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狂士-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些盐引还是当时质量最好、最能赚钱的淮盐引……所谓的淮盐,其实就是出自扬州一带的食盐。
  于是当时的陕西商人和当地的地主乐得一蹦多高,他们开始疯狂地向着边疆运送粮食,边防军需的难题一举得到了解决。
  就是这条“食盐开中法”一举造就出了天下驰名的秦商集团!


第133章 百年风雨战云疾、王府大旗、扯作虎皮
  而当时靠着运粮换取盐引获利的陕西商人最多,原本陕西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因此“食盐开中法”让陕西商人在此后赚取了巨额的银两。
  在中国的古代讲究男耕女织,也就是说吃饭穿衣都不需花钱买,但是不好意思,食盐你却是必须要吃的!
  朝廷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制定了食盐专卖的律法,经过官府允许,开具盐引的食盐叫做“官盐”,是正规合法的食盐,经营它的商人往往都是获利巨大。
  也正因为如此,跟官盐相对的,就有了贩私盐的人。
  因为贩私盐一被抓住就会被判重刑甚至处死,所以这些私盐贩子往往纪律严明,武器精良,作风狠辣,动不动就和稽查私盐的官军硬拼。
  因此历史上的反王,很多人都是贩私盐起家的。比如说唐末造反的黄巢,还有朱元璋起义时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全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甚至咱们那位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时的经费,也大多是从私盐上得来的。
  当蓝姑娘说到这里时,沈渊皱了皱眉。
  到现在还没说到徽商,看他的样子显然有点急了。
  这时的蓝姑娘摆了摆手,示意马上就到了,姑娘又接着说道……
  然后到了大明弘治五年,当时的户部尚书叶淇,将输粮换引的“开中法”,改成以银换盐引的“折色法”。
  也就是说,商人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就能购买盐引。于是大量贩卖官盐起家的陕西和山西商人就离开了家乡,涌入了扬州一带。
  蓝姑娘笑着说道:“在前些年,扬州城里的陕西和山西商人,靠着贩盐赚来银子修筑园林、蓄养家仆,那可是牛气得很!”
  当时的扬州人看不惯他们那么有钱,于是就说这些西北盐商:“高底馕鞋踩烂泥,平头袍子脚跟齐。冲人一身葱椒气,不待闻声是老西。”
  “可是他们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就见这时蓝姑娘指了指沈渊笑着说道:“毕竟在淮扬一带贩盐,那些西北来的商人,还是没有本地人来的方便。”
  所以在这三五十年之内,两淮之地的徽州盐商,开始飞速蹿升起来。
  那些徽商喜欢让子弟读书,很有耐心地培植官场上的势力,又有地方上人头熟的优势。再加上盐业本来就是官商色彩很浓厚的行业,所以徽商慢慢在官盐生意的方面,做得越来越强。
  到后来,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受到挤压,没办法两伙西北人结成了一股。他们在东关街上修建了气魄宏大的山陕会馆,联盟起来共同对抗徽商。
  “尤其是在这几年,”蓝姑娘看着若有所思的沈渊,淡淡地笑着说道:“秦晋商人和徽商的矛盾越来越深,他们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去打官司告状。”
  “那些官司一打就是积年累月,谁也不敢服输,几乎到了恨不得生吃对方的程度!”
  “所以那十六个死者,如果是有人派他们到聚恒昌钱铺门前,让他们做监视徽商行动的暗线。我估计十有八九,是那些秦晋商人派去的!”
  见沈渊抬起头来看向自己,眼里带着思索的神色,蓝姑娘微笑着说道:
  “因为派眼线常年去监视别人,能干出这种事,需要积年累月的仇恨,还有庞大的人力物力。”
  “除了跟你们徽商打得像乌眼鸡似的秦晋商人,我想不出别人还有这样的能力和动机,去做这样的事!”
  ……
  蓝姑娘一番话,把徽州商人的主要敌人,也就是山西和陕西的盐商说得十分清楚。
  沈渊沉吟了良久之后,缓缓说道: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十六个死人,,很有可能就是秦晋商人派去的眼线。甚至也有可能是秦晋商人主动下手,把自己这些派去的暗线灭了口!”
  “同样,徽商也一样有可能做这件事……先查山陕商人那边吧!”
  “哦……沈少爷打算怎么查呢?”听到了沈渊的话,就见蓝姑娘笑着说道:“那山陕商人和徽商并驾齐驱,在扬州城里是何等的威势熏天?”
  “别说是您了,就算是你们江都县令想见人家盐商首领,说不定都会被人打了回票!”
  “那个山陕盐商的首领叫秦列,你要想见他的话,我给你出个主意?”
  “你出的那个主意,我用鞋底子都能想得出来!”这时的沈渊笑着看了看蓝姑娘露出裙摆外的秀鞋……“嗖”的一下,那个小巧的脚尖儿就不见了。
  “拉大旗作虎皮,去求崇王府呗!你去还是我去?”沈渊笑着问道。
  听到了沈渊的话,蓝姑娘掩口笑道:“这样的事儿,也用沈大少爷亲自去吗?”
  “您现在大概是不知道,沈渊这个名字在王府里有多大的分量!别人要想见山陕商会会长秦烈那是难上加难,可你要是去的话,不外乎跟王府要一张帖子罢了。”
  “如果是我想见秦烈,可能还需要费点口舌,跟主子们解释一番。至于沈少爷你……就让秦玉虎去找世子,说要去见个人,借一张王府的帖子就行。”
  “这么容易?”沈渊笑了笑,向秦玉虎示意了一下,这小子立刻转身就出了院。
  这秦玉虎心思缜密,办事妥帖,对于那些江湖掌故、人情世故之类的事全都很在行,干这些传话之类的事更是滴水不漏,沈渊让他去也很放心。
  可是没到两刻钟的时间,当秦玉虎回来的时候,他手上不但拿着一张从王府求来的帖子,身后还跟着一大群人!
  蓝姑娘一见来人,慌忙站起来行礼。沈渊抬头一看,霍!居然是小王爷朱常津亲自来了!
  只见小王爷摆摆手让蓝姑娘免礼……估计这还是看沈渊的面子。然后他走过来笑嘻嘻地一把拉住了沈渊,眉飞色舞地说道:“沈先生要帖子,是有事要办吧?”
  “我爷爷和父王早就吩咐过我,若是有机会在先生面前受教,让我万万不可错过。”
  “所以今天我来,是想扮个随从跟在先生身边,看您是如何待人接物的。您放心!我保证一句话不说,就在旁边看着先生办事!”


第134章 四大高手今汇聚、千金之子、拜帖一递
  听到这话沈渊才发现,小王爷居然身穿着一身普通侍从的打扮。
  看他的样子精气神儿十足,十四五岁的年纪也确实像个跟班……不过他这俩眼睛刷刷地放光是几个意思啊?、
  朱常津表现得如此兴奋,却是跟崇王世子、还有侍从这俩身份都不相符。
  沈渊笑着看了一眼朱常津,估计这孩子是在府里憋闷的时间太久了。这一下拉着老王爷的大旗做虎皮,出来跟沈渊一起办事。世子觉得大概是十分新奇有趣,所以才会兴奋得脸蛋儿通红。
  这和沈渊上次在王府里见到那个成熟稳重的崇王世子,倒是颇有不同,毕竟还是个年青人啊!
  沈渊知道这位大常津,心里多半还是有些孩子脾气。他此番乘兴而来,若是这个时候拒绝他,怕是要伤了这个年轻人的心。
  更何况即便从安全方面考虑……看看小王爷身后带的这四个人,沈渊的心里也是暗自“咯噔!”一下。
  在这四个人里,有一个沈渊是认识的,就是在檀香扇一案里差点要了他性命的夏侯商。这家伙据称是王府第一高手,号称打遍淮扬无人可敌。
  除此之外,夏侯商旁边的那三个侍卫,看他们的站位和气势,居然也和夏侯商并驾齐驱。
  我的天!这四大高手跟小王爷一起出行,别说朱常津的安全了,就连沈渊自己的安全也完全不用担心了!
  听着小王爷说完,这时的沈渊看了蓝姑娘一眼。就见蓝姑娘面现忧虑之色,估计是担心小王爷的安全,于是沈渊也开诚布公地向朱常津说道:
  “在下正在查一个案子,凶犯的背后势力十分庞大。在这一下午的时间里,已经出了十六条人命。小王爷安全要紧,您确定一定要跟我去?”
  “不过就这一回哦!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要是跟着我满山乱跑,身上掉根寒毛,我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听到沈渊的话,朱常津哈哈一笑,随即他又让身边的四大高手拿出了一件家丁的衣服,给秦玉虎换上。
  这一下,咱们的沈大少爷出行的时候就是六个随从、两个女伴,而且男的英俊女的漂亮,这气势可是立刻就上来了。
  等到沈渊接过秦玉虎手里的帖子一看,只见上面丝毫没提崇王府和王室的名字,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汝宁朱记”。
  这种毫不张扬,却带着浓厚自信的写法,使得这简简单单的一张帖子,便透出了崇王府深深的威势。
  随即沈渊带队出发,按照蓝姑娘的指示,向着城中的山陕会馆走去。
  等他们在扬州城穿街过巷,来到了山陕会馆的门前。沈渊抬头一看,也是暗地里称赞。这宽大的门庭宅院,豪华气派,就差把黄金贴在上头了。
  山陕会馆的门脸上,所有的房梁柱子全都是用石头打制,还点缀着工艺精美的石雕。造型沉厚古朴,大气恢弘,一看就是底蕴深厚。
  此外这山陕会馆门口,也有两个人在那里迎客。基本上来往的都是住在扬州的山西和陕西商人。大家都熟悉,在门口拱拱手也就进去了。
  沈渊带着这么多随从,自然也没有自己上前打听路径的道理。只见他一挥手,秦玉虎就带着帖子拾阶而上。看二虎的样子居然从容不迫,气势不卑不亢,沈渊看得心里不由得一阵好笑。
  要说人这东西,也真是官儿升脾气长,如今的秦玉虎手里拿着崇王府的帖子,身边甚至还跟着一位小王爷,心里必定是产生了一种所向无敌的幻觉。所以这高门大院对二虎来说,也是丝毫不在话下了。
  山陕会馆看门的两位,向着台阶下面的众人扫了一眼,然后客气地向秦玉虎问起了来意。
  就见这位二虎哥一言不发,淡淡地把手里的帖子递了过去。然后那俩人一见帖子,立刻就是浑身一哆嗦!
  我的天!崇王府来人要见会长!
  这俩人立刻毫不犹豫,打躬作揖地把沈渊他们请进了大厅。至于这帖子,他们可不敢收!
  话说这古代,客人过来求见时递上的帖子叫拜帖。这山陕会馆就算是把脸抽肿了,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脸面,敢接王府的拜帖啊!
  等到这俩看门的中间,有一个回去报信之后。没过多久就见里头有个人步履匆匆地走了出来。
  ……就不算是匆匆,眼看着到了王府来人的面前,他们也得匆一下表示尊敬不是?
  来人似乎是山陕会馆的管事一类,就见他向着沈渊一躬到地,陪着笑说道:“先生赶得不巧,我家秦会长去高邮谈生意去了。”
  “要不我立刻给会长传信,让他连夜赶回来?还是等会长回来之后,立刻去王府拜见您?”
  “不必了,”沈渊摆了摆手,向着这个年轻人说道:“我找他还真有点儿急事,倒不是平常拜访。会长既然在高邮,那我们去高邮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