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与官僚体系相辅相成却又互相嵌套的河北士族阶级自然也比刘协更早的得知了这样的一条消息,而士族阶级知道了,豪强阶级很快就也都知道了,豪强阶级知道了,百姓也就知道了。
一时之间,冀州大地上投汉的队伍络绎不绝,不见首尾,尤其是原本就没有多少土地的流民,佃户,租客等白身阶级,这些人之中好多原本就是司隶和兖州的百姓,为避战乱,这才迁往冀州。
他们早就听说了汉朝统治境内没有人头税,心生向往之情,只是不知真假罢了,而刘协的大军在进入冀州平原之后,秋毫无犯的作风却是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便已是尽收魏郡乃至于整个冀州南部的民心。
几乎所有原本从中原逃难逃进河北的百姓都自负粮谷,拖家带口的往南跑,许多本地的无田白身也稀里糊涂的就跟着跑了,而如此大规模的百姓南逃,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动荡,许多南逃的佃农手里没粮,索性在逃命之前互相一商量,就把自家主家的地主给宰了,再加上杀死主人的奴婢什么的,冀州大地明明乌桓还没来呢,却也已经是盗匪遍地。
至于有田阶级,尤其是豪强阶级,则纷纷聚拢族兵和附近乡民结成了乌堡以自守,其中有些干脆打出了汉的旗号,而大部分豪强虽然没有直接易帜,却也拒绝接受赵国朝廷的一切征召,化身为名副其实的宗贼,攻打县城的豪强也冒出来了十几个。
可以说,袁绍在冀州的统治根基已经被他自己的这一道命令给彻底的葬送了。
可你说袁绍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代价么?时局如此,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撤军是等死,急攻曹营和引乌桓骑兵南下都是找死,作为一名枭雄,在等死与找死之间选择找死,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么?
而偏偏作为一个世家公子哥,看似气度恢弘的袁绍这一路走来偏偏都太顺了,以至于事到临头,根本就没有依张郃之言破釜沉舟,于九死之中拼求一生的魄力,心知速破曹营已经无望,除了这引胡南下,驱虎吞狼之外,他此时难道还有其他的路走么?
说到底,此战若是能胜,挨到半年之后朝廷的兵马必然因为缺粮而灰飞烟灭,他便是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重复光武旧事指日可待,到那时,冀州的人心丢与不丢,又能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再多给他一些时间,失去了的人心终能重新安抚。
而此战若是败了,这所谓的民心与他就更没有关系了,他全家四万多人都被吕布给屠了,难道还在乎青史留名么?
然而,对于袁绍来说,这或许只是青史几行名姓的事儿,但是对于冀州五六百万,算上隐匿人口极有可能超过一千万人口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些就是他们的生死攸关!
(前两天看了一个论文,说东汉隐匿人口极其极其的多,多到其他朝代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老实说,刘协根本没将乌桓人和鲜卑人放在眼里,他手里虽然只有八万人,但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算上藤甲的话披甲率高达百分之百,而且是人马俱铠。
说真的刘协这边所有人都认为,乌桓也好鲜卑也好,远道而来,与他决战于旷野,能胜的概率其实是远低于袁绍本人三日之内破官渡的。
而借此动荡的民心,刘协想要收复魏郡之地却是一下子就变得容易了起来,甚至怕是邺城之内现在也已是流言四起,怕是那位魏郡本地的士族代表审正南本人,此时的心里都开始犹豫了,四月之内下邺城,似乎已经不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了。
然而………
“人齐了么?人齐了,朕说一项决议”
刘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军中诸将,缓缓道:“朕决定,放弃围攻邺城,张绣,朕与你三万兵马,并统魏延、陈到两路南阳兵,拒守于漳水沿岸,无需再攻城池,只要确保切断黎阳粮草即可。其余人,随朕北上抗击胡掳。”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啊,怎能……”
刘协直接打断道:“知道,知道,我都知道,我知道这是天赐良机,我知道只要我坚持打下去攻破邺城也大有希望,朕就算再不知兵,这么简单的局势难道还看不出来么?然而还是那话,魏郡正好位于冀州的最南端,乌桓自北面而来,在这里去打他们,整个冀州就都被他们祸害干净了啊!”
却是刚刚投降不久,对天子的仁德并没有一个直观了解的张燕闻言忍不住嘀咕道:“如此,咱们岂不是替袁绍在打仗,替他保境安民了么。”
刘协一听,忍不住怒斥道:“我这是在替袁绍打仗?朝廷什么时候承认了赵国的合法地位了?冀州百姓不是我们大汉的子民了么?”
张燕闻言,连忙跪拜请罪。
“至于袁绍,我看他已是冢中枯骨,邺城咱们今年不打,明年,后年,大后年随时都可以打,早一年晚一年,又有什么区别?可是乌桓今年不打,冀州要有多少百姓遭其涂炭?”
“我意已决,传我命令,让张辽和臧霸率军北上,给我把淳于琼堵住不要让他上来,张绣留守漳水继续断绝袁绍的粮道,张飞镇守荡阴,与钟繇配合负责冀州百姓南迁,其余人立刻随我军北上。征讨胡掳,守土安民,是我作为天子的职责!”
第二百一十七章 审配:请公子自立
冀州大平原,事实上确实是无险可守的,刘协能做的,其实就是尽量沿漳水不断的往北,尽可能在北边与乌桓人和鲜卑人交手而已。
而这样的一路北上,完全行进于冀州腹地,也就是在敌占区转战千里,着实是疯狂了一些,然而所到之处,却是见城入城见寨入寨,可以说几乎就没有遇到过抵抗。
毕竟这是天子,而且是带着号称十万战兵,无数冀州本地百姓自发的甘当其辅兵的天子,是在冀州本地已经尽得民心的天子。
除了堂阳县县长不知道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了,拒不开城,却被黄忠直接冲到城下,一箭便取了其性命,随即便举城投降之外。
沿途的肥乡、经县、南宫、阜城等大县,皆是官吏乡绅齐出迎,箪壶提浆迎王师,所过之处却是比行进在并州之时还要顺畅几分。
况且既然是投降,事实上便也是承认了刘协对其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虽说是汉军不劫百姓,但县中存粮,府库,自然也是任意取用,便是沿途豪强,自然也有助军、资军、随军做辅兵的义务。
而随着刘协的一路北上,越来越多的冀州百姓愿意举族南迁,希望得到天子的庇护,刘协遂命令青壮留下作为辅兵,帮助运输粮草,修筑营寨等,老弱则统统让他们去找张飞。
而为了保障这些老弱妇孺的安全,又不得将其编户齐民,命令张燕负责分兵护送,却是又耽误了他不少的时间和兵力。
而随着他越走越北,差不多走到南皮,却是终究不敢再走的时候,张燕也不得不接受了和张飞相似的命运,命其领了一支偏师驻扎在了修县,实质上干起了安平国相的活儿,负责管理辅兵保障刘协的粮道安全,同时组织安顿那些要南逃的冀州流民,送他们去见张飞。
而刘协自己,则已是兵临南皮城下,面对这个勉强可以算是袁绍老巢的根本之地,却居然同样也是一股而下,遂命令众将士在城中休整兵马,准备与胡掳一战。
因为再往北就是滹沱河了,也勉强算是有大河作为天险,正好适宜阻止胡兵南下,更关键的是漳水就到这里,再往上,漳水就并着滹沱河汇流海河入海了,而没了漳水之便,他自己的粮草运输也没办法保证。
而到此为止,刘协原本的八万军队,分给张飞一万,张绣三万,张燕一万,他自己现在已经只剩下三万人了。
至于乌桓和鲜卑到底会有多少胡兵南下,老实说这还真不知道,但如果真是倾巢而出,怕是搞不好又是一支二十万的大军,刘协只有三万人,却是自己又把自己给玩到了比较险的境地。
此外,事实上并不只是刘协在用漳水作为粮道,袁绍这趟去打官渡,同样也是沿着漳水南下,也就是说此时刘协与袁绍都在共用同一条漳水,共用同一条粮道了,而此时的这一条粮道,只有张绣在邺城城下守护着。
换言之原本需要面对天子八万大军的审配现在的对手变成了只剩下三万兵的张绣,而只要攻破了张绣,则袁绍在黎阳的困境便可以自解,反倒是正在南皮的天子如果再坚持不抢掠的话,却有饿死之危。
因此此时的邺城之中,面对袁尚的出兵请求,审配却是颇为为难。
“公子,臣以为现在出兵,实在是有些不妥啊。”
“为什么会不妥呢?敌军是远来之师,人数上也与我邺城守军人数相当,咱们倚城而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一战而能决此决战胜负,如何会不妥呢?”
“咱们的兵都是普通的郡卒,大半都是临时拉来的壮丁,守城尚可,如何还能够与张绣的精锐野战?至于人和,公子啊,天子北上是在为了冀州百姓去阻挡由大王召来的胡掳啊,您难道真的还认为冀州的民心在我么?”
袁尚闻言沉默了片刻,却是问道:“正南以为,乌桓人和鲜卑人能打退刘协么?”
“几乎不可能,胡掳根本靠不住,怎么可能为了咱们与天子死战?唉~!”
“那你觉得,父亲能在粮草耗尽之前打败曹操么?”
审配闻言沉默。
“同样是几乎没可能,对吧,换言之我大赵现在面临的,乃是绝境,相较之下,咱们去打张绣,胜算总比父亲打曹操的胜算要高得多吧?
我又何尝不知,冀州民心已经在汉而不在赵了,然而邺城之中,除了粮谷之外,尚有银钱布帛无数,咱们将之尽数给将士们发了,难道就不能激励士气了么?若是就如此枯坐于城中,才是真正的等死啊!”
审配闻言,却是再一次的沉默不语。
“正南莫非意欲舍我而降汉不成?”
“我……”
审配张了张口,却是终究还是没将满肚子的肺腑之言说出口。
袁尚见状,却是干脆地抽出了自己的佩刀,当着城头众文武的面将刀子送到了审配的手里,道:“我知道正南身为魏郡本地士族,对我父引胡兵南下一定也是颇多不满,若是正南你真的要降汉,我也不拦你,你不妨现在就取了我的项上人头,你我相知一场,我便用性命送你一场富贵。如果你不愿意降汉,就请你以我佩刀整军,出城杀贼!”
审配闻言,却是再次沉默,好一会儿,却道:“请公子借一步说话”。
袁尚点头,带着审配来到了密室,却见审配突然大礼朝袁尚跪拜了起来,口中道:“臣现在所谏,皆是大逆不道之言,若公子不喜,可以杀我以整军心”。
“正南这是做甚?你我名为君臣,实为知己挚友,便是我自己死了,也万万不会杀正南的,你我之间,难道还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是不能说的么?”
“如此,那臣就说了,臣以为,大王之败亡,已成定局,无论如何也不能补救,以邺城新招募的郡卒,野战张绣所率领的精锐实乃以卵击石,胜率绝对超不过两成,但是公子,大王之败,并不是公子之败,大王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是公子您,有!”
袁尚闻言,却是瞠目结舌,呆立当场。
“大王身为冀州之主,却引胡掳南下,此举,实已不配再当人主,臣身为魏郡士人,代我魏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