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头上禅的,到时候名声臭一点,禅起来也方便一点么。
    毕竟禅让这种事关乎礼法,而礼法这种事,说白了不还是这些儒林说了算么。
    原本历史上曹操想进个魏公魏王那叫一个费劲,各个都在骂他,怎么到了曹丕时期就那么顺的篡了大汉了呢,不就是获得了世家的支持了么,这也是九品中正制真正的恶处:他将家世与儒林学术,彻底的,在政治层面上合二为一了。
    至于什么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寒士,这跟九品中正制反倒没多大关系,以前也这样,科举出现之前我国政治的本质一直都是贵族政治,有他没他没区别。
    至于儒林会不会造反,他有几个师啊?
    所以这事儿,在刘协看来那是一箭三雕啊。
    这,就叫成长。
    先堵死你们这些朝臣脑补的空间,把你们要脑补的东西想到前面去,嘿嘿,美滋滋。
    …………
    事实上朝臣这边,这次真的是一点没耽误的,前脚刚下朝,后脚,就马上在荀家开起了小会。
    刚才上朝开会的两千石以上文吏,除了刘协本人之外一个都没少,还多了许多,而且理所当然的,荀彧又被推到了上首的位置。
    这特么想退个休实在是太难了。
    而,在荀彧从众人口中了解到了今日朝会的始末之后,表情也是前所未有的凝重,手里盘一只盘了好几个月的白玉麒麟都掉到地上了,愣是没察觉得到。
    好一会儿,荀彧深吸了一口气,道:“复盘一下吧,有关于那些让异族认祖归宗之类的废话就不用说了,都是纯粹的由头,没有半点意义,想借此来打压我等经学世家,朝咱们儒林动刀,这也是一望即知的,啊~,天子可是好久没没搞出过这么大的动静了啊。我复盘一下,比较诡异的地方一共有三处,深意,应该就藏在这些细节之中了。”
    “改诗经这事儿实在是有点过于离谱了,他哪怕是要求改公羊春秋呢,不对,准确的说是让删诗经,诗经这种千年经典且不说改不改得了,关键是没必要啊,无非就是想让氐人归汉而已,让韦家随意改一下他们家的注解不就搞定了么?毋庸讳言,圣贤书说了什么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看解释权在谁的手里,咱们都是家中有学的人家,这圣贤书之中,哪一句话的后面没有千八百字以上的注解?这每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不还是咱们说了算么?删什么啊!这岂不是太下乘了么?陛下就是再不通经,这点基本的常识他总得懂吧。我说陛下这次是做了蠢事,你们信?此处,极不合理。”
    陈群想了想皱眉道:“还有一处很不合理的地方,天子希望将南蛮与楚国牵强附会上,这话,可比修改诗经要荒诞太多了,且不说是否可以操作,天子着重的点了,春秋,和左传,此事难道不奇怪么?真要干这事儿,从史记上做篡改岂不是要有效得多?让太史令再重新写一本史记,告诉天下人这才是司马迁亲笔原本,不是很容易么?总不可能天子连史记都给忘了吧?”
    然后刘晔就补充道:“那要是这么说,陛下又何必为鲜卑修什么史呢,汉书中就有匈奴传啊,加一个鲜卑列传,多简单点事儿啊,何必还要让贾诩回来呢?”
    荀彧这时候适时地开口道:“这也是今天这场朝会最大,也最严重的不合理之处啊,修个史,有必要让贾诩放下兵权回来么?诸位,他要当的可是太,傅啊。换了十年前,你们能想象的到么,连贾诩这样出身的边郡子弟,居然能当上太傅。总不可能,是天子想召贾诩回来,又因为他位子太高,没地方安置,就给胡乱安上的吧,上三公之职,总不可能这么儿戏吧,他可不是张扬,这个太傅,可不能当笑话来看啊,我倒是觉得,这此前贾诩身上那个重号将军的职位,才是真正的不伦不类。”
    荀悦道:“文若的意思是,陛下之所以安排让贾诩来出任这个重号将军,又莫名其妙,看似巧合,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让他取代了魏公,得了这攻破南皮的滔天之功,全是安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造成这样一个赏无可赏,至少看起来符合程序也没什么问题的局面,让他当这个太傅。”
    “以天子的远谋,这事,恐怕也不无可能啊,反正对于魏公来说,功劳大小早就没意义了,何况那不是还给他加了八千食邑呢么。”
    众人闻言一片沉默。
    良久,还是作为经学大家,甚至可以说除了经学之外一无是处的王朗先绷不住了,浑身颤抖的站起来,却是颇有些失了神志地喊道:“什么特么的民族融合,什么千秋大业,都是假的!各位啊,诸公啊!还看不出来么?天子这不是在敲打咱们,他这是要灭了咱们啊!肆意修改经学典籍,胡乱编纂历史,还让那个边鄙武夫,不学无术的贾诩来当太傅?”
    “太傅者,天子之师也,管礼法制定颁行之职,位同大将军大司马,列于三公之上也!实乃天下文吏之首,天下经学教化之首,从来都是以当世无可争议之大儒贤师来担任,现在这样算什么,让太傅亲自主持,肆意编纂我儒林经典,这分明就是要焚书坑儒了啊!”
    焚书坑儒这四个字一出,这满堂的朝臣,无不是条件反射的抖了一抖。
    太吓人了啊!
    “所以诸公,为了往圣先贤的学问,为了我儒家千秋,为了正道公理,必须要团结起来了啊!天子如此荒唐胡闹,我等当发动朝野百万儒林,共讨之!!”
    众人……都懵了。
    不得不说王朗的提议还是很有道理的,刘协的举动被他们这样一脑补,好像真的成了焚书坑儒一般,倒是也怪不得他们会急成这样。
    “王兄,天子杀人的时候手可不软,如今这个天下,可是尽在其掌握之中,我等……恐怕是毫无胜算啊!”
    王朗一脸悲愤地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吾为道义而死,死得其所。”
    然后他就被杨彪用捡起来的白玉小吊坠打了一下头。
    “杨公,你……”
    “你这是没睡醒吧,还是读书读傻了?还焚书坑儒,建安大典焚不焚啊,坐下,别丢人了。”
    荀彧愣了一下,然后对杨彪道:“那玉坠,好像是我的。”
    众人见状这才松了一口气,纷纷道:“荀公,杨公,你们二位可别卖关子了,这天子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咱们又到底该怎么办啊!”
    “是啊,焚书坑儒肯定是夸张了,但天子如此肆意践踏往圣绝学,这这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还是荀彧道:“天子最后告诉仲豫的话,其实已经很明显了,话里的意思很清楚,只要咱们不造反,不论是抗议也好,聚众闹事也好,他都会接受,只要不造反就行,真造了反,以天子的脾气,怕是真的要血洗儒林的。”
    “换言之,天子不怕咱们闹事,甚至巴不得咱们闹事,我想,可能这,才是天子真正的目的吧,真要像景兴那样,那就正中天子下怀了。”
    “那他为什么啊,单纯的找骂?”
    荀彧想了想,问:“儒林如果真的是集体上书,把咱们都卷进去,你们以为天子要如何应对?”
    荀悦道:“经义之争,无非是辩,论两字而已,区别无外乎规模,若是咱们这些人也跟着卷进去,那这就是对教化二字的定义了,也必将深远影响,甚至是决定百年之后的文学方向,天子应该,就是想要这样的辩经大会吧。”
    杨彪臣吟道:“如此说来,天子是有完全把握赢了,可是天子如此荒谬,赢又从何而来?谁又能帮他辩论经学?贾诩么?便是再怎么拉偏架,也不可能胡搞吧”
    荀彧突然叹息一声道:“辩的,不一定是经,或者说,不一定是咱们的经。我且问大家一句,咱们各自家中的家学,到底是从何而来?”
    “自然是祖宗先贤传下来的。”
    “这不假,可怎么就发展到今日这般地步的呢?怎么就做到,将这经意的注解之权全权握于己手的呢?”
    却是荀悦率先明白过来荀彧的意思,道:“文若你的意思,陛下肆意乱改圣贤绝学是假,重掀今古文学之争才是真了。”
    “是啊,其实回望历史,我大汉原本一直都是学官学的,高祖皇帝,文皇帝,武皇帝,在设计制度的时候本就刻意的考虑了儒林做大的问题。”
    “直到哀帝年间,子骏公(刘歆,宗室)在整理典籍时,寻到了更早版本的五经,以这更早版本的五经为基础,这才发展而成了这古文经学一派,然而至始至终,这古文经学派,可是从来都没有被列入过官学啊,所以这学问才流转于我等儒林世家之手,说白了,本就是民间学说而已。”
    那说起这段历史这帮学术大家到是都很熟悉了,陈群道:“所谓官学,也就是今文经学派,实质上还是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主张以帝为师,光武之后天子以太学为基,以亲自参与辩经的方式,推动学术上的探讨、推陈、出新,实质上已经控制了文学经义的研究方向,天子不仅仅是权力上的领袖,亦同时可以很轻易的成为学术上的绝对权威,主导国家的舆论,思想,应该说,光武帝这样的设计,是称得上雄才伟略的。”
    “然而光武帝可能目光终究还是浅显了一些,或是没料到将来的外戚之祸居然会严重到如此地步,说到底,太后是没办法参与辩经,引导经学发展的,天下儒生总不可能以太后为师,随着一朝一朝的太后临朝,国子监自然荒废,今文经学派,至此没落。”
    “也正是因为如此啊,古文经学派逐渐发展壮大直到成为主流学术,渐渐的,就连今古之别,也已经无人谈起,好像这文学本来就是如此一样,我等世代研究古文经学派的世家,反而成为了天下各地研究经学的核心,成为了儒林领袖。”
    说着,陈群不客气地道:“所谓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随着累世公卿的影响力,与你们在周易、尚书的权威性上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最终被树立成为真正的学术中心,几乎替代了国子监的作用,所谓门生故吏遍天下,自然也就由此而始了,我大汉这十余年间的动乱,呵呵,也同样由此而始了啊。”
    汝南袁氏,现在已经没了。
    可弘农杨氏和颍川荀氏这不是还在呢么,家学还都给写进建安大典了,这学术成就上比之先人只有过之没有不及,一时间,这杨彪还被陈群给说了个大红脸。
    荀悦的脸色也稍稍有点不太好看,反倒是荀彧,可能是因为已经退休了的关系,倒是还挺坦然的。
    点头道:“我记得以前我给天子讲学的时候,天子曾说出过一个“六经注我”的概念,只是没有深说,当时看来只觉得狂妄,现在想来,说不定从那时开始,天子就已经有了这重启今古之争的想法了啊。”
    (汉朝时讲究的是我注五经,恨不得把圣贤书的每个标点符号都作上一万字以上的注解,以此来掌握经书的解释权。所谓六经注我,是宋明文人的玩法,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六经中想方设法的去找论据往上面套,证明我这个意思也是圣人的意思,巅峰应该就是王阳明,往圣文学都快要容不下他了)
    说完杨彪就忍不住问:“可是,不是已经有了建安大典了么?”
    荀彧不屑嗤笑道:“光武帝尚且要当国家的学术领袖,尚且要推陈出新,当今天子之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