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盛世美名扬-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的来说,结构框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必须用人来填补细节。
    王珪略显犹豫,急忙道:“殿下,三十人会不会太多了些?”
    “多吗?不多吧?这点人都拿不出来,吏部尚书杜淹是干什么吃的?”
    吏部主管人才提拔分配之事,许多科举、举荐出来的官员。因为其本身并无出彩之处,大多会被分在吏部,然后由吏部统一分给其余六部。
    王珪领着秦王令,跑到吏部之中,对着吏部尚书杜淹的喊道:“秦王殿下令,户部需要懂筹算的官员三十名,给你半个时辰!”
    杜淹面露苦涩,“什么?王尚书,我上哪给你找三十个懂筹算的官?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先给你十人,你跟殿下打个商量,多给我点时间可好?三天,我只要三天!”
    王珪摇头,“杜尚书,你也别为难老夫,殿下说三十个那就是三十个,少一个都不成!”
    被逼无奈,杜淹先将吏部中现有的官员召集起来,从中挑出一十三人,这其中还包括了吏部本职的官员,接下来他们都将变成户部官员。
    废了好半天功夫又找来十二人,这其中有吏部主事五人,因为懂得筹算,都被拉去充数。
    还有空缺,杜淹也是实在没了办法,“王尚书,您老也知道,这前些日子殿下做了些什么,要不然咱去大理寺将一些罪孽轻的人捞出来?”
    王珪看着杜淹发愁的模样,心知吏部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用秦王殿下的话来讲,那就是完全没有人才储备计划,有人就安排,没人就放假。
    “罢了,老夫回去给你求个情吧。”
    杜淹上前拉住王珪,“我与你同去。”
    “你要作甚?”
    “请罪!”
    “少来,殿下不会吃人,你怕什么?”
    “王老尚书,我真是怕啊!万一殿下恼怒,我又该如何?还不如当面说清,让我安心。”
    两人搭伴,领着二十多人回返户部。
    入屋后,却见所有人都在忙碌,李方晨依旧靠在椅子上保持着懒散。
    “殿下!”
    抬头一眼,王老头回来了,该是人够了。
    怎么着?去一趟,连吏部尚书也给带回来了?吏部这么缺人的吗?
    “臣,吏部杜淹,见过秦王殿下。”
    “免了。”
    王珪进言道:“殿下,吏部会筹算者,不过二十,达不到三十之数。”
    李方晨略显不耐,“三十个都拿不出来?怎么回事?”
    杜淹急忙辩解,“之前朝中会筹算的官者,大多都在户部。只是殿下之前”
    “你的意思是,本王之前抓错了?”
    “不不是!”
    “罢了,你会筹算否?”
    “略懂。”
    “那你也留下,本王有事让你相助。”
    杜淹呆滞,本想着过来告罪一声,结果自己也被“征用”了?
    “所有人,都靠过来!”
    无论新老官员,全部聚在李方晨面前。
    看着众人,李方晨指向屋外“天黑之前,算出账册中国库存银几何,粮草几多!”
    “殿下,这”
    虽有记账,有贪墨之事发生,加上账册本就凌乱,不好清算。
    李方晨又闭上了眼睛,“本王不问你们怎么做,本王只要知道结果!”
    这一刻,吏部尚书杜淹都不得清闲,被王珪拉着,与其他人一同进入了紧张而又“刺激”的筹算之中。
    算盘声响彻户部,甚至传到了户部之外。
    外人经过很是好奇,“难道各州府的赋税已经送到不成?怎得户部今年这么早就开始了筹算?”
    时至夜深,众人还未忙完。
    余光瞄见,秦王殿下依旧靠在座椅上,也不敢提归家之事。
    过了许久,柳衣冉擦去额头汗水,上前禀报。
    “启禀殿下,查清楚了,库中该有钱财一千八百六十七万贯,粮六万四百五十三担!”
    李方晨眯着眼打了个哈欠,起身道:“今日就此散去,明日开库查!”
    光是账册中的这点东西,就让他们百余人算了一下午时间,明天还得开国库细查。
    柳衣冉真想叫苦,奈何秦王根本不听,在知道他们算完了帐册后,起身离开户部。

第三百四十九章 革户变法(三)
    户部上下,风气全变。
    第一日查账,第二日又开始查库。六部中最忙碌的就是户部。
    满朝文武都有好奇,不知秦王殿下到底要做什么。
    李承乾被李世民召入宫中问话,“你可知钰儿此意究竟为何?”
    李承乾道:“贪墨之事在前,库中所存必有出入,二弟这是打算重录库中钱粮。”
    李世民点头赞同,继续问道:“还有呢?”
    李承乾摇头,“暂且不知,要等二弟接下来的动作。”
    户部人不够,吏部过来凑。
    李方晨根本没给杜淹拒绝的机会,除了些许必须留存的官员外,其余吏部官者,全被李方晨拉过来帮忙。
    一框框的金银钱财称重,一担担的精粮搬运。
    不查还好,一查真出了问题。
    长安粮库中,新粮在前,陈粮在后,还有许多,已经烂掉了,根本没法食用。
    粮仓中,还有鼠影。
    李方晨火力全开,让王珪去跟朝堂请命,十六卫中左骁卫排出千人队。
    搬粮、灭鼠,净仓,一干就是七日。
    等到对方离开后,李方晨命令人将陈粮摆在前,新粮摆在后,还派人每日巡检。
    巡检小吏,提早立下规矩,贪者连累家人。
    重新封仓,仓中粮草也有了一个全新的数字。
    三万一十七担,说白了,碰到一个灾年,都不够赈灾的!
    长安周边还有粮仓无数,这些安排人去细查就好,发现问题,当地官员追责,没有问题,当地官员保下一条性命。
    国库中最麻烦的,不仅仅是那些金银铜贯的称重筹算,这其中还有他国送来的宝物。
    重新清查礼单,整理各国所送重礼,又浪费了两日。
    这一段时间,户部加上吏部的官员们,就好像变成了兵将。
    跟随着秦王殿下四处作战,每一处看似高俊无比的“大山”,最后都会臣服在他们的脚下。
    当最后一件宝物核对完之后,李方晨露出笑意,“诸位辛苦了,今日本王府中设宴,诸位谁都不能缺席!”
    先不说之前粮仓之事,光凭着秦王这一句话,众官员疲惫的面容上终于出现一丝笑容。
    他们这算是,等到了殿下的认同吗?
    更有甚至当即笑出声,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那平日里一提就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沉重无比的活计,如今竟然真的做完了,而且做得很好。
    秦王府吃宴,本来还有些许拘谨,担心自己失礼惹得殿下不喜。等他们真到了府上之后,才发现这时的秦王与在户部时完全不同。
    平易待人,不见任何怒色,让人如沐春风。
    “王尚书、杜尚书辛苦了。尤其是杜尚书,还有诸位吏部的同僚们!本王,敬各位一杯!”
    “谢殿下,殿下请!”
    酒过三巡,其中有人泣声,看样子这几日高压工作,根本不曾体会过,如今的他们,竟然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快感。
    明日,王珪要上奏秉明圣人,国库和仓储,都有漏洞。
    有先前抓下的一大批官员,在场所有人都很清楚,这次他们最多挨骂,并不会丢官。
    谁都不曾想到,平日里认为没事的国库,早就变成了漏洞百出的存在。
    前一段时间的筹算根本对不上,重新书写的账册上,国库有银一千一百六十七万贯,比之前整整少了七百多万贯,陈年旧账查都差不清楚。
    而仓储最为麻烦,万担精粮变恶臭,竟没人发现。
    跟在秦王身边,他们不用去伪装平日里官场上的虚伪。
    该怒就怒,该笑就笑,真实做人,更多了几分洒脱。
    户部会受罚吗?
    如果会,他们也不怕。
    时至今日,他们有什么可怕的?
    就像殿下所说的那般,“无愧于心,无愧于民。为官者,当造福一方,为祸者,必将受万民唾沫,致使家门千年无光,万年无碑。”
    李方晨再次举杯,“明日等王尚书下朝后,本王再做安排,到时还请诸位不要让本王难看。待得中元节时,本王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为大唐,为万民,干!”
    此刻,不用李方晨说,他们也会跟着秦王继续干下去。
    “你想做一时的名臣,还是做一世的废物?”
    “你可曾记起,当初你为何苦读十年,登科为官?”
    不仅仅源自于秦王殿下的醒世明言,更因为他们从小所学的儒家风骨,唐人傲气!
    有时熬到深夜,无法归家时,他们的目光就会放在一旁陪着他们一同努力的秦王殿下身上。
    “开玩笑,你们都不能走,本王凭什么先离开!”
    “饿了吧?本王派人从德善楼买来的饭菜,先吃过再说”
    “累了就早点回家休息,本王准你们休沐一日!”
    用真心换真心,又或者是用行动去表明心态。之前的高傲,如今的善待,秦王用实际行动,让众人明白了他的性格。
    时间相处的越久,秦王待人就越亲厚,只要不犯错,一切都显得无比美好。
    秦王是个好榜样,他的一言一行,早已成为长安无数文人墨客追捧的存在,他的事迹更是不断在坊间流传。
    李方晨想要掌控一个户部,实在太简单不过。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李方晨是头狼,他的手下,就不可能出现羊!
    朝会上,王珪将这一段时间户部所有人辛勤的“汗水”,变做折子里的玄妙文字,将秦王殿下仁义和理智,变做口中不断吐出的朗朗之音。
    李世民听后,一成欣喜一成感慨,还有八成的惊惧。
    “朕的国库,竟已经破败至此?”
    话说的有些夸张,相比与几年前,大唐国库完全是富得流油好吧。
    可如今的国库,就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被人钻了空子。
    李世民虽然生气,但并没有任何追责,甚至不曾惩罚户部任何一名官员。
    之前的种种罪责,已经有人背负,如今他们只要做好,李世民绝不吝啬夸赞与嘉赏。
    看着李世民面色平静,并未因那些事情发生变化,王珪松下一口气,同时又掏出一封折子呈上。
    并未朗读,百官也不知折子里说的是什么。
    李世民看后,略显不满,“朕会考虑,你且退下。”
    “是!”
    带着忐忑的心情,重返户部,李方晨早就等候多时。
    “接下来,我们重定户部规矩,确立每一位官员该做什么,要做什么,以及他每日的公务、和每月功绩!”
    说白了,他要做独属于户部的绩效考核方案和人员管理办法。
    能者上,庸者下,这是万古不变的至理名言,李方晨要凭借一己之力让整个户部焕然一新。
    这种等同于重立律法的事情,自然也引起了李世民的再度关注。
    三日后,一个名为《户部官员行动守则》的折子,呈现在李世民面前。
    没有任何犹豫,李世民大手一挥,“准!”
    紧随其后的,却是让李世民彻底打开了眼界。
    如《户部官员管理条例》、《户部官员三不犯原则》、《户部官员晋升机制》、《户部官员惩罚措施》
    足有十余本,李世民视作珍宝,打算六部通用,却被王珪制止。
    “陛下,这是户部的,不是六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