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代天师-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合肥,离这儿开车得一小时。”
  查文斌看向九儿道:“你再打一个电话给张教授,让他无论如何在家里等你,我们马上就去西安。起云你赶紧订票,越快越好,超子开车去机场,我一定要再最快的时间里见到他。”
  当天晚上十一点半,飞机稳稳停在了咸阳国际机场,下了飞机,两辆商务车已经走了VIP通道在原地等待了,这就是陕西丁家在当地的实力。二十分钟后,一路超速加闯灯的商务车已经来到了西北大学家属楼楼下,和门卫说明了来意后,几人径直冲向了二号楼的五楼。
  一阵敲门后,一个穿着睡衣,带着眼镜的花白老人打开了门,一见屋外站着这么多生面孔,老头顿时吓了一跳。若不是九儿在,估计老头当场就会把他们当做是坏人给报警处理了。
  一进屋,还没顾得上寒暄,甚至没来得及坐下,查文斌第一句话就是:“张教授,听说您对随侯珠颇有研究?它到底是不是就在秦始皇陵下面?”
  老头上下打量着这眼前这个长发及腰的男子,又看了一眼九儿道:“小九啊,这么晚了,你找我到底什么事啊?”显然,他对查文斌的无礼非常不满意,查文斌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歉道:“对不起,张教授,我太急了,所以……”
  那老头还是不搭理查文斌,依旧看着九儿道:“小九,我问你话呢。”
  正说着,里屋又走出一个老太太,她一出房门立马拉着九儿道:“哟,这不是小九嘛,哎哟,好一阵子没见过你这丫头了。你这死老头子,干嘛瞪着眼睛,赶紧招呼他们坐啊……”
  九儿和他们介绍道:“这是陈阿姨,西北大学古文字专家,与张教授一起被称为是西大的神雕侠侣。”
  这话刚说话,九儿先前还是一副好闺女的样子,但是下一刻马上小脸一变,两行眼泪就流了出来,一下子就扑进了那陈阿姨的怀里,嗷嗷就大哭了起来。这一下可是让那二老猝不及防……
  不得不说,有时候女人的感情要比男人细腻很多。这一哭过后,九儿再顺势把胖子的事情给说了一点,大概意思就是现在胖子是植物人状态,只能靠传说中的随侯珠才能勉强一试,所以这才不远千里赶过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张教授这才请查文斌坐下道:“年轻人,你也别太见怪,虽然我和她父亲关系很好,但是她父亲的那条线我是不碰的,所以也怕你们是那条道上的。
  这个随侯珠的秘密,其实还是我老伴发现的,她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西周时期的古文字,其中就包括曾侯乙大墓出土的那批竹简。”
  “曾侯乙?”查文斌道:“就是那个78年发现的曾侯乙编钟的曾侯乙?”
  张教授点头道:“正是,除去你们所知道的那些旷世文物,曾侯乙墓一种出土了将近7000字的竹简,这些年我老伴一直在破解这些竹简中记载的事件。其中在那些竹简中的有一段就提到过随侯珠。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随侯珠是大型的珍珠或者是矿石类的夜明珠,一直到曾侯乙墓出土了173颗珠子,大家又认为随侯珠就是这种布满了蜻蜓眼式的玻璃烧制的珠子。
  一直到几年前,我爱人破解了一段关键的竹简,她认为那个时期之所以会烧制花纹如此复杂的珠子,是拜他们对一种叫作灵蛇的蛇类的崇拜。那些珠子上的眼睛并不是过去我们认为的蜻蜓眼,而是灵蛇的蛇眼,而传说中的随侯珠,就是产自这种神秘的灵蛇腹中。”


第一百八十三章 灵珠来历
  这一切还要从1978年2月底开始说起,那时刚过完马年的春节,还是新年的农历正月。在湖北随州城郊的一座小山包上,我军空军某部要在这里修建一座雷达修理所。随着“轰轰”几声炸药起爆的声音,山体被掀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露出了下方一片褐色的土壤。
  时任所长对考古颇有爱好,他认出这种土壤就是传说中的五花夯土,所以怀疑这座山包下方埋着一座古墓,于是就立刻停止了项目并上报上级文管单位。同年3月,联合勘探小组成立,彼时的张玉成教授恰好是其中的一员。
  他们在古墓的四周发现了大量的盗洞,本以为这又是一座空墓,但是没想到在将近十米的地下居然还有一层由47块巨型石板平铺而成的防盗层,用吊机掀开这些石板后下面又是一层加固用的青膏泥,而青膏泥的下方则是总重达12万斤的木炭。
  正是这些层层的防盗措施,让这座大墓得以在历史的一次次盗掘中得以幸存。而后来这里的发现更是让世界惊叹,尤其是那一套迄今为止发现最完整的青铜编钟,总计65件,让它一跃成为当世国之重宝。
  根据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载,人们得知这座墓的主人是一位曾国的国君,他为姬姓,氏曾名乙,所以这座墓又被称为曾侯乙墓,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过去在史学界上,一直有曾国和随国之争,很多史学家认为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而曾侯乙墓的竹简铭文为这争论画上了圆满的记号。铭文清晰记载了曾国就是随国,随国就是曾国,而曾国国君更是大名鼎鼎的南公适的后人。
  这位南宫适是谁?在《封神演义》里他是西周灭殷商的功臣之一,被称为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大臣之一,所以赐他姓“姬”。文王死后,他又辅佐武王伐纣,立下不世之功,周武王为表彰他的功勋,将他封为随国国君,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湖北随州一带,而随州也是因此而得名。
  而南宫适本姓就是“随”,相传女娲造人时,其中有一人便取了“随”作为姓氏,所以随国国君也以女娲后人自称。女娲的形象是蛇身人面,而据说在古随国的地界上就有一种灵蛇,被认为是女娲的象征,此蛇产一种珠子,能让人永葆青春,只有随国国君才能够享用,因此也被称为是“随侯珠”。
  陈阿姨拿出了几张照片放在桌上道:“你们看,这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珠子,它们又被称为战国蜻蜓眼。”
  只见这些珠子约莫一厘米多点,周身有六层同心圆,每个同心圆的正中位置又有一个褐色的圆点,看上去像极了蜻蜓的眼睛。
  “其实它们是玻璃的。”陈阿姨继续道:“只是那个时候的玻璃异常珍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用得起,当时这些珠子出土时,很多人认为它就是随侯珠,但后来在其它一些战国时期的古墓里也有这种珠子的出土。秦始皇是何等人物,怎么会把相对数量如此多的玻璃珠当做是人间至宝,所以当时我就怀疑这些珠子并非是随侯珠,而仅仅是一种贵族的装饰品。
  而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数量是在太多了,那些竹简更是到十年前才陆续全部整理出来。我从学校退休后闲来无事,就专心研究那些竹简上的古文字,其中有一段就记载了这种蜻蜓眼的来历,它其实是一种仿制的“随侯珠”,上面的眼睛图案源自随国人对灵蛇的崇拜,其实是一种蛇眼。
  而真正的随侯珠,据说是灵蛇所产,灵蛇大概每200到300年才会结出灵珠一枚,需历经几代人的悉心喂养。
  根据竹简信息的记载在随国的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枚,其中一枚在先祖南宫适的墓里,那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第二枚出现在公元前700年,楚武王伐随抢夺而去,正是这枚随侯珠随后又转辗流到了秦始皇的手里;而第三枚则出现在公元前500年,也就是曾侯乙的爷爷,曾候胥的手中。
  曾候胥认为正是随侯珠才导致了随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侵略,为了避免后世再因此物而遭受战乱之祸,所以下令将灵蛇全部圈入自己的墓中,后世子孙,只能以玻璃珠子作为代替。”
  听完这些,查文斌沉默了,2500年以前的事情,早已是沧海桑田,要找这么一颗珠子谈何容易。
  风起云道:“陈阿姨,这些竹简上所说的信息可靠嘛?”
  陈阿姨道:“曾侯乙怎么说也是一封国的国君,这些说法不排除有夸大的可能,但终究算得上是第一手的资料,可信度还是有的。”
  查文斌垂着头道:“历史上关于随国的记载少之又少,就算是真的,又该从哪里入手呢……”
  陈阿姨拍了拍九儿的小手道:“这个就要问你张叔叔了,他可是国内随国历史的专家,自从曾侯乙墓被发现后,他就一直在研究古随国的历史。”
  “咳咳……”那老头赶紧咳嗽了两声,陈阿姨白了他一眼道:“九儿又不是外人,这老头子真的是一根筋,他其实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找到曾候胥的墓葬,明天出国其实就是为了……”
  “咳咳,”那老头又咳嗽了两声,陈阿姨这回是真有些不耐烦了,起身冲着他道:“咳什么咳,有话你就直说。”见她老伴把头又低了下去,陈阿姨继续道:“他有个课题研究就是关于曾候胥的,但一直苦于一直没有批准,所以准备去国外找联合资源。”
  “那正好啊!”超子大喜道:“钱,人手,设备,这些都不是问题,说经验嘛,我们也有一些。”
  张玉成缓缓抬起头道:“我不和私人合作,我更不盗墓,你们找错人了。九儿,天色已经很晚了,我明天一早还要赶飞机,就不留你了啊……”这是已经下了逐客令了。
  查文斌起身道:“张教授,我们不是盗墓的,只是为了救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不想放弃,请您再考虑一下……”
  九儿看着她陈阿姨,再次发挥出了她的女人特长,那眼泪哗得一下就涌了出来,“啪嗒、啪嗒”只往下滴。那陈阿姨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只一把牢牢抱住九儿也跟着哭了起来道:“真是个苦命的娃儿啊……”
  哭着哭着,她就又把枪口对准了那老头道:“你个死老头子,和那些洋人合作你就是通番卖国,帮一回他们怎么了?亏得九儿小时候还喊你干爹,我看你这个干爹真是白当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国巫师
  张玉成起身看着窗外,他已经年逾七旬,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关于曾候胥的科考计划,他已经打了数次报告上去,但无一例外都以证据不足为由打了回来。
  正如查文斌所说,历史上关于随国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他只是西周分封的一堆诸侯国中不起眼的一个,与后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们比起来,它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但是史书上也记载,随国的冶金技术登峰造极,曾侯乙墓的编钟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作为学界的大咖,张玉成一直有个心结,就是他缺少一份他亲手主导发掘出来的世界奇迹。
  所以,在一次次没有得到支持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国外。他的一个同学,现任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副主任,尤其是古文化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听说了张教授的计划后,他帮他申请了该中心名下的一笔基金,本来他是打算明天要去商讨一下最后的细节。
  但是张教授又何尝不知道与国外基金合作的代价,这些基金的背后都来自于一些私人博物馆和收藏家,虽说名义上由他来主导,但实际上很难保证被发掘文物的不被转移走,毕竟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半晌,张教授终于是开口道:“我已经答应了他们,并且已经签了字。如果现在反悔,我会很难面对老同学,并且还会连累他赔上一大笔违约金,所以……”
  陈阿姨也没想到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