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狂士-第1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时一股悲凉之意,便从李选侍的心底冒了出来。虽然在朱常洛当太子的时代,李选侍就嫁给了他,但却是一天好日子都没享受过。
  那位太子朱常洛因为被万历皇帝所不喜,各个方面对太子都是苛刻之极,李选侍因此在太子东宫里,过得也是无人问津的凄惨日子。
  虽然说还不至于遭受冻饿,但是原本身为太子身边的爱妾,不但连个巴结她的人都没有,而且为了不给万历皇帝收拾朱常洛留下口实,李选侍也是始终规规矩矩的不敢有丝毫逾越。
  ……然后,她的日子就开始越来越倒霉。
  好不容易生了个孩子,还是个女儿,朱常洛终于当上了皇帝,却又突然暴毙。这次当她将储君朱由校终于握在了手里,才没两天的功夫,居然这皇太子又要作废了……
  这真是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李选侍被这消息震惊得手脚冰凉,连她自己心里都忍不住想:是不是由于哀家倒霉,把朱由校的皇位都给连累没了啊?
  而这时內宫中的另一个人,则是正在跺着脚的后悔!
  此人就是郑贵妃,一听到外面的消息,这位贵妃娘娘立刻就想起了一件事……他的儿子朱常洵要是还在京师,那该多好啊!
  郑贵妃可不知道,外面的朝臣要求让朱常浩登上皇位,实际上是因为城外聚集了江南大军,朝廷上下太过恐惧的缘故。
  这个当娘的想当然地觉得,如果皇太子朱由校没份儿当这个皇帝的话,再怎么也轮不到瑞王朱常浩执掌天下。
  那个皇位理应是他儿子朱常洵的,当年他可是先皇万历最宠爱的皇子啊!
  要是常洵不去洛阳,现在当然是登上皇位的不二之选,你说当初我怎么就让他走了呢?
  各位,这就是如今的大明朝廷,这就是京师里的高官权贵!
  他们中间稍有眼光的,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拼命打算,而那些目光短浅之辈,则是沉浸在自己的臆想和美梦当中难以自拔。
  在这样的时刻里,没人考虑到北方受灾的百姓,没人考虑到辽东的生死之战,也没人去想大明朝将走向何方。
  他们眼中只有利益和自己,因此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这是注定的事!
  ……
  太庙里,拜访朱常浩的人一下多了起来。
  不过瑞王却是一概不见客,朱常浩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见与不见那些朝臣,对大局都是毫无影响。
  他心里更清楚,城外的江南大军已经到达了京师朝阳门,在这个时候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自己,也不是朝廷,而是江南的大炮!
  所以朱常浩毫不犹豫地谢绝了一切来访,还从自己府里调来了卫士,将太庙大殿周围保卫得严严实实,任凭是谁来拜见,都是一律回绝。
  不过朱常浩也明白,照这样看来,风向真的开始慢慢偏向了自己这一边。


第2222章 一山千载何时通、燕赵遗爱、辽西狂龙
  老师写来的那封信里让他啥也不用干,只管哭灵就好,事实居然果真如此。
  他在这太庙里一通大哭,竟然真的哭出了一个大明江山!
  ……
  朝廷中的大臣依然是吵吵嚷嚷,没个章程拿出来,內宫里面的各色人等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朱常浩稳坐太庙,就等着那个天子御座降临。城外的朱常津开始考虑,要不要先给京师城墙来上一次火炮齐射,给城里那些人提神醒脑一下。
  而在这一刻,在京师里一个任何人都不会注意的角落,却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
  ……
  紫禁城,仁寿宫,哕鸾殿。
  早上开门的时候,宫女发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包裹,就放在房门口的台阶上。
  这位宫女以为是谁出来进去的时候,把怀里的东西掉在了地上,于是便伸手捡起来将它打开,结果包裹里面却是一个极其奇怪的东西。
  那个宫女横看竖看,那都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
  这块石头比拳头还小,上面灰突突的没有丝毫异样,可谁会把一块普通石头无缘无故地包起来,放在这儿呢?
  那位宫女纳闷的想要拿起那块石头细看,可是一上手却发现石头中间有个裂缝,似乎是早已经被砸成了两半。
  当她拿起这两块石头的时候,发现两片石头的断茬里,都夹着一块骰子大小的红色玛瑙……就像是一颗小小的红心。
  看来这倒不像是加工上去的,而是石头里天生就夹着这块红玛瑙。那个宫女看了半晌也不知道这玩意儿究竟有啥用。
  而这一刻,在她身后的房间里,却有两道目光一闪!
  ……
  这里是前朝李太后被幽禁的所在,李太后就是那位在月异星邪一战中,被沈渊彻底击败的名山先生。
  此刻李太后正坐在殿堂里的椅子上,低垂着头看似奄奄一息。
  这位历经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四朝的老太后,曾经一身荣宠母仪天下,却在晚年被人幽禁在这深宫之中,数年不见天日。
  现在她已经老得就像干枯的树藤,似乎一碰就会折断,随时都会因衰老而死。
  可是在这一刻,这位看似衰败腐朽的李太后双眼微微闪动,目光却如寒潭一般深不见底。
  ……
  沈渊带领五百近卫军,正在向着山海关方向急进。
  当他离开京师之后,没过多久就来到了京师以南的燕山。
  沈渊看着一路上的山形地势,不由得心中暗自感慨。
  古北口……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是北方少数民族向南方攻击的重要通道。
  实际上将整个华北平原,与东北和蒙古的少数民族相隔开来的,就是这道燕山山脉,它的重要性真是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有了它中原王朝就可以据险而守,防御住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进攻。因为这里山脉险峻,只有有限的几条通道可以通过,这几条通道又是十分狭窄,有利于防守的一方。
  因此这里从古至今就被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长城敌楼、烽火台、火路墩不计其数。
  在历史上,北宋之所以难以抵御北方辽国的侵袭,就是因为北宋在立国之时,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而燕云十六州里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这道燕山山脉。
  在这之后北宋变南宋,当年强盛之极的大辽国,也是因为首先失去了燕山山脉,才被后来兴起的大金国打得死去活来。
  然后朱元璋立国大明之后,又有了一句民间俗语……唐修宝塔朱修圈。
  朱元璋更是热衷于修筑长城,尤其是燕山一带的长城,因为京师所在地靠近北方,素有“天子守国门”之称。
  京师以外不足百里就是燕山山脉,所以这里的防卫更是大明朝最重要的一项。
  如今的蒙古虽然没有太大的威胁,但辽东女真却是渐渐崛起,于是燕山山脉最东端的山海关一带,也就成了大明最重要的一条防线。
  一旦女真冲过这里,那便是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河北山东河南都是无险可守,只能任凭敌人的铁骑横扫!
  所以大明朝山海关外的地界,基本上都是零星的城池防守为主。直到沈渊所在的现代,在山海关外的辽宁一带还留下了无数某某卫、某某所这样的地名。
  沈渊的队伍换上了京师情报部门为他们准备好的战马,五百人一千五百匹战马,犹如风卷残云一般前进。在沈渊的心潮澎湃之间,掠过了这片始终守护着华夏大地的燕山。
  山海关,这里在现代是秦皇岛所辖地区,对于大明来说,“天下第一关”的称号实至名归。
  大明的山海关守将是总兵杜松,如今杜松正在沈阳中卫,被杨镐派出去和女真人决战,所以并没有在山海关里。
  沈渊派了花爷去和山海关守军交涉,拿出了京营的堪合调令,直接交给守军查验。
  这些日子以来,京师三大营接连在朝廷的调动下,穿过山海关向辽东方向行进,所以那些守军也见得多了。
  不过山海关守将还是觉得这支队伍有些奇怪,首先就是他们装备精良,战马雄壮,五百人居然带了一千多匹战马。
  其次就是他们的人也太少了,出关打仗哪有就这么点人的?
  除此之外,那些堪合调令却是丝毫不差……开玩笑啊,这些东西原本就是真的!
  沈渊是通过京师里的情报部门拿到了这些调令,原本这些东西就是兵部发下来的,所以根本不需要伪造,咱直接弄真的就行。
  那个山海关守将见到外面这支队伍来得古怪,还多少有些犹豫。可是他和花爷两句话一谈,就发现这个笑嘻嘻的家伙应该没什么问题。
  因为人家花爷原本就是京师人,一嘴流利的京片子还当了大半辈子兵,扬威营在京师驻扎了也有二三十年了。
  所以一提起京师三大营里面的将领情况,驻地分布,花爷那说得就跟自己家一样。
  等到问及外面的那些兵为什么数量如此之少,却又十分精锐的时候,就见花爷笑嘻嘻的跟那位守将说道:
  “这是我们家沈将军自己的家丁,因为出发仓促没来得及带上,沈大人就赶紧向着沈阳中卫方向去了。”


第2223章 大军未动定前生、送你内情、料你不明
  “这不我们采办了盔甲战马,好不容易把家伙事儿都弄齐了,这才去追赶大人的吗?”
  “您行个方便,下回到京师去,老哥哥请你吃酒!”说着花爷笑嘻嘻的一拉那位守将的手,一块核桃大小的金锭就顺势塞到了那家伙的手里。
  只见那位将领接过了东西之后,觉得掌心十分沉重,顺着自己手指缝一瞥,就见里面金光闪烁,于是笑呵呵地点了点头。
  在这之后前后关门开放,统帅沈渊和五百近卫军直接放行!
  一路穿过了山海关再向东而行,沈渊见周围山峦起伏,都是辽西一带特有的丘陵地貌,他不由得感慨地叹了口气。
  在后世这里是天辽地宁的辽宁省,而在此时的大明,这里却是一片兵凶战危之地!
  ……
  来到辽西之后到了宁远城,有关辽东的第一批情报才送到沈渊的手上。
  那是因为沈渊虽然在布置情报网络的时候,辽东地区一直是重中之重,但是在这个时代,传递情报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在辽东地区的情报员,因为很难真正渗入女真人的体系中,因此在辽宁大地上行动并不轻松。
  女真人是以部落和家族为单位聚集在一起的,因此想要冒充女真人十分困难,而在女真人控制的区域,汉人也很难随意走动,所以信息传递主要就靠信鸽。
  而沈渊行进在半路上的时候,又根本不可能收到信鸽。所以他一直到了宁远城,才得到了宁远信鸽站汇聚来的辽东情报。
  等沈渊审阅过了沈阳中卫传递而来的情报之后,他随即暗自长叹了一声。
  后世在他阅读明朝历史的时候,觉得朝廷将进攻的大军兵分四路,实在是愚蠢至极的行为。而到了现在他才明白,原来这并非出于愚蠢,大部分是因为傲慢和轻敌所致。
  沈阳中卫所的辽东经略杨镐,之所以做出兵分四路的决定,那是因为他根本没考虑这一仗会不会输……而是怕努尔哈赤跑了!
  没错,在杨镐看来,这次朝廷派遣了二十万的兵力,同时加上叶赫部和朝鲜军队,号称四十七万大军,打败那些女真兵应该是丝毫没有问题。
  所以他战略的核心中就没考虑胜败的问题,而是一心想着要全歼敌军。生怕努尔哈赤一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