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甄姬入宫之后自然也是贵人,这就造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没有房子住。
    哦~,我的女娲娘娘啊,许都的皇宫实在是太小了,他的宿卫又实在太多了,还都有马,搞得他现在本人的生活区域严重压缩,极度紧张。
    事实上刘协现在已经有好几个贵人了,董氏、伏氏、郭氏、鲜于氏、阎氏、蔡文姬,不多不少正好六个人,两个人一间房,刚好使三间宫殿。
    可怜刘协堂堂一个天子,却只能让俩老婆挤一间房,嗯……这也是他最近总是动不动就“三人P”,弄得他总是腰疼肾虚的主要原因。
    宫里一共就五个宫殿了,其中三个分给六个贵人,剩下的两个自己和曹曦各一间,这甄姬往哪安排呢?
    安排在自己这吧……那肯定不行,虽然年轻,但腰子毕竟也不是铁打的,隔三差五的刘协真的想独睡,或者是只想简简单单的一对一,得把人叫来。
    所以,甄氏就只能安排在皇后曹曦的屋里了。
    毕竟这甄氏现在也是曹操的义女么,你们姐妹俩睡一个房间不是也挺好的么。
    结果刚开始还挺好,后来这曹曦就受不了了,实在不习惯和别人睡一个屋,当然,他们在三人行的时候刘协确实也是偏心。
    至于平时他看不见的时候这两个女人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事儿,甄氏有没有故意的让曹曦无意中对她反感,刘协就都不知道了。
    这种事儿他也懒得知道。
    但是总之吧,曹曦刁蛮任性的脾气又发作了,与其他女子同房居住有损皇后威仪,而且三人P这种事儿太过荒淫,她身为皇后确实也是有点放不开,于是没几天的时候,曹曦就把甄氏给撵出去了,并且放话,任何人不能与她同住。
    郭女王倒是热情,非常非常热情地招呼甄氏与她还有伏氏同住,至少刘协考虑到郭女王有孕在身,没有同意。
    最后干脆一拍桌子道:“去特么的吧,搬家,走着。”
    洛阳的皇宫虽然还没建完,但是好歹地方够大,生活区域内,花园什么的都还没搞好,主殿也没搞好,但是至少几座木制的小宫殿都已经大体上建得七七八八了,也就是勉强已经能住人了。
    外边施工先干着,自己先带着老婆们住着,感觉比窝囊在这许都皇宫来的强,这年头,施工噪音应该不会太大,甚至都不见得小于目前已经养了好几千宿卫和马匹的许都皇宫。
    命令一下,朝臣们则全部都一脸的懵逼,齐刷刷的上表对此表示反对。
    毕竟现在的洛阳还很是荒凉,实在不是迁都的好时机,太艰苦朴素了。
    刘协自然要跟朝臣们表示,这不是迁都,顶多只能说是迁都的前哨工作,他也没打算把朝廷迁过去,只把北宫给迁过去,至多只让尚书台跟着他走,因为许都皇宫他住的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群臣这么一听,自然就更反对了。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事儿么?
    皇帝自己跑洛阳去了,留朝廷在许都继续办公?
    天子和朝廷分家了不成?这不扯犊子么,您还把荀悦给带走,那要是遇到争执不下的问题时谁来做主?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看天子的意思,他是现在就要搬家,可根据洛阳那边的进度汇报情况来看,仅要想完成天子设想的那般宏伟宫殿就非得数年之功不可,而要想完成整个洛阳城的新建,所需要的时间就更久了,即使是将皇宫修到能勉强让群臣办公的地步,怕是没个一年半载也根本不可能。
    总不可能让朝廷一年半载都没有君吧?
    那这一年半载之内,这许都和洛阳到底哪个才是天下的行政中心?
    刘协听了之后也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于是干脆下旨,命令太子监国。
    四个字给满朝文武全都干得更懵逼了。
    太子现在才一岁多点啊!也就是勉强能走两步路,话都不回说呢啊!
    群臣自然更反对了,甚至杨彪还提议,天子如果实在要走,那就再把荀彧给请回来,让他来代为监国,不过却被刘协给严词拒绝了。
    让你们提前习惯习惯,没有君主的日子。
    如此,自己的君主立宪的梦想就可以进一步的实现了啊。
    嗯……虽然刘协现在想要禅让的心已经动摇了,但是他想要君主立宪的心思可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定的。
    一来是因为多年的现代教育让他深深的认定,君主立宪是比君主专制更加优秀先进的政治制度。
    二来,刘协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知道自己其实没本事当一个好皇帝,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傀儡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这两年幸运女神就跟把内裤脱下来套他头上了似的。
    然而她今年还不到二十呢,就算是能活到六十,未来也还有四十年呢,这条幸运女神的内裤,难道还能一直套在自己的头上么?
    时间长了,露馅自然也就在所难免,况且一根朱笔千钧重,作为天子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九州万方,万一以后自己那句话说错,哪件事儿办错了,说不定影响的就是亿万百姓的生计,这个责任太大了,他担负不起。
    这人啊,有多大屁股穿多大的裤衩,这刘协上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这辈子也没觉得自己有啥不凡,国家大事什么的他上辈子连看都懒得看,更别说这辈子让他亲自处理了。
    真要当皇帝,那他的理想也是当一个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混吃等死的昏君,但同时现代人的良心又逼迫他对百姓好一点做个明君,如果真的可以君主立宪的话,那不是很好么。
    第三点,也是为了后世子孙记。
    刘协比谁都更清楚,家天下的政治体制之下是没有不灭的王朝的,全世界范围内也几乎找不到四百年不断绝的家天下王朝。
    家天下时代,天子是权力这层金字塔的尖儿,那么相应的,帝国的层层压力也必然要传导在皇帝的身上,一旦改朝换代,末代天子的下场往往都不太好。
    君主立宪就好多了么,现在才只是汉,是除了二世而亡的秦朝之外的头一个大一统王朝,再加上依次经过了刘秀的中兴和自己的三兴,大家都还没有一个王朝轮替的概念,自家的这个皇权在天下人的心中还是足够神圣不可侵犯的。
    如果能实现君主立宪,那以后政治斗争爱怎么斗怎么斗去呗,成功的将层层传导的这个压力放在首相的身上,让皇帝只负责吃喝玩乐有什么不好?
    退一万步说,这个君主立宪就算是弄得不伦不类,想必弄得像倭国一样,问题也不大,刘协上辈子作为一个理工男,本国历史了解的都不多,对日国历史的了解就更少了,但也大概知道日国那边是号称万世一系的,就连德川家康、织田信长这种级别的枭雄也不敢轻易废掉天皇。
    傀儡天皇也是天皇啊,至少能保证衣食无忧不是,而一旦抓到机会,比如明治天皇不就成功造反掌握了真正的权力了么。
    所以,不管他刘协还禅不禅让,他都打算要落实君主立宪。
    原本想搬家,只是因为他嫌弃许都的皇宫有点小,他现在老婆有点多,真不够住,又因为不够住而导致后宫现在鸡飞狗跳的住着闹心。
    现在群臣这么一反对,刘协的脑洞豁然就大开了。
    搬,必须搬。
    尚书台呀尚书台,你已经是个成熟的尚书台了,你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啊。
    而刘协现在的威望真的高不说,他只搬北宫,别人能拿他有什么办法呢?因此在刘协的一意孤行下,朝臣是真的阻拦不住,很快,这搬迁的行程规划就开始做了。
    当然,满朝文武中没有一个真的认为天子真的是因为后宫那点狗屁倒灶的破事儿才要搬家的。
    天子此举,必有深意啊!


第二百八十九章 脑补进行时
    和往常一样的,刘协一条搬家的命令之后,半个天下的文武百官都在尽可能的找来身边的幕僚,思虑天子的深意。
    其中,曹操在好不容易回到邺城之后,一听说天子要迁都,立刻又带上了身边一大票的文武百官,马不停蹄的重新往许都赶,一直到晚上过了黄河,重新回到官渡一带安营扎寨的休整了起来之后,才终于抽出时间叫来自己的一众幕僚一块聊一聊,天子这次到底有什么深意。
    当然,不管有什么深意,曹操都必须得回去就是了,毕竟一岁半的太子如果能监国的话那就是怪物了,所谓的太子监国,还不是皇后摄政,群臣辅政么。
    曹曦摄政,自己无论如何也得看着点;群臣辅政,这个时候他更不可以不在。
    不过,明明还只是在赶赴许都的路上,曹操就已经觉得心里有点慌了。
    “各位,你们说天子如此着急的迁都,甚至不惜以太子监国,到底是意欲何为呢?公仁,你先来说说你的意见。”
    董昭见曹操先点自己的名字,心中不自觉的就开始紧张了一下,而后低着头思索了起来。
    说来,这董昭原本应该是曹操的心腹重臣来着,在刘协穿越回来之前就已经担任了洛阳令这样的重担,也该着他倒霉,在刘协的一顿骚操作中莫名其妙的就丢了位置,想要讨好夏侯惇救夏侯楙的时候又阴差阳错的把自己给坑了,一脚踢去兖州跟着程昱混了好几年,结果人家程昱去荆州的时候也没能带走他。
    曹操当然知道董昭此前是为夏侯惇顶了雷,对自己应该还是一片忠心的,然而当年董昭之所以能够出头,正是因为他帮着曹操搞定了穿越之前的汉献帝。
    想当年,董昭还是张扬举荐给刘协的手下,那时候他就跟曹操勾勾搭搭,将曹操请到了洛阳,之后,又是董昭帮忙出谋划策,帮他成功迎到了天子。
    当时曹操跟刘协汇报的是洛阳缺粮,咱们暂时去鲁阳找点粮食吃,结果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命令部队拐弯,就把天子和朝廷都给弄许都来了。
    这个计策是董昭出的,十之八九也是董昭劝的,毕竟这董昭作为当时大汉第一忠良张扬留在洛阳负责照料天子起居的重臣,刘协不信他还能信谁呢?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吧,你看这迁都许都才五年多一点的光景,刘协已经把天下中兴的差不多了,而曹操在奉迎天子的这件事情上呢,也早就已经给了官方定性,认定那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不世大功,天子也不可能再因为这件事去找曹操的麻烦。
    但不找曹操麻烦可不代表不找董昭的麻烦,甚至根本用不着刘协自己动手,这董昭如果敢回许都的话,张扬就是直接拎着宝剑杀上门去一刀弄死他,恐怕都没人敢为了他去廷尉府喊一声冤。
    因此,这曹操重新启用董昭来做自己的府臣其实还是有风险的,绝不是什么好选择。
    但不启用还不行,崔琰必须留在邺城留守,而其余启用的那些冀州、青州名士,不说能力上是不是真的值得信赖,忠诚上曹操就觉得不太靠得住,想来想去,还是将已经深深的得罪了天子的董昭给重新启用了。
    而这个问题,自然就是曹操对董昭的一点考校了。
    毕竟今时今日的天子,与当年刚刚被他奉迎的天子可是完全的判若两人了,而作为幕僚,最重要的任务不就是帮着自己解读天子的深意么。
    董昭也明白这个考校的意思,沉吟了一会儿之后道:“天子如此急迫的迁都,所图自然不小,自他亲政以来,中枢的行政架构虽然看起来还是差不多,但实则上照比于此前,里子里已经是翻天覆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