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无需担忧!”宇文化及笑道,“自古以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我大隋来说吐蕃的实力强大正好跟夏国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对我大隋岂不是有很多好处?现在吐蕃虽强但比起夏国依然只是小患而已,所以臣以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吐蕃的支持呀!”

    虽然内心很不情愿,杨广还是不得不承认宇文化及说到了他的心里,想了很久他终于点头道:“宇文爱卿说的有理,那么就继续支援吐蕃十万刀兵,铠甲一万副!”

    不得不说隋帝国的家底确实太厚了,哪怕在之前对夏国的各大战场损失了那么多的士兵和物资,但是仅仅几年的功夫杨广再次积累下庞大的军事物资,如果充分使用足可以再次装备数百万大军。

    只不过杨广这些都是在大力压榨隋帝国民众和工匠的基础上,因此这几年隋帝国虽然已经将各地的叛乱勉强平定下去,但是在泰山、太行山,乃至秦岭等各地的大山脉,还有各地的湖泊上又增加了不少盗匪。

    趁着杨广加大税赋数量的好机会,各地官吏纷纷上下其手,地方士族豪强与这些官吏勾结在一起,将原本应该有这些豪强承担的赋税大量转嫁到那些自耕农头上,原本在杨坚时期还非常多的自耕农这时纷纷破产。

    要知道隋帝国实行的兵制是府兵制,这种兵制就是以国家分配一定数量土地给这些自耕农,然后自耕农承担兵役,打仗都是自备兵器、马匹、铠甲,由此形成一个经济基础。

    可以说自耕农就是隋帝国的坚实基础,如果自耕农大量减少,那么隋帝国的统治根基就会被破坏了。

    后世唐帝国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自耕农被豪强肆无忌惮的兼并,导致府兵制的经济基础被破坏,这才不得不大量实行募兵制,最终因为兵为将有叛乱造反。

    但是对这一切杨广都视而不见,为了尽可能的增加自己的军事实力他已经将这些都暂时放在脑后,虽然他也知道这样是在动摇隋帝国的根基,但是为了能实现自己击败夏国的梦想,也只能暂时这样了。

    得到杨广手谕的宇文化及匆匆走出皇宫回到自己家中,在走到中宅后,原本应该只有自己家女眷的院子里居然有几名矮壮的异族男子。

    “不知宇文大人事情办得如何了?”一名皮肤粗糙、面色红润的中年异族男子上前行礼笑问道。

    宇文化及自傲的抬头看着几名男子道:“本官亲自出马又怎么会达不成目的呢?此事我大隋皇帝陛下已经应允给你们吐蕃十万刀兵,一万副铁甲!你们这下满足了吧!”

    原来这几名异族男子居然是吐蕃秘密使者,他们闻言大喜,那名中年异族男子笑道:“真是多亏了宇文大人,我们除了之前的黄金三千两之外,这次还有两千两答谢!”

    这时隋帝国一两黄金足可以兑换十两白银,也就是一万五千钱,这时一枚铜钱的购买力足可以比拟后世四五块,可以说两千里黄金的价值非常高。

    “哼!”宇文化及听到却不悦道,“你们难道以为以后就用不着本官了?告诉你们这些兵甲都要经本官操持,才会交付给你们!”

    “大人息怒、大人息怒!”这下那名中年男子才知道自己还是看轻了宇文化及在杨广心目中的地位,原本他以为宇文化及在前年私自与吐蕃贸易兵器被揭露后,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受到杨广的重视。

    谁知宇文化及虽然被杨广一顿责罚,可是因为宇文述和隋帝国长女南阳公主的求情,宇文化及居然依然能够留在杨广的身边。

    如果如今看来,宇文化及不仅躲过了那一劫甚至还能继续在杨广身边任职,并且继续被重用也不仅仅是因为宇文述和南阳公主的求情,其自身迎合杨广心思的本领还是有的。

    “大人息怒呀!其实那两千两黄金仅仅只是这次感谢大人的小心意而已,并不在我们的报酬里面!”说着这名异族男子又命人抬上来几个大箱子。

    打开一看宇文化及不由露出满意的笑容,里面除了那两千两黄金外居然还有几大箱昆仑羊脂白玉,这些羊脂玉哪怕是鸡蛋大小都要数百两银子,而面前的这些白玉不仅质地罕见,一个个足有西瓜大小。

    总价值算起来何止白银万两,其他还有大量的宝石,据说都是过去吐蕃从天竺贸易而来的上等货色,这些好宝贝看的宇文化及顿时眉开眼笑。

    当他听到那名吐蕃使者允诺,只要宇文化及迅速将那些上好的隋帝国兵甲全部交付后,还会有同样数量的宝贝相送时,对这回的事情更加满意起来。

    虽然他也知道吐蕃得到这些兵甲能抗击夏国的同时对隋帝国的威胁也更大,可是这一切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宇文化及忙着在家里数宝贝玩,杨广当然不会知道这些事情,隋帝国的颓势,对于雄心勃勃的杨广来说非常痛苦,如今的他连做梦都想彻底击败夏国成为全天下的共主。

    这样一来哪怕他知道支持吐蕃强大起来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也不管那么多了。

    杨广并不准备调集大军在陇西配合吐蕃一同跟夏国开战,他准备在夏国的主要精力被吐蕃牵制住的时候,从关东河北等地对夏国突然开战。

    在杨广的命令下,原本驻扎在邺城的三十万隋军在大将于仲文的率领下,开始北上至赵郡、襄国郡一带,从这里向北越过滹沱河就是夏国占据的博陵郡等地。

    与此同时大将王仁恭则是率领二十万隋军屯兵太原郡,一旦于仲文率领隋军在河北发动攻势,他也会趁势北上攻打娄烦、雁门两地,杨广的战略目标就是重新夺回长城一线,这样在面对拥有优势骑兵的夏国时,就更容易防守一些。

    在于仲文与王仁恭北上的同时,杨广又派自己两位儿子代王杨侑、越王杨侗率军三十万万屯兵于高平郡,哪怕不能趁势重新夺回三齐之地,也要让三齐夏军无力支援涿郡等地。

    这时杨广还没有来得及开凿大运河,当然目前的隋帝国也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去开凿大运河,因此近百万隋军的辎重粮草依然是依靠大量的民夫用小车运输到前线。

    只不过杨广吸取到之前隋军战败的教训,从东都洛阳到赵郡、高平郡的等地都修筑起了平坦的道路,这样一来哪怕是平板车也能运输大量的辎重,比起之前来运输效率提高了近乎一倍。

    尤其是负责督促军粮运输的大将还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虽然杨玄感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很不让杨广喜欢,不过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在隋军中门生故吏极多,因此杨玄感负责粮草督促的事情也能完成的很好。

    杨广一条条命令传达出去,而西平郡的青海湖与湟水谷地夏军与吐蕃正交战正酣,钦陵日弄大将也在鄯善郡跟夏军多次交手,河西走廊上也不时有上千人的吐蕃骑兵冲下高原,袭击夏国这里防护力较弱的城镇。

    哪怕夏国在河西走廊的移民区已经建立了很好地国民卫队体系,但是吐蕃人四面开花的作战方式很是让夏国人头痛,更让夏国民众觉得可怕的是吐蕃人完全不怕自己的性命当一回事。

    以战死为荣,全身披挂铁甲,骑马冲锋,甚至死后的尸体都会劈成一块块去喂野兽、鹰鹫,想想都让人觉得恶心。

    夏国军队虽然战斗力比较强大,还大量装备了火药武器,但是因为不适应高原气候让他们的战斗力被极大减弱,连火药都因为缺氧燃烧不够充分威力不足,被夏国暂时排除在高原作战武器的行列上。

    在原本的历史上隋唐两朝在与吐蕃交战的时候最大的敌人也不是吐蕃人,而是高原气候的损害,吐蕃人一旦战斗不利就撤退到高原上,唐军就只能束手无策。

    不过夏国对吐蕃的手段也不少,一方面夏国正在大力训练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的骑兵军队,另一方面则是大力支持高原上跟吐蕃敌对的国家、部落,东羌女国、羊同、象雄等国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支持。

    在吐蕃大举北上准备从夏国手里夺取西平郡和整个河西走廊的同时,羊同、象雄和东羌女国都对吐蕃的本土发起了进攻,连带着恒河流域山南的夏军都蠢蠢欲动,在这里牵制了大量的吐蕃军队。

    不然的话全面动员起来的吐蕃足可以派出三十多万大军,而不是目前的二十二万人,三十多万不惧牺牲的战事,哪怕夏国能够将其击败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为了保住河西走廊数年来的建设成果,王泽足足派遣了五十万骑兵在整个河西、西域与吐蕃人作战。


………………………………

第五百九十四章难得的陪练

    (推荐锦衣传奇,好友胡家大少爷的书,虽然字数还不多,不过写的比较精,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夏军与吐蕃大军加起来也有七十多万人,相对吐蕃全力开拓土地的决心,夏国很大程度上却打着练兵的主意,当然其中也不乏将吐蕃大军引到低海拔地区决战的意思。

    吐蕃跟夏军交战的消息让很多隋帝国民众松了一口气,不过就在这双方大战正酣的时候,隋炀帝杨广终于决定全力北上一举光复长城以南的国土。

    杨广早就在准备安排大军北上,不过他对隋军的保密程度还是很好的,不仅大军北上的时候都是晚上行军、白天隐藏,甚至还借口防备夏国细作,在各地设立路卡防止夏国很快得到消息。

    就在夏历四十六年秋,于仲文、王仁恭分别率领大军开始越过边界进入夏国境内,在他们的背后还有杨广组织起来的第二拨三十多万大军,这支大军主要是用来支援于仲文的。

    这时杨广所在的东都仅仅保留了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将自己手里的力量全部拿了出去,为了不被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谋害,杨广甚至还派自己的亲信大将薛举率精兵两万屯兵弘农郡,牢牢地控制住潼关、函谷关两个关卡。

    除此之外,杨广还以薛世雄防守河东郡,以大将魏猛防守荥阳郡,以禁军首领宇文化及防守东都洛阳,其他隋帝国各郡都有隋炀帝信得过的将领守护,可谓将自己保护的安安稳稳。

    杨广表面很自信,其实内心很自卑,尤其是在辽东大战战败后更是给他带了无穷的阴影,哪怕如今他再次拥有了一百多万隋军,但是心里依然觉得不安心,毕竟当初隋军光是在辽东战场就有近二百万人依然战败。

    如果算上当时整个隋帝国动用的隋军和突厥人动员的所有力量的话,那么隋帝国一方的全部军队几乎达到三百万人,这样一来杨广目前的军队依然差的太远,不安心的杨广在这样的心态下很快又下令继续在全国征募青壮参军。

    之前隋帝国战败后以自耕农青壮为主的隋帝国民众就损失惨重,现在隋帝国内部的土地兼并飞速发展,民众们又哪里愿意参军呢?

    关中的民众上次是打仗的主力,这时整个关中的青壮都损失太多,关东的自耕农又不愿参军,关陇鲜卑军事贵族不愿支持,而关东士族肯定也不可能拿出来自己的全部仆佣去填隋军这个大窟窿。

    因此在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隋军居然只征募了不到十万青壮,远远达不到杨广要求的百万人的规模。

    杨广可是不管下面的人,他只需要自己的目的而不是过程,为了完成杨广的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