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第一臣-第7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了这几年的筹备,大明已经拥有了上千艘各式帆船。
  组建了一支强悍的海军。
  就是靠着这支船队,常遇春才大杀四方,迫使倭国将怀良王送到了大明。
  接下来,向北,向南,只要商船队触及的地方,都要有海军船只存在。
  三个月,五个月,一年半载,必须巡视一圈。
  这也是郑和船队不断下西洋的原因所在。
  这一支庞大的船队,就是大明的威严。有了不断南下的船队,才有万邦来朝,才有海上的贸易繁荣。
  靠着源源不断的收入,才有了历史上永乐朝的种种壮举!
  当郑和船队停下来之后,武力不在了,大明就很快退出了海上商路,将贸易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了西夷。
  所以对海上商路的掌控,是海外开拓的第一步。因为只有武力作为基础,才有后续的一切。
  建立在武力之上的第二层,自然就是贸易,就是利润!
  因为只有利润,才能牢牢绑住每一个人,才能滋养武力,让船队变得更庞大,武力更雄浑。
  武和利就是哼哈二将。
  二将之上,还有一个头脑,那就是文明!
  也就是老朱所讲,要把华夏的魂儿延伸出去。
  学堂,庙宇,祠堂,这一整套东西,都要送出去。
  “先生,咱准备亲自送送乡亲,没有别的,咱给他们一抔家乡的土,分一炷祠堂的香,让祖宗保佑他们,顺利出海!”
  张希孟连连赞叹,“主公想得周到,这个办法确实很好。”
  老朱笑道:“既然如此,先生要不要也跟着咱去一趟刘家港,送他们出发?”
  张希孟稍微沉吟,随即就道:“主公,我倒是想去,不过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我打算写篇文章。”
  老朱笑了,“先生,你可有很长时间没写东西了,必是妙文!”
  张希孟道:“也就是关于对外开拓的一点想法,略作对比罢了。”
  张希孟说得客气,但是以他的身份地位,任何文章,都会带来巨大的反响。当然了,张希孟也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他确实要用心写这篇文章,把对外开拓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
  其实对外开拓的核心在哪里?
  是不是把人送出去就行了?
  或者就是开阜通商,做生意赚钱?
  张希孟觉得这都不是对外开拓的真意。
  首先,对外开拓,既然是走出去,就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如果谁敢不听,就举兵讨伐,严惩不贷!
  根据这一条标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真正的对外开拓,其实不多。
  抛开先秦的分封诸侯,严格算起来,只有两次。
  依次是汉武帝通西域,一次就是郑和下西洋。
  汉武帝刘彻,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历代帝王,文治武功的一个巅峰。
  他为了对付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十二年,张骞返回,大月氏不复当初,按理说寻找盟友的原定目标已经错过了。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继续派遣兵马使者,经略西域,并且设立西域都护府,派兵驻扎!
  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是有了驻军,西域诸国,才要听从大汉的号令。
  丝绸之路的东段,牢牢掌握在大汉手里。
  而且汉人还不满足这些,派遣使者,继续向西,甚至要寻找所谓的大秦。
  这种把商路置于自己掌握之下,努力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才是大汉留给后世的最宝贵财富,最珍贵精神。
  同样的,历史上永乐朝七下西洋,派遣庞大的船队,不光是大明的近海,包括印度洋,都纳入了掌握。
  海上丝绸之路,悉数归于大明掌握。
  有不服管教的,立刻派兵讨伐,三宝太监,也是灭国无数的狠人,只不过这些国家在大明的眼里,和一个个的村子差不多罢了。
  没有武力保驾护航,不能掌握制定规则的权力。
  这样的向外发展,根本算不上开拓,只能是被动打开国门。
  张希孟不吝笔墨,盛赞大汉之后,不由自主就把鄙夷的目光落在了赵宋身上。
  苍天原谅,张希孟真不是要黑大宋朝。
  只不过他纵观历史,想要找一个反面教材,而且大家还比较熟悉的,那一定是大宋。
  没办法,赵家人的拉胯,根本没救!
  众所周知,赵宋对外贸易也很发达。
  甚至发达到了倭国派遣女子,来到大宋春风一度。
  很多人提起这事,都觉得特别骄傲,那叫一个自豪。
  只不过要想真的成为壮举,被后人敬仰,不该是主动出兵,跑去倭国,播撒后人吗?不愧是赵宋的男人,就是喜欢被动的。
  这还只是北宋的光荣事迹,等到了南宋,就更丢人了。
  其实南宋以半壁江山,坚持一百多年,财政收入十分丰盈,海外贸易贡献极大。
  泉州等地,都是当时著名的港口。
  如果赵宋是有出息的,那就发展海军,掌控航路,牢牢抓住贸易的红利……要这是能做到这一步,没准赵宋还能推了金国,报仇雪恨。
  可接下来的问题就搞笑了,赵宋根本没控制住海上航路,反而把本土泉州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胡商。
  等蒙古人杀进来的时候,赵宋皇室逃到了泉州,险些被团灭。简直是千古笑柄,丢人到家!
  这种开放国门,通商贸易,又有什么意义?
  不能主动掌握贸易权力,不能控制商路,没有强大的武力,保驾护航。
  还真不如关门闭户,老老实实过安稳日子呢!
  张希孟总结不同,最后做了干净利落的总结。
  对外开拓,必须学习汉朝。
  主动打开国门,主动控制商贸,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
  绝不能是被动开门,不能把贸易权力交给别人,不能受制于人。
  张希孟很明白讲清楚,过去大家伙担心对外经商贸易,对外移民,会产生种种问题……这些担忧,归根到底,都只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掌握贸易主动权。
  就这么简单!
  比如很多人觉得,向外移民,损失劳力,会影响粮食赋税……可问题是他们人到了海外,能得到百倍土地,能产出更多的粮食。
  顺利运回来就是了,足以填补那点损失。
  之所以会担心,就是因为不掌握贸易主动权,没法把粮食运回来,人走了,那就是单纯的损失。
  张希孟最后甚至毫不留情调侃了一句……大明之所以对粮食安全有疑虑,完全是对大明海军的不信任!
  常遇春,你要努力!


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孙的乐园
  张太师的影响力,自然不必说,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压力送给了海军。
  而且通读这篇文章,就会发现,张希孟提出了一个强烈的批评,矛头所指,正是中书省,正是当朝衮衮诸公!
  刚刚从凤阳返回的首辅孙炎,立刻就嗅到了张希孟的意思。
  他这些日子,可是很不轻松,又是追查拦截凤阳百姓的真凶,又是落实均田,他还亲自跑了十几个村子,脚上都磨出了血泡。
  可谓是殚精竭虑,丝毫不敢懈怠。
  他可不想,一个不好,把自己搭进去,毕竟有一个汪广洋祭旗已经足够了,他可不想自己成为第二个倒霉蛋。
  一番忙碌下来,孙炎总算是将这些事情摆弄差不多了。
  可张希孟的这一篇文章,却让孙炎吃惊非小。
  其实张希孟这些年之所以写这类文章少了,实在是他的地位太特殊了,一篇文章发出来,几乎跟老朱的祖训差不多了。
  若干年后,甚至就在当下,人们也要拿张相的观点,作为说话的依据。
  这种情况下,要是张希孟还信口胡说,那就是拿自己的声望开玩笑了。
  所以很显然,现在的这篇文章,几乎代表了大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奥妙全在其中了。
  因此孙炎返京之后,立刻召集所有在京重臣,共同研究此事。
  眼下诸部尚书已经做了很大调整,比如前面提到江楠卸任了商业部尚书,再有宋濂转任孙炎的都给事中,他虽然也参与内阁会议,但他的职责仅仅是做会议记录。
  另外刘伯温转任御史中丞,变成了徐达的助手。
  姚广孝接任了新成立的治安部尚书。
  值得一提,钱唐也高升教化部尚书。
  所以整个朝堂,几乎都是张希孟这一系的人充斥。当然了,张相无私人,只能说大家伙志同道合,主张相似罢了。
  “要我说,太师的这一篇文章,其实是抨击了两种延续多年的错误。”钱唐依旧率先开口。
  孙炎笑道:“怎么讲?”
  “这不是很显然吗!其一,自然是故步自封的错误,张相是主张大力开拓的,这么多年了,已经人尽皆知,不需多言。而第二种错误,就是以为上国无所不有,或者说要靠着自己解决所有问题,须知道,不管我们多强大,有些事情,终归是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
  这话堪称大逆不道,你敢小瞧大明的本事,灭自己的威风,简直该杀!
  不过在场众人,都没有跳出来责备钱唐。
  因为最显而易见的问题,人口、土地和粮食,就是一直缠绕在中原王朝的魔咒。
  有什么办法能真正解决?
  均田,引入良种,堆肥,精耕细作……能想的办法都想了。
  自力更生很好,靠着自己也不错。
  但是任何情况下,自己的力量都会有极限,一旦遭遇了天灾,就扛不住了。
  而且即便粮食够吃了,还要肉类,油脂,瓜果蔬菜,吃得饱了,还要吃得好……这个需求几乎是无限的。
  一直担任外务部尚书的毛贵突然道:“钱尚书所讲,确实有理,中原当然不是无所不有。但是我觉得是有还是无,不能简单来看。譬如说前些年的粮食涨价,那些豪商巨贾,他们有粮食,数量还不少。这算是大明国内的吧!可问题是危机来了,我们能拿到手吗?”
  “再比如燕王朱棣,他从高丽弄来了那么多粮食……高丽算是大明吗?可粮食就及时送来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的就是张相讲的,要把贸易规则掌握在咱们的手里,要能说了算,做得了主!”
  “要让我说,以后计算粮食的时候,高丽完全可以算入大明的产量之中,倭国也能算进来一半,至于安南,占城,真腊,缅甸,暹罗……这些地方能算进来多少,还要看朝廷的本事,看海军的本事!”
  毛贵这一番慷慨激昂之后,罗复仁突然笑了一声道:“毛尚书这么说,怕是又要扩充海军了!”
  “没错!”毛贵直接道:“我建议大造船只,既能运输货物,又能载着将士,扬威海上,何乐而不为!”
  众人讨论的越发热烈,归结起来,就是绝对支持对外拓展,要给百姓出海提供便利。
  跟在百姓和商船的后面,就是大明的海军,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是一切的根基!
  听着大家伙的讨论,孙炎颇为满意,他总结道:“太师的文章,要下发每个衙门,要求所有官吏研读,仔细总结,体会用心。至于今年兵部的预算,我主张先增加五百万贯。此外裁撤十五万步卒,把钱转移到海军上面。这事情兵部要和五军都督府妥善商议,尽快拿出一个结果来。”
  内阁中书,热烈讨论,而相比之下,送别乡亲的朱元璋,显得轻松多了。
  他听说张家老三和老四,已经能满地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