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天子风流-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穑壬晕绾危俊彼锊叱辽实馈
  听了孙策之话,张昭才一脸的了然之色,心情微微有些复杂,但还是极为果断地摇了摇头说道:“主公,万万不可!”
  “不可?”孙策神情诧异的同时,还微微有了怒意,“如今荆州之兵尽陷入川中,襄阳防务必定空虚。我尽起江东之兵,必能一举破之,为何不可?”
  “主公请想!天子脱离李傕郭汜之手不过一年有余,便能占有荆襄七郡,身边必有高人相助,又岂能不会提防江东起兵报复?”
  张昭思路清晰,侃侃而谈,“若此时出兵,很大概率也是两相僵持,无法一战功成,只是空耗钱粮而已。”
  “莫非依先生之见,这血海深仇,竟要就此作罢不成吗?”孙策有些愤懑地反问道。
  “不!绝不!”张昭连连摆手,“范应侯杀魏齐,尚不急于一时,主公又何必如此心急呢?这正如主公所说,朝廷精锐陷入西川,但长沙、桂阳、零陵、豫章等地,却还有兵马未动。若是主公真是大举来攻,天子下诏天下兵马勤王,主公又当如何?”
  这……
  听到这里,孙策收起了脸上的怀疑愤懑之色,再次向张昭拱了拱说,态度越发尊敬地说道:“还请先生赐教!”
  “主公若想报仇,当示敌以弱!主动上表天子,就说此战是咎由自取,与人无尤,从此愿克己修身,不再踏入荆州一步!”
  张昭一捋胡须,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天子想要攻克西川,那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天子放松了对我们的警惕,必然会继续向西川增兵!”
  “只等朝廷治下各郡的机动兵马都抽调的差不多了,主公再大举进攻!到那时朝廷无兵可用,只能束手就擒,为主公之命是从!如此一来,岂不痛快?”
  哎呀!
  孙策听完这番话,惊得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跨步就来到了张昭的面前,一躬到地,口中说道:“先生真乃大才!策受教了!”
  方才听完蒋钦的禀报,孙策真的怒火填胸,满脑子想得都是杀敌报仇,恨不得迈步就冲到襄阳城下,揪着天子刘协衣服领子,好好让他知道一下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可听完张昭这一番话,孙策顿时就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整个人一下子就通透了,那种立刻就要报仇的心思也淡了很多。
  毕竟就像张昭说得那样,君子报仇,不必急于一时,既然有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攻下襄阳,那何乐而不为呢?
  孙策这一礼,张昭坦然受之,赶紧站起身来回礼。
  两人客套了一番之后,孙策便刷刷点点写下一封奏疏,内容尽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语,明确表示从此以后忠于朝廷,不会再有异心。
  紧接着便派人乘快马,将这封奏疏送到了襄阳城。
  当孙策这封奏疏摆在刘协案前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原本刘协还以为这是封战书之类的,都已经做好被孙策一番痛骂的准备了,可展开一看内容,着实是愣了愣。
  “老师,你看看孙策这封奏疏!”刘协轻笑着把手中的书信递给了身边的荀彧。
  荀彧展开信这么一看,嘴角也不自觉地勾起了一丝笑意,但却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看向刘协说道:“对于这孙伯符这封奏疏,陛下怎么看?”
  荀彧嘴上虽然笑着,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审视,显然是存了考教的意思。
  但此时的刘协,毕竟也不出当初的刘协了,面对荀老师的考问,不慌不忙地说道:“若是别人写这封奏疏,朕或许还就信了。但孙伯符此人,年少成功名,武功不凡,性格强硬,素有“小霸王”之称,绝非易于之辈。如今遭此大难,一兵一卒未发,态度便如此谄媚,只怕这奏疏不是那么简单!”
  荀彧赞许地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依陛下之见,这奏疏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这个嘛……
  刘协沉吟了一会儿,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有些不确定地说道:“莫非孙策是想要朕放松警惕,全力向西川增兵,待到南郡周围真的无兵可派之时,再出兵一举攻破襄阳?”
  刘协越说越快,竟冒出了一种确实如此的错觉,心中不由得有了一些后怕。
  若孙策真有这种打算,那等到江东兵马兵临城下,自己却是无兵可派,那该是是一种何等的无助!
  “陛下果然是机敏过人,老臣佩服!那陛下接下来想要怎么做?”荀彧这么一问,也就相当于变相认同了刘协的猜测!
  接下来该怎么做?
  刘协再次陷入了沉思。
  如果继续向西川增兵,那无疑就是中了孙策圈套;
  可若是继续防备着江东,那西川的战事就要暂时停止。可西川战事一停,不但这三万兵马徒劳武功,空号粮饷,也无法对江东的孙策进行有效迷惑。
  更何况,若是大军撤退,刘璋很可能会派兵追击,那时可就是空耗粮饷这么简单了。
  为今之计,是必须要想要一条两全其美的对策,将二者之间的矛盾给完美的解决掉。
  “老师……你说若是把这奏疏给周公瑾看看,看着孙策满篇都是谄媚之语,他会怎么想?”刘协突发奇想,有些玩味地说道。


第277章 反间之计
  0277 反间之计;
  荀彧沉吟了一下,最终摇了摇头。
  “周公瑾并非是心思单纯之人,陛下此法,只怕是不能奏效。孙伯符的那点用心,只怕周公瑾打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想靠一封书信,就唬住他,只怕不会那么顺利!”荀彧一捋颌下长髯,慢悠悠地说道,“陛下若真想让周公瑾归心,不如就效法当年田单间乐毅与燕惠王之事!”
  田单间乐毅与燕惠王之事?
  刘协闻听此言,两眼顿时一亮。
  想当初燕国上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短短一个月之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打得齐国险些根基断绝,仅剩下莒县、即墨两座城池还在苦苦支撑。
  可不止为何,战争已经打到了这种地步,明明可以一举灭掉齐国,但乐毅却在齐地吞兵,为何不攻,把战事硬生生拖了数年之久。
  大将领兵在外,国内必定是风言风语,不过在位的燕昭王与乐毅之间君臣情深,把一切反对乐毅的声音都压了下去。
  可乐毅在齐国耽误的时间太长了,一直到燕昭王崩逝,其子燕惠王即位。
  惠王与乐毅之间并没有什么情分,内心之中对乐毅颇为忌惮。
  看到这个机会,齐国上将田单就派人故意到燕都蓟城散步谣言,说是乐毅想要在齐国自立为王,有不臣之心。
  燕惠王本就忌惮乐毅手握重兵,如今听到这种传言,心中更是惊恐,便派出亲信将领骑劫到齐国前线替换乐毅的位置。
  骑劫初来乍到,不得军心,被田单钻了空子,以火牛阵打破燕军,骑劫本人也惨死于乱军之中。
  轰轰烈烈的伐齐之战,就此落下帷幕。燕军惨败而回,齐国也得以复国,延续宗庙近六十余年。
  “老师的意思是说,用反间计,离间周瑜与孙策之间的关系?”刘协皱了皱眉,有些不敢确定。
  倒不是说刘协怀疑荀彧的能力,只是汉末三国这段时间之内,说是兄弟之情,除了桃园三结义,也就只剩下孙郎、周郎这一对了。
  当初孙权即位,主少国疑之际,周瑜都毫无二心,难道真的离间他们的之间关系?
  “哼哼……”荀彧微微一笑,极为笃定地说道,“两人互不见面,长此以往,必会生出猜疑。而且陛下不要忘了,除了周瑜之外,还有那位周幼平将军。”
  话说到这,荀彧停住了,他相信刘协肯定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事实上刘协也确实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周瑜虽然才智无双,但周泰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一个莽夫。
  若是让周泰不畏生死,上阵杀敌,或许可以;
  但若是论起玩弄人心,周泰只怕还要再操练个几年。
  只要周瑜做出什么事情能让周泰误会,那么周泰回到江东,对孙策那么一说……事情基本上也就成了一半了。
  想要此处,刘协嘴角勾起一丝满意的笑容。
  ……
  周瑜迈步走进了刘协的书房。
  在襄阳住了这么几天,条件虽然很是优越,不愁吃也不愁住,也没有锒铛入狱,就是住在一个小院子里,每天不能随意进出,这在俘虏中也算得上是很不错的待遇了。
  虽然没有遭到严刑拷打,非人折磨,但不得不说,周瑜的精神压力还是极大的。
  毕竟上一次见面,天子刘协就那么随意的扔下一句话,说是要让孙策也归顺朝廷。
  周瑜虽然不怎么相信孙策也会投降,但看着刘协那信誓旦旦的样子,还有荀彧这种人才出众的人辅佐,周瑜心里真的没底。
  所以这几天的时间下来,周瑜始终都在思索这件事情,在心中推演刘协能用什么办法能够让孙策归顺。
  虽然推演到最后,周瑜也没有弄清个所以然,但他心境却隐隐约约有了变化。
  到现在周瑜也拿不准,自己到底是希望孙策归顺,还是不希望孙策归顺。
  这事情已经快要成为周瑜的一块心病了。
  所以在刘协召见的消息传来时,周瑜毫不犹豫地便随同前往。毕竟这么多天过去了,事情怎么也应该有个结论了。
  “草民周瑜,拜见陛下,见过荀大人!”
  周瑜也不端着,进了书房之后,便直接给屋内的两人施礼问好,“不是陛下今日召见,所谓何事?”
  “荀尚书手中,有一封书信,公瑾你好好看看!”刘协面带微笑,指了指一旁的荀彧说道。
  荀彧会意,从桌案上拿起孙策的那封奏疏,向周瑜示意了一下。
  周瑜有点发懵,走过去拿起奏疏,略带疑惑得上下看了看,脸色顿时就有些变了。
  鄂县逢此大败,孙策只字不提兴兵雪耻,却满嘴的阿谀奉承,希望与朝廷交好,这还是那个锋芒毕露,英气勃发的江东小霸王吗?
  如果不是奏疏上盖着能表明孙策身份的大印,周瑜是真的不原因相信,这书信竟是出自孙策之手。
  周瑜轻轻咽了一口唾沫,尽量不让自己表露出什么异样的情绪,缓缓放下手中的书信,重新看向主位之上的天子刘协,故作疑问地说道:“陛下让草民看这封书信,可是有何深意?”
  看到周瑜这刻意的样子,刘协差点没笑出声来,便主动说道:“记得几日前你与朕有个约定。若是孙伯符愿意归顺朝廷,你便同意为朕效力。如今孙策的奏疏已到,公瑾兄,你怎么说?”
  哦?
  周瑜本就不是愚钝之人,只是乍看这奏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才对孙策有了几分怨气。
  现在听刘协这么一说,周瑜心思一下子通透起来,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心情顿时就变得轻松了起来,笑着说道:“陛下这话怎么说,草民有些听不懂。就像孙伯符将军在信中所说,我等都是大汉的子民,自当为陛下尽忠,为朝廷效力!”
  周瑜这一番话,顿时就把刘协给噎住了,不知道该有什么反驳才好。
  这就像是徐庶一样,我同意归顺与你,也同意为你效忠,但就是不献一计一策,你能怎么样?
  “看来公瑾兄还是对伯符将军念念不忘啊!”
  刘协微微一笑,脸上故作遗憾之色,“既然公瑾兄无疑归顺朝廷,那朕也不强求,可以放你们回江东!但是,还需要公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