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轼含笑道:“可是为了潼臻这孩子?”
知非道人道:“正是如此。”便自言是纯阳道的传人云云,他无论是从上一世终南山全真教算起还是现在得了吕祖传法,都可以算是正统的纯阳一脉。又将如何留意到徐潼臻,动了收徒的心思,如何向旁人了解,又如何巧遇潼臻,试探考察一一说明。又道后来得知潼臻还有位先生,所以前来拜访。
其时大宋崇尚道门,上行下效,道士身份也还算的清贵。对于苏轼而言,若是徐潼臻只是他的普通学生,做了纯阳道的传人也不失一个好的未来。
只是徐潼臻在苏轼心里显然有较深的地位,毕竟,一个好的读书苗子不常见,苏轼心里也很中意这个孩子,是以他一直静静地听非道人讲述,待得知非道人说完,他沉默许久,知非道人都续了两杯茶了。方才对知非道人说道:“道长请稍等片刻。”说完便长身而起。
知非道人察言观色,本以为可能没有结果了,这时见苏轼并没有否定,只是站了起来,以为他这是要去询问徐潼臻的意见,不料苏轼起身后向着外面还在读书的孩子们说道:“好了,今上午便到这里吧,下午未时再来这里,讲解上午学的。下学了,路上注意安全。”
孩子们将手上的书册小心收起来,都放在庙里的方木桌上,然后向着苏轼鞠躬:“先生再见。”
做完了这一切,才蹦跳着撒欢似的向山下跑去。苏轼微笑着看着孩子们离去,回过头来,又听知非道人笑着说道:“这帮孩子都是如此,苏先生教导有方啊。”
苏轼微笑,不置可否:“道长可知,苏某待潼臻这孩子并不一般?”
知非道人苦笑:“贫道看出来了。”
第十五章、学士诘道人,言说汉家天
苏轼用着缅怀的口吻回忆着:
“我是去年四月游学到这里的。第一次见潼臻的时候,他就像个乞儿一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污衣垢面。当时他站在一家包子铺外面,那包子铺的老板给了他两个包子,潼臻便要付钱。
那老板说道:“好孩子,伯伯不能收你钱,这包子你拿着吃吧,不够伯伯这里还有。
潼臻却说道:“伯伯,潼臻知道您是可怜我,可是潼臻有手有脚,采釆草药,帮些客人跑跑腿,总能挣得到一些的。伯伯您自己家里也不容易,我爹去世前就跟我说过:“男儿当自强,不能总是依靠别人。伯伯你对我好潼臻是知道的,不过,潼臻现在能自己养活自己的……”
苏轼接着说道:“也正是这孩子朴素的几句话,令我震撼不已,毕竟,这还是一个不到总角之年的孩子。于是我决定在这里多呆几天,好好观察这孩子。这孩子也没叫我失望,后来,为了照顾这孩子,我便在这潼臻落脚的古庙设了学堂,住了进来……”
“你一定想不到吧,事实上到现在,潼臻倔强到没有接受我在经济上的任何帮助,我们吃饭的开销都是一人一半。”
“莫要看潼臻白天在外忙活,晚上却是我教授他读书认字,为此,他每天都会捉条鱼或者别的什么表示下心意。不算在这孩子天赋聪颖,进步的很快,我已经在着手教他《大学》了。”
“这么好的孩子,秉性绝佳,聪慧过人,道长,我这么说,你可明白了?”
知非道人无奈,面有愧色的点点头,却道:“虽是如此,苏先生请恕贫道冒昧,不知苏先生可有正式将这孩子收做门生?”
苏轼面色不虞,知非道人见状,知道自己这是做的太过了,当下连连致歉:“苏先生见谅,贫道一时糊涂,有所冒犯了。唉,看来是贫道缘分不够,收不得此佳徒了。”说到后来,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苏轼饶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忽然问道:“若是潼臻拜先生为师,道长又打算教他什么呢?”
知非道人闻言大喜,看着苏轼,问道:“苏先生的意思是?”
苏轼道:“请道长先回答在下。”语气郑重,掷地有声。
知非道人明白这算是苏轼给他的考验,虽然不知道苏轼为什么会放弃明显栽培了许久的好门生,但显然如果他的回答不能叫苏轼满意,苏轼也不会再给他一次机会。略作思考,知非道人便说道:“自然将我所会的悉数教授。”
对于这个答案,苏轼显然不甚满意:“道长不必敷衍,还请细说。”
知非道人说道:“贫道会带着他四处游历,增长见识的同时,教他他学文习武。道家经典、儒家学问自不必说。君子六艺者,唯乐之一艺贫道不通,却也能寻个名师教授此项。待他及冠,若他愿意,方为他授碟,引他入我道门。若他不愿,那便师徒缘尽,如是而已。”
苏轼冷笑:“道长倒还真是自信。”
知非道人笑道:“苏先生不妨考较贫道一二。”
苏轼也不客气,问道:“敢问道长,大宋如何?”
知非道人说道:“鲜花着锦,盛世空前”
苏轼冷笑:“道长原来也不过如此,只这点见识如何能做的潼臻老师?误人子弟罢了。”
知非道人也不恼:“苏先生莫要着急。我说这大宋正是鲜花着锦的盛世也不算胡言。毕竟大宋之富庶远超汉唐,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文华风流冠绝当世,说句盛世并不为过。”
微微顿了一下,知非道人又道“只可惜自开国来便有意削弱军队,所谓忘战必危,若是大宋四周尽是藩属小国那也罢了,偏偏四周强敌环伺,契丹辽国时时寇边,藏地吐蕃虎视眈眈,更有李氏元昊叛宋自立,国号西夏,可说是危如累卵。朝堂上众相公党争不断,寡君子而众小人,十分精力倒有九分是放在内斗上。说实话,贫道以为,大宋还能坚持下来,维持着表面的繁华,真的要感谢冥冥中炎黄气运庇佑……”
苏轼默然,知非道人说的他固然有不认可的地方,那也只是两人理念不同,没有争辩的必要。沉默了一会儿,苏轼又问道:“那么,道长心中的大宋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知非道人答道:“我希望,对外战争,不要发生在自家国内。御敌于国门之外啊。贫道很向往汉朝,极天罔地,俱是汉家臣妾的气魄,一汉当五胡的自信与荣耀,有明犯我强汉着,虽远必诛的尊严……”
苏轼长叹道:“那确实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
知非道人也叹气:“是啊,前贤的光辉,令人敬仰。倘若大宋能够平安两百年,未尝不能超越汉唐,从另一条路走到绝巅。”
苏轼茫然:“愿闻道长高见。”
知非道人道:“如果真的在给大宋两百年时间,契丹也好,西夏也好,吐蕃也好,都将在被大宋璀璨的文明渐渐同化,成文炎黄文明体系里的一员。唔,便如现在的云南大理国。到那个时候,华夏的光辉普照之下,俱是汉土。至于最终谁统一天下,又有什么分别呢?我所在意的,从来都只是汉家衣冠永在,华夏永远屹立世界文明的最中心,独享那万丈荣光!”说到后面几句,知非道人已经开始犯中二病了。
苏轼摇摇头,又点点头,道:“道长所言大善,可惜不过我们痴人呓语,难如登天呐。”知非道人笑道:“贫道山野道士,做不得治国平天下的大业,也只好幻想一下,做做白日梦自我安慰也是好的。苏先生,不知贫道可能收潼臻为徒?”
苏轼道:“自无不可,只是还要看这孩子自己的意思。”无疑的,知非道人的这番对答,使得苏轼认可了他。续了杯水,苏轼又道:“道长可知在下为何一直不曾收潼臻这孩子做门生?”
不待知非道人说话,他又自语道:“其实我也一直在纠结。在下这性子在朝堂上注定是不招人喜。这孩子真入了我门下,承我志愿的话,将来少不了会在官场走一遭,只怕也是会受我牵连,被种种打压。朝堂的黑暗,道长方外之人,或许想都难以想象。唉,也是矛盾,又想着为国家培养贤才,忠君报国,一边又不忍心带着这孩子陷入泥淖。”叹着气,苏轼说出自己的想法:“若是跟着道长,求个自在逍遥,那也是个不错的结果啊。”
第十六章、收徒徐潼臻,经书借道人
知非道人沉默。他知道苏轼说的没错,历史上苏轼可不就是贬黜多次,郁郁不得志,最后死在路上。他的几个弟子,貌似也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大宋朝固然不杀士大夫,但文人要害起人来,有的是法子折腾。
沉默良久,知非道人才安慰道:“或许是先生多虑了,朝堂再怎么污秽,总有些许清流守护着,坚持着,不然,这大宋早就完了。”
自失地一笑,苏轼说道:“也是这么个理儿。道长,你我相谈甚欢,便不要再称我苏先生了,唤我表字子瞻就好。”
知非道人点头:“那好,子瞻兄,贫道俗名沈秋钰,子瞻呼我名姓就好。”
苏轼笑道:“大善!”
暮色昏暝,雾霭渐起。
庙里面临时搭了个香案,供奉着三清尊位,下首还有尊纯阳真人的位置。就在下午,知非道人费了不少唇舌功夫,终于使的徐潼臻拜了师父。现在正是行拜师礼之时。
仪式倒是十分简单,徐潼臻拜过祖师后,正要向知非道人叩头行礼,却被知非道人避开:“潼臻不必如此,为师当不得这般大礼。”
徐潼臻茫然,向着苏轼投去求助的目光。苏轼微笑道:“这是道门的一种习惯,叩拜祖师即可,这表示师徒间不只是传艺授业,更是相互提携的道友,所以你师父才不受你磕头,你便奉茶就是了。”
奉过茶后,知非道人大是开心,说道:“甚好甚好。为师这里无甚长物,这口长剑伴随为师多年,今日便赠与你了。”说着,解下自己背负的长剑,挂在徐潼臻腰侧。
奈何徐潼臻年龄尚小,个子不高。这口宝剑挂在他身上,可真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徐潼臻对此倒是挺开心的,毕竟小孩子心里,或许没有仗剑江湖的概念,但是久随苏轼,对于文人士子“腰悬君子剑,游学四海间”的向往却是蛮浓厚的。
知非道人微笑着看着他,又说道:“你虽拜我为师,但是苏先生教授你学问,你须得也向他奉上清茶,往后,也得以师礼待之。”
徐潼臻依言照行,向苏轼奉上茶,口称老师。后者别有深意地看了知非道人一眼,坦然接过。
一番折腾,算是完成了拜师一事,用过晚饭后,知非道人问苏轼要了个房间,实则就是徐潼臻的卧房。领着徐潼臻进去,师徒坐好,知非道人对徐潼臻说道:“孩子,我欲先传你《黄帝内经》。此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不仅是一册医书,更是道家修行不可缺少的宝典。学了此书,通晓经脉五行阴阳,为师再教你道门吐纳功夫,定然事半功倍,你看如何?”
徐潼臻道:“但凭师父做主。”
知非道人笑道:“那便如此定下了。此外,你日常功课暂时只限于诵读《道德经》和《阴符经》,此外,每日子午二时须得静坐修心,为师会专门指点你怎么去做。对了,《道德经》和《阴符经》你可学过?”
徐潼臻摇摇头,道:“《道德经》和苏老师念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