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5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А�

    小窦儿想了想,疑惑问道:“既然这些农具也不复杂,为何过去舅舅却没有推广开呢?既然三齐王都可以在三齐之地全面推广使用这些农具,咱们的细作早就应该把这些农具带出来了呀?”

    “这个?”

    宇文鲍宏听到小女孩的疑问,却显得有些迟疑,甚至宇文邕的脸都开始红了起来,最后还是宇文鲍宏解释道,“我们过去其实也仿制过他们的农具,可是发现三齐之地的农具竟然绝大部分都是用钢制造的刃口!”

    连宇文邕都感叹道:“不得不承认,三齐王王勇虽然只是一介山贼出身,可是对于国计民生实在是有一手,他们都已经可以拿出大量钢铁制造农具,也不知道三齐王的军队怎么样!”

    北周其实也不是没有钢铁去制造农具,可是北周毕竟没有三齐、夏国那么庞大的钢铁生产量,因此他们的钢铁必须是按照过去铁匠们的方式一点点打造出来,故而有限的钢铁全部拿去制造武器。

    虽然在攻破北齐,从邺城周围的州郡,尤其是从相州获得了大量铁匠后,北周的钢铁生产量也是得到了急剧扩充,可因为这几年北周在不断准备战事,有限的钢铁也是全部拿去制造兵器。

    这样一来北周拿生熟铁制造的农具还是不如夏国生产的农具好用,而且磨损的尤其厉害,这样反而不如过去旧式生产农具来的省心,于是北周当时第一轮农具推广失败了。

    “可是王勇再厉害,他手里总共二百多万民众,”宇文鲍宏笑道,“这些民众里面青壮顶多有七八十万人,满打满算他也只能动员出四五十万军队来,而我们大周则是青壮五六百万,是他的近十倍,哪怕用消耗也能耗死他们,如果我们打败他几场,王勇必输无疑!”

    宇文邕点头道:“不错,王勇毕竟是底蕴差了点,如果能够再给他几十年的时间,恐怕我们还真的比不上他,不过我想如果能把他还有他手下那些人收服,那么我们统一天下的日子就不远了!”

    “舅舅难道不知道东海夏国么?三齐王哪怕打败了也可以随时撤退到夏国去啊!”小窦儿严肃的绷着小脸蛋,初冬的寒气冻得小脸红扑扑的,让原本有些严肃的宇文邕和宇文鲍宏都不由笑了起来。

    宇文邕疼爱的抹了小窦儿的小脸一下,然后笑道:“我当然知道这些了,不过对于他们舅舅早已经做好了安排,哪怕夏国实力再强也来不及插手中原局势的,自然会有人帮我牵制住夏国!”

    年仅五岁的小窦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而宇文邕则是继续和宇文鲍宏商议之前的事情,原来他们竟然在商议,在攻灭王勇势力后,应该如何对北周继续实行经济改革。

    而王勇治下的三齐显然就是宇文邕效仿的一个对象。

    吸引宇文邕选择进攻王勇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几年王勇经过一番努力,将原本已经变得荒凉起来的三齐之地又开发成了一个富庶的地方。

    不仅大量荒芜的耕地被重新开垦出来,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甚至还因为王泽对棉花的大力推广,棉纺织产业在三齐各地迅速发展,让王勇治下的民众成为了最幸福的人之一。

    因为夏国对棉花的需求极为庞大,而夏国本身国土又太过靠北,不能种植棉花,这就导致夏国所需要的棉花几乎全部要从三齐之地购买,加上本地棉纺织的发展,三齐百姓获利丰厚。

    王勇在结合夏国铸剑城的经验后,又将青州附近的益都兵工坊重新开办起来,而且还扩建了长白山铁厂和长广郡铁厂,其他的青州丝绸纺织、海盐生产、海鱼捕捞加工等等各种产业不计其数。

    这些产业虽然对比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的夏国还有些不足,不过在生产技术已经被夏国甩下一大截的中原却显得很引人注意,尤其吸引了北周君臣上下的目光。

    在宇文邕看来,丝绸之类的其实也没什么,最让他觊觎的,就是三齐的海盐、钢铁技术、以及农耕新技术,特别是农耕中的大型联合播种机、收割机,以及棉花纺织技术是最让他迫不及待想要获得的。

    只要获得这些先进的农业生产器械,北周的农业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目前北周占据的大河以北平坦的平原,也尤其适合这种大规模农业生产。

    北周也是北方国家,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国土位于西北苦寒之地,因此之前北周的国民几乎大半都集中在关中平原一带,这就导致相对寒冷的河套地区,河西走廊的不到有效的开发。

    宇文邕在得知王勇这里有棉花的种植方式,以及纺织技术后,便准备将这些拿到手,如果棉花和耕作新方式在北周得到推广,宇文邕有信心让北周的国力增加三成以上。

    “陛下,濮阳郡前线尉迟迥大将军发来的急报!”

    刚才在大门外值班的校尉带着一名信使急忙赶过来,手里还挥舞着一张雁翎信。
………………………………

第四百六十九章周武帝的疑惑

    十一月底,北周大将军尉迟迥率领十五万大军,正式攻占了之前被十万夏军防守的濮阳城,而南路谯王宇文俭所部十万人,也在经过一番战斗后夺取了高平郡,两地几乎是同时被北周大军夺取。

    从表面上来看,周军的进展非常迅速,从十一月初东出梁州开始,到如今仅仅二十多天时间,就一口气夺去了西兖州、永昌郡、濮阳郡和高平郡四郡之地,将战线向东推进了三百多里。

    这个进展速度在后世因为机械化的原因,可能让大家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在古代这就是一个惊人的速度了。

    以步军为主的北周军队,光是行军就至少需要将近十天时间,中间再加上攻城所需要的时间,更是要以月来计算才会有眼前这样的战果,此时周军竟然只用了二十多天就达到这样的战果,如何让北周上下不高兴。

    前线大军进展顺利的消息,让整个北周都陷入到狂热之中,关中内外的官员吏民一个个喜笑颜开,哪怕是才合并到北周两年的原北齐州郡,这些地方的民众也都为庆祝周军的作战胜利,而纷纷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因为作战的周军士兵主要以原北周关中子弟为主,所以关中百姓们难免更为关注大军的作战情况。

    不过关中民众们虽然也担忧自家出战的儿孙子弟的安全,不过在听到大军进展如此顺利后,也都以为夏军必然是望风披靡,这样周军的作战损失应该非常小,也都一个个放下心来。

    另外关中之地自古以来便是民风剽悍之处,向来民间也是崇军尚武,在这里的民众看来当兵打仗本来就是正常的,而且根据北周府兵制规定,只要士兵打仗获得战功,哪怕战死他自己家里面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勋田。

    这也是北周能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将军队扩充一倍以上的根本原因,对百姓晓以微言大义不管用,最管用的还是要让他们通过战争获得大量的利益,这样百姓才会为你拼死作战。

    自古以来,不管是秦朝的奖励耕战,还是汉朝以利趋势三秦将士,还是南北朝时期实行起来的均田制,本质上都是把国家的战争和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

    只有这样,民众才会把国家和自己密切联系在一起,可惜后世很多朝代却没有这种觉悟。

    相对于民众们的欢乐,长安城中的周武帝宇文邕在接到情报后,却没有民众们想的那么开心,因为不管是前面攻占的西兖州、永昌郡,还是如今攻占的濮阳郡、高平郡,都是被夏军主动放弃的。

    之前北周方面为了让百姓们支持这场大战,都只是对外宣称是前线大军通过艰苦作战占领的,但是对民众可以这么说,如果北周君臣上下也是这么想,那就是自己骗自己了。

    不过在得知夏军接连主动放弃这四郡之地后,宇文邕有些疑惑了,这四郡地处黄河、济水流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一旦开垦出来就是最为肥美的良田。

    在过去从春秋战国开始便是人烟稠密之地,秦汉时以后更是中原富庶州郡,在北魏、北齐时期,更是北朝比较核心的统治区域,可是如今夏军竟然将这些土地主动放弃了!

    在初开始听说王勇竟然主动放弃这些州郡后,宇文邕一度以为自己听错了。

    王勇接连放弃这么一大片土地,他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呢?在经过一番思虑后宇文邕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如果事情真的像自己想的那样,恐怕三齐夏军还真的不好对付。

    宇文邕将需要第一个消灭的目标确定为王勇,是经过北周君臣上下一番精心分析的,不管是从整体国力上来分析,还是从北周军队作战环境上来看,王勇所在的三齐之地都是最适合进攻的目标。

    之前宇文邕也曾经分析过对南陈的作战可能,相对如今强大起来的北周,南陈国力也算是比较弱小的,如果北周要对其发动全面灭国之战的话,总起来可以分成三路主力大军。

    第一路大军便可以从长江上游的益州出发,以高屋建瓴之势乘船顺江而下,水陆齐发,全力进攻南陈西部的宜都、江陵等长江中上游州郡,然后顺流继续东进。

    第二路则是自襄阳顺汉水而下,先进攻江汉各郡和随郡,进而攻克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武昌郡及其周围地区,然后这路大军再与西路军合师一处后,顺着长江继续向东进攻南陈的大江南北各州郡。000文学 

    第三路则是可以自洛阳东部的梁州(开封)沿蔡河等河流,向东南南进攻淮北的陈留郡等地,趁机夺取南陈占据的淮北各地,这样一来南陈因为国土面积辽阔,军队数量有限,必然首尾不能相顾,北周也能够很快就将南陈击败。

    光是从军队战斗力上来看,其实北周最应该先进攻南陈,毕竟王勇的军队战斗力还是比较强大的,而北周不管是从军队数量还是军队战斗力方面相比较,都远远超过南陈。

    另外如果进攻南陈的话,北周还可以利用各处水系来运输军资粮草,北周强大的水军根本不用畏惧南陈水军的战斗力,两者有实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打拼。

    但是宇文邕在经过仔细分析后还是放弃了先攻打南陈。

    他认为,王勇为人心胸宽广,既然已经与南陈结盟必然不会坐视南陈被北周攻灭,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明白的,因此在南陈遭到北周进攻后,王勇必然也会尽起大军来援救南陈。

    这样一来北周面对着两国的联合进攻,哪怕能够取胜也会付出强大的代价,这时北方又有强大的突厥随时可能南下,北周要进行这么大的消耗战,确实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陈大部分领土位于淮南水乡泽国,气候湿热多雨,北方的士兵到了南方之后很容易因为水土不服产生各种疾病而死,特别是数十里宽长江天堑的隔断尤其难以渡过。

    在经过大量的论证后,宇文邕最终选定首先进攻三齐王勇占据的大河南北各州郡,以及王勇的老巢三齐之地。

    在宇文邕看来,陈顼以及他的一干君臣太过小家子气,加上过去南陈与王勇、王泽之间的矛盾,在北周进攻王勇时,根据陈顼的性格南陈很可能会坐视不理,或者是等王勇跟北周拼个你死我活,然后才来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