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锦华-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讲不过我,气的胡子直抖,只好一面骂着一面走了。”

    锦华一边听一边拿了帕子盖在脸上止不住的笑,心道老爷子肯定是被人堵得没了话说才肯乖乖走开的呢,觉得十分解气。

    曾氏听着心里更是高兴,却强忍住绷着脸不笑出来,只忙着抓了一把大钱让这少年买零嘴吃,待他走了把门一关,这才抚掌大笑,“刚才真是忍的太辛苦了!你祖父这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

    如此这般,不出半月,田叔就跟张师傅回来复命,说是院墙、大门连带角门全修好了,又把剩下的几串钱拿来交账,细细的报给锦华用工多少,用料又是多少,各花了多少钱。

    锦华又额外拿出几串钱来酬谢他们二人,谁料人家分文不取,“既然是夫人吩咐的事,您就别跟我客气了!”说着就赶紧走了。

    曾氏和锦华一商量,觉得过意不去,到底买了点实惠又不算贵重的礼物派赵铁柱专门送去谢了田管事和张师傅二人。

    这边宅子准备好了,那边张大川地里的果树苗也全都种完了,又买了一辆宽大无篷的骡车并一匹壮实的青骡子。

    “我已经打听过了,城里头的米店价钱高些,还是乡下农户家里头最为便宜。我打算让二川、三川跟着我在周围的乡下先收收看。”

    张大川经过这一番历练,眼角眉梢颇有点意气风发之意,虽然依然是谨慎小心的性子,但周身似乎多了些气魄在里头。

    “辛苦大川哥了。一些小事大川哥自己做主就行了,无需来问我。”锦华见他愈发的稳重、从容,心里也替他高兴。

    “大川哥,你出门收粮食,可别不舍的吃用,这些都算是我的。要是累病了,就不值当的了。”锦华不放心的嘱咐他。

    张大川毫不在意的一摆手,“咱庄户人家,这点苦怕什么啊?”

    他立刻就开始着手收购粮食,半个月二十天的就过来跟锦华交交帐。他认识的那几个字都是锦年教的,锦华看着他做的账本,虽然字没什么体可言,但是还算是板板整整的,想来这人在辛苦的劳作间隙,必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帐也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

    锦华便想,这算不算好人有好报呢。

    时间很快就进了五月,天气慢慢热了起来。果然,除了零星的一点小雨,还没湿透地皮就没了影,太阳整日热辣辣的挂在当空,地里,小河里,都已经开始有了干旱的迹象。

    刘锦华和张大川早就有了准备,零星的收购虽然价钱低,但速度太慢,便早就开始直接从粮铺、米店进货,只是分批从不同的店里进,每次的交易量也尽量不显眼。张大川胆子很大,他甚至跑到临近的河东县一趟,觉得那边价格合适,就看准机会多进了几批粮食。

    刘锦华手里的银子很快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刘家老宅前院的三间屋子里也都堆满了粮食。

    刘锦华早就嘱咐了张大川,因此他对外的口径一直都是,“刘家二房的院子已经租了出去,着我帮着照看着,替外地的行商储存粮食用。”

    不过,锦华自己箱子里的钱少了一大块,自己又频频的跟张大川接触,光用“果树园”做幌子也支撑不了多久,眼看着今年干旱已成定局,粮价已经见长,刘锦华这才把自己屯粮食的事情告诉了母亲。

    曾氏实打实的吃了一惊,指着刘锦华气的说不出话来,咬牙骂道,“你个死丫头,胆子真大!一百两的银子啊,你说动就动了!再说了,你怎么知道今年有旱情,粮食一定会涨价?”

    应对曾氏,当然就不能拿圆通法师说事了,“我又不会神机妙算,自然不知道天气如何。但是我觉得,每年到了冬天,或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肯定会涨价,至少应该不会赔钱就是了。”

    “你小试牛刀我也不管,如何胆子大到把一家人的家底一下子就都扔了进去?!”曾氏说起来仍是心有余悸,“阿弥陀佛!现在看来,你这一把算是赌对了!万一。。。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不管怎样,闺女好歹没闯祸,看现在的形势,不出意外的还会赚上一笔。曾氏提着耳朵把她教训了好一顿,直到锦华答应以后有事不能再瞒着她,这才放过了闺女。
………………………………

十四章谈婚1



    不过,曾氏的记性是很好的,日后她但凡想起来,就不免再把锦华给念叨一遍,让锦华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天越热,二爷的病情就更转好了一些,能不时的出屋子在院子里溜溜弯儿,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书,甚至还忽然手痒了,想写几笔字。

    一听父亲要纸要笔,锦华高兴还来不及呢,在屋子里翻了翻,嫌弃平日自己用的纸笔不好,便兴冲冲的拉了赵嫂子陪着她一起去了书肆,花了近一两银子,买了一支湖笔并几十张上好的宣纸回来。

    二爷一见那些东西就生了气,眉毛皱的能夹死一只苍蝇,脸也跟着掉了下来,斥道,“我不过是写着玩而已,又不是什么正经事,浪费银钱做什么?!”

    他这一辈子也没用过这么好的笔,这么好的纸啊!何况自己病着,不能挣钱养家居然还乱花钱,实在是。。。

    锦华才不管他如何心疼,只充耳未闻的低头取了刀子给他裁纸。

    虽然二爷十分不高兴,但也知道闺女的一片孝心,又怕说多了伤她的心,只好愤愤的闭了嘴,拿着那笔仔细看了半晌,神色复杂,然后才扭扭捏捏的写起字来。

    曾氏见了就跟女儿偷着笑,“你爹虽然嘴硬,心里头稀罕着呢。”

    锦华看母亲高兴,便道,“娘,您的画画的也好,不如改日我再多买些好点的颜料、纸笔,供您作画用啊。”母亲前世一辈子的愿望,不就是能做个闲适的淑女,每日养尊处优的看书作画么。

    曾氏听了便摇摇头,“有这闲工夫,我还不如描个花样子,绣上几针呢。”又抬眼很是欣慰的看了一眼里屋正埋头写字的丈夫。“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有你爹去弄也就够了。”

    锦华知道,曾氏这是彻底把养家糊口的责任给担起来了。说起来,母亲的变化可真够大的。以前不管她性子再刚硬,多么嫌弃父亲软弱无能,可说到家里的生计也是一心指望父亲的。如今父亲一病,她“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算是彻底转过来了,尤其是这几年来,仗着她自己卖针线已经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反过来。这也让她自强自立的信心更足了。

    大成叔早就捎信来说锦秀生了,生了个大胖小子,很快就要办满月酒了。

    按着锦华的意思。与大房那边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才好呢,看见他们心里就膈应。当然,至亲之间也不能断了来往,只托人把该送的东西捎了去也就是了。

    曾氏却不同意,“我不但要去。而且要风风光光的去。也让他们瞧瞧,虽然是把我们给撵出来了,我们过得比以前还要好!”曾氏说着话,一脸的毅然决然。

    等到了日子,赵铁柱早早的雇了一辆很上档次的骡车,车厢崭新宽阔。一色的素青纬子,骡子也是高大威武。曾氏穿了新做的浅褐色软缎褙子,新做的软底青面绣花鞋。头上把最好的首饰插了,如云一般的黑发梳的一丝不乱,手里甩着素白的帕子,神清气爽的带着赵嫂子出了门。

    锦华一脸笑意的帮着母亲穿戴好了衣裳首饰,心里真是爱杀母亲这种意气风发的劲头。这可是自己盼了两辈子才盼来的。

    曾氏晚间回来,已经喝得微醺。脸上带了一点红晕,却更加的容光焕发。

    “她们本来都想看我的笑话,哪知道我一出场,就把她们全都镇住了!看我的穿戴,看出门的派头,就是你大伯母也比不上!你大伯母看来被提前解了禁,只有锦凤仍然被拘着没露面。你大伯母的穿戴自然是不差的,只可惜被你大伯禁足给禁的无精打采的,又哭丧着个脸,身上衣裳的颜色又配的不合适,怎么看怎么没精神!”

    “那帮子势利眼的,这回见了我哪个都得主动奉上笑脸,抢着跟我说话。哎呦,今儿个我真是左右逢源,连腮帮子都要笑酸了!”

    “那些佃了咱们家的人,除了你六奶奶,小枝,还有你三伯娘家几个儿媳妇,就连你三伯娘也是上赶着来跟我说话呢。”

    曾氏真是有点醉了,平时她的话并不多,而且,依她的性子,也绝对说不出这么嚣张率性的话来。

    “你猜我还看见了谁?”曾氏忍不住一脸的八卦,“是小菊。说来也怪了,她一直躲在你大姐屋里不出来,前前后后的伺候你大姐做这做那,看着她俩谈笑风生的,别人竟然都像是插不上手一样呢。也不知何时她们俩竟这样要好了?”

    大房小偏院里只住了他们三个人,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何况小菊姨娘又是格外的会做人,跟大小姐锦秀能打成一片还真是一点儿也不奇怪。

    锦华越发的觉得菊姨娘不简单。大姐锦秀一向是有些瞧不起人的,以前大概连正眼也没瞅过菊姨娘,如今她竟有本事哄得锦秀如此了,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不过至此,曾氏的一口恶气倒是完全发了出来。虽然仍然不放心丈夫的病情,但终究是振奋精神,把整个家都管了起来,吃饭、穿衣、人来人往的,每天事情挺多,还得继续领着女儿做针线补贴家用,晚间还得到菩萨面前做功课,整个人忙忙碌碌的,跟在刘家时简直大变了样子。

    虽然事情不少,但她安排的井井有条的,赵铁柱夫妇也是各安其事,家里的事处处妥帖。她自己原来那些头晕、心悸、胃疼的毛病也没见再犯过。

    锦华反而成了最悠闲的一个,除了跟着母亲学针线、做针线,跟赵嫂子讨论讨论菜谱,便只管着钱匣子。

    初夏的天气,似乎太阳刚出来,就把清晨的那点子凉气给蒸跑了。

    这院子有些光秃秃的,无遮无拦的,连棵树都没有,挡不住烈日炎炎。曾氏便跟邻居学着种了一些藤萝,绿绿的长势喜人,墙上都爬满了,又跟赵嫂子一道,在院子里架起了好几棵葡萄,蜿蜿蜒蜒的,居然一直从院子这头搭到那头,宛若铺就了一张绿色的天棚一般,让这小院好歹得了一些阴凉。

    锦华拿了小板凳,坐在葡萄架下拿着花弸子低头做活,却忽然听见大黑激烈的咬了起来。

    她坐着没动,只倾斜了身子伸着脖子好奇的往外一看,从这个角度正好能看见大门外头斜斜的倚了一个人,一身月白色杭绸直缀,手里摇着一把扇子,正朝着她望过来,还是一脸没正行的笑。

    刘锦华忽的一下子就站起身来,第一反映就是想跑,第二反应是,大黑怎么不扑上去咬他一口!

    然而,她的身子都紧张的僵直了,脚却仿佛生了根似的,钉在原地没动。跑,终究不是办法。

    此时,就听那人正一脸和气的跟赵铁柱解释,“鄙人姓李,这家的主人原本在我那里做活,我听说他病了,特意上门探望。”

    赵铁柱一脸的惶恐,不敢再拦着,便往里头喊了一声“李爷来了”,一边让着人进来,一边试图驱赶身后的大黑,“出去,出去,这是客人!不许乱叫!”

    这几个月大黑长的很快,因为家里伙食搞得比以前好多了,三不五时的就有肉骨头啃啃,大黑很快就养的皮毛油亮,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