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戏、撮弄等,各呈伎艺。并有支赐。太上喜见颜色,曰:“钱塘形胜,东南所无。“上起奏曰:“钱塘江潮,亦天下所无有也。“太上宣谕侍宴官,令各赋《酹江月》一曲,至晚进呈,太上以吴琚为第一,……两宫并有宣赐。至月上还内。“
且不说这些有的没的,知非道人观钱塘大潮,颇有所悟。似乎更进一步的契机就在眼前。然而,有光明便有黑暗。想来诸如庙会这些热闹节日,往往少不得人口贩子——古人所称的“拍花子”的存在,浑水摸鱼,拐卖人口,可谓恶极。
知非道人目光敏锐,对钱塘两岸人潮中的事情看得分明,也正因此,使他发现了潜藏其中的罪恶,放下了突破境界、再进一步的打算。
那是一个衣冠楚楚,羽衣星冠的道士。瞧上去四五十岁的年纪,倒是颇具亲和力。知非道人亲眼瞧见这道士执一根长鞭,驱赶着一群白羊穿过人流,若有人注意到他,那便低头行礼,若是无人留意,而且身旁有看上去伶俐可人的孩童,他便伸手一摸,那孩子便化作白羊,被他驱赶。此时众人注意力都放在了江上弄潮儿的身上,有几个还记得留意身边的孩子?是以这道士居然无往不利,驱赶的“白羊”很快便涨到了四五十只。
自道门玄奇道法流传开来之后,便有不少心性不堪之辈仗之胡作非为,更有旁门左道之人,创出了不少邪法,危害世人,为己谋利。这“造畜”一法便是其中代表,素来便受拍花子们的喜爱。
那老和尚显然也发现了那个凭借造畜邪法害人的道士,只是不知出于什么考量,刚准备动手,却又退了回去。知非道人却是忍不了,素来嫉恶若仇,眼中难容沙子的他,怎会对此视如不见?口中叱了一声:“当诛!”更不迟疑,像是一道清风,横掠十里钱塘。掌中竹剑流光乍泄,向着那道士扑杀而去。
第二章、诛恶道乍见许宣
知非道人的剑招洗净铅华,威能却是不减分毫。然而这位拍花子的冒牌道士居然也不是庸手。只见他神色略带点惊慌,探手入怀,取出几张符箓,,掐诀念咒,将手一撕。便见一面圆形光盾出现,汇集周遭厚土灵气,挡在这冒牌道士身前。
留在原处的老和尚眼见知非道人出手,一下子便将知非道人的跟脚猜出了个七七八八:“原来是为以武入道的人仙高手,这般人物,若是入我佛门做个金刚护法,那可就是再好不过了。罢了,回头试试看有没有机会吧。”老和尚一个人暗暗嘀咕道。
知非道人的竹剑磕在圆盾上,发出“叮”的一声轻响,势在必得的一剑便自被挡了下来。那圆盾也是光华暗淡,布满裂痕。这道士心疼的滴血,须知道,那张符箓乃是他好不容易讨得老祖欢心,才蒙赐下,这般高级的符箓,可是连老祖那里也是不多。否则,以他那粗浅的修为,如何挡得住知非道人这武道人仙?只是现在却不是心疼的时候,保命要紧。这倒是也是个人精,将怨毒深藏,却道:“这位道友何故突施杀手,贫道可有得罪之处?而且大庭广众之下,导游不怕误伤百姓吗?”
却原来两人斗法虽只是过了一招,但声势却是不小,已然引起了周围百姓的注意,纷纷围观。这道士这般说话,不过是知自己断然不能敌过知非道人,便要借众口悠悠,保下自己一条性命。只要有人站在他这边,他自然有法子让这些普通人替他拖住知非道人,然后自己逃之夭夭。只要留得青山常在,寻些宝物请老祖出头,还怕对付不了这牛鼻子么?
竒 書 蛧 W W ω 。 q í s ú W à N G 。 c c
他常年厮混于市井之中,观人相面自有一套。经验告诉他,似知非道人这般的人物,往往比较忌讳在人前显露身手,而且也往往不愿伤及无辜。而且他自信自己造畜之术绝非知非道人这种一看便是修炼武功的武夫能看穿的。事实上,到现在,他还以为知非道人是与自己有什么仇怨呢。
知非道人虽是拜了道门大能纯阳真人为师,而且蒙师尊指点,对地煞七十二术也已修行入门,但他自来主修的便是武道,玄门术法之类的,并不算熟悉,这回还是第一次见到符箓这种新奇的玩意儿。没想到薄薄的一张黄纸,在这等不入流的人物手中施展出来,竟也能拦下自己七成功力的一剑,倒也有趣得紧。
至于这道士心里的盘算,知非道人却是不知,也无心知道。纯阳真人何等大能,造畜这种粗浅法门,知非道人自是知道该如何破解,索性便也没有留住这厮性命以图施救这些被变成白羊的孩童。在那道士不可置信的目光中,知非道人运剑如飞,干净利落地几剑,碎了光盾,将这道士一剑枭首。
在这拍花子被知非道人斩于剑下的同时,西子湖畔,凤凰山下的一处洞府里,正在闭关炼制丹药的一个道士忽然身子一动,心有所感,道了一句:“不管你是谁,敢坏了老祖好事,定不能轻饶了你。等着吧,等老祖练好这炉丹药,再来找你算账!”炼神反虚,相当于武道大宗师的修为的老道士在这人间界,除了那些轻易不出事的大妖王与高高在上的神佛,没有几个是他对付不了的。作为一方妖王,老道士有着这份自信与底气。
却说知非道人动作极快,手起剑落,诛杀了那个拍花子的道士,围观的众人自是大为惊骇。天可怜见,怎的一言不合便闹出了人命?一时间,倒是几乎所有人都将知非道人看做了草菅人命江洋大盗。要不怎么说民风淳朴呢?即使如此,这些围观众人惊恐有之,畏惧有之,但却没有一个人肯让开道路,放知非道人离去,有那胆大之人,甚至义正词严指责知非道人。所谓千夫所指,大约也不过如此了吧?
知非道人却是毫不在意,确切的说,是根本心思就不在这些人身上。他只是做自己应做的事情,至于旁人眼光,与他何干?若是放在以前,知非道人或许只会制住这个拍花子的道士,将之移交官府什么的那现在他心性蜕变,已不复当初。若是束手束脚,要这一身剑术修为何用,卖艺么?
真气流转,在这些被变成白羊的孩童身上轻轻一拍,便自解除了那道士施加的恶毒法术。人群里又是一声惊呼:“我的儿呐!”却是有人自这些恢复过来的孩童里面发现了自家的孩子,禁不住呼喊出声。一时间大人小孩的哭叫声混合着马后炮的好事者的议论声,响成一片,乱糟糟的一团。人心向背,反转只在片刻之间,众人几乎都是咒骂拍花子的可恶,反过来称赞知非道人不愧道门羽士,道德高人云云。
如此盛会上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自然是惊动了同样在观潮的杭州知府等官员,很快便有捕快上前来查探发生了何事。当然了,这一切已经与知非道人无关,热闹是属于别人的。知非道人不耐麻烦,自是悄悄的消失在人群之中。不过,那帮子被救的孩童中,倒是有个小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孩子没哭没闹,反倒是先上前对知非道人致了声谢。当然了,更令他在意的是,这孩子的名字。
“我叫许宣,字汉文,谢道长叔叔相救之恩。”许宣,许汉文,好熟悉的名字。知非道人不由想起了那个据说是最被崇拜的四位男人中的那位许姓男子。不过知非道人记得很是清楚,故事里的许仙在最初的故事里,便是叫做许宣的。想到这里,知非道人心头一动,不过也就如此了。要他再做些别的什么,便是真的是那位,也不见得够格。当然了,是不是因为惫懒的性子犯了,书友们还是不要深究的好,毕竟看破不说破嘛。
出了这档子事,知非道人也无心再观潮揽胜,径自向自己落脚的小道观走去。这道观荒弃已久,据说是昔年造反的仇王所供奉的。仇王兵败覆灭,道观也就荒废下来了。知非道人初临这方世界,便是在此落脚,几个月的时间,足够他将这里收拾的干净利落,倒也有了几分气象。知非道人鸠占鹊巢,倒是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地契度牒什么的,自是也难不住他,略施手段,便自办的妥妥帖帖。这一住下,知非道人便是再懒得挪窝儿了。
第三章、小道观和尚上门
道观略有些偏僻,坐落在一座小山上。知非道人掘了一汪池塘,打算来年种些莲花;门前两株桃树,老皮皲皱,颇有些年月了;还有七八颗老梅,生的颇有意趣。知非道人在门前的空地上种了几畦青菜,又环着道观植上了一周慈竹。一切妥当,今年是看不出来什么,但到了明年,道观必然清幽宜人,是个修行的好所在。
这一日,知非道人正在参研剑术,忽听得有脚步声自远处传来。心下好奇,自己这地界儿十分偏僻,而且因为仇王的缘故,也素来没有香客,莫不是路过之人?虽是如此,知非道人还是收了剑。正要出门看看,便听到一声苍老的佛号:“阿弥陀佛。未知钱塘又有一位道友前来修行,老衲特来拜会。”
知非道人一听,便知这是钱塘县修行势力的地头蛇过来宣示主权了。更准确的说,对方是将这片地界儿都当做了自家地盘。偏生知非道人没有“拜码头”,就贸然落脚,有着扎根的意思,对本地的修行势力来说,无疑是坏了规矩,这口称阿弥陀佛的和尚,这便上门教规矩来了。通俗点说,就是来砸场子的。若是知非道人有些真本事,那倒无妨,否则的话,还是乘早滚蛋,或者老老实实纳头就拜。倒是跟混黑社会的颇有类似。
老实说,这种陋习还真不知是谁先整出来的,知非道人对此颇为不喜。修行人都是追求自由自在,谁个耐烦在这等俗事上消磨时间?格调未免也忒低了点儿。
只是知非道人虽是不喜,却并不意味着他怕了。自习武练剑以来,他又怕过的过谁来着?当即几步来到道观院门外,要打发了上门的不速之客。只是这一照面儿,知非道人却是愣了一下。眼前站着的这个须发皆白,一手托着金钵,一手持着禅杖的老和尚,可不正是那天钱塘江上观潮时有过一面之缘的老和尚?
老和尚一见知非道人,便道:“原来是这位道友。上次钱塘江观潮,初次相会,便知道友剑法通神,以道友这般年岁,便能有那般高深造诣,老衲佩服之至。今番冒昧造访,道友莫怪。老衲金山寺住持……”
老和尚一边说着话,一边便要往院门走进去。此时佛道两家关系固然紧张,但终究还是维持着表面的和谐,是以老和尚并不觉得自己进去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知非道人居然真的就拦住了他:“佛道两家,虽无高低之判,但有门户之别。若无邀请,贫道不会擅闯佛门禅院。和尚是佛门高士,想来也是如此吧?”一句话,不软不硬,却是打断了老和尚的自我介绍,并且噎了老和尚一句,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这小小道观并不欢迎对方。那种疏离冷漠,兼着淡淡的嘲讽意味。老和尚人老成精,如何听不出来?
只是知非道人的这种态度,倒是真的让老和尚颇为意外。须知道,自金门羽客——佛门口中的妖道林灵素过世之后,道门便被佛儒两家联手打压,声势大不如前。
如今之势,却是佛门昌盛,是以一般道人对佛门总是退避三舍。知非道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