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5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在他盘算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人登门拜访,张希孟看过名帖之后,欣然一笑,请他进来。
  来的人曾经是个和尚,他叫楚琦,
  “下官拜见张相!〃
  张希孟笑道:〃用不着客气,坐吧!〃
  张希孟让他坐下,随后笑道:“连续两年,门下省的考评,你都是甲等第一名,真是不容易!清查寺庙田产,分配土地,这么艰难的事情,你能做得滴水不漏,当真是很了不起。〃
  楚琦面色平静,淡淡道:“但凭着良心去做,自然不会有什么差错。人世间的事情,做不好的绿由,多半都是良心没摆正罢了!〃
  张希孟哈哈大笑,“不愧是曾经参悟佛法的人,这话说得有些味道。〃
  楚琦竟然正色道:“张相,下官此时也在参悟佛法,不但是参悟佛法,还是身体力行,按照佛法行事!〃
  张希孟眉头挑动,轻笑道:“对,确实如此!极乐大同,本就一体,你确实是悟了!〃
  楚琦笑道:“张相,下官进京述职,前些天还遇到了一个人,我和他谈了之后越发觉得吾道不孤!此人也是个和尚。〃
  “哦?他跟你想的一样?〃
  楚琦点头,“张相,此人是高丽的和尚,名叫辛吨!他也有感于高丽土地兼并严重,主张将庄园分给穷苦人。〃
  张希孟眉头微皱,“竟有此事?我们先前几次和高丽打交道,都不算顺利。
  尤其是他们贿赂礼部官吏,试图弄什么不征之国,又在大明和大元之间,首员两端,收取辽东之后,就准备对高丽下手,没想到他们又派人过来了。”
  楚琦道:“张相,下官以为,他们就是见辽东到了大明手里,他们已经失去了大元可以依靠,不能首鼠两端,所以才来投靠大明……不过辛吨这个僧人,确实有趣。下官和他相谈甚欢,发现他尤其推崇张相均田的主张,竟然把张相的文章,背得一字不差,还说想要见张相,请教学问。能得到张相指点,哪怕死了也得好处!〃
  张希孟稍微沉吟,一个在高丽的和尚,竟然主张均田,又仰幕自己,倒也是有
  只是他这种人,在高丽那种地方,怕是不得施展,就算有机会去做,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那些贵胄大臣,豪门士族,估计会联手起来,出重拳,天诛国贼!
  张希孟还真猜对了,辛盹的确是高丽历史上很有趣的僧人,也确实主张均分田亩,后来下场也很惨,被乱刃分尸,尸体送到了全国各地展示。
  大约就是告诉所有人,想平分土地,就是这个下场!
  只是跟历史上不同,由于红巾军长久存在义州等地,大明也不接受高丽为正式落属,外面的压力巨大,变法的需要更强烈。
  辛盹在高丽国内的话语权更大,他这一次来大明,就是想以变法派的身份,得到大明的支持,对内变法,消除内忧外患。
  很凑巧的是,辛吨遇上了同样是和尚出身的楚琦,终于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张希孟
  “等有空可以见见。〃
  张希孟随口说道,他不觉得是多大的问题,但是能得到张相青昧,不说给辛吨一道免死金牌,也差不多了
  只是不知道高丽的免死金牌,是不是跟大明的一样构造?
  跟楚琦聊过之后,张希孟心情还算不错
  楚琦跟张希孟说了不少民问的情况,在均田之外,尚有许多事情该做,毕竟以极乐大同的标准,均田还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又过了一天,就是朱元璋给礼部的最后期限
  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天李善长早早进宫,他穿着国公的蟒服,通身上下,都显示着当朝第一臣的威严!
  张希孟虽然是鲁王,但平时也都是绯红的官服,因此比起李善长,就差了一截。
  目睹老李如此,张希孟不但没有惊讶,反而大笑道:“李兄,今日必有一鸣惊人之举!〃
  李善长含笑道:“张相明镜,倘若老夫说得有理,还望张相能鼎力相助!〃
  张希孟连忙点头,“敢不从命!〃
  说实话,李善长也不知道老李打算干什么,看他这样子,估计是要有大举动。
  果不其然,在追随群臣,拜见张希孟,行了大礼之后,朱元璋直接道:“上位,这三日,老臣反复思量,历代官制,皆是自上而下,为辅佐陛下一人而已,虽说官吏有辅国治民之责,但总归高高在上,不愿意体察民问疾苦……阵下有意为百姓排忧解难,官吏频频掣肘,便是这个绿由!〃
  张希孟大惊,这话竟然从朱元的嘴里说出来,这不像是他能说的话啊!
  怎么有点像李善长啊?
  老朱皱着眉头,“李先生,你有什么主张?〃
  朱元璋朗声道:“上位,老臣以为,设置百官,不光要辅佐天子,还要关心民间情况,把百姓疾苦放在心头。民问有什么情况,就要相应设置什么样的官吏,把这些事情都管起来。就拿这一次的事情来说,民问需要正确的教化引导,礼部却只是关心皇家祭祀礼仪,让上位失望,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李善长突然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老李。
  坏了!
  真让他给开了个大眼!
  张希孟忍不住大惊,脱口而出道:“李先生此言一针见血,竟,竟比张先生还要入木三分啊!〃
  其余群臣,竟然也是目瞪口呆,这还是他们认识的朱元璋吗?怎么换了个人?
  唯独老李,心中凄苦,我是左相,我比李善长深刻,那不是情理之中吗!
  〃老臣恳请上位,以百姓之需,重整官制,如此才能得心应手,天下大治!〃说完之后,老李俯身跪地……


第六百六十三章 张希孟的仰慕者
  李善长这番按照百姓需要,设置百官的主张,着实是石破天惊,
  甚至干脆点说,张希孟折腾了这么多年,在官制上的革新,都不如老李来得深刻。
  李长讲的有问题吗?
  自然是没有的,而且极对。
  不信看看历代官制,大约就会有这种感觉了。
  以明朝为例,最尊责的官衔就是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这六个职位,就是辅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
  其实顾名思义,最初的职责,就是教导保护天子的,属于专门给皇帝设置的近臣
  除掉这六个职位之外,不管是前期的中书省,还是后来的内阁,也都是协助天子,治理国家的。
  再往下说,像什么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这些凡事乍听之下,弄不清楚干什么事情的衙门,几乎都是服务皇家的。
  吏不要说专门为皇帝设置的内廷二十四衙门了。
  这种情况,在其他朝代,也是大同小异,赵宋最离谱,为了保证皇帝的权力,竟然把所有官员都弄成了临时工,简直是登峰造极,史无前例了。
  李善长的意思很明白,咱们不是要弄吗,那就弄个彻底。
  将百官设置交给百姓,民间有什么需要,朝廷设立什么官职。这样再治理百姓也就方便多了。
  也省得陛下老是瞧礼部不顺眼。
  人家礼部从最初的设计上,就是盯着皇帝的。
  那些泥腿子怎么配礼部大老爷教化?
  没听说过吗,礼不下腐人,刑不上大夫
  礼部自然是不会管老百姓的,那让他们管官吏,也难为他们了,毕竟自律是很难的事情,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朝着皇帝陛下下手。
  你朱元璋觉着有点别扭,那太正常了,你还没有领教过大礼议的滋味呢!要不是你太难欺负了,我们非让你领教一下,什么是以礼治国!
  今天老李把这事情点破了,懂的自然都懂。
  张希孟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被老李绑架了。
  他事先并没有跟自己通气……但是这么改革官制,张希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反对的,甚至说,张希孟要比老李还卖力气。
  让百官的根本从辅佐天子,变成治理百姓……这里面的差别有多大,只能说懂得都懂。
  甚至可以夸张点说,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步,张希孟甚至可以含笑九泉了。
  所有不管李善长怎么盘算的,张希孟都必须跟进。
  上一次他裹抉了老李,这一次李善长就放手掏了一招,只能说这块老姜,是真的够辣!
  “启奏陛下,民之大患,病在吾皇。陛下身为万民拥戴的天子,秉持民心治理百姓,以民为本,重兴华夏。自然需要百官体察民心,重持圣意,妥盖治理百姓。臣以为李相所言,甚是妥当,臣附议!”
  张希孟说完之后,俯身在李善长的身后。
  他这几句话,看似顺着李善长讲,但实际上却是不着痕迹,帮着老李强补了最大的漏洞。
  因为李善长所讲,设置百官,不能只是为了辅佐天子,这里面就藏着一個最要命的东西,你李善长主张改革官制,莫非要削弱天子羽翼,架空陛下?
  你李相公想要谋反不成?
  杨宪和胡惟庸等人都听出来了,跃跃欲试,就想要发起攻击,
  可以说只要张希孟不发言,他们就会跟老李玩命。
  偏偏这时候张希孟不但发言了,而是还把话圆回去了,指出朱元璋是受万民拥戴秉持民本治国……有了这一条,为治理百姓,设置官吏,也就顺理成章。
  陛下和百姓是一体的,谁要是挑唆歪曲,就是离间君父和百姓,
  有张希孟在这里,断然不会客气的。
  几乎一瞬间,杨宪和胡惟庸都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是那句话,只要左右二相联手,就几乎没人能推翻他们。
  果不其然,随后朱升、汪广洋、罗复仁、毛责等人,纷纷出来支持。
  这一项要命的提议,终于顺当通过。
  “李先生,张先生,你们堪称咱的股肱譬膀,官制之事,关系到大明江山的根本,千秋百代,朱家的基业,都在你们身上了。这事情到底要如何安排,还要你们好生商议,拿出妥当办法才是。〃
  张希孟和李善长连忙点头,表示敢不鞠躬尽瘁!
  一场御前会议,总算结束了。
  看似波澜不惊,却暗藏万般杀机。
  李着长也是老犯狸了,他这么干,确实有些鲁葬……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老家伙算准了张希孟的反应。
  他主动挑事,让张希孟帮着他善后。
  要真是如此,只能说老李这人坏透了,简直无可救药了!
  趁着御前会议结束,张希孟想探探李善长的口风,可是令他讶异的是,老李居然说要回去仔细想想,理出些头绪,再来和大家伙商讨,就这样,李善长润了!
  张希孟越发笃定,李善长这个老犯狸,就是抛出一个要命的事情,然后想要静观朝堂反应。
  这老狐狸挖下了陷阱,到底要把谁埋进去,暂时还看不出迹象。
  不过没关系,你有耐心,我更有!
  张希孟是浑不在意,这么多年了,我要是玩不过你老李,还怎么在江湖混?
  你不是要闭门思考吗?
  那我就召集部下,大张鼓,讨论此事
  看看咱们俩谁玩的更狠!
  张希孟随即给门下省官吏下令,要求宋渡、刘基、龚伯遂,姚广孝,甚至包括钱唐在内,一起商议,要怎么改革官制!
  反正不管老李是真的是假的,反正张希孟这里,把摊子铺开,把事情搞起来。
  到时候老李想要下车,也不能够了!
  刘伯温和宋濂等人,显然也对这个主张很感兴趣。
  而且钱唐作为给老李提示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就拿礼部来说,钱唐认为百姓也需要教化,应该真正改成教化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