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被分配在基隆的姚波一家,站在港口的安置营中,向周围张望着。
  这里比起东盐镇简陋得多,到处都是施工的痕迹。
  很快就有当地的工作人员,过来安排他们的去向。
  其中752人是拖家带口的,他们被划分为一个村子,安排在基隆城的西面,那里有一片面积上万亩的山谷平原,将在那里设置河谷村。
  而剩下的471人则是单身的,其中不乏孤儿、寡妇之类,老弱病残全部留在基隆城。
  然后筛选出322名青壮年,编入煤矿公司。
  基隆城向西的荒野丛林之中。
  被安排到河谷村的居民们,并没有马上被安排到河谷村,因为那里现在还是一片森林。
  作为河谷村的民兵队长王耀新,向所有人宣布了以工代赈的方案,那就是大家出力工作,总督府安排食物和工钱。
  对此一众难民也没有意见,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两手空空,如果直接扔到河谷村的位置,估计要全军覆没。
  “大家努力干活,吃喝管够,不过要注意卫生,老弱就安排在临时营地暂住。”王耀新给所有人打气道。
  河谷村的青壮,第一份工作就是修路,修一条从基隆城到河谷村的道路,长度是5。7公里左右。
  第二天,王耀新和其他四个转业的战兵,拉来了铁铲、铁锹、锄头、锯子、斧头和斗车等工具,还有四头黄牛。
  前面五百米的平整工作进行了非常快,两头黄牛拉着压路钢轮,不断碾压着道路的路基。
  然后是绑着丝绸口罩的王耀新等人,用木材烧煮铁桶里面的沥青,将炸药开山炸出来的碎石子,河流开采的河沙,混入沥青溶液之中。
  “一二三……”
  王耀新六个人抬着一大桶沥青,倾倒在铺满石子的路基上。
  人力擀轮正在上面碾压起来,其他人则拿着铁铲,铲起铁桶中剩下的沥青混合物,铺在缺口或者比较低的位置。
  这些沥青是基隆炼焦厂的副产物,炼焦过程中,会产生相当于煤炭质量5~8%的副产物,包括粗煤气、粗笨、煤焦油。
  而煤焦油占据副产物的90%,煤焦油通过分馏塔的二次处理,利用分离出沥青(占50~55%)、富油等产物。
  也就是说,用100吨煤炭炼焦,最后会产生2。5~3吨沥青。
  目前基隆炼焦厂的一共有三个炼焦炉,每个月可以生产600~800吨焦炭,以及15~24吨沥青。
  则还是初期产量,随着基隆煤炭公司的规模扩大,这个产量会继续攀升。
  毕竟淡水钢铁厂的炼铁产能设计,今年是计划提升到年产5000吨的规模,要配套年产5000的炼铁产能,那就需要至少1万吨焦炭。
  由此可见,未来基隆煤炭公司的煤焦油副产品,产量也会水涨船高。
  沥青拿来修路,也是可以替代一部分水泥消耗的。
  至于刚刚开工建设的基隆水泥厂,今年的设计产能是5000吨水泥。
  5000吨水泥可以干什么?
  在郑森眼里,5000吨水泥的产量太少了,要不是现在配套设施要从零开始,他才不会用这种落后的水泥窑。
  因此河谷村等移民村的道路,都设计得非常宽,路基宽度在12米左右,而两侧还留下各10米的区域,作为排水沟和绿化带,这是为以后扩建做预留的。
  而铺沥青和水泥的路面,只要材料足够就用上,剩下的路,暂时平整压实好路基。
  反正路基也可以通马车和牛车。
  修到距离基隆2。4公里的位置,他们遇到了一条小河。
  早有准备的王耀新,先指挥一部分人修河对面的道路,他自己带着方大用等人,从基隆城的供销社,购买了一些地条钢做的钢圈和钢筋、铁丝。
  回来之后,他让方大用做八个圆桶木模,四大四小。
  王耀新捆扎好钢筋之后,将模型套在钢筋上,然后浇筑混凝土,等待一个星期之后,钢筋混凝土的管道干透了。
  小河河道底部,已经先堆平了一些石子,然后他带人将四个钢筋混凝土管道,依次推入小河中。
  然后插入石条,加上水泥之后,建造出一条石混平板桥。
  这种建桥方式,是之前郑森在淡水那边推行的,主要是适用于小河。
  而那些可以作为内河运河使用的河道,是不允许建设这种石混平板桥的。
  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终于在三月底,完成了这条5。7公里的乡村公路,当然这条路80%都是土路,不过两地的交通已经可以通行了。
  王耀武开始带着村民,准备春耕和建设村子的房屋,毕竟随着四月份到来,流求开始进入雨季了。


第五百六十七章 新生活(四)
  土路尽头,是一片平缓的小坡地,这一片坡地的面积不小,一旁还有一条山溪通过。
  站在坡地上,王耀新眺望整片河谷,郁郁葱葱的森林尽收眼底。
  被任命为临时财务官的方大用、村长姚波,也站在这片热土上,有些热泪盈眶。
  王耀新转过头来问道:“大用;  我们现在有多少钱?”
  “总督府按照我們修路5。7公里的情况,给了我们186万晶币,这笔钱现在还在合作社的账户上。”方大用如数家珍的说道。
  实际上,对于新开发的乡村,郑森是积极推行乡村合作社制度,用于取代之前的宗老制,避免乡村宗族化和地主化。
  而加上移民过程中,总督府会不断调整,避免一个村子只有一两个姓氏。
  比如现在河谷村,七百多人口,一共有157户,虽然都是来自高密郡、琅琊郡等地,但姓氏却有23个,没有一个姓氏超过五分之一人口。
  如果是一个大家族过来的,在难民营之中,就和初步完成拆分,到了地方之后,就会进行二次拆分,避免形成地方大姓大族。
  乡村合作社是四权分立的;  民兵队长掌握民兵(武装力量);  宣讲官负责宣传、政策通报、医疗教育之类,村长负责具体生产工作;  公民官负责监督。
  其中村长和公民官是民选的,公民官是按照村子人口计算的,每百人出一名公民官,河谷村现在就有7名公民官。
  而且村长和公民官是有考核的,也有任期,如果干得好,可以直接升级到镇、县、府级。
  至于干不好,那就免职、流放、入赎罪营、绞首。。
  至于贪污公款之类,人革联可是要求财产公示、多重审查、禁止土地私有化和买卖、严禁私商的。
  民兵队长、宣讲官都是总督府任命的,而且会定期轮换。
  加上黑衣卫明查暗访,有没有问题一看就知道。
  比如一個村长家里面好几辆马车、住大房子、家里面粮食几百石,那百分百有问题。
  虽然总督府允许一定的贫富差距,但绝对不是几十倍、几百倍的不正常差距。
  郑森可知内部腐败的可怕,因此在今年年初,就展开了第一次内部肃整运动,查出了二十多人,其中五人被直接枪毙;  剩下的人和他们的家人一起;  编入赎罪营之中。
  这种内部肃整运动,郑森计划每年都要进行,将内部那一部分变质的人,清出人革联的队伍之中。
  人是存在惰性的,不经常敲打,底下那些人可以保持初心的,估计很快会十不存一,又迅速退化到老样子。
  ……
  烈日当空,众人带着草帽,开始伐木造屋。
  除了山溪旁的树木,坡上的其他树木都被砍干净了。
  而砍下了的树木,挑选出比较笔直的,削去杂枝和树皮,然后用火烤一遍,作为建屋材料。
  不过整片坡地还没有处理好。
  王耀新带人开好防火带,然后将枯枝烂叶铺满整个坡地,然后点燃。
  熊熊烈火,炙烤着整片坡地,这种方式叫“杀地”,目的就是为了清除地面和表层的蛇虫鼠蚁。
  烧了大半天,等火焰熄灭之后,王耀新喊道:“老姚,带人将地面的草木灰耙干净,然后过一遍犁,再撒一遍熟石灰。”
  “好嘞!”
  随着第一块空地被犁好,撒上厚厚的熟石灰之后,又用修路的手拉钢擀,将地面压平。
  拿着钢斧的王耀新,指挥着民兵,用平木咬合法(北欧木房)快速搭建房子。
  除了在搭建房子的人,还有一批民兵继续伐木,一边伐木,一边开垦农田。
  平木咬合法的搭建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木制脚手架的帮助下,二十几个民兵,半天就可以完成一栋木房子。
  这种木房子的设计非常简单,就是长宽10米,高度5。8米的简单毛胚木房。
  里面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用木板隔出三四个小空间,还可以搭出二层的小阁间。
  当然,这种建法的速度是很快,但浪费木料,而且要注意防火。
  为了减少火灾的威胁,这些房子都间隔3~5米左右。
  当然,当时给出设计图的时候,郑森可没有照搬北欧木房,而是做出了因地制宜的修改。
  比如防台风需要,这些由粗壮原木搭建的木房,本来就具备一定的抗台风能力。
  郑森又增强了屋顶的榫卯结构,同时设计了十几个加固的钢结构部件。
  另外就是留下二次改造的余地,比如屋内地面铺设水泥地面,屋顶的木屋顶,用水泥和瓦片结合,加强防水防风。
  至于做饭和厕所,暂时只能用公共设施解决。
  伐木烧荒、造屋修渠,从基隆城运输过来的物资,正迅速增强着这个新村的建设。
  而良好的管理制度,加上非常注意卫生,尽管有七个人感染了疟疾,但是在青蒿素破障丹的治疗下,有惊无险的度过了前期的一个个难关。
  疯狂伐木烧荒的村民,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初步开发了1300多亩荒地。
  “老姚,现在村子已经有53栋房子了,我打算开始暂缓房子的建设,开始准备耕田。”王耀新提议道。
  姚波点了点头,只是有些迟疑的问道:“王队长,现在已经五月份了,春耕会不会太晚了?”
  最近刚从政务速成班毕业的马弓,一个星期之前才调任河谷村宣讲官,他笑着说道:
  “姚村长大可放心,我已经向供销社订购了一批新稻种,这种新稻只要55~70天就可以成熟收割,亩产在100公斤左右。”
  “什么?55~70天可成熟?”姚波不由自主的吞咽着口水。
  恶补了农业知识的王大用,也有些难以置信:“马宣讲,真有如此良种?”
  “是的,淡水那边已经种了一季,从种植到收获只有59天,平均亩产144公斤左右,当然这是肥料的加成,没有肥料就100公斤的亩产。”马弓解释道。
  “那这良种需要精耕吗?”姚波有些担心的问道。
  马弓摇摇头:“不需要,这种水稻的原产地在林邑,当地都是直接撒种子的,然后半野生管理。”
  这种水稻品种,就是占城稻。
  该品种的优势,并不在产量,江南地区的本土稻种,如果风调雨顺、土地肥沃,也可以达到亩产100公斤左右。
  占城稻的优势在于生长期短,大概在55~90天左右,生长期的不一样,一方面是因为占城稻有各种小品种,另一方面是各地气候的差异导致。
  而占城稻的另两个优点,则是耐旱和粗放管理。
  对于刚刚开荒的大流求耕地而言,占城稻在极限状态下,可以做到一年四熟。
  当然,这种高强度的种植,对于土地的肥力消耗,也是非常恐怖的。
  按照郑森的规划,在风调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