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盛世美名扬-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这就是他李家的惩罚,想当年,太上皇就是因为兵戈过多,才导致三弟李玄霸受天降神罚,天生失智,一直如孩童一般。
    若是李方晨知道,他离开长安最大的阻碍,并不是因为他惹怒了李世民,而是因为一个本不该存在的病症,怕不得气死。
    当初因为战后综合征,导致他经常会失去控制,这才被御医认作癔症。
    黑了心的雇佣兵,除了队友皆可杀。
    老幼病残在他眼中没有任何区别,心中仅有的挣扎才是他最大的阻碍。
    后来他想放下过去,融入大唐,才导致个人心态失衡,导致失控。
    “陛下,臣妾认为,不如先依钰儿的意思!”
    “观音婢,你是说?”
    “暂且将他安置在六部中,年后令他成婚,臣妾还就不信了,他当真舍得!”
    成婚?
    李承乾嘴角一抽,母后这是打算美人计勾住二弟吗?
    可他更希望二弟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啊!
    “父皇,母后,儿臣以为,不如给二弟派到洛阳?免去长安纷扰,洛阳有蒋国公一家坐镇,二弟也算有人照料。”
    “不妥!”
    话落,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同时出声反驳。
    在他们看来,秦王离开长安,就等同于离开大唐。
    越是回想当初那个新入长安的李方晨,越是害怕他离去。
    别忘了,当初李方晨就曾对两人讲过无数次,自己要离开大唐,周游天下。
    “儿臣”
    “闭嘴!”
    李世民觉得,李承乾就是来捣乱的,给钰儿放出去,这不是自找苦吃?
    长孙无垢更是阴冷道:“你很希望钰儿离开不成?”
    “儿臣不敢!”
    李承乾赶忙闭嘴,再聊下去,怕是父皇母后认为他在排除异己了。
    “接下来,把他交给臣妾,臣妾有办法对付这个臭小子!”
    李承乾打了个哆嗦,母后亲自出马,二弟自求多福吧。
    要是父皇当面,李承乾还能多嘴几句,大不了罚入东宫,半年不可出入。
    可是对面母后,拳头打棉花,根本使不上劲。

第三百四十七章 革户变法(一)
    宿醉中清醒,李方晨捂着脑袋,脸色十分难看。
    “来人,殿下醒了,快上茶!”
    随手接过漱口,李方晨迫使自己保持清醒,同时开始思考昨天都做了些什么。
    “感觉我当真是自寻死路。”
    苦笑着不知该如何是好,很明显他在为昨天之事后悔。
    不过心中略有愧疚而已,很快就调整好心态,起床更衣。
    照镜子时,忍不住挠了挠后脑,昨日听到李世民给他定在户部后,竟然失态了。
    这心态失衡并非空穴来风。
    先不说查贪之事立功无赏,之前种种付出,也没见李世民有所表示。
    合着自己今后无论做了什么,在“他们”眼中都是理所应当不成?
    不能把别人的好意,当成习惯,更不能将别人的功勋,抹成空白。
    辛苦这么多年,他得到了什么?
    这才是李方晨真正想探寻的问题。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李方晨喝下一碗稀粥,乘马车赶至户部。
    早朝什么的,不去也罢!
    反正昨日刚跟老头子闹翻,自己上朝,不就是打自己的脸吗?
    百官今日朝堂上没有看到秦王身影,也是稀奇。
    李世民还有些顾虑,待散朝后让李承乾去秦王府看看,怕不是钰儿昨夜醉酒染上风寒,顾才不去上朝。
    李承乾赶至秦王府打听后,才知秦王已去户部赴任。
    户部经查,半数人贬官丢命,余下这些要么贪墨钱财不多,要么无愧于心。
    数十人与户部尚书王珪候在户部门外,看着面前秦王李方晨。
    “殿下辛劳,百姓万福!”
    李方晨心中微有暖意,纵使无缝无赏,有他们这番表态,自己先前劳累也是值得。
    “闲话少说,召集同僚,户部上下全部聚在一堂,本王要开会!”
    “开会?”
    虽不知何意,王珪还是照办,令所有人同去一室等候。
    不多时,李方晨迈步入其中,走到最前,回身面对群官。
    “户部规矩老旧,对大唐来说,已经成为了拖累,本王有意变法革新,户部上下必须遵从。尔等可有异议?”
    “无!”
    “王珪!”
    “老臣在!”
    “给本王讲讲,户部平日里都要做些什么,每一桩每一件,都不得错过。”
    “老臣明白,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国库、天下户籍、田赋、粮饷”
    李方晨听后,微微点头。
    不可否认,大唐的六部,与后世那些公司体制相同。
    尚书就等于做总经理的,其下还有大小管事。
    王珪能胜任尚书一职,绝非资历,更是他的本事。这户部管辖之事多有涉及,讲起来不见任何停顿磕绊。
    李方晨脑海中快速构建,按照王老头所言,户部可以划分为,总经理一人,其下还有四个部门经理,以及部门主管二十余人,最后才是最底层的官员,也就是户部的“公务员”。
    李方晨手指敲打着桌面,等到王珪说完后,先行开口道:“之前空下的位置,何时会有新官上任”
    满编一百九十余人,如今却有空位一百余个。
    王珪答:“殿下若需,三日便可。只是新官上任,才能稍显不足,无法让殿下大展身手。”
    说白了,就是新人一到,根本不能及时参加工作呗?
    需要岗前培训,以及岗位培训?
    既然如此,那就先将面前这些人完全动用起来,户部重新开始稳定运转之后,再做安排。
    “自今日起,尚书王珪、侍郎柳衣冉,各部主事由你两人管,出了事本王找你们!”
    “啊?”
    “本王还未说完,主事之下的官出了事,连带之责,由顶头上官主事认罚。同理,王珪和柳衣冉,你二人出了问题,本王有不可推卸之责!”
    “使不得!”
    王珪急忙道,秦王本就并非户部中人,怎能让殿下担责。
    李方晨拍案道:“本王说话,不容反对。接下来第二条,本王要你们将每日需做之事,全部记录在册,今日午时送至本王面前,任何人不得有误。官职无论大小,必须书写清楚,户部不养闲人!”
    众官员面面相窥,很是诧异,将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记录在册,交给秦王殿下?
    王珪皱眉道:“等什么,还不快去!”
    李方晨拍掌笑道:“正是如此,午时之前,若不交出,本王准他辞官归乡。”
    户部官吏全部散去,一个个面色略急。
    如度支、金部等户部中的小分支,大多有两到三个主事,他们每日要做的事物也大致相同。
    若是不写清楚,怕秦王非得给他们贬为庶民。
    “柳衣冉,给本王泡茶!”
    王珪和柳衣冉两人就留在屋中,正打算动笔。
    听得秦王话语,柳衣冉赶忙起身泡茶。
    李方晨身子后倾,双腿往桌上一搭,就着茶水,时不时喝上一口,很是洒脱。
    柳衣冉略显呆滞,不知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方晨瞄了他一眼,冷不丁喝道:“还不快去干事!”
    “是,下臣明白了。”
    一朝老儒,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王珪,此刻却心中很是紧张。
    手中毛笔略显颤抖,将户部尚书每日要做之事全部记在纸上,交给秦王殿下。
    这竟然让他有一种当初求学时,写文给先生的紧迫感。
    秦王殿下在考察众人文笔吗?
    大多数官员额头冷汗不断,心中暗自猜测。
    哪怕柳衣冉都有这种想法,执笔时脑中不断转动,寻妙语连珠,写文章如五彩之溪,看后让人欣喜而不厌恶。
    这其中倒还有些个官员,殿下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度过,每个人都在抓紧时间。
    李方晨却是眯着眼,让旁人根本猜不透他究竟想做些什么。
    秋日尚有蚊虫,耳旁嬉闹,让人不得安宁。
    李方晨好不容易进入梦乡,很快就被这股烦躁之意饶了清梦。
    睁眼时,外面阳光正好,怕是已经有两个时辰。
    “殿下”
    身旁围着一大群户部官员,一个个面带谄笑,很是让人恶寒。
    正起身子,将那摞纸摆在面前。
    一个接一个开始看,这其中含糊其辞,竟是浮躁辞华,让李方晨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看过一眼便弃在一旁,余下那些个大多如此。
    越看李方晨脸色越难看,这种情绪更是影响到了在场众人,后背冷汗不断。
    许久后,全部看完,李方晨喝道:“鲁观,田尧一,章德仇!”
    三人从列中走出,脸上很是平淡,其余官员很是惊奇,他们三个便是之前并未随波逐流,写明自身所做之事的官员。
    “你们不错,且站在一旁。”
    李方晨对着三人冰冷地脸上露出一丝宽慰,让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余下那些,李方晨看都没看,“全部重写,不然都给本王滚蛋!”

第三百四十八章 革户变法(二)
    老臣王珪,此番也有些脸红,指着那三人所写之内容道:“殿下能否借老臣一观?”
    李方晨没有拒绝,反而耐心给王珪解释道:“王尚书,本王说得很清楚,本王要知道你们整日都做些什么,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所以才会让你们全部记录下来。本王不是来评字论书的,字再好与户部无半分关系,文再妙也不能让户部遍地生财!”
    话说的很清楚,王珪心中明悟,秦王殿下什么好文章没看过,要来考校户部官员的文才,怕不是疯了。
    “如此,还请殿下稍等,老臣这就去重写。”
    “我等也是,请殿下赎罪!”
    “殿下赎罪,下臣这边去重写!”
    第二次交上来的文章,都是干货,让李方晨省心不少。看样子不全是废物,或者说,都有些本事。
    六部换做后世的称呼,户部为财政部、礼部为外交部、兵部为国防部、刑部为司法部、吏部为人社局、工部为科学院。
    柳衣冉身为户部侍郎,户部三把手,日常便是审查各主事交出的折子,巡查户部各分支,不定时敲打其他官员。
    主事们,属于中坚力量,不同于尚书和侍郎的动笔动嘴,他们更多偏向动手动脑。
    如看守国库的金部,共有四名主事,十六位官臣。
    每日进库多少钱财,必须记录,四方审查方才通过。
    负责将钱财送入国库之人,出来后,还要接受旁人的搜查,绝不允许从国库中私自携带钱财以谋私利。
    除此之外,还有民部管的仓储,粮仓亦为国家大事,不容出错。
    再往下的官员,完全变成了手脚,如果尚书和侍郎是大脑,那么主事们就是五脏六腑,余下的官员是四肢。
    缺一部分,都不算完整。
    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其中牵扯甚广,有几处缺人,根本无法开展正常“工作”。
    李方晨道:“去跟吏部要人,本王要三十名识文断字,会算筹的官员!”
    之前认为,这么多人肯定有些臃肿,哪怕裁人也不怕。
    可是看完了他们的工作后,李方晨头皮发麻。
    累吗?杂吗?乱吗?
    真不是说笑,光是每年筹算各地每年赋税,都得耗费众人两月光景。
    总的来说,结构框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必须用人来填补细节。
    王珪略显犹豫,急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