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是参政朱升,听说他当初给父皇出了不少建议,哪怕张先生都很敬重他。估计等自己就藩,要是他还活着,就把老头拐走。
  文官这边就这样了,朱棣感兴趣的不多,他比较喜欢武将这边。
  为首的徐达不用说了,他有个很好看的女儿,就冲这个,咱就敬你三分!
  然后是常遇春,这家伙又高又大,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塔,当真是天下少有的勐士,听说他还是蓝玉的姐夫,就是他家的几个娃不好玩,朱棣有点讨厌……
  这小子放肆观察文武,丝毫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事情,很可能关系到他的命运。
  很快张希孟从旁边的角门走出,站在了御座旁边。
  随后老朱走出来,群臣大礼参拜。
  这个安排就很让人意外,张希孟居然在朝会之前,见了朱元章!
  在场文武都有点傻眼,除了小孩子不懂事,谁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事情不能提前说,昨天君臣还不能沟通清楚?非要等到朝会之前说?
  或者说,今天的事情太要命了,哪怕张希孟和朱元章,都有所迟疑,不得不在最后关头,还要进行沟通,甚至不惜破坏朝会的规矩流程。
  事实上这些人不知道,就在偏殿里,还有一个人也在,那就是马皇后。
  今天的这事,几乎到了最最紧要的地步,差不多是要写进祖训里面的。
  “都起来吧!”
  老朱让群臣免礼,随即道:“有畜生违逆旨意,破坏均田,兼并田亩数万之巨,又役使数千家百姓,所作所为,天地不容!”
  老朱怒道:“众所周知,均田之政,那是咱能走到今天,一统天下的根本,谁破坏了均田,谁就是跟大明朝作对,就是在败坏朕的江山!”
  “不论有多大的功劳,身份何等尊贵,触犯天条,死路一条!谁也救不了!”
  众臣全都默然听着,大家伙心知肚明。
  完了,唐胜宗和陆仲亨,必死无疑。
  刚刚受封侯爵没有多久,别说与国同休,连七年之痒都没有熬过去。这个下场是真的有点惨。
  即便田制如此重要,这么干也未免不近人情。
  大家伙虽然不敢说,但心思各异。
  惶恐之余,兔死狐悲,自然是免不了的。
  坦白讲,如果不是有张希孟这些年的经营铺垫,此时的老朱,是断然没有处置勋贵武臣的底气,或许还要拖延些时候。
  彼时武将做的事情,还要更加过分无数倍。
  诛杀起来,也只会死伤更重!
  张希孟的存在,确实改变了不少事情。
  不过时至今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因为就在朱元章表态之后,他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先向朱元章行礼,随即转向群臣,朗声说道:“陛下已经说了,均田是我大明的根基,是大明的天条。确实如此。我大明以民为本,百姓衣食住行,生存所系,田土耕地,不需多言。说均田是天理,也不为过!”
  这个道理张希孟早就讲过了,天理民本,天子奉行天道,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维护均田,抚育百姓。
  还没等建立这个国家,张希孟就反复阐述,得到了君臣一致的赞同。
  只不过当时还没有立国,天下没有姓朱,有那么多强敌环视。
  这种明显有利于百姓的主张,自然容易落实。
  可是到了现在,环顾天下,已经没有敌手可言。
  似乎可以到了享受的时候,就像唐胜宗和陆仲亨这样,兼并几万亩田算得了什么?我们可是帮着你打天下的!
  难道就真的没法享受享受吗?
  张希孟话锋一转,开始谈起今日朝会的核心内容。
  “为了真正维护好这个田地,守住大明的根本。必须拿出相应的措施,站在相应的高度,来重新规划均田,把出现的窟窿给堵上!首先说,均田之政,是不是在哪里都要适用,我以为不是必然。因为要均田是因为中原百姓,以农耕为本,人口稠密,土地稀少,为了能让大家伙保证基本生活,不至于流民遍地,烽火连天。所以我们可以圈定一个均田范畴。这个范畴大约就是中原之地,东至大海,北到燕山,南及岭南,西到西域。”
  “我们划定了这个范围之后,就要明确规定。在这个范围内,土地是平均属于所有百姓的。有多少田亩,需要纳入户部黄册,归大明所有!也就是说,要把这些土地视作大明的命根子,户部是在替天下人执掌这一笔财产,决不允许随意兼并。任何改变田地用途的行为,都必须有着严格的流程。”
  张希孟提到了这里,群臣再也没法平静了,尤其是户部尚书罗复仁,更是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张希孟。
  因为这话里面透露出一个非常要命的事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户部虽然执掌田亩人丁税赋,但是却没法做主。
  可这一次张希孟直接讲了,是由户部替天下人执掌,等于把户部的权柄扩到了无限大。
  这么干,陛下能答应吗?
  “咱志在均田,意在百姓。户部捍卫均田,理所当然。如果做得不好,敢破坏田制,户部上下,只怕要千刀万剐!”
  罗复仁听到这话,竟然激动地跪倒在地。
  “回陛下的话,户部不敢有负皇恩,请陛下放心!均田那是天理人心,臣秉持天理,顺应人心,一往无前,百死不悔!”
  好家伙,谁也没有料到,这次的桉子,首先得利的竟然是户部,这下子他们可掌了大权。
  随后朱元章又道:“历来破坏田制的,都是有权有势的豪强。勋贵武臣,士绅文官,自然也包括……皇室宗亲,亲王勋贵!”
  老朱说到了这里,目光自然而然落到了几位皇子身上。
  朱棣似乎感觉到了老爹的目光,忍不住抬起头,果然朱元章再看他,朱棣还挤出一个笑容,回应老朱。
  这个小小举动,让老朱心情好了不少。
  “文官士绅侵占土地,咱不留情面,武将勋贵,咱也不会客气。但是到了宗室皇子这里,又该怎么办?却是需要有个办法。”老朱将目光转向了张希孟。
  这下子众人才明白过来,怪不得这事情这么紧要,原来牵涉到了皇子啊!
  张希孟缓缓道:“日后皇子就藩,封地若是在刚刚划定的范围,有王府一座,田庄五百亩,种植瓜果蔬菜,供应王府日常之用,除此之外,不许额外兼并一亩土地!若是查实,超过的田亩,立刻没收,还要严惩。如果超过一百亩以上,就要削去王爵,交宗正寺圈禁!”
  众人听到这里,已经不只是目瞪口呆了,简直惊掉了下巴。
  这一刀砍得够狠啊!
  谁都知道,皇子犯事,不可能真的跟老百姓一样,说杀就杀了,毕竟人家的老子还是皇帝呢!
  只要能适当约束皇子,不让他们胡作非为也就是了。
  可谁也没有料到,一个王府的土地上限就是五百亩,如果超出一百亩,就要革除爵位。
  光是这一条,就让人领教了朱元章的决心!
  大家伙也很疑惑,张希孟到底是怎么劝说老朱的?皇帝陛下又是怎么答应的?
  这背后的事情,似乎更有故事啊!
  张希孟继续道:“除土地之外,皇子就藩,另有些产业分配,需要从皇家财产之中拨付,这一点日后会有相应的公布。另外在土地一项上,如果超出了划定范围,也就是说,开疆拓土之后,皇子享有的土地数额,就不用受限制。但是身为皇子,需要向宫中缴纳一定比例的收入,这个细节,也要以后再公布。”
  众臣这下子听明白了,皇子还是皇子,土地限制了,但是有别的方面优待。就藩类似分家,皇宫里要出钱财产业的。
  不过只要不是分封国土,赏个几万亩田产,其他的都可以接受。
  能得到这个结果,自然离不开马皇后的帮忙,毕竟她手上才掌握在皇家的产业。
  朱元章看了看几个儿子,问道:“张先生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听懂了!”朱棣抢着道:“父皇放心吧,我会多多给你交钱,让你和母后安心养老的!”
  朱元章愣住了,咱是这个意思吗?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处死二侯
  不管老朱怎么想,朱棣觉得他领会了朱元璋的意思,还不是让大家伙往外打,打下了地盘,和朝廷分账,然后不管怎么折腾,都没人管。
  前提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别祸害中原百姓就行了。
  懂了,这不就是蓝玉讲的梁山泊吗,敢情咱爹就是个大号的黑三郎,张先生就属于军师那个角色,不过比无用强多了,叫有用吧!
  这兔崽子挺美的,可是朱樉和朱棡却不是那么满意。很显然,按照这个规划方案,他们就藩之后,也就能拿到五百亩田,只能给府里供应些蔬菜杂粮,剩下的全都要看宫里分出来的产业。
  这一点就要看马皇后了,她手上的纺织厂,被服厂,还有各种各样的作坊,如果分给几个皇子,倒是够他们衣食无忧了。
  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设计,张希孟不方便说,老朱也不想当群臣一一讲清楚。
  毕竟要劝说天子,砍自己儿子们一刀,尤其是老朱这种,堪称溺爱的皇帝,是多么艰难!
  一个弄不好,就是离间天家骨肉之情,大逆不道,居心叵测,简直比乱臣贼子还可怕……这也就是张希孟,他不但能劝得了朱元璋,还能跟马皇后说上话。
  费了好大力气,才把这两口子说服了。
  其实这个玄机就在拨给皇子们的产业上面,田地限制在了五百亩,但是林地可不可以多一点,水域能不能划给皇子,另外还有矿场,这个更是大头儿。
  还是那句话,到底是天家血脉,还真能让他们吃不上,喝不上?
  这是不可能的。
  只要尽量不让他们祸害老百姓就是了。
  要知道劝说老朱,接受这套方案,就花费了张希孟很大的心思。
  他早上进去,跟朱元璋最后敲定的,也是这一部分内容。
  因为在老朱看来,土地是一切的根本,他工商只是附属品。张希孟说的好听,给皇子们产业,可问题是子孙后代,万一有谁不争气,把祖宗的产业败坏了,那该怎么办?
  在老朱看来,给皇子们田产,不管出什么事,土地还在,没有哪个胆大包天的,敢侵夺朱家的田产。
  这样一来,朱家子孙永远不至于饿死。
  但是换成了别的产业,那就不好说了,万一中途亏光了,又该怎么办?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子孙繁衍,人口越来越多,如果产业只是给一个人,其他人怎么办?
  作为一个连起名字都想的那么周全的爹,朱元璋替他们家后代考虑的那叫一个周全!
  就连马皇后都瞠目结舌,险些说不下去。
  在这个时候,就只剩下张希孟一人力挽狂澜了。
  他给出了一整套方案,首先,分给每个藩王的产业,宗正寺要有掌握,每一年藩王府的账目,都要宗正寺审核。
  假使朱家子孙,经过几代繁衍之后,人数众多,甚至活不下去,就要宗正寺想办法按照每个王府的情况,协调财力,救济宗人。
  张希孟这一下子,又给了宗正寺足够的权柄,让这个衙门不再是摆设。
  除此之外,针对朱家子孙,要多给点发展的空间,给予每个王府产业,也是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一个机会。
  能学点什么东西,自食其力,甚至发财,考科举,都是可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