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首先往南飞了约10分钟时间,然后掉头返回山海关,但发现山海关机场已遵
照周恩来指示关闭。为什么林彪一伙放弃南逃计划不得而知,但该文暗示,是周
恩来不让林彪着陆,以迫使他飞往苏联,这样他就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国
家的叛徒。①不管真实情况如何,解放以来对毛的权力及其人身安全最危险的威
胁解除了,波拿巴主义的幽灵从此驱除了。
 
林彪覆灭的影响
 
  林彪之死,使毛和周得以顺利清洗他在政治局中的军事盟友。9月24日上
午,周恩来召集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海军政委李作
鹏,以及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到人民大会堂,宣布解除他们的职务,要他
们进行彻底的自我检查,四人离开时都已被捕,并将最终接受审判。林立果联合
舰队的幸存者也得到清除。
  虽然人民解放军失去了它在文职官员领导班子中最强有力的人物,它的崇高
形象也受到损害,但这远非人民解放军在文官政府中结构性支配地位的终结,党
政部门中的重要军事作用仍然在运行。十大元帅之一、周恩来长期的盟友叶剑英,
主持改组后的中央军委,负责调查林彪在各大军事单位的活动,①并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政治作用。他对毛和周的忠诚是可靠的,但他毕竟是军队的代表。②汪
东兴是8341部队的负责人,对主席更加忠心耿耿。他主要是一位国家安全官员,
而不是军队的一名军官,③但他的确不是文职干部。与林彪相比,在毛还政于民、
重建文官政府的不断努力过程中,将忠诚地支持毛。
  军队干部在省级地方政府中的权力继续得到维持,这可由政治局内的三位将
军仍然继续担任省级最高领导职务这一点反映出来:许世友,江苏省革委会主任,
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辽宁省革委会主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安徽
省革委会主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都坚决站在毛一边。
  比较难估量的是林彪覆灭对毛泽东所造成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最激烈的时
候,当毛积聚了足够的力量,从而获得了更换一位领导人所需要的广泛支持时,
刘少奇被搞掉了。甚至刘少奇原来的秘书邓力群后来也承认,1966年时,他也
感到毛的接班人应是一位既能处理党务又能处理军队事务的人,这样一种看法可
能是对的;而且他证实这是当时党内一种普遍看法。④林彪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英
雄,无疑也是毛长期以来的信徒。主席认为林彪是比刘少奇更合适的接班人这样
一种估价,可能招致刘少奇在党内的追随者的反感,但却可能在政界的更大范围
内,为人毫不置疑地接受。
  但实践证明,这位“最好的学生”不仅不合格,而且,如同周恩来将要在
1973年党的十大上所披露的那样,甚至阴谋暗杀毛主席本人。①毛怎能在这样长
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识破他呢?他于1966年写给江青的、表达对林彪的行为的忧
虑的信件,很快在党内公布,②但这并没有为毛挑选这个危险的人物作为正式指
定的接班人的失误提供辩解,相反使得这种失误更加突出了。难道主席不能在那
些数十年来一直在自己身边的人中,辨别出叛徒和假马克思主义者吗?
  可能同样具有破坏力的是,林彪的覆灭暴露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层充满着类
似传统中国政治里的背叛和阴谋,充满大量明显类似皇后和太监、官员和将军的
传统礼节。难道文化大革命要实现的纯洁政治就是这个样子?文化大革命初期的
骚乱和清洗,可能使毛绝大多数最亲近的同事的幻想破灭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林彪的覆灭,使这种幻灭感在更大的范围内扩散。③在毛泽东逝世后,他的接班
人拨乱反正时,这将是政治冷漠的一个根源。

   

 
 
④ 《当代背景材料》第880期(1969年5月9日),第37页。  
⑤ 同上,第34页。  
① 这里指那些蓝领工人的组织,红卫兵组织已经被解散。  
② 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59页。  
③ 在21个省革命委员会中,有20个省革委会的头儿是军队干部。见多姆斯;《中国国内政 治》,第205
页。  
① 郝梦笔和段浩然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下),第610页。  
② 参见多姆斯:《中国国内政治》,第215页。  
③ 赫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下),第608—611页。  
④ 利普布里奇海姆:“林彪的覆灭”,《中国季刊》第55期(1973年7—9月),第429—430 页。  
① 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392—394页;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3页。  
② 布里奇海姆:“林彪的覆灭”(英文版),第432—433页。  
① 参阅张云生:《毛家湾纪实》,书中随处有这方面的描述。从 1966年8月19日到1970年11 月17日,
张一直是林彪的秘书之一。林似乎怕光、风、水和寒冷,怕出汗。他不爱洗澡,不 吃水果。他坚持他的居
室保持恒温摄氏21度,上下不超过半度。(叶群喜欢她的居室温度在 摄氏18度!)但是,就林彪行使他的
职责来说,他的条件最差的方面,是他没有能力或者不 愿意阅读文件,因此他的秘书不得不在送到他的办
公室的大量文件中,进行挑选和概括,使 他能在30分钟内阅读完毕。同上,第8—12页;王年一:《大动
乱的年代》,第373—375、 377页。  
② 《大动乱的年代》,第387—388页。  
③ 高英茂:《林彪事件:权力政治和军事政变》,第87页。这些话可能由林彪儿子所写,但明 显反映了
更成熟的人的知识和经验。  
① 有关毛泽东有恩于陈伯达的情况,参见怀利:《毛主义的崛起》随处可见有关描述。  
② 布里奇海姆:“林彪的覆灭”,第 432页。  
① 参见仲侃:《康生评传》,第15—16、146—147页。关于陈伯达对康生的妒忌,请参阅张云 生:《毛家
湾纪实》第190—192页;关于陈在九大上的问题,请参阅该书第210—211页及 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年代》
第387页。根据该书的介绍,陈伯达发了脾气,并继续进行他的 起草工作,但经过几次修改,最后毛采用
了张—姚的草案。林彪似乎仅仅对毛介入并最后确 定的报告有兴趣。  
② 1980—1981年冬天审判时,陈伯达说,仅仅是在他“意识到林彪和江青之间的权力斗争之 后,才开始
同情林彪”;参见《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审判》第116页。关于两个对立的集团 的发展和他对林彪集团的
信心,参见张的《毛家湾纪实》,第382—389页,和王的《大动乱 的年代》,第 382—388页。  
③ 参见毛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的行为;参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第2卷,
第220页。  
④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3—614页。  
① 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1966—1976)》,第348页。  
② 同上,第614页。  
③ 参见1966年7月8日毛给江青的一封信,该信收在《中国的法律和政府》(1973年夏季 号)第96—
99页。那年年底,林彪在军事学院的讲话中以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推向一个新阶 段为主题,吹捧主席为“当
代最伟大的天才”,要求每个人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中, 要用99%的精力学习和领会毛主席的著
作;参见《问题和研究》第8卷第6期(1972年3 月),第 75—79页。  
④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4页。  
⑤ 《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61—562页。  
① 胡华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00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 第562页;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48页;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 第614页。这些讲话的摘
要,参见该著作第614—615页;王:《大动乱的年代》,第398— 399页。  
②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5—616页。  
③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6页;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402页。  
①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49页。在毛干预以后,王迅速改变调子,转而批评 陈伯达。  
② (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62页。  
③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6页;毛的讲话全文见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 403—404页。  
④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49—350页。  
⑤ 即从8月23日到8月25日中午;《“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49页。  
① 参见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02页。  
② 参见本书第5章。  
① 一位参加珍宝岛冲突的29岁的指挥员孙玉国,由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介绍到九大,受到 了毛的激
动人心的欢迎;参见毛在九大上的简短讲话,该讲话收在“九大主要讲话汇编”中, 现藏在哈佛费正清中
心。  
② 例见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所报道的一名参加了这场冲突的中国军官的估计,“中国对1969 年珍宝岛之
战的看法”,载《中国季刊》第56期(1973年10—12月),第734页。亦见本 书第3章。  
③ 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第184页。  
④ 例见在昆明军区内部传阅的有关文件。这些文件收在《中国共产党的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 第115—
145页。  
⑤ 《中国共产党的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第132页。  
⑥ 参见本书第3章。  
① 基辛格:《白宫岁月》,第1061页;1972年7月28日《纽约时报》引用的布里奇海姆的 “林彪的覆灭”
第441—442页中的一段话。也可参见本书第5章。但林彪的秘书证实,他后 期实际上对外交政策没有什
么兴趣,参见张云生:《毛家湾纪实),第329—333页。  
① 张云生:《毛家湾纪实》,第316—323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 372页。张
的描述使人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领导人中有些人在采取可能导致战争的行动时, 是多么轻率。这道疏散命
令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动机:把那些对林彪的权力构成潜在威胁的高 级干部遣送出北京。好几位元帅被沿着
京广线疏散:陈毅去石家庄,聂荣臻去邯郸,徐向前 去开封,叶剑英去长沙,刘伯承去杭州,朱德和原计
委主任李富春去广东省从化县。这其中 有些人在不久前的庐山会议上曾联合反对林彪;除了李富春之外,
所有人都是林彪运用军事 手段夺权的潜在障碍。关于疏散过程,请参考聂荣臻的《聂荣臻回忆录》第三部
分。叶剑英 因为调查陈伯达的任务,不久返回北京。新华社有关中苏谈判的报道,引自基辛格的《白宫 岁
月》第186页,也可参考本书第3章。  
② 基辛格:《白宫岁月》,第187页。  
③ 同上,第193、684—703、714页。基辛格推测,当中美关系正在改善时, 7月2日,中华 人民共和
国的战斗机试图在中国海岸线100英里以外拦截美国侦察机的行动,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