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保养和维护得好,使用上百年是绰绰有余的。
东北虽然可以通过海运,从流求和江南输送新鲜的蔬菜水果,但这毕竟不太方便。
而且一部分不耐运输的叶菜,除非使用冷链运输船,不然只能使用飞艇了。
东北本地自己解决一部分蔬菜水果,才是真正的好办法。
时间如流水,一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农历十月底的东北,气温开始下降到零度,随着第一场雪的降临,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白茫茫。
而沟通东北各地的水稻田,早已经被注入了水,现在开始结冰了,变成一条条冰路。
这种人造冰路,比冰封的河道更加安全。
大量马拉雪橇车、驯鹿雪橇车,以及一百多辆电动/蒸汽冰列车,行驶在这些冰路上。
辽东城与通辽城之间的冰路,一列运输了20吨物资的冰列车,正喷吐着黑烟,向通辽方向飞驰过去。
与辽东州的定位不一样,通辽州的产业布局,主要是牧业和矿物开采。
这一片地区的草原部落,就是契丹、奚人、铁勒。
被宋缺扫平之后,这些部落的头领和贵族全部人头落地,然后超过80%的牧民被迁入江淮、乐浪。
剩下的牧民,和北迁过来的汉民、新罗人、百济人,一起生活在通辽州。
通辽州西侧和北侧,都和一些残留在漠南、漠北的游牧部落接壤,因此在这些边界线上,建设了十几个棱堡。
这些棱堡之中,驻扎着不少骑兵,组成骑兵的人员,很多都是之前的契丹人、奚人牧奴。
兴安南堡。
背着步枪的叶长弓,眼袋位置涂抹了黑色的油彩膏,他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时不时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作为一个牧奴,他对于契丹部落并没有什么归属感,这也是草原部落的通病。
而部落被人革联征服之后,他第一次感受到生而为人的美好,同时他再也不想回到过去那种吃草的日子。
如果有其他部落的人敢来侵犯人革联,他会第一个跳出来和对方拼命。
呜呜呜……
听到这个声音,叶长弓并没有紧张,反而倍感亲切,因为那是部落(人革联)的铁龙在运输物资过来。
棱堡的东面,一列冰列车喷吐着黑烟,缓缓的停靠在附近的旷野中。
“林营长!好久不见!”列车长笑呵呵的打招呼道。
带着十几辆马车过来的林万富,呼着白气:“老马,这一次有什么物资?”
“这是清单,你自己看吧!”
接过清单,林万富看了一遍,顿时松了一口气:“有这些物资,我这里可以支撑到明年开春了。”
随即他转过头叫喊道:“兄弟们,搬东西了。”
“是。”
一个个运输车厢被打开。
里面除了应急的压缩饼干和大米,还有冻得硬邦邦的羊肉、大鱼,以及冬天难得一见的新鲜蔬菜。
另外就是准备的调料包、猪油膏、盐和糖。
“营长!这是什么东西?”一个士兵搬起一大捆暗绿色的布匹。
在江南服役过的林万富倒是挺熟悉这个东西:“这是海布,是用海带制造,可以煮汤吃。”
除了食品之外,就是一些青储草料和黄豆,这些是给马吃的。
至于棱堡内部的取暖问题,这个棱堡有3台垂直型风力发电机,单机最大发电功率为10千瓦。
冬季的大兴安岭南部,风力非常强劲,风机几乎是满负荷运行,而这些风电会被储存在能量储存器之中。
之前在冬天之前,能量储存器已经储备了2万多度电。
加上储备的木材,堡垒内部的取暖和做饭是不需要担心的。
如果可以再布置多几台风力发电机,兴安南堡完全可以不需要烧柴。
现在能量储存器的用途,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了,同时也方便了生活和工作。
特别是对于驻扎在边界的部队而言,能量储存器可以减少很多问题,比如行军过程中的吃饭、喝水、取暖,就会因此变得非常方便。
北风潇潇,白雪皑皑。
而然人革联和草原部落的控制区之间,却有着天差地别。
第六百一十八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当东北冰天雪地的时候。
河套平原同样开始入冬,在河套平原东部的乌拉山,这里就是黄河河套段旳平原收束地带。
此时负责该地区工作的方恒,看着上游各地反馈回来的气温数据、河面浮冰情况,知道黄河秋冬凌汛即将来临。
“通知所有人,按照之前的方案,开始堵河。”
“明白。”
尖锐的铃声,有条不紊的民兵、工兵,迅速按照计划行动起来。
北斜坡上,一个个巨大的铁笼子,里面已经装满了石头和沙袋,蒸汽推土机将铁笼子推下斜坡。
铁笼子在斜坡上滑下河道。
扑通!铁笼子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体,掉入河道之中,并没有被淹没,还有一小半露出河面。
此时黄河上游的径流量,大概在400亿~600亿立方米左右,占据全河年径流量的50%左右。
不过黄河的河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径流量不到十分之一。
冬季河道的水深才1。5米左右,这也是选择冬季堵河的原因,因为此时河水水量不多。
随着一个个铁笼子堆积在河道中,宽度762米的河面,迅速被三道铁笼障碍物挡住。
当然,由于铁笼子之间存在间隙,水流还是可以从中窜过去。
只是早已准备就绪的民兵、工兵,推着手推车,将一袋袋沙子倒入河道之中,而倒沙袋的区域,就是三道铁笼坝子之间的区域。
第一道铁笼靶子上,方恒已经看到了河水正缓慢上涨着,不过水面平静下来之后,开始出现一层薄冰。
他当机立断:“开始造冰坝。”
干冰工厂全力生产了好几天,早就储备了两百多吨干冰,这些干冰被投入河道之中,迅速在第一道铁笼坝子之前,冻结了好几十米长度的河面,而且连河底都冻住了。
“继续抽水造冰。”
蒸汽抽水机将上游的河水抽上来,然后让这些水浇到冰面上,加上不断投入的干冰。
不到五个小时,一条高度15米、宽度100米、长度800米的冰坝,就出现在第一道铁笼坝子之前,黄河被阻断了。
但是方恒并没有停止,因为冰坝并不保险,必须继续扩大冰坝。
不过接下来的冰坝坝体,会以河道中心向上游凸出,形成拱坝形状,将冰坝的压力传导到两侧山体之中。
而冰坝后面的铁笼坝、沙袋坝,会继续修建加固,计划形成坝体长度1200米、宽度200米、高度25米的大坝。
当然,无论是冰坝,还是土坝,都是临时使用几年的东西。
主要是为了让黄河河套段的水位置抬高5米左右,只要达到5米水位,就可以开始挖开北进渠的拦水坝,引导黄河冲刷北进渠。
冰坝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毕竟一旦北进渠被冲刷完成,那乌拉山河口的水坝压力,自然会下降。
连续一个星期,冰坝厚度、高度、宽度都在迅速增加着。
而河套地区的黄河河水,也现在迅速上涨,此时水位已经突破到3。7米,淹没了沿岸大片低洼地区。
在后世的乌梁素海位置,河水迅速汹涌而入,这个湖泊被提前一千多年造出来。
新历5年,12月16日。
河套气温下降到零下12摄氏度,这极大加强了冰坝的建造和维护。
经过半个多月的蓄水,黄河在河套平原东部的水面高度上升到8。3米。
而在北进渠附近,黄河水面也抬升到5。5米。
早在这里紧盯着的古求新,知道不能等下去了:“掘开拦水坝。”
轰!拦水坝被爆破炸药炸开一道小口。
顿时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宛如万马奔腾一般,从那一道缺口之中挤过去,坝体迅速被冲开。
冰冷刺骨的水流,在狭长又松松垮垮的渠道中一路向北。
北进渠全长176公里,平均宽度只有5米,这极大提升了水流的流速。
不到15个小时,河水就冲进来瀚海低地,瀚海低地的平均海拔只有800~1000米,而河套平原的海拔却是900~1200米。
而在北进渠与黄河的交集位置,海拔则在1100米左右。
如此一来,双方形成了至少100米的落差。
本来就被配合了岩层、土层的北进渠,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加速侵蚀渠道两侧和底部,不断加宽和加深着北进渠。
而随着时间推移,河套地区的黄河河水并没有下降多少,但也没有继续上涨。
显然上游汇入的河水,被北进渠消化了。
不过这仅仅是冬季的流量,要知道黄河上游冬季的流量,也就50~90亿立方米左右,夏季才是真正的大头。
源源不断的河水,不停的冲入瀚海低地,很快就在低洼的地方,形成一连串的湖泊。
与此同时。
在冰坝拦河之后的下游,本来冬季就没有多少河水的河道,河水变得更加稀少,一部分河道甚至直接断流了。
在云中平原(土默川平原)西侧的古九原遗迹(今包头)附近,开始按照地形,建设云中大坝。
由于上游已经把水拦截了,现在这里的河道只剩下冰块。
之前被安排过去支援北进渠工程的劳工,有1。8万人被调到这里,开始修建云中大坝。
不过云中大坝并不高,高度只有80米左右,采用重力坝的设计,而且设计的储水高度,最高只有45米。
这主要是考虑到工程量,以及安全性,唐菲林对于黄河中游的航运价值并没有太都得考虑。
其实等黄河中游的阶梯水库完成,这里的航运价值才会被重新开发,大不了多建设转送站,通过船舶接力的方式进行运输。
至于船闸升降机的方案,这是未来才考虑的事情,现在没有那个必要。
这几年,黄河中游都不会有上游的水进入了。
黄河通过北进渠,不断将河水送入瀚海低地,同时还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倒不是上游河水本身就有的,而是北进渠那疏松的土层。
就算是河水不想侵蚀河岸,古求新也会人为加速,比如在一部分河岸埋设炸药,给河岸松松土。
不知不觉,四个多月过去了。
此时的北进渠,河道被拓展到80~120米左右,深度则在6。7米~89米左右。
而在瀚海低地,超过18亿吨泥沙,被冲过来,形成一大片冲积平原,另外还有高达41亿立方米的河水。
但这还没有完。
因为黄河上游开始解冻了,冬春凌汛即将到来。
到时候又是几十亿立方河水,不过泥沙会减少很多,因为河道不会无限制的侵蚀下去,特别是随着河道变宽之后,河水流动速度会变慢,进而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减弱。
但是冬春凌汛期间,并不会减弱太多。
随着北进渠不断变宽,河套平原的水位也在逐步下降,不过随着夏季的洪水期到来,这个水位仍然不会下降太多。
好在冰坝后面的土坝,此时已经完成了,不需要担心冰坝融化之后,黄河河水会冲入下游。
到时候几百亿立方米的河水,将在瀚海低地形成一条新河流。
或者说,河流已经在形成了。
瀚海低地的西部,一条河流冲过戈壁滩、沙地、草地。
三艘飞艇沿着这条河流,迅速向西飞行,终于来到到了尽头——居延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