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 塞缪尔S。金:《中国、联合国与世界秩序》,第99—105页。  
② AH。尤萨克和R。E。巴特萨维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贸易”,见美国国会(第92 届)
联合经济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评估》,第335—337页。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
   
  1969年初,北京决定把长期存在的中苏边界争端推向战争。如
果不做出这个关键性的决策,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对外关系的总体发
展可能只会造成不幸但危害不大的畸变。中国为什么决定发动一次
局部战争(尤其是在中国国力尚弱的时候),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
谜。1969年3月2日乌苏里江珍宝岛上发生武装冲突的原因,至今
仍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①下文试作一些综合分析,尽管主要的
事实也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边界事件的发生,大大改变了中国外
交政策的方向和文化大革命的进程,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整体格
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①
  中苏边界争端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和俄国签订第一批
条约的17世纪。②然而在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中苏之间无边界争
端,直到50年代末苏共和中共发生争吵,边界问题才再次凸现出来。
因此,边界问题不是造成北京和莫斯科不和的原因,但边界却常常
是表现中苏分歧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与边界有关的特殊问题造成
了中苏关系的紧张,如在某些不动产的确切位置和所属权方面的分
歧;与缔结边界条约的历史过程有关的问题;关于履约的分歧;边
界地区的管理问题,包括界河航行、岛屿和江岸的归属权等争议问
题。③
  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导致莫斯科和北京军事同盟解体以前,上
述问题常被有意淡化,或者也比较容易解决。中苏分裂之后,此类
遗留问题再次凸现,成为中苏之间主要的分歧问题。1966年左右军
事化倾向的加剧,使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起边界问题了。这使
中苏两国的关系更趋紧张。这些分歧迟早会演变成暴力冲突,并唤
醒潜藏的种族、历史和本能的互相提防和担忧。
  1960年以来,边界事件日趋增多。俄国人声称,从1962年夏开
始,中国“蓄意挑衅”的次数逐年增加。到1967年,边界形势已相
当严峻。不但有报道说1967年1月双方在乌苏里江发生了一次冲突,
而且俄国人还对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疯狂的挑衅行为进行了公开
指责。1967年12月7—9日和23日,以及1968年1月末在黑龙江
和乌苏里江又发生了一些事件。边界事件虽然在1969年3月2日发
生武装冲突以前一直没有中断过,但俄国人逐渐掌握了一种不用武
力解决边界纠纷的办法。在3月份的珍宝岛事件中俄国人就使用了
这种办法。①
  这好像证实了苏联的说法,中国人对俄国人的指责只始于1967
年1月23日“入侵”珍宝岛。中国人指责俄国人“撞我渔船,抢我
渔网,用高压水龙头喷射我渔民,甚至绑架我渔民”,打伤中国边
防战士,抢劫武器弹药,侵犯中国领空。后来,中国还指责苏联的
坦克、装甲车和汽艇侵入中国领土领水,“强行驱逐我国居民,捣
毁房屋,捣坏生产和生活用具”。②这些互相指责当时还不过是对边
界某些地段的划分存有分歧和发现边界是表现紧张关系的主要窗口
的两个不友好国家之间发生的一些普通事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
移,双方都越来越严肃地看待对方的行动。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
的夺权活动开始后,中苏双方也开始了针锋相对的报复活动。为什
么会这样呢?
  长期以来,中苏双方在边界部署的军队数量大体相当:中国人
在东北边界占优势,俄国人在新疆边界占上风。苏军武器和后勤供
应较占优势。1959年以前,中国人对这种状况既不担心,亦未提出
挑战,俄国人也不仗势欺人。60年代初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分裂
后,双方军队的部署仍保持防御性态势。由于边界事件在1959年至
1969年间每年都有增加,双方可能都相应地加强了边防部队。但在
1967年以前,双方都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集结,也未改变传统
的军事部署。然而,从1965年末开始,苏军进入了更高的战备状态,
配备了更多更好的武器,部队人数也有所增加。苏联还与蒙古签订
了一项新的防务协定,获得了在蒙古驻军和保持基地的权利。①
  中国方面没有采取相似的行动。1965年中,中国人正在进行军
事战略的争论。文化大革命前夕的权力斗争使总参谋长罗瑞卿遭到
了清洗。由于林彪竭力运用毛泽东思想提高军队的素质,致使军队
丧失了战斗力。此外,越南战争使中国人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到了南
方。因此,中国人对苏军的所有军事动作都未作出相应的反应。②
  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而生的边界事件层出不穷,这在苏联人
看来成了越来越不祥的征兆。他们增加了边防军的数量,因而引起
了陈毅的公开指责。③苏联军事集结最重要的步骤是在蒙古领土上部
署了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到1967年11月,几个师的苏联军队已部
署在蒙古的永久性基地上。
  这一大规模的集结打破了双方的军事平衡。中国人竭力调整军
事部署,从福州军区抽调了几个师到中蒙边界。北京还开始高度重
视边疆各省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性。④但是,中国领导人显然在考虑
采取更直接的行动。
  1969年3月1日深夜,大约300名身着白色伪装的中国边防军
和正规军从中国一侧的岸边越过乌苏里江上的冰层来到珍宝岛,在
一片树林中挖好掩体,架好通往指挥部的电话线,在草垫子上潜伏
下来。⑤3月2日清晨,珍宝岛以南的苏联哨所里值勤的哨兵向上级
报告了江岸上中国人的活动情况。上午11时左右,二三十名中国人
边向珍宝岛前进边高呼毛主义的口号。苏联指挥官斯特列尔尼科夫
率部分人员乘两辆装甲运输车、一辆卡车和一辆指挥车驶向珍宝岛。
抵达该岛后,斯特列尔尼科夫和几个人走下车来,像往常一样警告
正在逼近的中国人。俄国人按照平常应付此类情况的办法,把自动
步枪挎在胸前,挽起胳膊阻止中国人通过。这时双方发生了争执。
中国人列队前行,看上去没带武器。但当他们走到离俄国人约20英
尺时,第一排的人突然散开到两旁,第二排的人迅速从大衣底下抽
出手提机关枪向俄国人开了火。斯特列尔尼科夫和另外六人当场毙
命。与此同时,埋伏在俄国人右侧散兵坑中的300名中国人也开了
火,打了俄国人一个措手不及。迫击炮、机枪和反坦克火箭筒也从
中国一侧的江岸上吼叫起来。后来,中国人向俄国人发起冲锋,双
方展开了肉搏战。最后,苏联人被击败了。(据俄国人说)中国人
带走了19名俘虏并很快加以杀害。他们还带走了苏军的武器装备(后
来进行了展览)。
  珍宝岛以北苏联哨所的指挥官布别宁看到发生了战斗,即率部
赶往出事地点。他乘坐一辆装甲车来到中国军队的右侧,迫使他们
分散了火力。但他也进入了中国人为斯特列尔尼科夫准备的伏击圈。
布别宁的装甲车被击中,他受伤后晕了过去。醒来后他设法爬进另
一辆装甲车,继续指挥战斗。此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后来,
俄国人占了上风,一度曾包围了中国人,最后迫使剩下的50—60名
中国人退回了乌苏里江岸。
  3月15日的战斗有些不同。①双方的准备都很充分,投入的兵力
较多,损失更大,战斗持续的时间更长。双方都是有备而来。与3
月2日的冲突不同,说不清究竟是哪一方先挑起3月15日的冲突的。
3月14日深夜,俄国的一个侦察小队潜伏在珍宝岛,引诱中国人发
动正面攻击。中国人说苏方在凌晨4点左右向该岛和江湾派了“许
多”坦克,袭击了中国的巡逻兵。不知道袭击中国的巡逻兵何以需
要如此多的部队。俄国人说他们的两辆装甲车在凌晨巡逻时发现了
一队中国人,据说他们是第一天夜里埋伏在珍宝岛上的。无论起因
如何,战斗在上午打响了,中方江岸上的迫击炮和大炮吼叫了起来。
  中国此次投入的兵力超过了一个团(约2000人)。他们冲过冰
层攻占了珍宝岛的一小部分。当俄国人看到中国人冲过来,即从装
甲运输车中以机枪扫射,试图阻止他们前进,但当他们发现中国人
较多时,即撤退了回去。(俄国人报道说中苏兵力是十比一)。中
国人的炮火不但轰向苏联军队,而且轰向乌苏里江主航道以东冰面,
试图阻止苏军重型车辆的运动。俄国人采取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运
用的战术,先让中国人靠近,然后以大量坦克、装甲车和装甲运输
车发起反击。下午1点,苏军大炮形成猛烈的阻击火网,向中国江
岸上的阵地纵深处猛轰,最远达到了四英里。苏军共发动了三次反
攻,三次都攻破了中国人的阵地。前两次反攻因弹药耗尽而退回,
但第三次反攻击溃了中国人,迫使他们带着伤员和尸体撤回了江岸。
晚7时,持续九个多小时的战斗终告结束。苏方损失约60人(包括
边界哨所的指挥官);中方损失800人,双方的数字可能都包括死
者和伤者。
 
1969年3月边界事件的原因
 
  由于我们研究的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且缺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
料,所以不可能对中国人在1969年3月2日打响第一枪的原因作出
最后的结论。或许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中国的地方
局势;中国首都的政治斗争;外交政策方面的动机。①
  就地方局势而言,有三种可能性。第一,中国边界地区的地方
指挥官可能有在边界形势特别紧张时采取军事行动的自由。授予较
大军事单位的指挥官以自由处置之权,是守卫漫长国境线的一种合
理的管理办法。考虑到地方政治形势变幻莫测,特别是1969年初军
队开始在全国行使权力,很可能有性急的指挥官擅自行动。但是,
中方的行动实际上(如果我们相信的话)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这说
明行动是受上级控制的。
  第二,3月2日发生的事也可能是偶尔在珍宝岛上相遇的普通巡
逻兵之间的局部性冲突。这似乎与一年前中国和印度的冲突相同。
如果真是这样,苏联人就会声称中了中国人的埋伏,以此掩盖其作
战失利的事实,中国人则会闭口不言,希望不要招致俄国人的报复。
这实际上是根据统计资料得出的结论,很难被驳倒。它认为此类事
件或迟或早总会发生,终于于3月2日在珍宝岛上发生了。然而,
俄国人提供的战斗过程的详细程度,以及他们表现出的极大的义愤,
又不能不使人相信,这次事件确实是经过周密策划的。
  第三,在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沈阳军区、珍宝岛当地的中国
指挥官以及他们在北京的上级领导之间可能存在意见分歧和通信不
灵的情况。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可能想对林彪显示自己的重要性,
或者是地方指挥官想对陈显示他们的重要性。但是,军队通常不会
这么做。军队是从上到下指挥系统十分严密的组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