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刘协的设计里,管着议税阁的杨彪在决策的权力上应该是远大于荀彧的才对,但他也不应该去管执行。
    所以总而言之,荀彧走人,这其实对于刘协的计划,应该是很有帮助的一件事,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他着手对朝政进行“微调”。
    比如将议税阁的成员构成,尽量的与朝廷脱离关系,比如盐铁会议的问题上,也尽量让自己抽身事外等等。
    不对,议税阁与尚书台之内的各部尚书,好多都是重复的,这个不好,得想个办法将之剥离,嗯……御史台好像不错,以后有机会我试着增加一下御史的权限,给他们改革改革,把他们直接送进议税阁。
    还有荀悦,对,既然荀彧现在跟我辞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荀悦也给安排了呢?这个荀悦简直是自己想要放权路上的绊脚石啊!
    当然直接把他扯下来或者踢出去也不成,因为他不当这个中书令,也会有别人来当,总不能把中书台这个机构都给撤了吧?
    那样的话确实不太方便,而且鬼知道这些群臣又会怎么脑补,莫名其妙的就再搞出一个实权的决策机构出来。
    于是刘协想啊,想啊,越想就越飞,脑子里一口气冒出了好多的骚操作。
    而荀彧见天子明显是一副正在深思,思得完全沉浸在思想的世界里都走神了的样子,当即便被吓得屏住了呼吸,生怕因为自己的喘息声太大了影响了天子的思绪。
    好一会儿,刘协突然问道:“令君既然辞职,那,仲豫呢?”
    荀彧愣了一下,道:“仲豫是陛下的私臣,如何安排,自然全由陛下一言而决。”
    “嗯,既然如此,等新皇宫建好之后就将中书台迁至北宫吧,新皇宫朕也不打算用太监了,就让嗯……让仲豫负责朕的私人事务如何?”
    说着,刘协还颇为忐忑的瞅着荀彧。
    毕竟这不管看起来,还是实际上,这不都是让荀悦干太监的事情么?虽然不会切了他就是了。
    说真的,刘协已经做好这荀彧当场翻脸的准备了。
    然而结果,对于此事早有预料,但是想的跟刘协又完全不一样的荀彧,闻言却是一丁点都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甚至心理还在感叹:果然啊,天子就是在等我辞职,你看我这一辞职,仲豫那头马上就给安排了,以后事归北宫,他的职权肯定还会进一步的上升的。
    于是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就代替荀悦谢恩了。
    刘协则被感动的都哭了。
    忠臣啊!这是怎样的忠臣啊!
    堂堂一朝宰相,我让他来北宫帮我管理私人事务,除了不切那一刀和太监也没啥区别了,这是多么大的侮辱啊,这荀彧居然还笑得出来。
    又想到前些年,这荀彧夹在自己与曹操中间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让这个傀儡朝廷保持基本的尊严是如何的呕心沥血,又想到没有他们哥俩,自己这个皇帝说不定直到现在都还只是傀儡,想到自己能有今日,这哥俩的居功至伟,嗯……虽然这真不是自己的本意。
    但总之吧,即使是刘协事实上一心只想禅让,也被这荀家两兄弟给感动的哗哗的。
    大忠臣啊!
    是我亏待了他们啊!
    “文若啊,请辞之前,你作为尚书令,再帮我拟最后一道诏令可好?”
    “陛下您吩咐。”
    “荀彧自守尚书令以来功勋卓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举贤荐能,使百官各司其职,理政安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尽忠职守,使大军出征在外而没有粮草只忧,录前后功,封颍阴县侯,追加食邑一万户。”
    荀彧闻言也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天子这是要加我的爵位了。
    但是荀彧也没有想到,这爵位居然会加得这么狠,好家伙这是一步到位啊,大汉朝现在才几个万户侯?
    退休之后有万户的食邑,想来,也可以占据更加要害的企业,占有更多的股份,更重要的是,他也可以作为勋贵议会的一员,堂而皇之的向朝廷进行施压和问责。
    只要曹操不退休,谁能跟自己相争呢?
    如此,尚书台对议税阁负责,议税阁对自己所主导的勋贵院负责,再加上荀悦的中书台坐镇北宫对这些行政衙门加以统筹协调,这天下不就万万年稳如泰山了么。
    反正结果吧,就是俩人都挺感动的,一时间君臣相知,被写进了史书之中,想必,又是一段佳话吧。


第二百六十九章 忠义之士许攸
    却说荀彧走了之后,刘协一个人也是感慨良多,心中虽有计划顺利的欣喜,却也有着对荀氏两兄弟的愧疚。
    想来想去,刘协又拿出了洛阳新皇宫的图纸,挑了个好位置把中书台的位置给画了上去,给了他很大的占地面积,并给他规划了花园。
    貌似是只能从这个方面来补偿荀悦了啊。
    不过画完了中书台,刘协又陷入到了纠结之中,因为这新的北宫实在是太大了,大得他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将其填满。
    正这么想着呢,刘备就亲自带着一张他与刘艾刘晔刘延等人的联名奏表来了,说是天下宗亲颇有些凄惨,期望能以天子牵头,在盐铁专营之外,再做一点独属于皇家的小生意,他们这些人愿意用自己的勋田来置换股份。
    听得刘协直拍大腿,他正发愁如何安置这诺大的一个北宫呢。
    把它变成工业区不就得了么!
    不过这其中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之所以建设这么大的北宫,一来是为了自己享受,二来也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我是一个昏君啊,这三来更重要的是,我要从南宫那里吸血的啊,我要在不影响百姓生计的前提之下,尽量的花钱,迟滞这一统天下的速度啊。
    造成工坊的话,那才能花几个钱?这玩意建造起来比造宫殿可容易太多了啊,几天的时间不就造好了么?而且这自己造的工坊,怎么弄,都一定是要赚钱的。
    嗯……虽然北宫的工坊赚了钱,都是朕和宗亲们的私房钱,理论上,确实可以不给军队花。
    而且公私分明其实也挺好的,这其实一直都是君主立宪的一个隐藏前提条件,即君主的钱不等于国家的钱,并使这个概念深入身心。
    但这怎么看也不是昏君应该干的事儿。
    所以刘协真的就觉得刘备的这个提议挺好的,但是细节上,还是应该改进。
    皇家工坊可以干,但是要干,就得干那种投资额度非常大的,回报周期非常长的,最好盈利性也不怎么好的项目。
    最好还得找一个正当的理由,这样也方便跟朝廷借钱,而如果总借,却不还款,或者还不上,还款特别墨迹,如此不就是既昏庸无能,又能耽误正事儿了么?
    计划通。
    ……………………
    就在朝廷这边,热热闹闹的准备过新年,建皇宫,开大会,以及各种脑补的时候,天下其他的诸侯的日子却是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不太好过。
    而其中日子过得最艰难的,毫无疑问当属冀州的袁尚了。
    人家吕布和孙策,好歹都还有地利之便,就连韩遂好歹还有羌人和氐人倾力相助,袁尚,他的冀州可真的是一马平川啊。
    而且他刚刚接手袁绍留给他的烂摊子,虽然因为他的两个亲兄弟都已经死掉,导致没人能跟他争夺继承权。
    虽然袁绍死的时候还是尽量将大半的家底全都留给了他,除了张郃率领本部兵马投降之外,其他的部队大多都还是平安无事的逃回到了邺城。
    但袁绍执政时实在是过于宽仁了,他死之后袁尚又没有袁绍的威信,加之年纪又小,以至于虽然看上去袁尚依然可以说是当今天下除朝廷之外最强大的诸侯,但实际上这个头重脚轻的庞然大物却是晃晃悠悠,危如累卵。
    说白了,袁绍各方面都太过于模仿刘秀了,而这种刘秀式的发展模式虽然在顺境上就犹如滚雪球一样的使得袁氏政权发展的异常迅猛,但滚起来的这个大雪球却是注定结构十分松散,一旦遇上重大的打击,诺大一个雪球很容易就一撞而散。
    反正眼下的局面,袁尚就感觉自己挺彷徨,也挺无助的,空有老爹给他留下的庞大智囊团,在这样的要害时刻他居然都不知道应该要相信谁。
    冀州九个郡国,超过五百万的人口,却愣是不知道他还能去倚靠谁。
    而眼下朝廷重新启动了盐铁专营,明明冀州是铁器的主要产区,简单的看,朝廷一定会把铁器,包括农具、锅子在内的硬通货产品卖得很贵以搜刮民财,正是他们向朝廷走私铁器,偷偷积蓄实力的大好时机,但他却是一点都笑不出来。
    “天子现在重新搞起了盐铁专营的那套,唉~,恐怕现在再怎么装都没用了啊,等朝廷腾出了手来,怕是一定要收拾咱们的,咱们可怎么办啊。”
    众幕僚闻言也都是颇有一些忧虑,谁都看得出来,这盐铁专营之法一开,朝廷肯定是要先灭他们的,而且怕是这速度也会很快,否则就没意义了。
    审配见状,主动道:“主公,朝廷月余前刚刚拿下襄阳和江陵,士气正盛,天子急于横扫八荒的态度已经很是明确,更关键的是,南郡既失,则益、荆、杨三州之交通要害之地已经落入朝廷之手,咱们与吕布、孙策之间,怕是连个攻守同盟都建不起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逢纪讽刺地道:“主公问的是破敌之策,谁让你把问题重复一遍了?你现在说这个除了动摇我军军心之外,还能有什么用?”
    审配不满地瞥了他一眼,道:“怎么也比丧师辱国,作为先锋不但寸功未立却反而损兵折将,导致赵王与曹贼对峙之时难以发挥出全力为好。”
    “你……”逢纪气得不轻,这话说的,好像如果他作为先锋不打败仗,袁绍就能打得赢官渡之战,就不会输一样。
    却又确实无可辩驳,只能瞪着眼睛冲审配憋气。。
    而见这审配居然一点颜面都不给逢纪留,许攸马上就站了出来,毕竟,他可是现如今袁尚阵营中的南阳派魁首,自然要对同样出身于南阳的逢纪多有维护。
    “河北名士审正南,好大的名声,然而身为重臣,就只会在此夸夸其谈,坠我军心士气,而拿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么?”
    审配见状俩眼睛一蹬,却是回嘴道:“我话还没说完呢,谁说我没有破敌之策?”
    袁尚见状也是头疼无比,这袁绍死了之后,面对朝廷泰山压顶一般的压力,他这庞大的幕僚团不但没有精诚团结,反而比之前斗得更厉害了。
    “眼下的局面已经是危如累卵,你们……你们就不能消停一下么?你们作为父亲留给我的肱股之臣,都是闻名天下的名士,你们的智慧难道都是用在吵架上的么?”
    见到袁尚真的发火了,许攸和审配这才互相瞪了对方一眼,哼了一声,勉强给了袁尚一个面子不再继续吵闹。
    审配主动道:“主公,眼下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朝廷缓过这一两年之后一定是要对付咱们的,冀州之地易攻难守,靠守恐怕是守不住的,臣以为,不如咱们主动进攻。”
    一旁始终默不作声的淳于琼惊呼道:“主动进攻?你……你疯了么?咱们新遭大败,正是士气低落的时候,这个时候主动进攻,这不是取死之道么?”
    审配却道:“眼下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等朝廷抽出了手,一定是要与咱们进行决战的,孙策、吕布现在根本指望不上,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