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凡挂上了张相名头,报纸销量就直接暴增。
  谁也没有料到,老朱吞并了湖广之后,第一批受益的竟然是国子监的这帮人。
  其实前面提到过了,大明朝廷开始鼓捣报纸,用来宣扬朝政,可惜的是,李善长还没有立刻把报纸提升到足够的高度。
  只是交给了国子监的几个儒生负责。
  老儒办报,犹如太监上花船,屁用没有啊!
  他们总想着高台教化,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当成生,需要他们耳提面命,好生教导。
  就凭这个心态,能办好报纸,那就怪了。
  因此最初的报纸除了战场的消息之外,就是枯燥的政务,然后是更枯燥的道德文章,就连诗词都是很少的。
  老百姓能爱看就怪了。
  中书省面对着半死不活的报纸,竟然也是毫无办法。
  倒是有几个年轻人,他们随军到了武昌,本来只是写些捷报文章,送回去交差。结果见识了战争之后,竟然心神激荡,干脆请旨,在武昌建立分社,发行报纸算了。
  最初几天只能卖百八十份,老百姓也不太理解报纸是什么,兴趣寥寥,但是随着刊登张希孟文章之后,数量直接飙升到了五千份以上,暴涨十倍!
  甚至有人干脆买了许多份,直接坐着快船,昼夜不歇,赶回应天。一份报纸,能卖到五贯宝钞,利润足有百倍!
  李善长面对着高价报纸,也气得牙根痒痒的。
  都是写文章,宣扬政令,凭啥咱老李的文章,打折卖都没人要,张希孟的翻了百倍,还有人捧臭脚?
  不是咱老李小气,实在是这事情太让人无语了!
  李善长没法子,只能下令不许随意买卖报纸,如果被查到,除了没收所得,还要戴枷示众。
  老李是杀气腾腾,奈何利润驱使,依旧屡禁不绝。
  无可奈何,李善长只能让国子监的那些废物,干脆也刊登张希孟的文章算了。
  不出意外,张希孟新文章,又引起了很热闹的讨论。
  张希孟面对着苗兵,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成大事,必合乎天理。
  前面张希孟批评过天人感应,否定过天命,到了这一次,张希孟算是把矛头对准了成王败寇。
  他从苗兵讲起,一个人为了荣华富贵,大约可以不择手段,用尽心机。
  但是要让几万人,几十万人,为了一件大事,共同努力,就不是单纯的荣华富贵,封侯拜相……因为傻子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
  能笑到最后的,只是极少数人,既然注定要成为消耗品,那又何必玩命?
  所以历来上位者都努力抓住少数亲信,靠着他们出力气,争雄一方,逐鹿天下。普通的将士,就是一堆数字罢了。
  这就是陈友谅等人的真相,他能抓住的只有亲信将领,后来亲信损失光了,就剩下家人兄弟,最后连兄弟都弃他而去,陈友谅也就成了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由此可见,为了一家一姓之荣华,为了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这种目标,并不能获得大多数的人认可。
  而成就大业,必须要万众一心。
  要想万众一心,则行事必合乎天理!
  到了这里,张希孟又很不客气地将“天理”两个字抢了过来!何为天理?天理自然不能是一人之天理,天理必定是为了公心,为了万民百姓,必定是用意良善……例如均田!
  只有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才能得到大多数的支持。
  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天理至公,一视同仁。
  故此对待百姓,并不会区分出身,在乎来源……关键是要认同天理,秉持公心,愿意为万民做事。
  只要能做到这些,不管是汉人、苗人、蒙古人,皆可以用之,而用这样的人,百姓获益,朝廷得利,国富民强,指日可待。
  反之,即便是自己人,心术不正,也会遗祸无穷,甚至会造成更惨重的损失。
  所以接下来务必要打破门户之见,消除前后之别,杜绝乡亲抱团,不允许排斥外人……一切量才录用,开诚布公。
  很显然,张希孟的这番阐发,等于是给接下来的大规模整军定调子,确立原则。用心之深,自不必。
  正如张希孟所,要成大事,必合乎天理……历来所有的大事情,都是道理为先。
  一场席卷大明朝野的变革,正在酝酿着。
  大家伙都在翘首以盼,想要知道张希孟接下来要如何落子……可就在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篇文章,矛头所指,正是张希孟。
  对方言辞犀利,直接痛斥张希孟,是欺人之谈。
  讲什么一视同仁,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张希孟根本没有一视同仁,恰恰相反,还用尽心思,设计陷害。
  尤其是按察使姚广孝,更是心思歹毒,处事不公,是十足奸佞!
  张希孟也是骤然一惊,他倒不怕人骂,只是这一次把姚广孝也加上了,还是在这么个关头,到底是什么事情?谷胿
  张希孟没有立刻反应,而是派人暗中调查,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有了结果。
  撰写这篇文章的,是一个年轻僧人。
  而且还是个考试落榜的僧人!
  他在悲愤之下,写了讨伐张希孟的文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流传了出去。竟然还有人效仿报纸,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印了几千份出去,四处散播。
  百姓只当是朝廷发的,买到手里,看过之后大吃一惊,竟然有人打脸张相公,可真是出了大事!
  难道是上位要对张相下手了?
  种种猜测,甚嚣尘上,乌烟瘴气,乱成了一团。
  这么大的动静,就抓了个年轻僧人,无论如何也不过去吧?这肯定是替罪羊!要是没有一个让人信服法,只怕我们也要对大明朝失望了。
  朝野种种议论,弄得张希孟也不能视而不见。
  “姚广孝,挨骂的是咱们俩,你也吧,到底怎么回事?”
  姚广孝倒是坦然,“张相,这个僧人我是知道的,他文章写得好,佛功力也深,加上宝相庄严,口齿伶俐,顺利通过了考核,最后是下官负责,我把他黜落了。”
  “黜落?”
  张希孟怔了怔,前面提到过,要给僧人制定考试办法,张希孟只是提出了方向。实际操持的就是姚广孝,他早年剃过头发,当过僧人,精通三教,堪称人才中的人才。
  让姚广孝制定考题,考核僧人,那还不是手拿把掐,安排明明白白!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明明不可能通过的考核,竟然就有人真正通过了,而且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佛家,都是无可挑剔,姚广孝也找不出毛病。
  最后面试,一番谈论下来,把姚广孝也弄破防了。
  他辩论佛理,竟然输了。
  到了这一步,度牒想不发也不行了,看你还有什么办法?
  姚广孝愣了许久,还是想出了办法。
  “此人大才,为僧屈才,故此不予通过!”
  拿到这个结果,那个年轻僧人都疯了。
  饶是他修为精深,此刻也是破了大防。
  姚广孝,你太不当人了!
  试问还有更无耻吗?
  你们把考题弄得那么难,普通人根本考不过。结果出来了一个狠人,顺利通过了考试,无可挑剔……结果你们人才难得,不适合为僧。
  合着按你们的法,庸才不行,贤才不适合……那,那谁还能出家,这不是要让佛寺关门大吉吗?
  还什么一视同仁,伱对僧人就很不公平!
  这个僧人愤然写下痛骂张希孟的文章,他虚伪,接下里事情,就不是这个僧人能预料的了。
  “姚广孝,那个僧人的确很有才?”
  姚广孝怔了少许,“本事远在下官之上,”
  张希孟忍不住心惊,姚广孝是不会轻易夸奖人的。
  能得到他的推崇,这个僧人绝对不简单。他富五车,才华横溢也不为过。
  “这个人,一定要出家为僧?”
  “他是从庙里长大的,从小就追随高僧,本事了得,下官想要劝他,结果无能为力,事情弄成了这样,还请张相治罪。”
  张希孟认真思索了良久,突然笑道:“人各有志,也不能强求。你去告诉他,让他再写一篇文章,算是我对他的复试,如果通过了,就准许他出家。”
  姚广孝怔了怔,但是见张希孟坚持,也就不好什么了。
  三天之后,一个年轻的秃头和尚,出现在张希孟面前,双手奉上了一篇《均田论》。
  “张相的问,自然是极好的,小僧只求张相能一视同仁。”
  张希孟看着印刷一般的字体,微微含笑。
  “你叫楚琦?你以佛法解释政令,又兼用孔孟之,看得出来,问踏实,很是了不起!”
  “多谢张相赞许,小僧愧不敢当。”
  张希孟笑道:“只是我想问你一件事,佛众生平等,我这里讲天理公平,一视同仁……你我算不算佛?这大明朝,算不算净土?”
  楚琦听到这话,下意识想笑,这人要多不自量力,敢如此发问?
  可再仔细想想,楚琦竟然皱起了眉头……随后陷入了苦思,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抱着脑袋,越想越觉得这事太深了!
  如果佛法向往的东西,跟大明国法规定的东西,是相通的,追求的也是一样的。那自己就该用尽心力,把大明建成至善至美的大光明世界,修行也未必要在寺中念经啊!


第四百三十九章 好弟子
  张希孟见过不少奇葩,有些还在朱英手下,比如想着靠偷窃实现大同的卢秋云……按理说这种人已经很奇葩了,但是在这个乱世,永远不缺奇葩。
  楚琦和尚就是这么个特殊生物,面对张希孟的提问,他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他干脆就讨了一间营房,把自己关在里面,开始了悟道。
  众所周知,大牢和军营,都是指定龙场,能提升百倍悟性,让你迅速打通任督二脉,指日飞升。
  楚琦把自己锁在了军营里面,等于在军营蹲大牢,双倍加持,顿悟直接拉满……同姚广孝一样,楚琦自小也是读了很多书,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佛门典籍,更是信手捏来,讲经辩论,他比自己的师父还厉害。
  正是靠着扎实的功底儿,才能披荆斩棘,让姚广孝都无可奈何,不得不用手段,把他给黑了。
  但也因为他聪明,才能看懂张希孟的文章,明白其中的关键,写出让张希孟都赞叹的文章。
  差不多可以说这位将两种学问都推到了极致。
  这时候张希孟突然发问,一个致命的问题,将两门学问串联起来,然后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在楚琦的脑袋里迸发了。
  佛法是干什么的?
  毫无疑问,是劝人向善,教化人心的。
  那一国的律法又该是怎么样的呢?
  也应该是惩恶扬善,砥砺人心的。
  毫无疑问,在立意上,这是相通的。
  那还有没有更多想通的地方呢?
  有!
  在佛经描绘的净土世界,由神通广大的佛菩萨掌握,他们度化众生,教导门徒,排忧解难,让人们享受无边安乐……
  而在大明之下,天子手握无上权柄,张相制定法令,文武百官执行圣意,均分田亩,使民得食,大兴教化,使民明理,为百姓做主,惩恶扬善,国富民强。
  四方蛮夷,仰视上国,不就犹如五浊恶世的人,渴望佛国净土吗?
  阿弥陀佛!
  小僧真的悟了!
  上位就是佛,张相等人就是菩萨,国法就是佛法……贫僧,贫僧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