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条命令下去,立刻得到了热烈回响,那些流民纷纷返乡,并且喜气洋洋,有菩萨兵给我们做主,我们谁也不怕了!
  别看朱家军被百姓称为菩萨兵,但是须知道,虽然有菩萨低眉,却也有金刚怒目!
  在铲除官吏之后,张希孟又根据陶安、李习、陈迪,还有在百姓那里的走访,将铜陵的豪强分成了三六九等。
  其中有二十五家都跟元廷有过合作,主要负责协助元廷征税……有人说元廷采取包税制,可也有人说元廷并不存在包税制,说包税制的都是外行,不值得讨论。
  就像很多历史公案,难以争出个结论,但是元史确实明明白白写着,元廷征收商税,凡仓库院务官并合干人等,命各处官司选有产有行之人充之。有产有行者,不就是有一定产业,人品又好,说白了,不还是各地豪强吗!
  让他们帮忙征税,到底算不算包税制,就看怎么定义了。
  反正在张希孟这里,帮着元廷征税的,自然算作要铲除的豪强,至于用不用杀头,还要看他们的平时行为,如果并没有太多恶评,或可以逃过一劫,但查实却有罪行,断然没有活路。
  张希孟以霹雳手段,短短两天,就让铜陵县城焕然一新。
  无家可归的流民返回了乡里,乱七八糟的人被清楚。
  整个县城,都焕然一新。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老头,在两个年轻人的陪同之下,气喘吁吁,赶到了铜陵县城。
  来的人正是朱升!
  这老爷子还真来了!
  当看到了朱升,陶安和李习都傻了,“枫林兄,你,你怎么来了?”
  朱升连看都没看他们,只能气哼哼一声,“你们干的好事!”
  随后老头就往里面走,进了二堂,迎面正好看见了张希孟。
  “您老就是枫林先生吧,快请坐!”
  朱升翻着老眼,勉强坐下,但是却连茶水也不喝,只是把那封信掏出来,压在掌下。
  “这是谁写的?”
  张希孟笑容不减,“枫林先生,如果晚生说这是我写的,您信吗?”
  朱升认真看了看张希孟,略显纠结,说实话,他不觉得一个年轻人能写出这十六个字,但是这十六个字又确确实实,打在了他的心头。
  想到这里,朱升不由得缓和了语气,“老夫本是朽木死灰之人,无心俗务,可是这十六个字,着实非同小可,老夫不能无动于衷。我想请问,这到底是出自谁的手?是写着玩,还是另有深意?”
  张希孟一笑,“枫林先生,这的确是我写的,但也是我家主公的心声,我可以向枫林先生保证,我家主公必定按照这十六个字,稳步推进,以至于最终达到目的!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阻挡我家主公!”
  朱升听到这里,不由得一怔,老头思忖了良久,终于一声长叹,仰头望着,“诚如是,老夫当为犬马,竭尽全力!”
  张希孟一喜,“枫林先生,如今要攻取太平等地,解和州之危,可有妙策?”
  朱升道:“强攻太平,胜算不大。老夫可以去池州,招降那里的兵马,随即从池州发出求救书信,调动太平元军援救,而后在半路击杀,则胜算大增!”
  张希孟一听,眼前一亮,这老头在池州当了多年学正,根基深厚,绝不会瞎说的。
  招揽此老,当真是赚大了。
  而此刻朱升缓缓抬起手,在他的掌下压着一封信,上面只有十六个字,赫然写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均分田亩,救济斯民!


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
  “老夫年过半百,本该老死山林,不问世事。可是见了这十六个字,老夫不能不来。但老夫还是不信,你家主公竟有这个魄力?”
  张希孟含笑,“老先生自然是学究天人,智慧冠绝当代,我说再多,你也不会轻易相信……这样吧,我给你见一个人,你就知道了。”
  说着张希孟起身转入后堂,没过多久,他返回来之后,带来了一个中年人,他穿着粗布衣,微微低着头,走进来之后,看了眼朱升,便又把头扭到了一边。
  朱升自然是不认识,这人能有什么了不起的。
  “也先帖木儿,此人乃是原来的池州学正,名叫朱升,号枫林,可是江南名士啊!”
  原来张希孟请来的竟然是也先帖木儿。
  这下子还没等别人说话,朱升竟然惊得站了起来,一脸的不敢置信!
  出了鬼了!
  这是大元的御史大夫?脱脱之弟?
  他,他怎么会在朱家军中?
  而且看样子还是一家人,这也太惊世骇俗了吧?
  也先帖木儿微微哼了一声,“你虽然不算大元忠臣,但是弃暗投明,归附明主,也算是你有眼光,好好干吧,争取早日灭了逆元!”
  几句话出口,更把朱升惊到了,“你,你在说什么?莫非你疯了不成?”
  也先帖木儿怪眼圆翻,气得暴怒,“我疯了?我是疯了?元廷罢免了我兄长,发配了我的孩子和侄子侄女,我们一家都完了!兄长忠心耿耿,就换来这么个结果,你让我如何不疯?你说啊!”
  饶是朱升智谋过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也是目瞪口呆。
  是啊,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站在也先帖木儿的位置上,估计早就起兵造反,拼个鱼死网破了。
  元廷罢免脱脱,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跟自掘坟墓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朱家军为什么要招降也先帖木儿,这个人还有什么用吗?
  “枫林先生,蒙古人入住中原几十年,各地或多或少,都有蒙古人,大元军中,蒙古人更多……而且黄金家族灭国四十,在西域之外,尚有无数藩国。我虽然写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但我主之志,又岂在中原之地?我以为驱逐的是胡虏之风,便是蒙古人,色目人,愿意沐浴王化,心向中华,如此就是夷狄入华夏则华夏矣!也唯有如此,才能迅速恢复汉家天下,囊括八方,收复四海之地,成就远胜大元的壮阔版图,实现迈于汉唐的国势……枫林先生以为然否?”
  朱升听到这里,已经是无言以对,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其实朱升的心态也不复杂,他不喜欢大元朝,但他给大元朝当了大半辈子的臣子,眼看人生终了,没剩下多久了。
  一把年纪,孙子都挺大了,跑去投靠红贼,成了固然好,若是失败了,他岂不是成了笑话。
  所以朱升必须看到格局气度,他才会主动来投。
  而张希孟拿出了朱元璋谕中原檄的十六个字,将陈纲立纪改为均分田亩,送去了朱升。
  按照记载,这篇谕中原檄是宋濂操刀,但是朱升作为朱元璋的心腹谋士,他多半也参与了起草。
  这十六个字,就是代表了此时文人最大的愿景。
  宏图大志,莫过于此!
  倘若真能做到,朱升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这也是张希孟一封信,就能把老头调来的原因所在。
  而刚刚的谈话,又见到了也先帖木儿,让朱升更加震撼,貌似朱元璋的心胸远不止恢复中原这么简单……老夫满腹才学,一生未遇明主,不得施展,如今总算是等来了豪杰雄主,某虽老,心尚存!
  岂可浪费光阴!
  “张先生见识高明,老夫五体投地……这样吧,老夫这就去池州,说服他们投降。”
  张希孟也站起身,激动道:“枫林先生,需要多少兵马?”
  朱升摇头,一个人也不用。
  也先帖木儿也道:“我写一封信吧,他们见我在这边,会更愿意投降归顺的。”
  朱升猛地回头,轻蔑一笑,“汝虽然归附明主,但到底作恶多端,老夫还用不着你这个废物帮忙!告辞了!”
  朱升说完就走,出去之后,蓝玉正好等在外面,老头直接道:“你小子给老夫牵马,咱们去池州!”
  “我这是成了马童吗?”
  蓝玉很想反驳,可转念一想,一路上就听这老头吹牛皮了,我倒要好好瞧瞧,他又多大的本事!
  蓝玉这浑小子竟然真的乖乖陪着朱升去了。
  张希孟微微露出笑容……连朱升这老头都被忽悠了,看来自己离着大忽悠的境界也差不多了。
  老头此去,必定能成功,接下来就是怎么对付元军了。
  张希孟就打算叫常遇春他们过来商议,但是令人讶异的是也先帖木儿竟然没走,而是沉吟道:“张经历,那老头瞧不起我,我给你提意见,你能听吗?”
  张希孟一笑,“既然是提意见,正确的我自然会听的。”
  也先帖木儿长长出口气,随后道:“不管你怎么安排,听我的,先打蒙古兵,他们,他们的斗志不如汉人了!”
  说完这句话,也先帖木儿转头就下去了,不知不觉间,后背竟然越发佝偻,那个横行天下的蒙古铁骑没了,就连最后一点元气,也损失殆尽了。
  张希孟沉吟少许,嘴角微微上翘,笑得似有若无。
  不多时,常遇春,俞廷玉,廖永安,等等诸将悉数赶来,张希孟让大家伙落座。
  “池州是江南重镇,一旦落入我们手里,安庆就近在咫尺,安庆有失,集庆不保。所以无论如何,元军都会出兵,这时候我们的战机就来了,如果能引诱元军离开太平,狠狠伏击,胜算就来了。毕竟以咱们的兵力,强攻太平,着实没什么胜算。”
  张希孟说完,俞廷玉和廖永安似乎都想说话,但是常遇春却第一个开口了。
  “都督,上位把大权交给你,这些事情就由你决断,我们都是奉命行事。俺常遇春别的本事没有,冲锋陷阵,以手下的弟兄,击败万八千的元军,还是轻而易举!”
  自从一战夺城之后,俞廷玉等人都十分忌惮这个黑大汉,见他表态,竟然不敢多说。
  张希孟暗暗点头,常遇春看着粗鲁,其实粗中有细,巢湖水师到底还不是朱家军的核心,没有经过整训,遇到战事,不免又自己的小九九。
  有常遇春在,正好能压得住他们。
  “既然这样,我就分兵派将了,俞指挥使,你率领本部水师,严加戒备,防御蛮子海牙的长江水师。”
  俞廷玉急忙点头,接下了任务。
  张希孟又在人群当中看了看,目光落到了末位,此人叫张德胜,也是巢湖水师出身,很难得不是俞廖两家,张希孟就想给他个机会。
  “张千户,你率领本部前出诱敌,如果遇到元军,一定要死死拖住。”张希孟认真道:“这件事干系重大,你可要千万小心。”
  张德志用力点头,“都督看得起俺,俺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会被狗鞑子拖住的!”
  张希孟颔首,“果然好汉,此战之后,论功行赏,不会亏待任何有功之臣。”
  抛出去了诱饵,随即张希孟就点到了常遇春,让他率领部下将领,担任主攻。
  常遇春欣然领命,十分得意。
  自己的本事越来越被看重,多立几个大功,驱散霉运,他也想争个指挥使当当,男子汉大丈夫,岂可屈居人后?
  在常遇春之后,就是廖家兄弟,张希孟让廖永安和廖永忠各自统领两千五百人,随着他一起出城。
  至于俞通源,则是负责留守铜陵,李习和陶安给他当助手。
  分派妥当之后,张希孟再度看了看众人。
  “多余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千言万语,还是军纪军令,谁也不能违背。战后也不能随意杀戮俘虏,更不可以屠戮百姓……如果发现了这些行为,用不着主公下令,我就会按照军法严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