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5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河北是对抗契丹的主战场,两路分割,并不利于御敌。因此北宋会设立都转运使,统领河北东西路。
  也就是说,宋代的路,不是完整的行政单位,有很大的随意性。
  另外宋代还有宰相外放的习惯,一旦哪位名臣出京,担任管钱的都转运使,或者出任管军的安抚使相公,就会成为超级大佬。在地方上虎视眈眈,随时返回京城,谋夺两府宰相之位。
  像大名鼎鼎的范仲淹、韩琦、欧阳修、文彦博,都有过类似经历。
  因此大宋的地方官,又可以视作朝堂斗争的暂时失败者。
  他们在地方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重新回京,大杀四方。
  这种情况下,那些地方官吏,也就没有多大心思,摆弄地方政务,加上宋朝复杂到了头秃的官制,地方上完全是拱手交给了豪门大户。
  杨宪提议仿效宋代,果不其然,他也提出了可以派遣重臣,临时下去,督办政务,总领地方事务。
  他的话刚说完,张希孟突然开口了。
  “杨总宪,本来只是重新划分行省,我不该说此事……但你提到了,我也不好不说。我是反对安插文官重臣,前往地方的。”
  杨宪一怔,却也是心头苦涩,他还没胆子和张希孟叫板,只能道:“张相如此说,必是有深远的考虑,下官思虑不周,还请张相指点。”
  “也没什么好指点的……我以为日后用兵,必须以武将为主……若是灭国之战,可以皇子督兵,或者御驾亲征。而平时,或者一般战斗,必须要尊重武将的领兵权力。遍及几个省的大战,也可以设立总兵官一员,以武将统兵御敌。遇到了筹措粮草,征召民夫等等事项。也只可以安排文官,担任助手。”
  “绝对不可以在地方安排德高望重的疆臣,遇到战事,侵夺武人领兵权力。大宋的那些著名文臣,打得什么样,只怕不用我多说吧!”
  张希孟冷冷说道,群臣愕然。
  因为在这个讨论圈子中,并没有武将参与,或者说大家伙没觉得武人有必要,有资格参与其中。
  似乎可以从武人那边,占点便宜。
  但是很可惜,张希孟虽然是文官,但他却不会站在文官这一边,恰恰相反,他很防着文官扩权。
  现在的情况还好说,如果是徐达、常遇春等人领兵,除了张希孟,估计也没有哪个文臣敢去督师。
  但如果是次一级的武将?
  就比如冯国胜,他负责征讨河西……这时候朝廷派遣了一个挂着参政衔的重臣,负责陕西、甘肃等地诸军事。
  到了这一步,到底是谁说了算?
  按照宋代的经验,肯定是文官说了算,同李元昊作战当中,就是这帮文臣拼命送的。
  当然了,大明朝也没好到哪里去……
  最初外出领兵的就是总兵官,是由武将负责,出征为帅,归朝为将,比如徐达,就是大明朝的第一位总兵官。
  但明朝的画风很快就改变了……总兵变成了常设武将,虽然品级很高,但已经失去了指挥全局的资格,变成普通将领。
  随后就在武人头上,设立文官总督。
  总督不过瘾,就设立经略,督师……层层加码,武将的地位被踩到了泥土里。
  然后就出现了二品文官,先斩后奏一品武将的奇景。
  因此在这里,张希孟觉得有必要把武将的事情提出来。
  需要几个省一起应对的事情,有打仗,有治水,有疏通运河等等……这些事情,专门派遣重臣,专人专责即刻,尤其是打仗,必须武将总兵负责,文臣只能辅助,无论如何,也不许侵夺武将的权柄。
  军国大事,马虎不得。
  朱元璋很快点头,“张先生所提十分有理。咱在这里说明白了,重新划定行省,以布政使和按察使治理地方百姓。以后宰相尚书致仕,不许外调,只准回乡养老。”
  老朱这一句话,等于断绝了高官们到地方上为所欲为的机会。
  一位官员,走到了尚书,宰相一级,基本上就只剩下致仕回乡一条路,众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能默默忍受。
  杨宪苦心筹划的方案,开了个头,就折戟沉沙了。
  但是他提出的方案,倒是给接下来的议论,提供了借鉴。
  胡惟庸站出来,他提出的建议是可以改路为省,但是考虑到政务繁杂,各地风俗迥异,胡惟庸觉得可以在河北东路河北西路的基础上,再增设燕山行省,大同行省,山东之地,拆成四个省,淮西濠州拿出来,单独设立中都,然后再把淮东等地化成三个省……
  他这套设想提出来,还没等张希孟说话,汪广洋直接不干了。
  “胡尚书,你如此分割行省,地方破碎零散,如同一盘散沙烂泥,又如何能扛得起朝廷重担?你这是拿国事当成儿戏!”
  胡惟庸呵呵笑道:“汪尚书讲得好,若是地方行省,能扛得起朝廷重担,还要朝廷干什么?还不如直接自立算了!”
  “你胡说八道!”汪广洋急着驳斥。
  可是另一边刑部周祯,工部单安仁竟然都站出来,赞同胡惟庸的看法,而且单安仁还不无恶意道:“汪天官是从中原起家,莫非不愿意瓜分河南江北行省,是给自己留退路不成?”
  汪广洋的脸色瞬间一变,他自然有这个想法,现在河南江北行省,他的门生故吏很多。
  加上他又掌握吏部,最近已经安插了不少人。
  一旦拆分河南江北行省,他的势力就要被打散。本来汪广洋也是有心取代李善长的,但是失去了对中原的掌控,他就剩下吏部天官的名头,谈不上什么优势了。
  可汪广洋也忽略了他这个位置的惹眼遭恨,杨宪在提议遭到失败之后,竟然也掉头攻击汪广洋,让他迅速陷入了四面围攻之中,难以招架。
  很快汪广洋败下阵来,划分行省的大势,不可阻挡!
  汪广洋也不是白痴,他被围攻,张希孟一句话都没说,另外罗复仁,毛贵也都没有开口。而且宋濂、刘基、姚广孝,这些门下省官吏也都没出言帮他,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吗?
  汪广洋只能退而求其次,急忙道:“即便要划分行省,也不能肆无忌惮,分割的那么细碎!不然的话,设置布政使就没有了用处,还不如让知府来做事更方便!”
  他的反击还是有用的,朱升突然开口,作为第三位有座位的老臣,他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陛下,省不宜过大,也不可过小,臣以为当下应天单独拿出来,江浙行省,可以把浙江和福建拆分出来,作为两个行省!”
  朱升这一句话,等于直接越过了争论,进入了具体内容阶段。
  短暂沉默之后, 众人相继提出建议。
  很显然,从大庾岭分界,恢复广东行省,有广东就有广西。
  这一刀切下去,江西损失有些惨重,因此干脆又从原来的江浙行省分出一部分,把鄱阳湖以东,包括景德镇在内,划给了江西。
  切这一刀的目的也很显然,毕竟从珠江到赣江,整个一条黄金水道,全都捏在江西一省,实在是不合适,必须一分为二。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有点麻烦了,原本的江浙行省,还剩下徽州、池州、太平、宁国等地,还包括苏松常镇四府。
  这些地方在江南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玉带,全都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有人提议苏松常镇四府财税丰厚,可以单独设立一省。也有人觉得可以将这些地方,悉数归于应天,称南直隶。
  就在一片争吵之中,张希孟缓缓道:“或可以成立淮西,淮东两省,让这两省地跨长江,兼顾南北,也好互通有无,贫富相济!”


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
  张希孟抛出了自己的建议,划分行省,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除了这帮人争论的那些之外,还要均衡财力,让每个省都有相对充沛的财源。
  尤其是富庶的地区,不可能都划给一个省,让一家专美。
  同时呢,又要打破区域阻隔,哪怕在省内,也能形成不同文化区域间的交流,避免形成一个个不好摆弄的集团。
  大明刚刚立国,不论红巾军,还是元廷,都有地方割据的问题,这也是必须纳入考虑的范畴。
  张希孟提出设立淮西省和淮东省,并且让两省地跨长江,南北相济,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其中最为满意的竟然是朱元璋!
  没错,老朱是濠州人,手下的铁杆老兄弟都是淮西人。
  虽然他现在是天下之主,但总归也想着老乡一些。
  而且就在这两年,淮西又出现了水旱灾害,去年的时候,粮仓怀远县居然八成土地绝收,要不是此前还有些存粮,就要出大事了。
  之所以会如此,依旧是治河的问题。
  虽然老朱已经不遗余力,但是自从北宋绵延至今,几百年的水患,却不是几年之功就可以解决的。
  遇到了不好的年份,依旧有反复。
  如果想彻底解决水患,继续加大投入,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这个投入,既需要朝廷拨付,也需要地方筹措。
  把江南富庶的地区,和两淮饱受水患的土地合并在一起,实现贫富相济,南北帮扶,对口支援……绝对是很不错的主意。
  因此就在张希孟提出建议之后,朱元璋亲自下场了。
  老朱将安庆、庐州、宿州、泗州,悉数划入淮西省,同时又加入了江南的池州、徽州,芜湖,太平……基本上安庆和徽州凑在了一起,一个新的省份,呼之欲出。
  只是到了此刻,还不能算大功告成。
  因为在淮西省的东边,还有个淮东省。
  这个淮东省包括了江北的泰州、高邮、兴化、淮安、盐城,以及江南的苏松常镇,基本上就是当初张士诚的地盘。
  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这一块的经济潜力无穷无尽,苏州的丝绸,松江的棉布,刘家港的造船,江北的食盐,另外还有运河贯通……不说天时地利,也是老天爷拿着饭勺子,在后面追着喂饭。
  想不发达都不行。
  面对此情此景,就连朱元璋都挠头了。
  怎么办吧!
  继续拆分,那就碎成一地了,如果不拆分,又该怎么办?
  老朱思前想后,现在就剩下两个地区可以做文章了。
  一个是徐州,一个是扬州。
  明初的扬州可不一般,因为这是老朱最早抢占的大城市,足有八十万人口……张希孟是花了大功夫规划扬州的。
  此刻的扬州有庞大的军工作坊,有数量众多的冶铁作坊,大明一半的火器,全都出自扬州。
  如果将扬州并入淮东,那么这个省就原地起飞了,简直要什么有什么。
  朱元璋思前想后,又看了看张希孟,就说道:“这样吧,以运河为界,扬州府治在运河以西,就并入淮西省,另外将徐州算入淮东省。”
  张希孟略沉吟,也只能答应,虽然和后世略有差异,但也可以接受。
  毕竟一个庞大的南直隶算是提前消失了。
  张希孟又提议将江北的真州,还有溧水、溧阳、句容,悉数并入应天府,让应天除了上元和江宁两县之外,再增加两州两县,虽然鼓捣出一个小南直隶。
  另外呢,再把濠州升格成凤阳府。到底是龙兴之地,规格要高一些。
  这些建议老朱都一一采纳,朱元璋的心情也很不错。
  “淮西,淮东,浙江,福建,广东,江西……这几个关键的行省已经划分完毕,接下来还有山东、河南等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