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座王城也将充当郑氏的王宫,虽然规制有些低了,但是郑家人这么多年下来已经住的习惯了, 于是就决定以后依旧住在这边,但是会在安平王城和桑浦市中心之间的位置新建一套三大殿为首的宫殿群,做为安平王城的外城,用来当做内阁和相关部门日常办公以及举行朝会的举办地点。
  是的,郑氏复立的王国采用的是君主立宪制,并且会设立内阁与议会, 这样也更能够被外界所接受。
  不过现在外城三大殿等建筑没有建成之前,国王与内阁、议会都会在原本的三里坤自治州政府会议大楼办公,等外城建成,内阁就会搬迁,会议大楼则改为王国议会大楼,简称国会大楼,以供国王和内阁召集各地方官员进行群体议事。
  吴继宗此时在充当礼官的亲信和侍女的服侍下,正在穿戴传统大明样式的王服。
  也就是统称为“衮冕”的衮服与冕冠,这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也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时穿的礼服,即俗称的卷龙衣。
  明代开始亲王以下的冕服不绣龙,不过都称为衮冕。皇帝以下,亲王世子七章,八旒冕。郡王五章,七旒冕。大明属国高丽曾获赐五章衮衣,后建文帝赐高丽王以郡王爵服九章衮服,遂为定制。
  而郑继宗沿袭的是郑氏延平郡王之爵,也没有故意搞花活的想法,定制的就是郡王五章七旒冕不锈龙的衮冕。
  虽说这个年代上面也没了大明宗室,他就是穿亲王衮冕甚至天子衮冕也没有人会治他僭越之罪,但事情已经到了这般地步, 他更没必要为了一套衣服而败坏自己和郑氏的名声,从而惹得郑氏在夏人之中有所非议。
  因为古代官袍王服这些衣物十分讲究,自己很难穿戴整齐,所以才需要多人服侍来穿。
  郑家其他三人和高景飞此时都陪在郑继宗的身边。
  一边穿戴衣物,郑继宗一边与高景飞说话。
  “或许有人不懂,我郑家好好的世袭贵族不当,为什么非要从勃泥王国之中独立并且复国,这不是平白给人借口针对自己吗?”
  “实际上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
  “首先郑氏三百年之夙愿,便是重塑大明衣冠,恢复郑氏国祚,这已经成为了我郑家历代族人心中的一个执念!”
  “其次我们所面临的境况看起来如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往前一步是群狼环伺,退后一步更是有着深渊,属实是不冲一把不行!”
  “托小飞你牵线的福,还有此前分食刘家的产业带来的收益, 郑家如今前所未有的膨胀,已经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害怕被针对就放弃那部分利益拱手让给别人, 那无疑是资敌的行为!”
  高景飞理解的点点头说道:
  “实在是财帛动人心啊!”
  他不了解政治,但上辈子的经历告诉他,你过得不好,别人会嘲笑你,你过得好了,别人又会嫉妒你,这些套用在势力与势力、国与国之间想来也是类似。
  何况吴芷萱跟他在一起时就分析过这些。
  “利益驱使着一双双眼睛都在盯着郑家,这里面有盟友、有朋友,也有被拉来分享刘家蛋糕的那些中立势力,更有国际上的资本大鳄和我们的敌人、对头、嫉妒者们!”
  “而后几者的力量和数量都是很可怕的,一旦郑家露出虚弱的表象,可以想象,那些中立的甚至是曾经的朋友与盟友,都免不了要落井下石,便如那大草原上的鬣狗和秃鹰,想必是十分乐意跟着狼群后面分一杯羹!”
  郑继宗见到女婿理解自己的苦衷,顿时心中满意,然后又道:
  “另外我也有一部分私心在里面,毕竟先祖在南洋立足之初为了自保,才搞出了勃泥王国这个联盟,所以我郑氏名义上归属于勃泥王国治下,算是向土人酋长称臣,才得以在南洋安稳的立下了根基。但作为泱泱大夏后裔,堂堂大明衣冠继承者,你说我们怎么甘心向原本连大明藩属都不是的蛮夷称臣?”
  高景飞点头赞同,作为新时代的夏国人,他也不能接受自己向那些不如夏国的落后民族臣服,或者说向任何人臣服,这是大夏民族自古以来屹立在世界东方之巅的骄傲。
  “所以我郑家为了复国,已经准备了三百多年,历史上有几次大好机会,都因为各种意外而被打断,更有兰芳国的前车之鉴让我们明白在此前的环境里,一个由郑家统治的国家恐怕会不容于这片土地,一旦崭露头角就会让土人和殖民者们群起而攻之!”
  “这一次超凡浪潮来袭,借着世界大变的机会,说什么也要发动,不然恐怕以后越来越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郑继宗心里没说的话是,除了恰逢时机和自身的准备之外,高景飞这位堪称世界超凡第一人的女婿也是他与夫人二弟两人商议后,最终决定发动变天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按照古礼,又结合实际情况,郑氏那些官员们给郑继宗安排了一场盛大的登基大典。
  先是在原本的州议会大楼、现在改为国会大楼的大厅之中接受群臣朝见,然后接受群臣朝拜之后,正式登基为第四任东宁国王的郑继宗宣布自己的第一道王命诏书。
  由礼官代表国王宣读诏书,这里面就没有宦官内侍什么事了,这个年代也不会有太监那种职业。而勃泥王国的那位宫廷总管则是历史遗留问题。
  第一道诏书是宣布国号与年号。
  郑氏的国号,取自当年郑氏延平王驱逐了尼德兰人在东番岛立国所取的名号“东宁”,也称东都,首府为明京,意为“东海安宁”和心怀大明。史称明郑或东宁王国。
  这个东宁的国号公布之后,就被王国子民和各地夏裔族群们基本认可。
  至于国号的外语翻译问题,郑氏这边并没有采用中土惯用的英文拼音,因为在西方那边,东宁王国几百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是被翻译成“福尔摩沙王国”。
  因为这就是当初东番岛和郑氏三代建立的东宁王国在西方人那里统一的称呼,几百年下来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个名字,一提起福尔摩沙懂些历史的就知道是哪里。
  郑家也就不好再去麻烦的更改,没见夏国的英文称呼也不是夏国拼音嘛,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些继承的意味在其中。
  不管西方人怎么称呼,总之东宁王国的名号定下,从今天开始便屹立于南洋之中了!


第748章 九品中正制与人生赢家
  除了宣布国号,年号方面,郑氏并没有新选一个年号,而是采用西历、夏历,并且使用崇祯年号的三种纪年方式并行的方式。
  也就是说现在是公历2022年,也是崇祯三百八十三年。
  之所以采用崇祯年号,而不是跟郑家有关系的那几位南明皇帝与监国, 便是因为崇祯皇帝是公认的大明末位皇帝,在高丽、岛国、安南等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如高丽就是在投降了后金许多年后,依旧在使用崇祯年号。
  而历史上南明的那几位皇帝和监国之中,虽然也不乏较为英明的,但已经无力回天,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也比较低。
  这一点也得到了王国子民和海外夏裔们的普遍认同, 毕竟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了,国际上西历是广泛应用的纪年,年轻人谁都懒得去在年号和西历之间去换算。
  三历法并行自然方便了民众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确立了国号与年号,第二道诏书开始颁布,就是对郑氏宗亲与群臣的封赏。
  礼官宣读诏书,于王国议会大楼之中开始册封仪式。
  第一个册封的是封郑赵淑媛为王后,统率安平王城内宫。
  注意不是王妃,而是地位与国王齐平的古之王后,这可以说是给了郑赵淑媛无上的荣耀。
  严格说来王后也是君,国王不在或在国王驾崩、继承人未成年之前,王后是有权代为摄政的,而不是后来的封建王朝后宫不能干政的那种后妃。
  这一点倒是没有让人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当年东宁王国的郑氏君主属于独立的诸侯王,类似高丽王国那种外藩,在自家封国内部那就都被群臣称为“大王”甚至可以称“陛下”,而不是郡王或延平王,后者是外人和对外的称呼,所以郑继宗册封王后而不是郡王妃也完全合乎规制。
  然后是册封嫡女郑芷萱为兰芳郡主及王储,正式立其为王国继承人。其实像这种外藩国王之女, 古时通常是被封为翁主的,不过郑芷萱不喜欢这个称呼,便以郡王之女为例封为郡主。
  这一点也没有引起非议,在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即便是大男子主义的,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表女子不能成为继承人的说法,不然就等着被打拳吧!
  而且封王储这样的继承人为兰芳郡主,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是在向前兰芳势力,那些夏裔豪商和族群进行示好。再加上郑芷萱本来就是南洋有名的美人,勃泥洲岛的明珠,这样的王储自然更受人们喜爱欢迎。
  接着是册封郑继兴为辅国公,大都督府都督,以及大宗正院宗正。
  辅国公的国公爵位不用说,是大明宗室外的最高爵位,仅次于郡王之下,毕竟东宁王国名义上是大明属国,国王为郡王爵,也不能跟西方一样封个亲王, 虽然那边的“亲王”与大明的亲王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而郑二叔的两个官职, 前者为大明太祖所立,职权统帅王国三军;后者是掌管王族宗室事务及勋贵爵位更替之事的衙门。
  可以说郑继兴只凭这两个职位,在东宁王国绝对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妥妥的位高权重。
  同时对于宗室方面,郑继宗这位四代东宁国王则并没有大肆册封宗室,而是宣布重书宗谱,吴家恢复郑姓,但只有嫡系为郑姓,其他旁系虽也被列为宗室,不过可以改回郑姓也可以保持吴姓,后者算是继承祖上母系一族的香火,但都是上了玉牒宗谱的宗室旁支。
  这一点除了旁系之中有一点不满的情绪之外,大家也都没有意见。
  尤其是郑氏群臣对此表示深感赞同,王国民间和南洋等夏裔族群对此举措的评价也是大赞英明。
  毕竟前明宗室和后金宗室旗人在王朝中后期都尾大不掉的问题,已经最够让人引以为戒,如果东宁王国再搞出一大堆宗室来吃皇粮,那么肯定会为国家财政带来负担。
  接下来是册封群臣,东宁王国继承大明正统,沿袭古之九品中正制,设立内阁、六部、九卿及地方州府县镇的官府格局。
  其中礼部就是相当于教育部与文宣部;吏部就是主管所有公务员和官员升迁的部门;兵部则相当于总装备部和后勤部,也有训练新兵之职责;户部那就是财政部,主管全国金融、经济与税收;工部则是主管国家建设和工商业的部门。
  六部最后的刑部则属于治安部,负责治安警察和消防交通等国家事务,并与九卿之中的大理寺和督察院共同组成三法司,实行公法检三权分立。
  大理寺就是东宁王国的最高法院,督察院则属于检察院的职能,御史们自然就成了检察官。
  说起来古代的官员也都是类似差不多的职责,中土的科举制度与这套官员体系,在职能完善方面可以说超越西方国家几百上千年的先进,只不过在大航海时期遭受小冰河气候与异族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