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6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张希孟的保证,夏老爹大喜,连忙躬身施礼,再三拜谢。
  张希孟笑道:“放心吧,从今往后,都不用担心,我会安排妥当的。不让知凤受委屈。像她这样的天纵之才,应该专心研究,为大明做贡献才是!”
  被张相如此夸赞,夏老爹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剩下咧嘴大笑,不知不觉,连酒都多喝了好几杯,喜不自胜。夏老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跑去妻子坟前,又是哭,又是笑,和她念叨着,多谢你,给我生一个天纵奇才的女儿,有这个宝贝女儿,此生无憾!
  张希孟将手边的事情安排差不多了,这一天,从京里来了一道旨意。
  他本以为是老朱让他回京,可展开一看,张希孟却惊呆了。
  老朱居然是以商议的口吻,询问他是否愿意前往北平讲学……随后黄子澄领衔的书信就送了过来。
  上面黄子澄言辞恳切,燕山之地,自五代割舍,数百年间,胡风侵染,教化颓然……如今天幸回归华夏,纳入大明版图。
  数年之间,全力兴学,上下一心,不敢旦夕松懈。
  经过数年之功,北平周围,有蒙学五百所,府州县学,六十八所。
  在校学生,超过两万五千人。
  学生幸赖天助,燕王慷慨,兴建北平大学堂。
  学生等人,空有学堂,却无能教化之人。仰望张公,盼望张相莅临讲学,如久旱禾苗望甘霖。
  还望张相公体察学生热切之心,不辞辛劳,拨冗前来,教化一方,功德无量!
  黄子澄写完之后,后面有着厚厚的一摞签名,诚意满满,不需多说。
  张希孟略微沉吟,真是没有想到,这个黄子澄挺能整活儿,这才去了几个月,就把学堂弄起来了。
  还真是不简单!
  难道他把坏事的本事,用在办事上面,效率居然这么高?
  就在张希孟感慨之际,突然又有人前来。
  “张相,燕王送来了礼物。”
  张希孟愣了一下,朱棣?
  他爹已经降旨了,黄子澄也写了联名书信,他担心我不去?这小子还能弄出什么花样?
  张希孟出来之后,就发现李景隆快步跑过来。
  “张相公,我奉了燕王之命,前来进献礼物给张相过目!”
  张希孟笑道:“李景隆,伱是知道的,我向来不收礼物。”
  李景隆信心满满,“张相,这份礼物,您一定会收下的。”
  “是吗?”张希孟笑道:“那就瞧瞧吧!”
  李景隆一招手,有人托着一个个精致的托盘,到了张希孟面前,展开红绸子,里面竟然是一块金灿灿的黄金!足有一本书那么大!
  张希孟顿首皱眉头,“李景隆,现在朱棣送礼,都这么直接,一点不遮掩吗?”
  李景隆嘿嘿一笑,“张相公,您请上眼。”他走到了第一个托盘前面,稍微展开,这下子张希孟才看清楚,原来这是个金盒。
  “张相,我和燕王商议过了,他听说张相公在济民学堂,重讲算学,又新开物理,化学,统计等等课程……燕王知道这些学科至关重要,也是北平大学堂的主要课程。因此他就做了十几个金盒,希望承装着张相的教材,送回北平,作为大学堂的镇校之宝!”
  张希孟怔了怔,随即失声笑道:“什么意思?你们好算计!这金盒不是给我的,还要让我搭上几本书?敢在我这里占便宜,他朱棣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李景隆连忙笑道:“金盒不足贵,学问值千金。还请张相公成全北平学子,一片向学之心!”
  这下子张希孟也无可奈何了,只能将自己的手稿讲义,分门别类,放进金盒……李景隆可得到了宝贝,连忙封存起来,立刻运走。
  “千万别让济民学堂的人知道了!”李景隆得意洋洋,“张相在他们这讲学,却没有留下手稿,让我们北平大学堂捷足先登。到时候看看他们凭什么跟我们争天下第一!”


第七百零六章 师表大明
  张希孟愕然看着李景隆,竟有种无言以对的感觉……他什么都没捞着,还倒搭了这么多本书?
  自从出道以来,张希孟还没这么郁闷过!
  简直是亏大了!
  不过他却没法拒绝,毕竟张希孟不是西天的佛,他乐不得传播知识,别说朱棣了,就算是普通人来求教,他张相公也不能拒绝,断然不会讲学一趟,就要人三斗三升金米,那是传道啊,还是打劫啊?
  咱是学宗,不是土匪山大王。
  只不过被朱老四算计了,还是让张希孟很不爽。
  朱小四,你真是飘了,你以为我摆弄不了你了是吧?
  伱瞧着吧,很快你就能感受到我的厉害了。
  熟悉张希孟的人其实都知道,这位心胸远远算不上开阔,他一向不吃亏的,朱英算计他,都被张希孟弄得在山里头餐风露宿,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朱棣这完全是在生死线上疯狂试探,而且还敢把张希孟请去,这跟乐宗坐敞篷,有什么区别?都是自寻死路的行为。
  当然了,有些人还不知道这个。
  比如黄观,在听说李景隆带着金盒,跑去张希孟那里骗手稿,就急匆匆来报告。
  刘三吾,齐泰,练子宁,这些人都在,大家伙正在商议着,张相公离开之后,要怎么弘扬张相之学,教导学生,把济民学堂带到全新的高度,坐实天下第一学堂的身份。
  可是听说张相手稿被抢走之后,刘三吾惊了,齐泰和练子宁更是豁然站起。
  “快,安排人手,去把人堵回来!”
  黄观翻了翻白眼,“齐先生,都这时候,你就别发号施令了。来人是曹国公长子,身边都是燕王府的护卫,随便派人能拦得住吗?你还是亲自去吧!”
  齐泰脸一红,急忙起身,亲自去追,练子宁也在后面跟着,其他的老师,都跑了出来。
  只有上了年纪的刘三吾唉声叹气。
  “老夫,老夫本打算张相离去的时候,再请张相将书稿留下来,谁知道竟然被小人捷足先登。这要是让人抢走了,我就是学堂的罪人啊!”
  老刘唉声叹气,要说这东西真的这么重要吗?
  那是毫无疑问的。
  张希孟建立的这一整套学术体系,是要取代延续两千年的儒家道统的。咱不说别的,假如你能拿到孔夫子手书的春秋,礼记,尚书……还有孔夫子自己的注释讲解,你说这玩意算不算国宝吧?
  尤其是学堂,有这么一本书,就能镇压气运。
  凭什么说是天下第一学堂?
  去图书馆瞧瞧,我这里有张相公的原稿,你们有吗?
  一想到这件事的后果,刘三吾也是追悔莫及。
  他也顾不得了,直接往张希孟的住处赶来。
  等他到来,齐泰、练子宁,还有许多师生,都把李景隆给堵住了。
  李景隆却也毫不畏惧。
  “想要书稿,对不起,已经金盒封好,交给人送去北平了……你们想要追回,那是不可能了。我就坐在这里,你们随便吧!”
  李景隆这货直接躺平了,一副滚刀肉的模样。气得这帮人咬牙切齿。要不是他爹是李文忠,济民学堂的老师们能把李景隆给撕碎了。
  刘三吾咬了咬牙,“这样吧,张相手稿,又不是一本,老夫准许你们拿走一半,好歹给我们留下一半!”
  “留下一半?”李景隆仰天大笑,“对不起,那是想也别想了。我就这么说吧,燕王殿下已经将这批书稿列为国家至宝,放在我们北平大学堂,有人每天十二个时辰,轮班看管,万万不会出任何问题,想要看书,必须请王府批准,外人碰也不要碰!”
  刘三吾被气得说不出话,齐泰怒喝道:“你们什么意思?这是张相的书稿,弘扬教化,传播知识,你们反而把书稿锁起来,算什么道理?”
  李景隆大笑,“这就是你们不讲理了,张相所讲内容,华夏书坊已经刊印了,我们北平就得到了十万册书籍。你们想学,去买书就是。只是张相的手稿,非比寻常,我们给妥善保管起来,有什么错?你们要是实在想要,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
  尽管大家伙都没有什么好预感,还是下意识问道:“什么主意?”
  “这还不简单,张相就在前面的房舍里,你们求张相再写一份就行了!”
  一听这话,大家伙差点气疯了……那是再写一份的事情吗?
  张相第一次正式讲学,亲手撰写的讲义手稿,跟张相讲课之后,随便抄写的一份手稿,价值能一样吗?
  更何况张希孟那么忙碌,怎么可能再抄一份?
  “李景隆!你不要欺人太甚!老夫告诉你,要是不还书稿,咱们两家就是对头!”
  一听这话,李景隆高兴地跳了起来。
  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直接甩在了刘三吾的怀里。
  “瞧着吧,这是我们殿下给你们写的战书!五年之内,北平大学堂,必定成为天下第一学堂,到时候你们就乖乖俯首称臣吧!”
  “狂妄!”
  齐泰练子宁等人都气炸了肺。
  “好!好!好!我们应下了!告诉燕王,我济民学堂,是张相最早设立的学堂,又是张相第一次讲学的所在。平均田亩,救济斯民!这是我济民学堂的根本,到时候我们要让你们清楚,无论比什么,你们都必输无疑!”
  这回好玩了,南北两大学堂,直接对着干了。
  对此张希孟表示,情绪稳定,他懒得搭理这种无聊的事情。其实学堂之间,互相较劲儿,争当第一,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而且他们都讲张氏之学,都算是自己的门生后辈,随他们去吧!
  只是张希孟也没有料到,朱棣这小子,他的花活可不只是这一点!
  但装着张希孟书稿的金盒过了长江,到了扬州之后。
  朱棣安排的人,立刻吹吹打打起来。
  迎请张相新学书稿,前往北平!
  涤荡胡风,弘扬正道。
  张氏之学,大明正统。
  北平上下,沐浴清化。
  一心求学,鞠躬尽瘁!
  好家伙,朱棣让人卖力气宣传,只字不提是从济民学堂抢来的。
  弄得好像是北平大学堂专门去应天请来的,跟其他人毫无关系。
  而且朱棣还放出去风声,张相也即将北上,亲自来北平讲学……北平大学堂,深得张相青睐,绝对是天下第一学堂。
  欢迎有志青年,立刻北上,前往北平大学堂,听张相公讲正统张氏之学。
  朱棣这家伙完全不管济民学堂,绞尽脑汁,用尽力气宣扬,仿佛他才是张氏之学的正统一样。
  不过这两大学堂较劲儿,大明朝还有一个学堂呢,那就是复旦学堂。
  张庶宁刚刚用新名字入学成功,相比起前面,他要谨慎许多。
  而进入了复旦学堂之后,张庶宁就感觉到了迥然不同的氛围。
  “张氏之学,到底是讲了什么?张相早就说得明白,核心就是民本二字!只要我们心怀天下,以民为本。处处牢记于心,旦夕不敢忘怀,也就是了。没必要抢那些虚的,咱们复旦学堂,讲的是务实!这也是张相主张。所以真要说,那两家都是扯淡,咱们才是正宗!”
  张庶宁哭笑不得,虽说复旦没有下场,但争雄之心,已经不言而喻了。
  三大学堂,都在争张学正统,自己这个张相长子,还挺微妙的。到底该心向哪一边呢?
  这是个不小的问题!
  当然了,想这些有点远,张庶宁更喜欢复旦学堂的氛围,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活动,一切以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