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很正常的,说实在的盐铁专营未必加强君权,但却一定加强中央集权,人么,都有自己的阶级和立场,尤其是对盐铁专营这种明显利弊难辨的政策来说,他们高举反对大旗也并不代表他们因私废公。
    这个政策真的挺缺德的,尤其是对于青州、并州等地的百姓来说,这两个地方的太守、县令几乎全部百分之百都是对此表示反对的,包括并州这块天子收复的土地,钟繇、杜畿、以及并州出身的贾逵、郭淮等铁杆天子派,都对此表示了激烈的反对。
    毕竟以并州为例,这地方到处都是山,山上到处都是矿,煤铁资源丰富,历来都是炼铁冶金的基地,像是铁匠什么的到处都是,直接禁止民间开采,确确实实是要影响民生的。
    况且自古晋人擅商,此地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商业发达不论是大商还是小贩,这地方出得都多,如果不允许民间百姓自己做生意,那他们守着大山喝西北风去么?
    当然,作为直接从高干手里接手的地盘,还是跟这地方的豪强士族没杀干净有关。
    青州就更是如此了,盐是青州最重要的商品,好家伙直接就给专营了?
    这地方去年都还是袁绍的地盘,作为孔子的老家,同样也是盛产大儒,比如被刘协气死的郑玄也是青州人,现在归夏侯渊和张辽一文一武管着。
    那必然是狗逼面子也不能给天子留啊,有些奏表已经写得极不客气了。
    尤其是天子此次所邀请的辩论选手除了基层小吏之外居然还有七十以上的老人。
    正所谓人过七十古来稀,这些老头不但大多都旗帜鲜明的反对盐铁专营,说话也大多不怎么客气,有些年过八十的老头在背后更是大放厥词,直说天子如果推行此策,就是昏君,他在大殿上一定要冲天子吐一口口水什么的。
    这岁数的老头,到哪都得供着。
    反倒是兖州之地作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豪强又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居然大部分的臣僚,包括夏侯惇本人这个兖州刺史在内,大多都表示同意,选拔而来的小吏和老人大多都是旗帜鲜明的对此表示赞同。
    豫州、司州、以及程昱所担任刺史的荆州,大多数的基层百姓和上层官吏也都表示赞同。
    嗯……准确的说是荆北百姓对此多赞同,武陵的桓阶和高顺考虑了一番之后,觉得他们这时候现派老头,因为路途遥远应该已经赶不上了,但他们两个本人作为铁杆的天子嫡系还是上表对盐铁专营表示了反对。
    总而言之吧,这个问题还真的已经脱离了政治派别的局限,随着讨论的日渐深入,却是越来越有纯粹的讨论氛围了,也就……没人脑补了。
    当然曹操肯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对盐铁专营的立场之上的,毕竟地方上反对的人多么,这是他这个权臣的价值。
    结果累了三天的郭嘉好不容易回了家,打算好好的洗一个澡,让前些天刚收的小妾安抚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结果一进客厅就看到跟三堂会审了一样的,家里的叔叔大爷哥哥弟弟齐刷刷的坐了一大排。
    还是郭浮率先站起来,向他轻轻鞠了一躬,道:“敢问廷尉,可是刚从卫国公府出来?”
    “你们这是……”
    “敢问廷尉,魏公对盐铁专营之事,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你们……猜呢?”
    这时候另一个老头开口道:“奉孝啊,你来跟三叔说说,魏公到底打算如何反对这盐铁专策?”
    郭嘉闻言哭笑不得。
    “你们觉得我会告诉你们么?”
    “奉孝你现在已经是汉朝的廷尉了,不是卫国公府的府臣。”
    “可我依然是魏公的嫡系,没有魏公就没有我的今天,再说这次又不是因私废公,盐铁专营之法,本来就是弊大于利,根本就不应该用于短期应急。”
    “奉孝此言差矣,我阳翟郭氏哪一代不出一两个廷尉,你今日能当上廷尉之职,难道不是因我阳翟郭氏家学之渊源,不是因为天子慧眼识珠?这与魏公,又能有多大关系呢?”
    “…………”
    “盐铁专营乃万世之法,何来弊端之有,奉孝难道也要如那些腐儒一般,满嘴的仁义道德,实际却是代表那些地方豪强的利益么?”
    “这……”
    郭嘉也是这才想到,自己……已经不是曹操的人了,而且现在看来,他已经事实上代表了阳翟郭氏的整个家族。
    毕竟盐铁专营的这个政策,朝廷既然管得那么多,那就必然是要以吏为师,行严刑峻法的,可以说汉武帝虽然也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数,但这条盐铁专营之策,却是地地道道的法家之术。
    这年头东汉还剩下几个法家?
    可以说这条盐铁专营之策如果能够施行,最大的受益者是以糜竺为首的,已经涉足于政坛的大商巨贾,其次便是以他们阳翟郭氏为代表的法家学阀了啊!
    想一想,他们阳翟郭氏作为几乎将东汉廷尉一职给垄断了的法家第一家族,但在本朝天子之前,其地位撑破大天也只能算是颍川二流士族,比之荀、韩、陈之流差得远了,比之四世三公的杨、袁之流更是差出不知多远去了。
    而此策若是能够重开,他们郭家至少达到荀家在本朝之前的地位,问题总是不大的吧?
    试问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他们怎么能允许郭嘉跟曹操站在一条阵线,背叛家族呢?
    对此,郭嘉也被搞得是晕头转向,连连求饶,一个脑袋两个大。
    尽管他打心眼里对自己的家族并没有太深的情感,但他也知道他能坐稳廷尉之职少不了家族的助力。
    待他好不容易以含混不清的表态将他们家的这些亲戚都送走了之后,面对风情万种的小妾,却是再也没有了什么心思和情趣,又自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想了半天,最终却只有一声叹息,茫然无措。
    而这,却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无论是曹操一系还是天子一系,无论是身处于兖州的夏侯惇、荆州的程昱、武陵的高顺、并州的钟繇,又有哪个不是面临政治身份上的煎熬呢?
    天子哪里还需要什么深意呢?仅仅只是表意,却是彻底将朝廷里的所谓派系,给搅和的彻底乱了,谁还分得清谁是天子的人,谁是曹操的人呢?
    都是朝廷的人啊!


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孟德有苦难言,管幼安无妄之灾
    建安五年初,大事不断。
    酝酿了一年之久的新科取士终于开始了,即使是在朝廷大事不断,即将举办盐铁会议的这个节骨眼上,也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大事中的大事。
    相比之下反倒是战事都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名义上依然还是打着孝廉的名头,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如今朝廷举贤,已经与此前的孝廉完全没了关系,各地太守所能举荐的孝廉数量已经彻底放开,如果你乐意,举一百个甚至一千个都行,而且除了各地太守和两千石之外,军中校尉以上,地方县令以上都拥有了举荐之权。
    换言之,就是孝廉已经彻底不值钱了,真正决定这些孝廉去留的已经成了科举。
    这样的科举相比于宋明清三朝肯定还是多有不如的,对于大多寒门乃至于平民阶层来说肯定还是不太友好,毕竟普通老百姓想认识县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先从军,争取在战场上立下功勋,选入禁军,通过禁军学习文化知识,并争取孝廉名额。
    但客观来说,比之唐朝,尤其是初唐武则天时期以前的科举来说无疑已经不差了,比之东汉时期不靠谱的察举之法,查出来一堆世世代代垄断两千石高位并彼此联姻的门阀来说,无疑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至少,随着这一届科举的举办,党人政治被彻底的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然而自以为准备颇为充分的这些士子们,明明人都已经到了许都了,却是被朝廷兜头就是一棒子。
    盐铁会议?
    今年的考试只取进士,进士之上的状元、榜眼之流却要考御前的盐铁会议,择优而取?
    对于大多数的考生来说,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毕竟这相当于临考之前突然加一门完全没接触过的学科。
    那咱们到底是该临阵磨枪的,去继续突击建安大典呢,还是应该抓紧时间看看盐铁论?
    然而对那些有一定的真本事,对于取进士已经志在必得,只想博一个名次,甚至野心勃勃的想拿状元的那些顶尖人才来说,却是无不弹冠相庆。
    准确的说是非颍川人都在弹冠相庆。
    还是那话,考建安大典的话,颍川人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刻意压制,他们得占一半。
    即使是孔融和荀彧等人在考题上已经尽力的偏颇了,也至少能占去三成左右。
    可是盐铁会议大辩论就不一样了啊,这场辩论三分考较的是对盐铁专营政策的理解,四分考较的是对基层民间疾苦和商品买卖方面的理解,两分考较的是本人的聪明才智和辩论天赋,剩下的一分,才是真正的儒家学问,也就是辩论过程中所用到的那些废话和道德绑架。
    这是将大家又都拉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啊,那些靠着对建安大典熟悉,所以先一步在备考之时领先他们一步的颍川人,这不就没优势了么?
    颍川到处都是士族,他们哪会知道什么叫民间疾苦,哪会知道商品买卖之间的门道,这简直就是劣势啊。
    如此,则颍川人必然占据大量的进士名额,但那些状元啊榜眼啊这些真正顶尖的名额,却是要全都留给外地人了,这,不就是朝堂平衡之道么?
    务实务虚两不误,这就是天子的手段么?管中窥豹,天子可真是高明啊!
    这些新科进士,不,应该说是新科孝廉虽然在参考之前或多或少的也听说过天子高深莫测的传闻习惯,但毕竟没接触过,对深意这两个字的理解吧,相对还是浅显了一些。
    因此,明明满朝文武都认定了天子这次没有深意,或者说这次的所谓深意过于明显,已经算不得深意了,这些士子却一个个的脑补的不行。
    本来儒生么,天然屁股上就应该是反对盐铁专营的,但天子行事向来讨厌豪强,类王莽远多于汉光武,这已经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事情了。
    所以在他们想来,这天子肯定是推崇盐铁专营的么,如果不是这样,压根也不会有这场辩论会么。
    天子是肯定要行这个盐铁专营之策的,所以这几天盐铁专营虽然成为了进京考生之中讨论最多,在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辩论的话题,但出乎意料的几乎所有人都是赞成盐铁专营的。
    天子一定是希望借我们这些未入仕途,与地方豪强和各方诸侯几乎没什么牵连的年轻士子,引经据典的将那些反对派驳斥得哑口无言!
    当然,对于盐铁专营之弊,也没人回避,大家都认为天子是想通过这一场大辩论彻底的看清盐铁专营的弊端,甚至进而能相处解决弊端的方法。
    考生们一致认定,今年的新科状元一定是能提出具体政策,解决盐铁之弊的人,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胡搅蛮缠只抛出问题不解决问题甚至道德绑架的所谓贤良文学。
    总之吧,这场关乎天下甚至关乎万世的科举,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召开了。
    最终,经过统计,共有一千四百多人获得了孝廉的资格参与了科考,而由于朝廷实在是没有这么大,又足够正式的地方让这些士人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