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漫漫诸天-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原本还以为第一次来客人,会是什么有趣的人呢,搞了半天,原来是两个死鬼,这下子,估计主人要失望了!”
公孙婉儿那一身白色宫装长裙的身影凭空出现在门口处,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两位来客,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满意。
“婉儿,带他们进来吧!”空旷的大殿深处,有平淡的男子声音传来。
“是,公子!”
公孙婉儿老老实实的回复了一句后,抬手一挥,皇袍男子与太监承恩,直接被她拉扯进了大殿之内,既然公子要见见他们,那就见吧。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人愿意来陪聊,她也能多听些故事不是?
嗡!
就在皇袍男子与太监承恩踏入大殿内时,周围的环境突然再次发生了变化,原本威严看不到尽头的金鸾大殿,突然间隐没无形,整个殿堂,变作了一间客栈的样子,而在客栈的东面,一位店老板模样的年轻人,正起身对他们点了点头。
“婉儿,上酒!”
随口吩咐了少女一句,无聊的感觉快要发霉的程昊,从柜台前走出,招呼着二位客人,示意他们坐下。
皇袍男子与身旁的太监有些拘谨的行礼后坐在身旁的酒桌前,一时间惴惴不安,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开口是好。
他们如今乃是鬼魂之身,感知力比之凡人时强了许多,虽然不清楚眼前的店老板究竟是何人,但在见到对方的第一眼前,他们的心中便不由自主的升起了一个念头。
“老天爷!”
第十章 故事讲得好,重生可以有
“大人,您是阎王爷吗?”
太监承恩服侍身旁的亡国之君坐下后,小心翼翼的躬身向着程昊看去。
“阎王爷?这么说也不算错!”程昊笑了笑,对于普通的凡俗生命来说,他一念便可主宰对方的生死,说是阎王,确实也没错。
“我叫昊天,是这家客栈的老板,你们是我这客栈开业后的第一批客人,也算是有缘!”
“昊天?”皇袍男子与身旁的太监面带惊讶之色的对视了一眼,随后一个个诚惶诚恐的起身跪拜在地上。
“大明亡国之君朱由检,拜见昊天上帝!”
“太监王承恩,拜见昊天上帝!”
昊天,这个名字,对于崇祯等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响的不能再响的名号,那可是高高在上的上帝,是老天爷的名号,是天的化身。
他们丝毫没有怀疑程昊老天爷的身份,试问世间,谁敢拿昊天上帝,拿老天爷的名号来作死?
“两位不必紧张,如今的我,就是个客栈老板,你们上门是客,咱们之间,无需在乎等阶规矩。”
心念一动,一张无形的巨手将二人扶起,在二人落座后,公孙婉儿已经在酒桌上温好了酒水,正笑嘻嘻的为三人斟酒。
“公子,朱由检的名号婉儿听说过呢,似乎是个凡人国度的亡国之君吧?”一边斟酒,公孙婉儿一边笑道。
“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朱由检!”程昊点了点头,随后目光不由得在崇祯身上打量了一番。
这位明朝的亡国之君,其实也就是三十来岁年纪,但头发却有半数花白,眉宇间满是皱纹,丝毫没有青壮年男子该有的精气神,反而更像个垂髫老者。
“下界亡国之君,给上帝您老人家丢脸了!”
听到程昊提起他的名号,崇祯脸色苍白,既有惶恐,又有羞愧。他是皇帝,一直以来都是以天子自居,如今终于见到了老天爷,这身份地位,让他倍感尴尬难堪。
“没什么丢脸不丢脸的。”程昊摇了摇头,“我开这家客栈,迎接诸天万界的客人,就是想要听听他们的故事。如今我酒已经备好了,你是不是该讲讲自己的故事了?”
“一介亡国之君,哪有什么故事可讲?恐怕要让上帝您老人家失望了!”崇祯有些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在上帝老人家面前将自己的亡国经历,要不要这么丢人?
“还是说说吧,你若是故事讲得有意思,那我也可以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觉得如何?”程昊笑道。
“重来?”崇祯有些茫然,“上帝您是要让我重新还阳吗?我就算重新活下去,也已经无力力挽狂澜了!”
“不,你只要故事讲得让我满意,我可以让你带着记忆重生回到你刚登基为帝那一天,想必两世为人,你应该有办法将大明那艘即将搁浅的大船拉回正确的航线吧?”
“上帝所言,可当真?”崇祯激动的浑身颤抖,若是能带着记忆重生到自己登基那天,那他将可以改变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最起码那些害的整个大明走向灭亡的东林党,他一个也不想放过!
“自然当真!”程昊指了指桌上的酒,示意崇祯,喝酒,讲故事。
“既然上帝您想听,那我就简单的讲一些吧!”
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崇祯脸上浮现出一抹晕红,整个人的精气神,似乎都提升了许多。
“三十四年前,我是皇五子;十七年前,我是信王。但因为并非皇长子,所以我的命运可能将一直定格在信王府,每日混吃等死,像其他王爷一样,碌碌终生。”
“但是,在我从来没有想到的情况下,老天给了我一个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却并非是一个好机会,但即使如此,我也是心怀感恩,生怕辜负了老天爷对于我的厚爱。”
“我十七岁那年,哥哥熹宗朱由校驾崩,由于无子嗣,所以‘兄终弟及’,年仅十七岁的我接过了哥哥手中的皇位,或者说是烂摊子,由此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最高掌权者。”
“上帝您老人家高高在上,可能不理解这种鱼跃龙门一步登天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欣喜若狂,但却又心惊胆战。”
“天下大权掌握在手中,亿万百姓生死操之余手,那种惶恐不安之情,在登基之后,便一直压在了我的身上,我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便辜负了老天的厚望,辜负了哥哥的期待,辜负了满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的期盼。”
“我想做个好皇帝,想像汉武帝、唐太宗一般,强盛大明,做个名垂千古的明君。”
“可惜,我能力有限,才智也比之那些千古大帝差了许多。”
说到这里,崇祯神色再次萎靡起来,端起桌上的酒水,再次喝了一大口,才算勉强提起精神。
“上帝您可能也知道,为了防止皇子王爷们乱政造反,我大明朝的皇子们,除了太子之外,基本上都是处于放养状态,锦衣玉食虽然不缺,但却对于教育方面严格把控,大部分的皇子,都是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别说治国道理了,甚至连字认得都不多。”
“我运气好一些,亲哥哥是皇帝,对我照顾有加,因此我得以识字读书,还有老师教导,虽然也曾饱受文臣攻讦,但有哥哥护着,倒也有惊无险的挺了过来。”
“只是可惜,我虽然比之其他皇子们好了不少,但即使如此,所学也是有限的很,一生更是没有离开过紫禁城,对于天下大势,也只是从书本上、从他人口中知道一些,帝王权术什么的,更是一无所知,全靠自己摸索。”
“先天不足,资质有限,为了不辜负这恩赐而来的皇位,我只得依靠勤奋来补全,希望勤能补拙,使得大明可以再次恢复活力。”
说到这里,崇祯不由得叹了口气,“我曾经对于‘勤能补拙’这四个字深信不疑,但如今死过一次的我,却觉得异常讽刺。当见识、眼光、心胸、谋略各方面才能都不够时,单单依靠勤能补拙四个字,只会让整个国家,更快的消亡罢了!”
第十一章 给你次重来的机会
程昊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作为一个资深宅男,他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崇祯这种身上带着太多遗憾之人的故事,就更加令他感兴趣。
“我继位时,正处于一个危险的时刻,此时的奸宦魏忠贤权倾朝野,其爪牙遍布朝中,满朝上下称这些人为‘阉党’。”
“哥哥临死前曾专门嘱咐过我,要重用魏忠贤,阉党不倒,东林党等人便翻不了天,大明这艘满是疮痍的大船,便可以继续维持下去。”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一直幼稚的认为皇帝的权力极大,甚至无所不能,要想除掉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易如反掌。我那时候只有十七岁,虽然自小在宫中长大,也懂得不少的权谋之术,但毕竟没有真的做过帝王,对于帝王权衡之术,想的有些太想当然了。”
“我也曾想过遵循哥哥的嘱咐,并没有想直接杀魏忠贤。但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帝王之位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这时的魏忠贤不再是哥哥在世时的那只唯唯诺诺的狗,而早已变成了恶狼。”
“我可以允许饿狼在外觅食,但魏忠贤这头饿狼,不论是宫中还是朝堂之外,早已遍布爪牙,或许就连我自己,都有可能成为了他的猎物,对于那时的他来说,想要暗中操控换个皇帝,其实并不难!”
“为了自保,我只能与东林党等人达成了协议,剿灭阉党势力!除奸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就如同下棋一般,一步失手,则满盘皆输,甚至会威胁到我的性命。”
听到这里,程昊开口打断了崇祯的话语,饶有兴趣地问道:“那杀了魏忠贤之后,你可曾有过后悔?”
“世人都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这个道理,我后来也基本上想明白了,但哪怕是明白,我也无路可选,魏忠贤不死,我的皇权便无法得到保证,他的存在,让我如鲠在喉不除不快!杀他,我从来没后悔过!”
“我唯一后悔的是,杀他有些太过于操之过急,没有将后续交接的事情处理妥当,无法对后来的东林党造成有效的制约,最重要的是,魏忠贤那些年所搜刮的钱财,我没有弄到手!”
说到钱这个字,崇祯脸上的懊悔之意越发的浓郁。
“其实大明虽然已经风雨飘摇,但并非无药可救,那时所缺的,唯独就是个钱字罢了!”
“若是魏忠贤那批钱财能被我收入内库,有着足够的财富作为支撑,我也不至于日后为了几十万两银子,不得不在朝堂之上哭穷祈求官员捐赠!”
“没钱,我没法打造强军!”
“没钱,我没法在天灾人祸时及时赈灾平乱!”
“没钱,我心中更是没有任何的底气,来与东林党之人彻底撕开脸!”
“其实,我大明的百姓真的是很淳朴很好管理的,只要能给他们一口吃的,只要饿不死,哪怕是有一点活下去的希望,他们都不会造反。”
“我缺的,仅仅只是一些钱,一些在关键时刻,可以保证百姓能活下去,不至于饿死造反的钱,哪怕仅仅百万两银子,便可以让我将整个大明朝继续支撑下去!”
“有钱,有强兵,有时间,我才有机会整顿吏治,整治土地兼并,整治在东林党那些人庇护下吃的满足流油的地主乡绅们。”
程昊静静的听着崇祯在为了钱这个字诉苦,其实说起来,这个明朝的亡国之君,确实有些苦逼,在位十七年,从来都是郁郁不得志,一生为了一个钱字,而不得不到处想办法。
其实,明末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
孙承宗的睿智、袁崇焕的执著、曹文诏的威猛、左良玉的骁勇、卢象升的坚定、孙传庭的谋略,以及杨嗣昌的士为知己者死,筑成明末最后一道坚固的城墙。
只是,常年生活在深宫中,从来没有走出紫禁城的崇祯,性格上有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