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天子进行政治博弈,总是这样,不到最后的杀招出手,完全猜不透他想的是什么,而等你将一切都给想明白了,那就一切都已经晚了。
    当年小天子还是傀儡的时候,就常常搞得曹操狼狈不已,有苦难言,现如今双方的实力逆转,曹操心想着这回该我攻你守了吧?结果这套路却更深了。
    这也就会天子不想刀兵相向,也记着这曹操的当年的功劳,更是看在皇后与太子的面子上,一心想要将曹操和平的削权,留给这位大汉第一重臣一个体面的退场,否则,这曹操怕是早就完犊子了吧?
    反正除了刘协本人之外,其他人大多都是这么想的。
    “孟德,朝中论功劳没人比你大,比食邑你一个人能顶得上半朝的勋贵,咱们,入股那些官营作坊会比较合适呢?”
    曹操闻言,颇有一些犹豫,就见曹纯出言道:“我觉得要不咱们把食邑都置换在青州吧,青州是盐的主产区,青州盐场也绝对是天下最赚钱的买卖,还有造船,天子既然大规模的修建运河,一定是要大兴航运,眼下朝廷要造船,没有比青州更合适的地方了。”
    “说的是啊,天子不是说朝廷只占四,留给咱们这些勋贵占六么,以孟德你的功劳,再加上咱们这些兄弟,咱们能把这青州的六成都给占了,这以后天下人吃盐,吃得就都是咱们的盐了啊。”
    曹操见状苦笑,果然,自己的这些嫡系,现在最关心的已经是这个食邑要如何置换的问题了。
    其实古人和现代人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不管是做官的还是经商的,亦或者哪怕是当了贼寇从良了的,只要有钱就一定要买地?
    因为在古代的生产力制约之下,什么买卖都没有种地稳妥,耕地是可以留给子孙后代最有保障力的财富,这玩意是稳赚不赔的啊,和现代人赚了钱买房没什么两样。
    有时候现代人看古代大贪官动不动就贪个几十万亩土地感觉有病,但其实这跟现代的那些贪官手里握着几百套房子是一个道理。
    任何产业,任何买卖,任何的投资,甭管收益率是多少,但能让你子孙后代不论蠢成什么样都能衣食无忧富贵荣华的,只有土地。
    然而土地再稳,难道还稳得过官办的专营企业么?
    房地产公司赚得不可能有烟草公司赚得多,这是常识,地里收庄稼还怕个风风雨雨,官办专营,才是真正的铁杆庄稼啊。
    大家奋斗一辈子,现在基本上也都已经混进了史书里面,肯定都是要作书立传的,这官当得再大,又还能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
    所以到头来,不也就剩下这么点追求了么。
    可是青州……
    唉~
    曹操又是忍不住一阵阵地叹气。
    这特么青州本来就是我自己的地盘啊!
    为什么我在我自己家的地盘上做点生意,还要求着天子的恩赐啊!
    没有我的点头,你看天子在青州煮得了盐么?
    “其实,关中的马,司隶地区的纺织、漆、造纸、以及徐州,徐州的物产也很丰盈啊。”
    众人闻言四下互相对视了一眼。
    “如果孟德不喜欢做盐,冀州的铁也是不错的。”
    “是啊,是啊,冀州盛产铁矿,而且冶铁的底子也很好的,咱们跟天子好好说说,完全可以将朝廷大部分的冶铁需求,都转移到冀州来做么。”
    众人纷纷点头,都觉得这样挺好的。
    曹操:“…………”
    以这些人的功勋食邑,甚至是光凭曹操自己,这些官营的生意中除了盐、铁两样,别的生意他们确实是看不上。
    盐,最主要的产区就是在青州,徐州也有一点,但规模就太小了。
    铁的主要产区在冀州和益州,而且冀州不但有铁矿,关键是冶铁技术还特别的发达。益州现在还没收回来呢。
    不对,冀州现在也还没收回来呢啊!
    虽然朝中所有人都默认了冀州是曹操的自留地,但事实上,冀州目前还是在袁尚手里的。
    总得先把冀州收回来,他们才能在冀州冶铁啊。
    而且天子此策看起来其实是故意为曹操开了后门的,因为天子的盐铁专营只有少数几个大规模的直属于尚书台,其余都是直属于州郡的。
    曹操作为朝中从未有过的国公,是拥有一整个郡作为封地的,理论上来说,凡是发生在魏郡上的事儿,曹操都是有自主权的,跟朝廷反而可以没有关系。
    换言之曹操想在魏郡搞什么买卖都行,想盐铁专营也行,不专营也行,如果搞一个名为郡国级企业,但实际生产规模超过尚书台直属的那些的工坊,也不是不行。
    虽然从法理上来说这事儿还有得扯,真要是在魏郡乱搞也会影响尚书台的布局,但他是曹操,只要但凡让占了三分的理,他就想做什么做什么,尚书台里没人能管的了他,天子也不会跟他翻脸。
    这其实也算是一个好机会,如果让自己麾下的这些嫡系勋贵都去投资冶铁,在魏郡想想办法,开办一个足够大的冶铁工坊,那么,倒也不是不能将身边的这些嫡系牢牢的绑在自己的身边,形成一个世世代代彼此捆绑的利益共同体,与朝廷可以说走上两条平行的路线。
    唯一的问题是,魏郡目前的实际主人还是袁尚。
    日啊!我说这天子为什么让我当魏公呢,何着是在这等着呢啊!
    虽说按理来说,这袁尚毕竟继承了袁绍的大半家业,也不是纸糊的,总不可能一捅就破。
    但老实说曹操还真没把这袁尚放在眼里,等明年秋收结束,曹操完全有信心在一年之内在邺城开庆功会。
    况且鬼知道天子这里面是不是又藏着什么俺们看不懂的深意,万一有个什么后手,就像这次关羽取荆州似得,咔咔一下,莫名其妙的就结束战争了呢?说不定都不需要一年。
    可灭了袁尚,我还怎么养寇自重?我手里这么多的兵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握着呢?
    天子如果命令我解散兵马,我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可如果不尽快拿下魏郡,并在此设立冶铁大厂,自己麾下的这些嫡系一定受不住这个用食邑换股份的机会,可能真的就去青州抢盐去了。
    就和朝廷深度绑定了,如此用不了几年,他再使唤这些嫡系旧部的时候,还能这样顺手么?
    总而言之,曹操现在真的是有点难受。
    天子这一手,是阳谋啊!
    要么,你就痛痛快快的灭了袁尚,别玩什么养寇自重的把戏,我把整个魏郡送给你作为你的政治资本咱们慢慢的玩,限于内政、甚至商战的玩儿,别整的打打杀杀怪吓人的。
    要么,就考验一下你麾下嫡系的忠诚度,看你阻他们财路,甚至是后代万世子孙的富贵的话,他们还愿不愿意以他曹操马首是瞻。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臣俩都挺感动
    “什么?文若你要跟朕请辞?”
    一大早上,听人说荀彧求见,刘协本来还有点不太高兴,心想这荀彧也真是不太懂事儿,结果,这荀彧就突然冷不丁的,毫无预兆的给特扔了一颗大雷。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辞职呢?朝中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外面韩遂、吕布、孙策、袁尚还在,家里面还有数以百万的流民需要安抚,连年征战,民生多艰,又有盐铁新政等待着实施,甚至朝廷还要迁都,你这个时候辞职,谁还能担此大任?”
    我这还惦记着把你扶成权臣,架空我实行君主立宪呢啊,你怎么这么随随便便的就撂挑子了呢?
    我上哪去找一个新的权臣来代替你呢?
    当然荀彧要走,在刘协想来也并不全是坏事儿,毕竟这个荀彧,实在是太忠心了,也太有能力了,什么事儿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起码刘协自己单方面的就认定,如果不是这荀彧在做修补匠对着自己各种的奇思妙想在修修补补,说不定自己不是什么鬼神之谋的事实,这些朝臣们早就发现了。
    就见荀彧笑道:“今日之朝堂,已是今非昔比,朝中人才济济,就是尚书台的诸位尚书,其才能也都不弱于我了,我在与不在又有什么分别?”
    刘协还是拧着眉,问道:“那,令君之后,谁可继之?”
    “尚书台中,已有诸位尚书,天子英明神武,又何须尚书令?臣建议,这尚书令之职不如还是取消了吧,天下诸事,由各部尚书共同商议,由陛下来做最终仲裁,就是了。”
    “我来仲裁?我能仲裁什么?嗯……令君啊,你可是咱们大汉的大管家,你撂挑子不干,让朕亲自来管家,这又岂是人臣之道?”
    “陛下诸事繁忙,若是不愿亲自参会,完全可以借北宫,中书台,议税阁进行旁听和批复。”
    “嗯……嗯?”刘协一听,却是突然有点茅塞顿开之感觉。
    对啊,如今这尚书台的尚书越补越多,录尚书事的重臣也已经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了尚书令的牵头,这不就乱作一团了么?
    那肯定是要动不动就开会的。
    这个尚书台会议,搭着议税阁的会议,一个管着提案一个管着审批,这不就有点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意思了么?
    不对,应该说,一个是政府,一个是议会,只要接下来自己切实的不去管事儿,让他们爱怎么开怎么开,貌似就离着君主立宪更近一步了啊。
    想着,刘协的脑子里就开始勾画一张复杂,且庞大的行政结构图。
    首先是作为一年之初所召开的,规模最大的盐铁议会和勋贵会议,二者可以合二为一,上到勋贵,下到乡老、政绩优秀的小吏,都可以汇聚一堂,讨论这一整年朝廷施政的得失功过。
    主要是为朝廷起到一个监督、提议的作用,可以使朝廷在施政的时候充分了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经济状况有一个了解。
    这些讨论,朝中诸公必须是全程旁听的,其中有意义的内容也会被当庭速记,在会后整理成册供朝中诸公反复阅览,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对朝廷施政不当的地方,尤其是中央政策下到地方的执行问题进行有效的上下沟通机制。
    盐铁会议和贵族会议之后便是朝廷的议税会议,议税会议作为朝廷的决策大会,首先要对盐铁会议中提到的热点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恶政要进行检讨,对于执行问题要对尚书台进行问责。
    之后,议税会对去年一整年的财政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是没有完成的,该问责的问责。
    然后商讨一下新一年的财政计划,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军政两届方方面面的大事的,直接给尚书台列个清单,让尚书台负责具体执行。
    简而言之,尚书台对议税阁负责,议税阁对议税会负责,议税会对盐铁会议负责,那么他这个天子呢?
    没有人对天子负责。
    这就是刘协的计划了。
    不过确实,在这一年的实际运作中,这幅行政图吧……跟自己想的还真是不太一样。
    在刘协自己看来,这个不太一样主要就是因为荀彧这个尚书令,或者说,是因为政治惯性的原因,百官还是更习惯事事都以尚书台为主。
    而荀彧本身地位真的够高,功劳也够大,朝中的颍川人又实在是太多,所以事物在执行起来难免就会跑偏。
    最简单的一点,就连刘协也知道,荀彧现在和杨彪的关系已经不是很融洽了,俩人在尚书台总是吵架。
    而在刘协的设计里,管着议税阁的杨彪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