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代天师-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自然,”查文斌道:“所以,就得需要你这个孙子辈去和他做个沟通,告知他重新迁坟后的这些事儿。今晚上,你就睡在这灵堂里,记住咯,那是你爷爷,没什么可怕的……”
  抬头看了一眼那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古博轩还是没忍住打了个哆嗦,昨晚上见过的那些玩意还历历在目,虽说这是自己爷爷,但一想还是头皮发麻。
  查文斌取了个酒杯,割破了古博轩的中指往那酒杯里滴了三滴血,再把杯子放在灵位前。又给他中指上绕了一根红线,红线的另外一段被系在了他爷爷的灵位上。
  地上铺着一层毯子,四个角又各点了一枚蜡烛,供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关上门,只留他一人在里面,那古博轩起初的时候也很害怕,但架不住昨晚上一宿没睡,加上这屋内长香本就有安神的作用,迷迷糊糊的坐在那摊子上就睡了过去。
  也不知道多久,他忽然听到了耳边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呵,好家伙,那桌上坐着一长者,正在微笑着看着自己,他抬头一看那墙上挂着的遗像,这不就是自己的爷爷嘛?
  于是乎,连忙跪下来磕头认祖宗,然后又把今天的事情都给表述了一遍。那老太爷听完后点了点头,慢慢的就消失不见了,古博轩也跟着迷迷糊糊的又继续睡了过去,等到再次醒来已经是天亮了。
  醒来后,他发现那根红绳不知何时已经从中指脱落,供桌上那杯滴了自己血的酒杯也已经见底。他急忙起身再去给母亲灵位上香,这下,长香再也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天亮后,查文斌又去山头填了土,这事儿总算是告一段落了。虽说这古博轩心里一万个不乐意让他走,但也拦不住查文斌那颗想要回家的心。于是,又干脆借着回乡祭祖探亲为名,琢磨着索性跟着查文斌一块儿回去,反正他是打心眼里认定了这个男人给自己做女婿……


第三百一十二章 图中图
  破的那枚印章是五岳中的东岳泰山,古博轩以当年传国玉玺为例,也请巧匠在破的那一角镶了一块金,自然有重新给了查文斌。一则是答谢查文斌此番迁坟之力,二则他打心眼里也确实欣赏这人。
  说来也巧,这古博轩的祖上正是泰安人士,所以这回国的第一站,自然也就选择了山东。
  查文斌被拉着非要陪着他们走一圈,无奈之下,只好一并也跟着到了山东。古博轩是美籍华人,又是著名的企业家和收藏家,他这一回来自然也是惊动了当地的侨办。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快就锁定在泰安下面的一个名为黄前的小镇,在这个镇下又有一个叫作古家泉的山间小村。小村里有一处古氏的祠堂,这个祠堂据说就是古家的宗族。
  在两位当地侨办的同志陪同下,一辆考斯特中巴车缓缓开进了古家泉。这里山清水秀,山水随处可见连位一体,因村中有一口常年不干的泉水而得名。一进村,满眼尽是柿子树,村口处,一块大石头上写着绯红的“古”字。在村长的带领下,他们又来到了一处破败的老建筑前对古博轩道:“这里就是古氏祠堂,以前这个村子里七成的人都姓古,这位算起来得是您的侄子。”
  只见一位老人巍巍战战的打开一本破烂了的线装书,年纪约莫有八十多了,戴着老花镜用手指在上面比划了一阵后道:“古华云与周氏生古典仁,古典义,古典仁赴西洋求学,官至驻英法参赞,正五品……”
  念到这儿,那老头起身看着古博轩道:“功助先泽,荣昭国华,典常博序,科第起家。您爷爷是古典仁,典字辈。您是博字辈,我是序字辈,按辈分算,我得管您喊一声叔啊……”说着那那头就作势要给古博轩下跪,这可把古博轩给急坏了,连忙上前搀扶。
  原来他爷爷走后,这一脉便就断了,现在拜过祠堂,入了族谱,这就算是正式认了祖宗。
  山东人自古热情,仁义,这古博轩远道而来,自然也是免不了受到高规格的欢迎。又被领着拜访了一些老家他们这一支的余脉,算是认了一些亲戚。中午村子里很热闹,搞了个家宴,吃着家乡菜,喝着家乡的酒,古博轩感叹自己来迟了,大手一挥,宣布要给祠堂翻新,又宣布给老家修一座敬老院,这趟旅行也算是一团和气。
  酒桌上,那八十多岁的老头一口一个小妹的喊着古雪,让那姑娘恨不得都钻桌子下面去了,更有六七十岁的老太太管她叫作姑妈,总之辈分这事儿在中国是一件很神奇的东西。但说到底,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依旧还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同宗同源。
  这黄前镇位于泰山景区东边,自然是免不了要被安排泰山之行的。而登泰山自然是为了看日出,这就需要计算好时间了,他们决定后半夜就出发。
  从前山的红门出发,经中天门经过著名的泰山十八盘后到南天门,再上山顶。他三叔毕竟年纪大了,手指还有伤,加上夜里温差大视线不好,花了足足四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山巅。可就在那山巅之下,他三叔却拦住了众人道:“丫头,查先生你们这些后辈们就别上去了。”
  “这是为何啊?”古博轩满身大汗道:“这登山登山,不就是为了到山顶体验征服的那一刻么。不然怎么体会古诗中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听他的吧,”查文斌在一旁道:“在过去泰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尤其是官场上的人,这泰山贵为五岳之尊,到它的顶也就意味着人这一生也就走到顶点了,接下来全是下坡路。所以但凡是年轻人,古人们是不鼓励登顶的。”
  “行吧,也不差这几步了。”古博轩是生意人,自然在意这些个说辞,他三叔独自一人登上顶点,一直到日出时刻,那种云海翻腾,金光乍现的美景和气势的确无处可比。
  他们都陶醉在这美景里,但查文斌却翻出了那枚印章,他仔细对比着印章上那些一圈圈的花纹,却惊讶的发现,这印章上似乎和远处的另一座山头更有些相似。于是他便问那随行侨办的人道:“同志,跟您打听一下,那座是什么山?”
  “那儿啊,蒿里山,也叫高里山。这泰山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而那个蒿里山就是祭地的地方,原先那座上里有森罗殿、阎王殿、鬼门关灯一些历史建筑物,但抗日战场时期基本都被毁了。”
  查文斌点头道:“这样,那和酆都倒是有些类似。”
  那人也来了兴致道:“这你可就说对了,其实啊,在国内一直有两大鬼都的说法,一是酆都,二就是这蒿里山。有人说我们这里是乾坤阴阳相隔的天上、人世、地狱三界分界之地。
  泰山称五岳独尊,但古岳字为上山坐牢。且泰山号主死活,有魂归泰山之说。在泰山脚下有一条的江山沿山势而下,从群众桥旁边的大石峡起,经泰都会区向南,出城后汇入泮河,这一段被称为奈河。所以清代著名大学者顾炎武曾经说过:其水在蒿里山之左,有桥跨之,曰奈河桥,世传人死魂不得过,而曰奈河。
  只不过鬼都的名气没酆都大,游客们都跑那边去了,殊不知,咱这儿其实才是阴曹地府的原型呢。”
  查文斌点头道:“都说泰安城分三界,红门以上是天界,奈河以东是人界,以西则是地狱。这西面就是高里山吧,此’高’字应为高下之高,是死人之里;高里山在泰山前麓,自然是鬼魄之地。”
  “嘿,你这个同志没想到还很懂啊,”那侨办的人道:“我们正琢磨怎么好好开发一下这个鬼文化,你既然这么懂行,要不下山后跟我们旅游部门的同志碰碰。这古老板有意回报家乡,你又懂行,这不是天作之合嘛!”
  “这主意不错啊,查先生,”古博轩笑道:“要不你考虑考虑,我给你个总经理干干,就当是为家乡做点贡献嘛!”
  谁知查文斌一脸干脆的道:“不干,也不能干,这个地方绝不可能被开发,否则会闯大祸的……”


第四卷 五岳真形


第三百一十三章 开发
  本以为也就是这么顺口一提的事儿,但却没有想到对方却上了心。对于侨办来说,能拉来一笔外商投资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而对于古博轩而言,作为一个在海外飘荡了几代的商人,能够回到家乡做点贡献,也是美事一桩,更何况,他想要用这个项目套住查文斌。
  双方各有目的,在下山的途中便一拍即合,谁也没把查文斌那句闯祸当回事。毕竟在历史上,这个地方曾经可是和酆都齐名的。汉代古诗词《乐府》里就有:‘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的诗句,历史上但凡来泰山进香之人或游泰山者,必到蒿里山祭拜。
  要知道这座山古时候是皇帝祭地之所,建有阎王殿、森罗殿、丰都庙、鬼门关,阴阳界,天子殿,地狱,元常殿等殿宇,设有三曹六案七十五司。一直到1938年,日军侵华,在这蒿里山上设瞭望所、碉堡群,山林尽毁。后又在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了解放泰安的主战场。那一战,双方仅在这座山上就留下了万具尸体,别说那些社首山毁,神祠基址,就连树木都不剩下半棵,只剩一片焦土。
  如今的蒿里山经过了大自然的生态修复,已经恢复了郁郁葱葱的植被,所有曾经发生过的历史都如同烟云一般被深埋在地下。
  此山山脚就是火车站,又和泰山相对而视,本事坐拥传奇故事的这么一座山却迟迟没有被开发,在旅游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拥有这样的资源和故事性的待开发景区,真的是难以寻觅。
  古博轩作为一个商人,自然也是嗅出了这其中的商机,就凭借泰山每年的游客就足以支撑起蒿里山的流量。泰山祭天,蒿里山祭地,道教文化,鬼文化,这查文斌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这算盘他心里打的是清清楚楚。
  当天晚上,当地一个开发商请客,加上负责招商引资和旅游部门的同志,推杯换盏之际,在那酒桌上,古博轩就拍板定下来了这事儿。达成的基本协议是:古博轩负责资金,当地的开发商负责建设,后续双方共同再组建一个运营管理团队,古博轩是大股东,当然他特意介绍了查文斌,点名了他将会作为自己的全权代表。
  酒桌上,查文斌碍于面子一直没有发作,一直到回酒店的路上,他终于是憋不住了,在车上便与那古博轩好言劝道:“古先生,看在古雪的份上,我再劝你一句,别想着在那里弄什么景区,这活儿干不来,也不能干!”
  古博轩不以为然道:“查先生,你是不是有些多虑了,据我手头的资料。这座山自汉代开始,经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朝代交替,蒿里山冥府的地位一直都有被延续下来。从作为冥府,蒿里山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庙宇,后来历朝历代,不断有所增建。而到了元代,更是被定为朝廷的圣地,到民国前期,这个地方还一直香火甚盛,游人如云。
  既然它是毁于战火,由后人重新修建,恢复它昔日的风采并无不妥。再者,这地方一直也是东岳大帝的道场,对于如今越来越式微的道教文化来说,也是一种提升。
  这件事,与情与理都很合适,当然我知道你有你的顾虑。无非是这座山自古被称为冥府,风水不好,但过去的人能修得为什么我现在就不能修呢?”
  “哎”查文斌叹了一口气道:“你没那个命,这泰山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