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6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朱怔住了,他想了再三,“这事可以商量,但是不许随便买卖!”
  张希孟笑了,“反正培育优质好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了,主公,你说牛都能培育了,那马行不行?咱们现在需要快马,也需要能负重的挽马,筹建一个马匹培育场,主公不会反对的?”
  老朱黑着脸,他现在很清楚,只要这个口子一开,接下来养牛吃肉的日子就不远了。
  张希孟这家伙做事,向来如此。
  从小处布局,然后一点点水到渠成,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能让一些百姓,吃上牛肉,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自然也是他的功绩。
  “张先生,咱问你,真有那么一天,咱们的百姓,不光能吃肉,还能吃上牛肉?”
  张希孟略沉吟一下,随即道:“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只是眼下北平这边,确实会有粮食丰收,无从消化的情况。放开牛羊,也是顺理成章。至于接下来,自然是多占地盘,多产粮食,多吃牛肉,把咱们的老百姓,喂养的身强体壮,健壮雄浑啊!”
  朱元璋沉吟再三,“这事咱可以适当放开,但是绝对不许胡来。也不许这边有人饿得吃不饱肚子,那边却是大鱼大肉,这样绝对不行。”
  张希孟点头,“其实主公也不用那么担心,臣只是一时胡思乱想,距离这一步还挺远呢!再有十年二十年的,发展不到的。”
  老朱再三思忖,终于点了点头,“好吧,但愿咱能活着看到那一天。”
  张希孟微微松了口气,想要劝说老朱,还挺不容易的。其实从儿子的信当中,张希孟已经很清楚意识到了,人口膨胀,必须往工商业转,不出意外,接下来各地的城市都会膨胀,人口越来越多,集中到城市。
  这么多市民,自然需要相应的食品,肉类,畜牧业也要提上日程。
  而且发展畜牧业,也能吸收很多劳动人口。
  当然了,以现在土地的产出,绝对支撑不起来所有人吃肉……那能怎么办?自然是往外面发展啊!
  张希孟是小心翼翼,一步一步,从各个方面下手,把庞大的人口,众多的年轻劳力,导向海外,解决眼前大明的最大危机。
  只是一切还需要一个妥当的契机,彻底打开局面……就在张希孟筹划着这些事情的时候,朱棣突然兴冲冲赶来。
  手里头还拿着一份捷报。
  “张先生,张先生!蓝先生打了大胜仗了!”
  张希孟一怔,蓝玉打赢了?这么快?
  他急忙接过来,一看之下,忍不住哈哈大笑。
  蓝玉这家伙采取的策略很简单,但也很有效,他没有援助高丽,任凭倭国兵马长驱直入,逼近汉城,随后蓝玉动员水师,在倭寇的后方登陆,切断了倭寇的归路。
  大约有五万人,落入了蓝玉的包围圈,好大的一个饺子,就这么包好了!


第七百六十八章 张太师的亲戚
  面对高丽这么个地形,要是不会后方登陆,切断补给,穿插包围什么的,似乎也算不上名将。
  蓝玉打得最多算是中规中规,从大明这边挑选,比他强的人多太多了。
  都用不着徐达这一级别的出手,充其量也就是个侯爵,就能摆平。
  因此消息传到北平,张希孟没什么意外,朱元璋也表示情绪稳定,唯独朱棣盘算着能捞到多少钱,显得有些情绪激动。
  总体上来说,还都正常。
  往后对外用兵,这种胜利,肯定是家常便饭,小事一桩而已……
  只是消息往南传,一直送到了应天。
  这下子沿途就有些不正常了。
  这事也怪孙炎,他非要发动报纸,从上往下,动员大明。
  结果又有宣传卖力气,大家伙都觉得这次出兵惩罚倭国,非常重要,甚至和能和收复燕云相提并论了。
  尤其是遭到倭国祸害的百姓站出来,现身说法,更让这一次用兵,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当得知包围了多达五万倭寇之后,百姓们都沸腾了。
  干得好!
  蓝将军!
  大明神将!
  替百姓出气,要把这些倭寇全都给砍了。
  他们在沿海烧杀抢掠,害死成千上万的大明百姓,这一次就要让倭国付出十倍代价。
  全都杀了,一个不留!
  很快有人站出来,当年白江口,唐朝砍了两万多倭寇,把耳朵送去,换来了几百年的太平。
  那么窝囊的宋朝,还有倭女前来借种。
  所以说面对倭国,只要足够强,杀得足够狠。就别怕他们会怀恨在心。这帮东西,只敬畏强者,只要你足够强大,对他们足够狠,他们就会足够乖巧。
  这就是倭国人的秉性,所以蓝将军,不要手下留情!
  杀!
  民间情绪沸腾,热火朝天,一时间弄得应天诸公也措手不及。不是说老百姓不喜欢打仗吗?
  不是说打仗劳民伤财,会激起民怨吗?
  孙炎一下子拿到了道理。
  “我很清楚,当初决定对倭国用兵,有人就说倭国孤悬海上,距离太远,又说打仗未必能赢,一旦劳民伤财,像元朝一样,损兵折将,就会伤损上国威严……总而言之,就是反对用兵。说来说去,也就是胆怯,卑微,没有上国气象!”
  好家伙,孙炎总算是拿到了机会,好一顿训斥。
  宰相的威风找到了!
  “瞧见没有,只要用人得当,军略超群,就可以迅速获胜,耗损不了多少兵力。蓝将军打得漂亮,堪称我大明飞将军,扬威异域的小骠骑……”
  蓝玉的评价越来越高,从小李广,到小霍去病,用不了几天,就是武圣在世,神将重生了。
  反正孙炎也不在乎这些,他吹得越狠,对自己就越好。
  别看蓝玉不是他任命的,甚至对高丽用兵,也不是他决定的。
  但是前面李善长这些人,总是反对用兵。
  而孙炎接任宰相之后,力主出兵,而且还不遗余力,提供支持。这么看,他确实有资格分享胜利。
  反正蓝玉这一战,竟然意外帮助孙炎,稳固了相位。
  这个谁都看不好的宰相,竟然歪歪斜斜,坐稳了宝座。
  相比朝中,民间的反应更加激烈一些。
  包括以管理严格著称的复旦学堂,也有人不断传扬着蓝玉的名声……当然了,作为大明顶级的学堂,复旦这边讨论的内容更深一些。
  他们认为蓝玉这一战,打得非常漂亮,同时震慑了倭国,挽救了高丽,甚至还敲打了蒙古女真诸部。
  整个北方的局势,都落到了大明的掌握之中。
  北平也不再是前线,整个大明疆域向北推进……总而言之,好处多多,天下大局,都为之改变。
  蓝玉之胜,堪称战略上的成功。
  张庶宁也认真听了师生们讨论,他觉得要是把这些话写下来,送给蓝玉,让他瞧瞧,那家伙保证能上天!
  张庶宁略微听听,他还盘算着各地学堂的事情,只是没有想到,有一个学长来找他了。
  此人也姓张,却是山东本地人,叫张桓,比张庶宁高了三个年级,马上就要毕业。两个人是在一起调查地方情况的的时候认识的。
  那次张桓病了,又在村子里,没有医生,是张庶宁借了一驾驴车,把张桓送到了县城,给他买了三服药,算是活了过来。
  正因为有这段情义,张桓很喜欢这个小学弟。
  随后两个人又聊了几次,谈不上至交好友,但也算关系不错。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跟你的好朋友,不方便说的话,面对一般朋友,还就不用顾及了。
  张桓觉得张庶宁虽然小,但是沉稳老练,很有主见,是个不错的倾诉对象。
  因此他匆匆过来,拉着张庶宁,找了一处空教室,张桓神秘兮兮的,看到四周无人,这才跟张庶宁道:“你怎么看这次蓝将军的大捷?”
  张庶宁怔了怔,“没什么吧,倭国和我们的水平差了太多,赢了也不算什么意外。”
  张桓突然神秘一笑,“伱还是没看明白……这一战打疼了倭国,教训了高丽,敲打了女真……这是一箭三雕!从此之后,北方都是咱们的了,至少辽东一地,高枕无忧……你承认这点吧?”
  张庶宁点头,“这倒是真的,可这和你也没关系啊?难道你要去辽东从军?”
  张桓摇头,笑嘻嘻道:“不是从军,是去经商!”
  “经商?”张庶宁一怔,随即道:“我记得师兄说过,你们家都是读书的人,你去做生意,不怕违背家里的意思吗?”
  张桓眨了眨眼,轻叹一声,而后道:“你不知道啊!我读书也没有出路的,我们家的长辈实在是太强了。”
  “长辈?”张庶宁不解,“没听师兄说起过啊!”
  张桓又向两边看看,确定没人之后,这才道:“学弟,师兄能信任你不?”
  张庶宁眨了眨眼,笑道:“师兄要想谋朝篡位,我可不帮你!”
  张桓忍不住一笑,“瞎说什么……谁都能造反,唯独我不会,我们张家不会的!”他说这话的时候,难以掩饰的自豪,嘴角上翘,仿佛说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学弟,你也姓张……不过想来咱们不是一个张,只能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也是缘分,我也就不瞒着你了……我的长辈,是当朝第一人,就是张太师!”
  “啥?”
  张庶宁瞬间怔住了,傻傻看着眼前这位学长,你没开玩笑吧?
  我爹什么时候有你这个亲戚了?
  难道说是我爹当年经过山东的时候,犯了点错误?
  不会吧,这也太扯淡了?
  老爹,你要是真这么干,我可不能替你瞒着,必须告诉老娘才行。
  张庶宁吓傻了,张桓倒也没什么意外,只是叹道:“我就知道你不信,可事实就是这样,我是济南张氏的后辈,论起来,张太师应该是我的叔祖,只可惜他老人家从来没有回过老家,也没有真的认亲……不过我知道,那是他老人家担心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会为非作歹,损害他的名声。”
  张庶宁默默听着,你继续吧!
  只要不是我爹的私生子,咱怎么都好说!
  张庶宁默默擦了擦不存在的冷汗,虚惊一场……他也很快想清楚了,这个张家,多半就是老爹缘起的张家。只不过张希孟厌恶家族,反对大户,他从来没有回过老家,也没有认这些亲戚。当然了,也没有公然说出不认。
  像张桓这么讲,也不算错。
  “师兄出身显赫,非比寻常。似乎更不应该去辽东做生意啊?”张庶宁迟疑道。
  张桓摇头,“不然,我仔细想过了,按照咱们的规矩,接下来再次分田,我们张家也会四分五裂的。所以要想维持张家的体面,我就该想办法,闯出一条路。去辽东经商,快速赚钱,然后置办产业,开枝散叶。我不能再傻读书了,而且读书,我也不可能胜过老叔祖啊!”
  张庶宁还是眨巴了一下眼睛,算你有自知之明,我还是听着算了。
  “师弟,是这样的,我去经商,肯定也要关系,有人帮衬着。咱们同在一个学堂,以后咱们学堂肯定还有很多做生意的。还有工学堂那边,他们最会做东西,制造机器。你是个稳妥的,师兄信你。有什么好的玩意,你可要及时提醒师兄。”
  张桓很认真道:“师弟,我走之后,你只要帮我盯着,联络人员,有好事告诉师兄一声,我就给你一点好处。每年十贯……一百贯宝钞,你看怎么样?”
  张庶宁忍不住好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