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如今曹操手下的亲信,除了新招上来的这几个所谓大儒,哪个不是侯爵之身?
到时候这些侯爵在这些企业里面都特么入了股,这就和朝廷是一条心了啊!
真要是这么个玩法,他连曹仁都信不过了啊!
可你说他反对,他又如何能够反对呢?
徙陵都已经徙完了啊!
不管是本朝勋贵还是前朝勋贵,都已经先一步接受了土地置换的举措,也就是说,此事事实上已经进行了一半了。
现在反对,卡一下,可就把天下勋贵都给得罪了。
就算是谯县人,不,就算是他们曹家人,到时候会怎么想?
他们肯定会想:好你个曹孟德啊,你自己去和天子争权夺利也就罢了,可咱们曹家几千口子人,你难道都不管不顾么?
你不趁着你现在立有赏无可赏的大功给咱们曹家的后世子孙多要一点股份,多入股一些稳赚不赔,并且拥有一定政治话语权的,诸如铜矿、冶铁、牧马等,反而忙着争权夺利?那你争吧,俺们可要股份。
曹家自己家人都是如此,夏侯家,那就更没有把握他们能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了。
就见曹操颤颤巍巍地问道:“敢问天子,这以地换股之权,到底指的是关内侯以上,还是专指列侯?”
“这个么……让县侯、乡侯入股国属企业,都乡侯、亭候入股州属企业,关内侯入股郡属企业。”
“敢问天子,何为国属、州属、郡属企业?”
“这就是朕要说的第二项了,即地方与中央实行二元分离的结构,国属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归属于全体国民所有,直接向朕负责,只垄断青州的盐、关中的马、荆州的铜、以及造船、冶铁等行业,这种关乎国家命脉,且规模很大的大型企业,每个工厂的用工规模不低于一万人,全国范围内,有个十几家也就足够了。”
“当然,以盐为例,徐州也是可以产盐的,只不过规模就远没有青州那么大了,但难道青州的盐就不晒了么?但如果这么多企业都由中央来管,这又如何管得过来呢?”
“况且,各地都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中央不了解地方上的实情,也不能很好的给予指导意见,造成无法因地制宜,比如造出来的农具不符合当地土地实情的情况。”
“如此,则这部分的企业将统一归属于各郡、各州来进行统一管理,不过,这些企业之间互相也都是竞争关系,举个例子,如果颍川有个做铁锅的冶铁企业,南阳也有一个做铁锅的企业,南阳的铁锅做出来的成本高,价格此,老百姓愿意买颍川的铁锅,则南阳地方政府不得阻拦,考核的时候,这些地方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是要比的,当然,中央也是有权去过问的。”
众人闻言又纷纷皱眉思索了起来,尤其是曹操。
此举……到底是加强了地方太守、刺史之权,还是削减了呢?
按说应该是增强了的,可问题是这些州、郡所属的企业都是要被勋贵入股的啊,而这些勋贵每年都是要开会的啊,如此,这岂不是成了地方上绝佳的天子耳目?
这还是针对前朝勋贵,如果是本朝勋贵,那就更是如此了,尤其是本朝的关内侯……要么就是谯县人,要么就是天子的宿卫出身,这帮人,惹急了谁会给你一个普通太守面子?
而谯县的功勋集团么……曹操现在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了,这事儿要说天子没有深意,他打死都是不信的。
只可惜他能力有限,今天这天子的深意着实是太多,而且这事儿看上去好像还是有后手,他现在的脑浆子都跟沸腾了似得,一时半刻是真有点想不明白了。
这,就是天子可怕的地方啊!
不过曹操显然是抓得住重点的,问道:“陛下之策,确实是大善之策,但官营作坊体量庞大,正所谓船大不怕风,船小好调头,这些企业在灵活性上,总还是不如盐铁私营的吧?若是与四夷展开大规模贸易,难道也由官营企业出面么?如此,则必然导致走私盛行啊。”
“民间的小作坊,朝廷是不管的,小型的铁匠铺啊,裁缝铺啊,老百姓打个鱼,砍个柴,朝廷当然是允许的,此外,针对你说大企业不够灵活的问题,朕也有想过。”
“朕打算在国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私营准入的制度。”
“这……敢问天子,何为私营准入?”
“商品生产出来,总是要卖的,官营作坊的体量在哪摆着,注定是只适合搞大规模批发,不适合搞小规模零售的,让朝廷来经营商铺、货行等生意,一定是僵化、死板、不合时宜,甚至为了将滞销的产品卖出去,强行摊派给百姓。”
“为此,朕认为像商运、贸易、甚至边境贸易等,雇佣人员虽多,但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的行业,可以开放给私人运营。”
“但是这个开放,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是有条件的,朝廷会颁发许可证,只有确实实力雄厚,家风纯正的人家可以从朝廷买许可证来进行经营,严厉打击无证经营。”
“如此,则朝廷只需管理少部分的,有数的商贾,就可以很好的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也便于对这些领了证的商人进行限制。”
“比如,领了经营许可证,家里就不能有人做官了,官、商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界线,比如,领了证的人家名下不可以拥有土地。另外这个证书也是轮替的,五年一换,任何家族不可以连续三界持证,待期满之后,没有了经商权,再让他们用这五年中所赚到的钱来购买土地,或是供养孩子读书做官。”
“另外这个证,是要用钱、用粮来买的,如此,则朝廷每五年,也会多一笔财政收入,比如眼下咱们急需钱粮来安置流民,正好可以靠卖证,赚一笔应急的钱。朝廷保证他们在采购时有充分的选择权,比如某家官营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好卖,持证的商人自然也就可以选择不买,转而去买其他官办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曹操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群臣的眼珠滴溜溜地转。
大家都感觉天子此言另有深意,但是同样的,大家现在脑子都有点沸腾了。
真的是没有余力再想了啊!
“另外,一些小的,服务于一县、一乡的作坊,也没必要这么严苛么,应该由乡、县组织全体村民共同修建,由亭长、乡长,甚至里正乡贤等人商量着办,总之,只要不损百姓而富豪强,就行。”
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自脑补(上)
当天下朝,所有大臣的脑子都是晕乎乎的,毕竟刘协给出来的这所谓的公私合营之法,领先了这个时代真的太多太多,受限于见识的限制,群臣这会儿其实都已经有点懵了,一时半刻的又哪里想得出来利与弊呢?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天子改良之后的盐铁合营之策,相比于汉武时期的盐铁专营之策,确确实实要好得多,对民间其实也宽仁了不少。
屁股决定脑袋,代表了豪强利益的部分儒家群体,对此策肯定还会是反对的,但他们的反对事实上却也是没什么用的。
毕竟以当今天子之威望,境内大一点的豪强不是被收编成了勋贵就是被分了田地进行屯民屯兵,亦或者干脆就是已经被杀得差不多了,谁又敢呲牙呢?
说白了今天这场盐铁会议天子原本就是可以不开,就是可以乾纲独断的。
何况这政策因为超越时代实在太多,想反对也真不容易,即使是曹操,想来想去,也终究只想得出天子恐怖如斯四个字。
这样的国本之策,怎么看,也不像是天子一两天就能做出来的,这应该是已经筹划很久了吧?
恐怕是当初定下徙陵之策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啊。
不过这满朝的文武对于这条政策本身的理解虽然并不如何透彻,也没人想得明白这样的经济政策会导致民间经济社会变得如何,但这却并不妨碍他们对这些政策本身意义之外的权谋之术的理解。
毕竟搞经济,古人擅长的少,四百年大汉也就出了一个桑弘羊,但是搞权谋之术,这帮人扔到现代也照样都是顶尖人才。
于是一宿,就一宿,不管是曹操还是荀彧,刘备还是杨彪,甭管是哪个阵营的,都从刘协的这些政策中误出了一筐的深意。
先来看二荀这边。
“什么?文若,你要辞职?”
荀彧闻言很痛快地点了下头道:“白天时没听天子说么,盐铁专营之事,由尚书台之中令设一个部门进行管理,你说,天子为什么不将权责归于少府呢?少府现在可是已经彻底的名存实亡了啊,总不可能,天子是压根就不知道少府的权责范围吧?”
荀悦闻言,也跟着叹息道:“确实如此,其实按说,尚书台应该是少府之下的衙门才是,但现在看来,自从文若你当了这尚书令,天子亲政之后,这尚书台的权力却是越来越大了。”
“是啊,尚书台的权责越来越大了啊,大得我这个尚书令都觉得烫手了啊。”
“可是……我明白你的意思,咱们家一门两相,确实是太夸张了,但是就算是要辞,也应该是我来辞啊,文若你才是咱们荀家,甚至咱们所有颍川人的顶梁柱啊。”
“顶,不,住啊!”说着,荀彧苦笑了起来,却是突然变得颇为暴躁。
“我荀彧从来就没想过揽权,我压根就不想当权臣啊,可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我这手里的权力莫名其妙的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现在都快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魏公的手中也就是仗着还有军队和旧部,不然,他都没我的权力大了啊!”
“我这手里的权力都已经这么大了,你现在还当了中书令,咱们哥俩一个管着决策一个管着执行,天下事都快让咱们俩说了算了,天子这是念着旧情,不好意思直说,难道他今天暗示的还不够明显么?现在这尚书台,这尚书令,真的还是人臣能够染指的么?”
见荀悦似乎还是有些不忿,荀彧不由安慰道:“你知道我的,这个职位于我而言,早已不再是荣耀,而是沉重的负担,早点卸任,我还能多活两年。”
“再者,我退下来,你才更好上去,天子将北宫修建得那么大,必然是要事归北宫的,中书台,按说应该是要建在北宫的吧,天子还没给新皇宫的具体规划图么?”
“还没呢,刘尚书催了几次,天子却一直始终不肯答复,说是还没想好。”
“怎么可能没想好?眼下这新皇宫眼瞅着就要破土动工了,不,是地基已经都在挖了,天下人都知道天子深谋远虑,如此重大的工程,怕是至少几个月以前就有成图了吧?”
“那天子这是……”
“天子就是在等我辞职啊!中书台以后肯定是要设在北宫的,我不走,不但你上不去,天子本人也是为难。他现在这是不好意思让我走,我要是不懂事儿,他就该想办法逼我走了啊!”
荀悦再次皱眉道:“那,你辞职之后,中书令一职还有谁能担任?”
“没人能当,尚书令的权责现在已经太大了,即使是有录尚书事的制约也不行,况且现在这录尚书事越来越多,已经越来越形同虚设了,要我看,天子分明是有意扩大尚书台的权责,而后罢黜尚书令,从此以后,尚书台内几个尚书共同议事,如果……朝中真的还有人能当尚书令,可能就是太子了吧。”
荀悦闻言却是哭笑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