只要中国继续向北越提供军需物
资、在北越驻军并建立维修设施,中国人必会处在美军空袭的威胁
之下。所以,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北京说得多,做得少;随着美军空
袭的日益频繁和残酷,北京发出的调门也越来越高;在中国各个城
市举行群众集会;当美国战斗机侵入中国领空时它只采取防卫措施
而不进行实际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注定要拒绝约翰逊政府
首次提出的建议:③通过改变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和不扩大越南的军事
活动来改善中美关系。中国对美国发出的这些明确的和解暗示不感
兴趣。尽管如此,美国还是一再提出这些建议,加上苏联的军事压
力,最后终于引起了中国的重视。
中苏关系主要受下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苏联在越南冲突中
的作用;二、北越和美国在苏联调停下和解的可能性(不管这种可
能性在当时有多少)。④考虑到美国已几次试图利用克里姆林宫的调
停(虽然这些调停基本上未见效)把越南人拉到谈判桌边,中国人
非常担心苏美会“互相勾结”,作出与国际缓和有关的决策。美国
的几次努力都无结果,因为河内不打算再次在未获全胜的情况下结
束战争。⑤但这丝毫未减轻中国人的疑虑:苏美两国可能避开越南问
题和战略武器控制问题而达成有关协议,包括取消苏联对中国的核
保护(旨在抗击美国的进攻)的一项广泛谅解。因此,北京继续利
用一切机会攻击苏联:在次数日益减少的中苏双方都参加的共产党
内部会议上,在中国国内规模日益扩大的反苏集会上,在中国的新
闻媒介中,①一有机会(只要不引起苏联真正具有威胁性的强烈反
应),中国就直接抨击俄国人。所以,北京拒绝出席1966年初在莫
斯科召开的苏共第23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后来苏联召开的其他会
议,并谴责俄国人向其他主要的共产党递交了秘密信件。北京拒绝
苏联在信中对中国的一切指责,特别驳斥了关于中国阻止苏联的军
事设备通过中国领土运往河内(这种指控似乎确有其事)的传言(和
苏联的谴责),并处心积虑地实施了一项傲视克里姆林宫的计划—
—明确颁布了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控制苏联船只航行的规定。②虽然
北京和河内的关系几乎完全受美越冲突的制约,但有迹象表明,两
国共产党并非真正亲密无间。河内怀疑北京把阻断苏联的供应当做
一种政治筹码,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反苏。在武元甲将军已经决定
由游击战转为正规战以后,中国还告诉越南人应该怎样进行斗争(如
林彪论人民战争的文章),河内很难对此表示赞赏。此外,越南劳
动党也不喜欢中共的这种做法:迫使越南在中苏争论中站在中国一
边而不顾此举会对越苏关系带来多大的伤害。
最后一点,即使在早期,胡志明和他的同事们就知道中国不赞
成北越收复南越,重建一个统一的越南,更不希望出现一个由越南
控制的共产主义的印度支那。①中国对东南亚的长期政策似乎是:可
以共产主义化,但不能统一。由于当时面临着美国的军事威胁,双
方把分歧暂时放在了一边,但北京很清楚,就中国的利益而言,越
南共产党的独立性太大。中国人最了解自立更生的好处,他们在反
对俄国人的运动中就很好地运用过这个方针。他们当然不愿看到这
种斗争手段被用来反对他们自己。因此,70年代中越冲突的种子,
在60年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双方对待对方的态度中就已扎
下根了。②
这个阶段,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被动。北京无力有效地回应
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挑战,就是对这一点的生动说明。1965
年9月,印尼共产党的政变计划流产以后,苏哈托政权大肆迫害所
有共产党员及共产党嫌疑分子,允许军队和普通公民发现多少杀掉
多少,常常对他们的家属也不放过。③中国当然很尴尬,很痛心,但
却无能为力。然而,当袭击蔓延到印尼华侨身上并进而波及到中国
在雅加达和其他城市的外交官和其他官方人员及设施时,进行合法
干预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1966年春夏,袭击、抄家、强行搜查、
抢劫中国大使馆和一些领事馆、驱逐中国外交人员的事件相继发生,
使印度尼西亚的反华暴力活动达到了高潮。然而,中国除了提出抗
议、撤回官方人员及留学生、取消经济援助之外,仍然无所作为。
当华侨普遍受到迫害时,中国外交部曾要求印度尼西亚允许中国派
船接回所有希望返国的人。①1966年末,印度尼西亚允许一艘中国客
轮前去接运华侨。中国最后共接回4000余名华侨。
鉴于印度尼西亚如此挑衅,中国应立即断绝外交关系。然而,
想不到中国当时会采取那么软弱的政策。在每个阶段,采取断然措
施的都是印度尼西亚而不非中国。只是到后来,在1967年文化大革
命的动乱达到高潮的时候,红卫兵闯入并焚烧了印尼驻北京大使馆,
形势才转为对印度尼西亚人不利。而在196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
苗头已经显露,加上北京的力量达不到远离国土的地方,致使中国
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处于被动和无所作为的状态。在与苏联、美国和
越南的关系中,中国唯一可用的选择是,对其他国家提出的建议和
北京无发言权的国际事件及决定作一些口头上的反应。
第二阶段,1966—1967年
在1966年9月至1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