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当然了,若是真能和荀氏联姻,那是他们司马氏榜上高枝儿了,肯定是要偷着乐的,况且,司马懿是真的在这诸葛亮的身上感受到了威胁。
    或者说这诸葛亮原本就是对他的威胁最大,对荀悦反而很小。
    于是司马懿吃了好一会松子儿之后道:“联姻之事,待回去后我带着我父亲亲自登门去找老令君表示诚意再说吧,咱们还是正式一些的好,至于这西域事,天子认定要做的事情,难道咱们还能阻拦不成?亦或者是劝他改变主意?真要是能劝得动,您也不用找我来吃松子了。”
    “要么,就是想办法从中作梗,尽量使这个西域大都护府如前朝一样,仅止于轮台驻军,如此,倒是也花不了几个钱,做不成什么大事。”
    “要么,说正道,便是让咱们中原的世家子弟也学着那诸葛亮一般,也去卫国戍边,好好吃几年沙子磨练一番也就是了。”
    “咱家的弟子……哎,恐怕这……”
    “还好吧,为国分忧么,我看那裴潜就挺合适的,不如也派他去给曹纯做个副将,以我对他的了解,说不定他还真能乐意。”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千年大计
    司马懿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被荀悦忽悠着当枪使呢,或者干脆点说,今儿的这些话要是荀彧亲自跟他说,他还可能会考虑考虑,荀悦的话,那就只能说抱歉了。
    颍川人中,优秀的世家子弟只要不是犯了大错肯定是不会去西域的,一来他们都有大好的前途没理由去西域吃苦,二来实话实说他们也不适合,都是纯粹的文人,搞经学的出身,去西域那种地方属于专业不对口。
    但是司马懿回的也很清楚,压根也没受荀悦的忽悠:你们颍川人不能去,不代表我们三河人不能去。
    河东河内民风强悍,历来都是东汉的兵源地,世家大族中不乏有真的会用兵打仗的,河东裴潜就很合适。
    天子,那是什么人啊,谁看不出他经略西域的决心啊,曹纯一个败军之将都获拜安西将军,而且脸都不要了,愣是搞了一个蜀王和吴王出来。
    这么大的决心,劝是肯定劝不住的,至于使绊子,找死么?天子的眼里能容得下沙子么?
    于是,这俩人呢就这么对着一大袋子的松子当了半个晚上的松鼠,一直嗑到夜深了,也就各回各屋睡觉去了。
    只是俩人辗转反侧的都有些睡不着,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顶着俩黑眼圈的司马懿写了一封拜帖吩咐下人道:“去,给云长兄送去,就说我最……新入手了一块上好的黄玉,请他中午的时候过来一块品鉴。”
    …………
    司马懿和荀彧俩人嗑松子儿的时候,刘协也没闲着,而是亲自做了铁板烧邀请曹纯,诸葛亮,韩遂这三个人一块吃饭。
    曹纯倒是还好,知道天子就爱吃铁板烧,也知道他向来喜欢用这一招来拉拢人,还算是表现得没有太受宠若惊,诸葛亮和韩遂两人就不一样了,一个激动得都哭了,一个激动的直哆嗦。
    却见刘协拿出一坛酒水出来道:“这酒,是前年宫中刚开始酿酒的时候我酿的烈酒,九蒸九酿,得有个五十多度吧,一共就只酿了一批,本来想大规模的酿出来卖钱以补国用的,结果酿完了才发现,这酒太费粮,所以,就只酿了这么一批就不再酿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尝尝。”
    说着刘协亲自给仨人把酒倒上,仨人一喝,顿时就被呛了个透彻心绯,却是逗得刘协哈哈大笑。
    随后美滋滋地喝了一口,感受着烈酒从喉咙到胃部的一路灼烧,舒爽地叹了口气。
    韩遂奉承道:“这酒喝下去就跟刀子似的,最宜驱寒,确实是舒服。”
    “等过些年,朝廷的日子宽裕了,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种了地,收了吃不完的粮食,这酒咱们重新酿起来,卖往凉州,西域,肯定好卖。”
    “至于丝绸,瓷器,这就不用说了,只要运得出去,在外面就都是无价之宝,甚至这茶叶,也不失为贸易的利器。”
    “三位,我经略西域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让你们在轮台简单驻个军,让西域那些小国上个表,表示一下臣服就行的,我要他们的臣服有什么用?赚面子丢里子的事我是绝不会干的。”
    曹纯早就想问了,连忙道:“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这西域,应该如何经略?”
    刘协却是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你们觉得,朕为什么要在国内建设五大城市呢?孔明你怎么看。”
    诸葛亮闻言懵了一下。
    不是说开发西域么,怎么又聊起五大城市来了?
    虽然诸葛亮这种聪明人能够敏锐的察觉到这五大城市确实是与丝绸之路有所联系,但作为古人,固有的局限性却让他看不太清楚。
    然而天子既然问了,却只得答道:“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地方吧,也是为了让钳制豪强。”
    刘协笑着点头道:“说得对,但也不全对。”
    “我深知,豪强大族是国家的毒瘤,他们越强大,国家就越贫弱,然而这些年来我问过自己许多次,这豪强大族真的能管得住么?我能管得住,后代子孙也能管得住么?打压了一批,必然就会有新的一批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来。”
    曹纯道:“所以,必须要制定严苛的制度和律法来让他们束手,这正是法家的基本思想,所以天子重法,就是重我大汉的千秋万代。”
    刘协闻言笑着道:“马屁拍的不错,但其实,这是没用的,或者说是注定只能解一时之急,解不了万世之忧。”
    “因为任何的法律,律条都是人定的,只要是人定的法就一定会有漏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漏洞一定会被聪明人发现,掌握,进而成为所谓的潜规则,既得利益群体永远都有办法绕过律法,而当这些既得利益群体足够庞大时,任何的变法都无疑是一场革命。”
    “朝廷的税收,对民众的掌控力,是一定会越来越低的,具体表现为,国力越来越强,但税收越来越少,花钱却越来越多,官僚体系越来越庞大,但朝廷能做的事却越来越少,慢慢的,财政越来越入不敷出,朝廷也无力组织民众修建任何的大型工程,更是无力赈灾,这时候如果碰巧遇到外敌入侵,稍微一碰,一个看似强大无比的帝国,就会像沙滩上的堡垒一样轰然倒塌。”
    诸葛亮想了想道:“所以,制度上是瓦解豪强也是不够的,只能从更底层着手,陛下您建设五大城市就是为此,五大城市集中生产劳作,因为分类更细,生产必然更加专业,用流水线的方式组织生产可以将生产成本大大压缩,进而压制豪强庄园经济的生存空间,而通过五大城市,也可以牢牢掌握地方权力。”
    刘协笑着点头道:“算是说对一半吧。”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足有好几年之久,当然,我想问题的思维,角度,和你们都不太一样。”
    “要想彻底解决豪强的问题就必须弄懂豪强到底是怎么来的,我听说商朝时就没有豪强,为什么秦朝就没有豪强呢?”
    诸葛亮道:“商朝时候,百姓与朝廷是完全的人身依附关系,都是奴婢。”
    “为什么都是奴婢?”
    “因为……他们的生产能力低?”
    “对喽~,孔明果然不愧是一代智者啊,一眼就看穿了问题的本质。就是因为生产能力低下,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低下,所以必须由国家组织起来,统一劳作,统一生产,朝廷占据了百姓全部的时间和人身自由,所以国家的统治方式说白了完全是部落式的,而,之所以这些部落们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国家,不过就是为了联合抵御北方草原民族的劫掠罢了。”
    三人一脸懵逼。
    倒不是刘协说的这个东西有多高深,而是他们此前从来没有用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过问题。
    这是完全否定,不,是完全忽视了个人,尤其是圣人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对于所谓的仁义道德,君权神授完全不理。
    然而细细思量,这样的分析却又如此的有理,至少比那些不着边际的神话故事要靠谱得多。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到了商代末期,到了西周,朝廷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也已经不需要朝廷的组织生产,就可以通过耕作在自然界中生存了下来,所以,井田制就出现了,只将井字九块良田最中间的一块,也就是天下九分之一的土地收为国有,在这块田地上依然进行以前一样的耕作,外面剩下的八块则放任民众自己开发,朝廷对民众的管理也就从直接管理变成了间接管理。”
    “朝廷不管了,大家就只能自己管自己,然而人类必须要通过集体的生产劳作来获取自然资源,为了抵御野兽,甚至是为了抵御强盗,最自然的生产方式就是家族,人因为无法单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失去了朝廷的庇护,就只能依附于家族,所以,周朝以后偶婚制成为主流,以前那种乱交的,母系社会的婚配模式逐渐走向消亡,家庭成为唯一的社会形式,井田制自然也就随之消亡了。”
    “人生得多了,组织起来之后自然就力量强大了,越是人多,组织性强的家族生产效率就越高,就越是容易挤压小家族的生存资源,慢慢的,这豪族也就出现了,而攫取了政治资源的豪族又可以去欺压那些没有攫取政治权利的豪族,这,就是我朝深受豪强大族,世家豪族所累的根本原因。”
    “王莽篡位的时候也是意识到了豪族之祸,想着古人如何如何,就拍脑袋的想要恢复井田制,恢复古礼,这又怎么能不自取灭亡呢?虽然我现在做的事跟王莽看上去好像是差不多,兵户制实质上也类似于井田制,但是底子里却是完全的不同,这,就是我成功了,而王莽失败了的原因,这是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的道理。”
    “所以,豪族是因为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存在,那么只要以生产方式没有变化,就永远不可能被消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仨人此时已经完全被刘协独特的思考逻辑给吸引了,把这顿饭的初衷都给暂时抛在脑后了,听到这里却是不由得面面相觑。
    虽说,刘协上辈子是个理科生,但是唯物论和辩证法,这种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基础思想他还是掌握了的。
    而用唯物论所观察到的世界,确实是和用圣贤书所观察到的世界截然不同。
    何着忙活了这么多年废了这么大劲,做的还都是无用功了?
    曹纯忍不住问:“秦国为什么就没有豪族之祸呢?”
    这回不用刘协解答了,诸葛亮道:“以法治国,军公爵制。”
    “什么?”
    “秦国以法立国,实际上不是解决了豪强,而是以国家强权强行压制了豪强,靠的就是军公爵制度,军公爵制与以法治国是一脉相承的,正是因为以法治国,所以朝廷可以以强权将土地进行分配,将其分配给沙场上立下功勋的将士,这样的分配方式,其实是抢夺了家庭对人身的分配权力,家主说的话,没有朝廷说的话好使,是这样吧。”
    刘协闻言很高兴地点头道:“不错。”
    诸葛亮继续道:“然而一统六国之后,因为战事已经结束,所以军公爵制走向崩溃,甚至于为了维护这个军公爵制不惜征伐实际上几乎毫无意义的南越,又因为他统一六国太快了,六国原本剩下的豪强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