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值得一提,这些事情都是朱元璋自己一手操持的,他参考了张希孟昔日的一些做法,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弄得相当顺利,不得不说,老朱治军的才能,也是顶尖儿的。
  老朱在折腾兵马的时候,张希孟除掉了朱一斗,这之后又有了科举考试,溧水分田……总而言之,都是张希孟在忙碌,老朱只是略微露了几面,他的大半心思全在整军上面。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神兵利器就要正式出鞘!
  该是检验这些将领学习成绩的时候了……就在此刻,有两个人,坐着船,过了长江,进了金陵城。
  来人正是汪广洋和吴大头!
  “我的天啊!俺居然活着回来了!”
  吴大头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捏了捏油腻的大脸盘子!
  “汪先生,俺不是做梦吧?”
  汪广洋忍不住笑了,“吴百户,你对外人可千万别这么说……现在天下都在盛传,你说第一红贼,无双悍匪,要是让人知道你这个第一恶汉,说这么没出息的话,会被戳脊梁骨的!”
  吴大头惊得目瞪口呆,不会吧?不会有人觉得俺真的能打仗吧?
  他是真的有点承受不住了,这也太羞涩了。
  汪广洋不想管吴大头怎么想,他这一踏入金陵城,就能感觉到强烈的变化,这座城市有了规矩!
  干净卫生,井然有序。
  所有入城的商贾,运送的货物,都要按规矩,缴纳税赋。而一旦纳税之后,就畅通无阻。
  就凭这份治理能力,别说元廷了,就算是刘福通等人的韩宋政权,也被甩出去十八条街!
  有人明明称帝了,却还是跟盗匪没什么区别,有人只是个元帅,竟然鼓捣出了帝王气象,还真是没法比啊!
  “启禀上位,刘福通已经派遣西征军,攻击关中。又派毛贵进入山东……韩宋开始北伐了!”
  老朱忍不住吸了口气!
  北伐!
  自古以来,还没有人成功过哩!
  倒是让刘福通抢了先机……不过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这天下早晚还是咱的!
  “传令,立刻出征!一个月之内,咱要拿下徽州!”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
  刘福通北伐,朱元璋南征……当世两大王者,各自选择了发展路线。走到了今天,跟两个人所处的天时地利都有关系,也跟手下人的素质分不开。
  刘福通是觉得自己差不多了,就毫不犹豫扑了上去。
  朱元璋则是深谙高筑墙,广积粮的精髓,将攻击的重点放在了金陵南部州县。
  顺便说一句,张士诚的选择也很有意思,他先是夺取了江阴,随即占据常熟,然后有向苏州方向发展的趋势。
  张士诚选择的皆是富庶的地方,不但是鱼米之乡,而且物产丰饶,淮东的盐城等地有食盐产出,苏州有丝绸,松江府等地,由于黄道婆的大力推广,棉纺织技术突飞猛进,也是个拳头产品。
  也就是说,张士诚同时捏住了食盐,丝绸,棉布……瞬间就保住了钱罐子,这已经不是老天爷赏饭吃了,而是拿着饭勺子,愣是往嘴里塞,生怕老张少吃一口。
  三方的选择各不相同,却各有玄妙。
  张希孟也从溧水返回,准备跟老朱一起商定进军计划。
  跟在张希孟身边的正是孙炎,他们家悉数被发配了,家产也都没了,按理说他应该很厌恶朱家军才对。
  但是孙炎这小子另有一种看法。
  不义之财,得之必凶,受之有愧。
  如果不是朱家军过来,没准就直接杀人越货,抢走了所有产业,现在能安安稳稳把产业交出去,人安然无恙,已经是上天厚待了,哪里还能憎恶朱家军?
  “孙炎,你真不觉得失去家业,是很大的损失吗?”
  “不觉得!”孙炎道:“经历明鉴,韩三算个什么东西,可他来见我的时候,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他要我家的田,第二,他要我家的牛马钱财,第三,他要……”
  “要什么?”
  “要,要我的后娘!”孙炎气得咬牙切齿,眼睛都立起来了,哪怕过去了一些日子,韩三也死了,一想到这个突如其来的父子之情,他还是切齿咬牙,郁闷欲死!
  一个韩三就让他看到了世界的险恶,相比之下,朱家军真的算是仁义之师了。
  “张经历在上,请务必相信,就算朱家军让我喂马挑粪,我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乱世之中,想要活下来,真是太难了!”
  张希孟愕然少许,心中颇受震撼,他思索再三,伸手让孙炎坐在对面,然后对他道:“刘福通选择北伐,主公南征,张士诚图谋平江路,这三者选择各不相同,你有什么看法?”
  这也是询问天下大势了……孙炎打起了精神,他在科举考试之中,选择的就是策论,讨论的就是时局,键政的功力还是可以的。
  但是张希孟的问话非同小可,孙炎竟然比考试的时候,还要紧张三分。
  “我以为刘福通是被架着上了北伐之路,舍此之外,别无选择!”
  “何以见得?”张希孟追问道。
  “他是最早举起义旗的,又喊出了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如今迎回了小明王,拥立为帝,国号为宋。既然他意在复兴大宋,就没法真正革除弊政,一切重新开始,除了能聚集兵马,攻下大都,抢占大元天下之外,还能干什么?所以我以为,刘福通是无可奈何!”
  张希孟默默听着,脸上的神色柔和了许多。
  却是如此,刘福通打出恢复大宋江山的旗号,既是他们的优势,也是负担。而且大宋什么样子,人尽皆知。除非他能顺利夺回大都,才能真正刷新朝政,重建新国。
  不然他就被大宋这两个锁住了,必须北伐,也只能北伐!
  “那你说说张士诚……如果你是张士诚,会不会下平江路?”
  “不会!”
  “为什么?”
  “因为苏杭之地虽然富庶,却连割据半壁都做不到,他进了苏州城,就落到了陷阱当中,再也出不来了!”
  张希孟低着头,略微思忖,竟然笑了,“没想到你能看出这一步棋,果然不错……其实张士诚最好的选择就是和刘福通联手,一起从东路北伐,拿下山东之地,甚至染指大都,再图谋河北,或许张士诚还有机会,问鼎中原。”
  张士诚占据淮东之地,最大的问题就是地盘过于狭小,失去了发展空间。
  历来想要角逐天下的,都要占据一块得天独厚的好地盘,秦汉隋唐,全都是从关中出发,囊括天下。
  这并非巧合。
  首先,关中有八百里秦川,水土丰美,人口稠密,而且四周有山河之险,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
  力量弱的时候,守住关隘,足以自保。
  力量强了,就可以杀出关隘,争雄天下。
  即便遇到了挫折,也能退回关中,暂时休养生息。
  一句话,关中的容错率太高了,所以刘邦可以无数次失败,全都能东山再起,但是项羽只要一败,就瓦解冰消。
  但是自从唐末之后,关中衰败,无可挽回,宋朝就只能把国家的核心放在了河南之地。
  虽然河南的农业,人口,都是顶尖儿的,但是偏偏缺少山河之险,一条黄河,夏天泛滥,冬天冻结,开封君臣,战战兢兢。
  偏偏又因为燕云十六州早早落入了契丹之后,赵宋君臣无论如何,也没法封闭门户。纵观大宋一朝,都在恐惧中度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压抑太狠了,才憋出了理学这么个怪胎,毕竟春秋的儒家和两宋的理学,不能说完全一致,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到了元末,想要问鼎中原也是不可能了。
  天下能孕育王者的地盘就剩下江淮之地……天完占据了长江中游,算是先声夺人。
  朱元璋从淮西出发,占据金陵,也是稳步发展。
  至于张士诚,就算他拿下了苏杭,也不过是摆出了常山之蛇的架势,处处等着挨打,而且毫无发展空间可言。
  所以从他决定渡江,图谋平江路之时,就注定了成就不高,毕竟东边都是大海,向西就是朱元璋的地盘,他想从老朱手里啃下块肉吃,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孙炎看出了这步棋,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元璋没有顺流而下,直取常州,然后攻取无锡,平江,松江,彻底把长江入海口这块肥得流油的土地,都纳入自己的版图。
  毕竟以老朱现在的实力,还是有希望的。
  如此一来,坐断东南,遥望中原,岂不美哉?
  “这个想法不错,但你似乎忘了主公的根基在哪里!”张希孟笑呵呵道:“朱家军的根本在于均田,占据了扬州和金陵之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朱家军内部的势力分配。有些人是替你们家说话的,他们可不想搞均田!”
  孙炎吓了一跳,忙道:“张经历,我,我可没有收买他们啊!”
  张希孟大笑,“别害怕,我自然是知道,毕竟现在时间尚短,没法勾结在一起。但是他们的想法我还是清楚的。进了城之后,工商业繁荣,尤其是江南的丝绸作坊,坐拥几千张织机,一年的产出,比一个府的赋税还要多几倍!有人馋这个!想要发展丝绸作坊,就要有原料。老百姓把土地分了,产出的生丝就少,就不好!只有不管农村百姓死活,让丝绸大户放手施为,才能有足够的生丝供应,才能织丝绸发财!”
  张希孟几句话,直指核心,鞭辟入里。
  这一层道理,他跟徐达都没有说。
  如果此时朱家军攻取苏杭,这两座大城市,加上金陵和扬州,朱元璋的手上,城市人口就会逼近三百万。
  苏州的丝绸,杭州的贸易,松江的棉布……这几样就能占据朱家军的八成财政收入!
  一个团队可以背叛自己的理想,却不能背叛自己的利益。
  到了彼时,张希孟再鼓动分田,还能像现在这么顺利吗?
  而且依靠市民组建的军队,真的就能横扫天下吗?
  是不是钱多,就一定能鼓捣出强兵……张希孟也说不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如果朱元璋抢占苏杭,断了张士诚南下的道路,这个首鼠两端的盐贩子,会干什么,谁也不知道。
  虽然单独张士诚不值得害怕,但是他跟刘福通勾结在一起,会怎么样?投降了元廷,又会怎么样?
  即便他这两样都不做,光是跟老朱纠缠,就十分麻烦。
  毕竟湖广还有个天完大帝,还有陈友谅……如果他们趁机抢占了徽州等地,断了老朱向南发展的道路。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所以说,不管是从内政考虑,还是从全局衡量,向南发展,都是最稳妥的道路。
  而且如今大家伙还都是红巾军,都在喊着反元,如果早早内斗起来,也会影响军心士气。
  还是那句话,别人可以不在乎,但是朱家军很在意这个,毕竟这也是朱家军的根基之一。
  只要占住了道理,才能用理想说服别人。
  理想熠熠生辉之时,说两句话就能换来的东西,在理想褪色之后,哪怕真金白银也买不来了,毕竟剑桥五杰那种人,可不是用钱能买来的。
  张希孟和孙炎谈了很多,甚至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谈到了最后,张希孟笑道:“我身边也缺一个整理文书的,你愿意吗?”
  “愿意!”
  孙炎毫不犹豫答应,“经历大人的一番高论,真是让卑职茅塞顿开,卑职愿意跟着经历,长长见识,学学本事,也省得被人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