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6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通过考核的军中子弟,就有接近五百人,超过录取数量的三分之一。
  毫不夸张讲,这所北平大学堂,就是给军中子弟准备的。
  不是为了安抚谁,而是实实在在,是他们应得的。
  这些将士拿回了失陷数百年的燕云之地。
  又不辞辛劳,舍身戍边。
  说实话,历史上的大明,确实有些亏欠这些将士。
  九边重镇,百万军户,他们不要朝廷一石粮,一两银子。生生世世,前赴后继,靠着血肉之躯,保护了中原的锦绣山河。
  对于军户子弟来说,又得到了什么?
  比民户重一倍的赋税,时刻面临的生死威胁,生生世世,无法改变的命运,还有被将领奴役,沦为奴仆的悲惨境遇……甚至在开中法废掉之后,连粮食供应也出了问题,弄得许多军户不得不逃亡。
  最后干脆军户制崩溃,不得不募兵戍边。
  这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情形。
  张希孟有权制定规则的时候,军户负担大大降低,免税,免赋,鼓励开荒,土地上限可以放宽。
  兴办学堂,准许军中子弟入学,减免学费,提供教材……当然了,这还只是读书识字,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机会,依旧要在长城戍边,多认识几个字,少认识几个字,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偏偏这时候,北平大学堂,突然冒了出来。
  朱棣嚷嚷着要建一座天下第一学堂,除了他好大喜功之外,再有就是想日后把张庶宁弄过来当山长。
  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粗糙的构想,对这些军中汉子来说,竟然是如此吸引人。
  他们的后代有了上升的通道,可以读最好的学堂,成为顶级人才。
  等他们学成之后,考科举,入朝为官,进入其他行业,成为其中翘楚。
  总而言之,孩子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身为父辈,付出最多的辛苦,也是值得了。
  或者说,这些将士不怕辛苦,怕的是没有人知道,怕的是被人忽视。
  一座学堂,一条光辉灿烂的前程,彻底暖了将士们的心。
  “好好读书!为了陛下尽忠,为大明效力!”
  将士们一声声嘱咐,伴随着学生,一路进入了北平,来到了学堂前面。
  不光是胡大海,也包括朱文正,李文忠,甚至是关铎,全都来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连张定边都来了,在他身边,也有两个孩子,同样前来求学。
  面对大家伙迟疑的目光,老张急了,“怎么滴?就许你们来读书,不许俺的儿子也来读书涨本事吗?”
  到底是关铎熟悉情况,他沉声道:“这俩孩子,怕是高丽女子所生吧?”
  张定边呵呵冷笑,“高丽女子怎么了?正是高丽女子,才更该教化,好让他们彻彻底底成为大明的人。而且我可提醒你们,不许欺负我这俩孩子,不然我跟你们没完!”
  胡大海连忙道:“大好的日子,吵什么!进了学堂,就更凭本事,谁更聪明勤奋,谁学的更好,就能出人头地,这是咱们大明的规矩!”
  朱文正点头,“没错,说得很好。我的儿子也来了!”
  张定边看了他一眼,“我想起来了,你是陛下的侄子吧?有爵位吗?”
  “有!国公!”
  “那,那你怎么不让孩子继承爵位啊?”张定边疑惑道。
  朱文正呵呵一笑,“我这个爵位,是我挣来的。他比我有本事,就自己挣个爵位来!没有本事,指望着父辈恩荫,也不会有出息!”
  张定边愕然,半晌喃喃道:“不愧是死守陕州的好汉子!我老张服气了!”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至少大明的将士,军中的武德,多年来,还没怎么变过!
  就在这时候,学堂大门开放,张希孟居中走出来,左右跟着楚琦和朱棣,后面还有黄子澄,方孝孺等人。
  “恭喜大家伙,通过考核,成为北平大学堂的一员。”
  张希孟说话之间,还扭头看了看,学堂金漆牌匾上,落款是朱元璋。
  没错,这是第一座老朱题写校名的顶级学府。那俩都是张希孟写的。
  只不过进了校门之后,一块一丈八尺高的石块上面,赫然有两个字:“民本”!
  好家伙,朱元璋的校名,张希孟的主张,竟然缝合到了一起。
  不用说了,这也是朱棣的鬼主意。
  “同学们,这所学堂能够顺利筹备成功,燕王朱棣,厥功至伟!我提议大家先谢过燕王。”张希孟这一句话,把朱棣都闹愣了。
  怎么还有我的事?
  说话之间,一千多学生,齐刷刷向朱棣深深一躬。
  朱棣的喉咙涌动,情绪激昂,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弥漫心头。
  他脱口而出,“只要有俺朱棣在,学堂的费用,俺全包了!”


第七百一十三章 来自张希孟的报复
  许多年之后,面对负债累累的藩库,燕王朱棣将会想起,他师父张希孟带给他的满满成就感!
  “殿下如此豪气,想必体会到了天下英才入我彀中的豪迈吧?”张希孟笑呵呵问道。
  朱棣刚想要点头,但他到底还没有彻底昏了脑袋,毕竟这是皇帝才能说的话,虽然这位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了兄弟,囚禁了父亲,拿下了皇位,但朱棣扪心自问,自己和人家还有那么一点点微小的差距,这种话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先生,北平偏远贫瘠,乃是公认的文化荒漠,这些学子,只怕距离天下英才,还有差距……当然了,本王坚定认为,北平大学堂还是天下第一的学堂!”朱棣义正词严,毫不动摇,学校是好的,学不好都是学生的事情,跟我朱棣有什么关系?
  “燕王殿下说得没错,北平的条件的确不如别的学堂,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加倍投入,奋勇争先。北平的学子,需要拿出十倍的辛劳汗水,才能超越别人,立足天下。”
  张希孟笑看着所有的学生家长,朗声道:“我在济民学堂,讲的第一课是师德。到了这里,只怕要讲勤奋了!”
  他的话音刚落,胡大海、朱文正这帮家长都跟着大吼,“请张相放心,我们一定加倍努力!”
  那些学生脸都黑了,上学吃苦的人又不是你们,跟着乱吼乱叫什么!
  有句话怎么说,崽卖爷田不心疼。你们是爷卖崽不心疼!
  瞧着吧,等你们躺在床上动不了的时候,咱们再算账!
  这帮小兔崽子,可都有个孝顺的劲儿。
  好在张希孟不是要教训他们,因此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对朱棣道:“燕王,学生们尽力,自然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要咱们舍得投入才行!要给他们最好的条件,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人才。”
  朱棣略怔了一下,话当然是没错,可他怎么都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张先生的话里,似乎藏着刀子。
  我这个小体格,可架不住他的刀啊!
  “先生说的是,我,我会竭尽全力的!”
  张希孟淡然一笑,“不是竭尽全力,而是必须成功!北平大学堂,担负着无与伦比的使命……燕云之地的教化,北方边疆的安全,数十万将士的殷切期盼,还有北平周围百姓的未来,全都系于这一所学堂,也都落到了燕王肩上。纵观几位藩王之中,唯独燕王的担子最重啊!”
  朱棣傻愣愣点头,心怎么越来越凉啊!
  先生伱坑人也要有个限度,我好歹也是你不知名的弟子啊!
  很显然,张希孟可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而是继续说道:“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北平的盛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北方,关系到大明的生死存亡!以目前的情况为例,南方的官员数量,超过了七成,如果不是有复旦学堂撑着,北方的局面会更加凄惨。现在的压力落到了北平大学堂的身上。”
  他那个张希孟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为之一振。
  这不是单纯的南北分隔的问题,而是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危及大明根基。
  因此要迅速让北方发展起来,尤其是北平,商贸繁荣,文化兴旺,人才云集……只有在一二十年之内,做到这一步,才能真正赢得人心,安定边疆。
  如果做不到,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迁都!
  历史上,就是朱棣完成的迁都,而这一次,他却要为了不迁都而奋斗。
  张希孟的恶趣味,又岂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方才燕王说,要包下学堂的费用……我以为还远远不够!首先第一条,学堂要有足够优秀的老师,是那种长期存在,能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了教导学生,不惜一切的优秀老师。我希望燕王殿下能够拿出三倍的薪俸,招揽名师。并且帮他们解决居住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其他一切的花销。毕竟有了好的老师,才有一切!”
  朱棣怔了怔,如果没理解错,这一番话,翻译过来,就是俩字:要钱!
  而且朱棣突然意识到了,朱元璋管他要钱,张希孟只是指点了他几招,让他控制住高丽人的存款,又是买国债,买船厂。
  这些举动看起来,是要朱棣出钱,但却是对他有好处的,甚至是赚得更多。
  朱棣还真以为张希孟良心发现,心疼弟子,舍不得让他出钱呢!
  可现在朱棣似乎明白了,这位根本是欲擒故纵,他有更大的坑在等着呢!
  先生,你可真行啊!
  朱棣切齿咬牙,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他的功力还不够呢!
  人家张先生才是黑到深处,大义凛然!
  “先生教训,本王铭记在心。”
  张希孟笑道:“除了聘请名师之外,就是要对学生更好!北平大学堂,要有整齐划一的面貌,我以为可以给学生准备校服,就如同将士的战袄一般,春秋装两套,夏季两套,冬季一套。还有,北平处于北方防线的核心位置,乃是天下重地,因此需要有尚武精神……要安排足够的马匹,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骑马。此外,还要有赛马,射箭,马球一类的比赛……这些开销,一般学生是承担不起的。我希望燕王能够慷慨解囊,解决问题。”
  朱棣再度吃惊,他都要哭了,先生,不带这样的!
  今年招生一千三百多人,就算按照一千个计算,给学堂配属一千匹战马,也不是个小数目。
  圈舍、草料、马鞍、缰绳、人工开支,加起来就是个天文数字……朱元璋占领应天之后,竭尽全力,也就练出来一万多精骑。
  现在一张口就要朱棣弄一千匹,这不是要把孩子往死路上逼吗?
  而且朱棣还知道,赛马和打马球用的马匹,其实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按张希孟的要求,是要给学生配属两匹,甚至三匹马。
  光是这些马匹,就能耗光燕王府所有积蓄,甚至让他负债累累。
  先生,饶命啊!
  张希孟却是没有放手的意思,而是继续道:“除了北平大学堂的学生之外,我希望燕王还要注意到,要有好的生源,才能有好的好生。从今往后,北平等地,要更加注意基础教育,要给各地的蒙学提供支持,要在民间开展扫盲,要多兴办学堂。北平的人少,就更要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宝贝培养。我希望在几年之内,让北平等地的蒙学入学率,超过七成!”
  疯了!
  朱棣彻底无言以对。
  哪怕公认的教育强省,江西的入学率也就在五成左右,甚至还不到。
  张希孟一下子要求提升到七成,这不是开玩笑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