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直接禅让肯定是不行的,现在这天下唯一有资格直接受自己禅让的只有曹操,所以,还是要为诸葛亮创造机会啊,得给人家发展壮大的时间么。
    想到此,刘协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朕就是要在新皇宫中修建酒池肉林,朕打小受了这么多的苦,现在苦尽甘来,难道还不许朕享受享受了么?你们休要再劝,张宇啊,速速将刘晔叫来,朕要改新都的方案。”
    哼哼,朕从今天你开始,要当昏君!
    蔡文姬见状,倒是没有再劝,而是琢磨着……陛下此举,会不会别有深意?
    不一会儿,刘晔赶到,刘协第一句话就将他吓了个半死,道:“爱卿啊,你说朕自小到大,受了这么多的苦,现在海内升平,国家安定,朕是不是应该露出些骄纵之姿,好好享受享受,也尝一尝当昏君的滋味呢?”
    “…………”
    刘晔都有点懵了。
    昏君这两个字有自己骂自己的么?这天子到底又在搞什么深意?
    “天子文成武德,乃亘古未有之明君,这……是不是因为洛阳新皇宫修得太大,遭到了朝野非议?臣以为,皇宫非天子一家之宅邸,更是我大汉之首脑,我大汉要传承万年国祚,就应该修得大一点,气派一点。”
    “不不不,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可不要当明君,当明君有什么好?那么累,那么辛苦,我跟你说,其实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要当昏君啊。”
    “…………”
    “所以我认为,这洛阳宫殿咱们修得不但不大,反而是修建得太小啊!”
    “啊……哈?还小?”
    “小,太小了,怎么着,也得比未央宫大个几倍吧?我看不如就这样吧,咱们直接在洛阳城旧址的基础上来改,一个字,要大!朕要让整个洛阳城,都变成朕的皇宫,至于新洛阳城么,咱们可以再扩建么,对不对?”
    咕咚一声,刘晔咽了一口口水。
    “还有,这新的皇宫啊,北宫一定要比南宫大,而且是大得多,你看这许都的北宫就明显太小了么,朕想多养几个妃子住得都这么拥挤,这新皇宫里啊,北宫的面积至少要比南宫大十倍才行啊。”
    说完,刘协用他那双保函着深情的大眼睛望着刘晔。
    快,快反对我,快谏言我吧,哼哼,你要是反对我,我就强硬到底的去推行,到最后你们满朝文武都反对我,我来一意孤行,这不是昏君是什么呢?
    却见刘晔一低头,道:“是,臣明白了,臣这就让工匠重新去设计图纸,不知天子还有什么吩咐呢?”
    刘协愣了一下,问:“你……不反对么?”
    “臣为什么要反对?”
    刘协皱眉道:“你不觉得朕建这么大的皇宫,尤其是这么大的北宫,是劳民伤财,骄奢淫逸么?”
    “陛下仁德爱仁,又怎么会劳民伤财,骄奢淫逸呢?陛下此举,必有深意,臣只需要执行就好了。”
    “我……我深意个屁啊!我修建个北宫能有什么深意?我这就是在劳民伤财你知不知道?”
    “是,臣明白,臣一定好好体悟陛下的意思,不需天子暗示,臣等,也需要成长的么。”
    “我……滚,你给我滚。”


第二百四十八章 曹操一心要拿荆州
    就在刘协被刘晔好悬气出点毛病的同时,荀彧也终于见到了这位出身于清河崔氏,据说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的河北名士崔琰。
    老实说,荀彧还真没有想到曹操居然这么快就已经收了崔琰作为曹缘,此人能坐在这与他说话,本身就说明了曹操在冀州经略得当,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接受袁绍的遗产了。
    直白点说,崔琰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曹操对天子的隐晦威慑,毕竟这是在冀州足以在名望上与沮授、田丰、审配等人相提并论,却又出身于清河的名士,这代表曹操在冀州的势力其实已经可以突破魏郡的限制,进而向整个冀州辐射。
    这让荀彧如何还能够不重视此人呢?
    两人此前倒是也认识,毕竟当年荀彧也是在袁老板手下混过的,但实话实说确实是不熟,此时久别重逢,自然免不得要一阵寒暄,荀彧试探性地道:“季珪兄人品端正,又素有才名,今日能于许都与兄重逢,彧发自内心的感到欢喜啊,朝中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就连两千石高位也颇多空缺,兄能弃暗投明,真乃朝廷之服啊。”
    “琰不过徒有虚名而已,高官厚禄可不敢妄想,免得误了治下百姓,令君这么说,这是折煞我了,令君之才犹如大河、大江,能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辅助圣明天子,恩泽我大汉几千万的百姓,吾心向之,却也自知才疏学浅,只愿有生之年可以做一条漳水,为家乡父老多做一些实事儿。”
    荀彧闻言,虽是早有预料,却也还是微微在心中叹息了一声。
    而后,便直起了腰板,轻轻与崔琰拉开了一点身位,还整理了一下衣服的衣角,用手一边轻轻把玩着手中的香囊,一边刻意拉长了语调道:“好吧,那不知季珪今日拜门,可是魏公有什么见教?”
    大汉的尚书令,面对旧日同僚可以平易近人,但面对魏公府曹缘,那就必须要有一点威严,甚至必要时还要摆一摆官威。
    “也谈不上见教,魏公现在的精力,虽然都放在了冀州之事上,但听说荆州平定,自然也是为朝廷所欢欣鼓舞的,魏公以为,此战赖天子大虑,虽已是大获全胜,但朝中余力不足,难以扩大战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眼下,其实正是尚书台做事的时候啊。”
    荀彧闻言点了点头,这倒是和他的观点不谋而合,只是具体要做什么事,他倒确实是还没有想好,于是问道:“不知,魏公以为尚书台要做什么事呢?”
    “无非是离间之策罢了,魏公举荐一人,或可为江夏太守。”
    “哦?不知魏公举荐何人?”
    “正是魏公的四子,曹彰,魏公面皮薄,举贤还是有些避亲啊,所以,也是托我来跟令君商量一下,看此事是否可行啊?”
    “曹……彰?”
    荀彧愣了一下,他真的是怎么也想不到,曹操居然会玩的这么花,要知道,曹丕现在也才刚成年不久啊!
    这个曹彰,今年是十四还是十五来着?
    这还是虚岁!
    不过荀彧到底就是荀彧,天下事大半都在他脑子里装着,仅不过片刻,就意识到曹操这么做的深意。
    “是了,我记得是前年的时候,彰儿娶了孙贲之女为妻是吧,魏公的意思,是直接离间孙贲么?须知疏不间亲,我虽听闻此人与孙策颇有不和之处,但他们毕竟是堂兄弟啊。”
    (别问我为啥十一岁的曹彰能娶老婆,还特么的是虚岁,我倾向于认为曹彰的生卒记录错了,要不然曹操也忒没遛了,就算非得联姻,直接让曹植娶了不就得了)
    “令君以为,是堂兄弟更亲,还是女婿更亲呢?何况,据我所知孙坚死后,旧部都是跟随孙贲征战的,孙策能有今日之成就,可离不开他的鼎力相助,只是,原本这孙策待孙贲就颇有些薄了,比之周瑜这个后来的都还要差上一些,眼下孙策陷于荆南,竟让其弟孙权行扬州牧,如此作为,可又真的将这孙贲当做兄弟么?这兄弟带个堂字,比之真正的兄弟,到底隔得是有些远了啊。”
    荀彧闻言,却是在心中盘算了起来。
    说实话,离间孙贲,这是他想都没敢想过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说,这个想法真的很诱人。
    孙贲在孙氏集团内部并不是地位最高的,也不是实权最大的,他这个豫章太守过去就被孙策的嫡系亲信太史慈所掣肘,现在豫章都丢了近一半了,剩下的半个豫章,对朝廷来说,说一句可有可无也没什么毛病。
    问题是此人这个身份太敏感了,当年孙坚的遗体都是此人从乱军之中抢回来安葬的,在孙策成事之前,又一直统领着孙坚的旧部,此时孙策不在江东,那孙权小儿此前从未听说他上过战场,在军中能有屁的威信?这孙贲跟孙策都有点小倔强,能服孙权就见鬼了啊!
    你看看同样是接手叔叔旧部的大侄子,人家张绣都快已经是名闻天下的名将,青年一辈中当之无愧的翘楚了,他伺候完孙策还得去伺候孙权?
    但凡他要还是个人,这心里肯定就不能平衡的么。
    如果朝廷任命孙贲当扬州牧,这两个姓孙的自己就很有可能打起来了啊。
    崔琰见荀彧面露思索之色,便正色道:“夏口被占,江东众人现在一定已经急坏了,必然要往江夏用兵,巧了,这孙贲恰好又驻扎在豫章,要用兵,他大概率就要做先锋打自己的女婿,你说这仗他自己能愿意打么?孙权又能放心让他当这个先锋么?可要说换,呵呵,孙权有这个能力换掉他么?”
    荀彧闻言点头,认可了崔琰的判断,孙贲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发力点,但依然皱眉道:“你说得固然都有道理,但问题是彰儿今年的岁数是不是还是有点太小了啊?太守乃牧民之职,两千石中职,让一个还未成年的黄口小儿来担任,这不合适吧?且不说资历,这能力上万一出点纰漏,受苦的可是江夏数十万的百姓啊。”
    “这一点,魏公当然也想到了,因此特意早已为四公子找好了名师,此次将被任命为郡丞共同赴任,对了,令君还不知呢吧,魏公已为三位公子找了三位恩师,都是当世的大贤啊。”
    “哦?不知都是何人?”
    “二公子之师管宁,三公子之师邴原、四公子之师国渊,算起来这三位大儒与我都是师出同门啊,此次随四公子南下江夏的,正是国渊,国子尼。”
    说罢,就见荀彧面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两只眼睛像刀子一样的盯着崔琰。
    这三个人确实都是当世大儒,海内名士,如果名士圈有鄙视链的话,这三个人绝对都是第一阶梯的,能与他们在名士圈比肩的,只有王朗、孔融许婧等寥寥十余人能够媲美,像诸葛亮庞统等职能在荆州混名气的士人在他们面前全是弟中弟。
    尤其是曹丕的老师管宁,此人有大贤之名,仅以德行而论,此人甚至称得上天下无双这四个字,顺便说一句,此人的祖宗就是诸葛亮的偶像管仲,名声有多大呢?此人在避祸辽东之际,辽东实际上的主人公孙度父子见了他都要主动降低身份,给他行礼。
    这些人担当曹操儿子的老师自然都是够格的,反倒是曹操能请出他们仨才是奇事,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真正的关键是,他们可都是郑玄的弟子啊!
    郑玄,可是被天子活活气死在大殿之上的。
    现在曹操一口气招来郑玄的三个徒弟,哦,加上崔琰就是四个了,崔琰也是师出郑玄的,这……这是想干什么啊!!
    “国子尼固然是当世大儒,但为官之道不同于做学,天子用人讲的是实用,圣人之书是用来读的,拿来做事,却是百无一用。”
    “令君说得正是,其实,魏公也是这个意思,所以魏公以为,必须给荆州派一位文成武就,有勇有谋,又有资历,且刚正不阿,能镇得住、管得住四公子的刺史才行啊。”
    “哦?朝中还有这样的人才么?”
    “魏公以为,兖州刺史程昱,足以担此大任,令君以为,朝中可还有更合适的人选么?”


第二百四十九章 脑补怪也会进化啊?
    这曹操,当真是打得好算盘,亦或者说,是提得一手好条件啊。
    荆州刺史、江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