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恢复原来的职司,让整个京城恢复如初。”

    对于这样严谨的安排,崇祯也冷静的认为是老成谋国之举。

    看看耐心听着的崇祯,赵兴再次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请秦夫人带兵,去武清一面守卫一面休整,而将洪承畴的人马解放出来,交给臣。臣带着他们到外面,相机或偷袭建奴,或劫杀他们抢掠的分散队伍。如此,外面安心休整准备,我让建奴一日三惊。此消彼长间,为我们以后的反攻做好准备。”

    对于这样的详细的,自甘风险的计划,满桂和秦夫人双双赞同。崇祯虽然依旧有些失望,但想有人做,总比没有人做强,最终道:“爱卿计划周详可行,那就辛苦三位爱卿了。”

    三人躬身谦让。

    崇祯关切的询问:“此去,可有什么详细的计划?”

    赵兴直接摇头:“没有计划,总是一个随机应变罢了。”

    没有计划,那是瞎说,其实这个计划早在出山西的时候就有了,只是被崇祯打乱了罢了。但现在自己却不能说,一个是这个时代的军事保密工作就像是漏勺一样的不靠谱。再一个,现在自己已经树敌很多了。就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为了铲除自己这个死敌,将自己直接卖给皇太极,来个借刀杀人是绝对可能的。这事,他们干出来了。

    崇祯对赵兴道:“爱卿肩上的担子最重,外出野战对敌凶险无比啊。”

    赵兴严肃道:“为国为君,何惧凶险?”然后轻松一笑:“臣去,本着就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搔扰敌人为第一目的,不一定真的能杀伤多少敌人,就是要闹他皇太极一个鸡飞狗跳,我要让他睡觉都得给我站着,最终让他精疲力尽。到时候,我们以养精蓄锐的强军,对疲惫之师,嘿嘿,皇太极来了是好好的,可这就回不去了。”

 第257章 东林聚会

    就在崇祯和赵兴以及几个勋贵国公召开跑题会议之后的晚上,做为东林党部的京城首善书院,东林魁首周庭儒,也召开了一场东林政务会议,在京的东林官员悉数到场,以应对眼前严峻的局面。

    当然,他们眼中的严峻局面,不是建奴城外呼啸来去,而是他们眼中的党争故事。

    东林领袖,再东林刚刚形成的时候,是以真君子,真学问平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林魁首是以谁官大论了。现在名义上的东林魁首的内阁首辅黄爌老了,而且那个家伙对本党还不怎么偏袒,所以人望不高。现在,去职致仕以成定局,而头年在和温体仁钱谦益内斗胜利的周庭儒入阁了,所以,现在东林里,除了黄爌外就周庭儒官大,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现在的东林魁首了。

    座落在宣武门内的首善书院,是江南士绅捐款兴建的,在阉党时候三次废除,但崇祯元年再次恢复,黄爌亲自提的匾额。如此,首善书院再次成为天下士子谈论时政的主要场所,自然也就是东林的党部了。

    周庭儒看了下众人,这里,温体仁没来,钱谦益没来,当然和他们一派的官员也都没来。这并不是好现象,只能说明,东林党人内部的派系斗争更加激烈了。为此,周庭儒在心中暗暗的决定,必须将这两个搅屎棍打倒,否则自己的位置不保,祸患无穷。

    先放下这些,还是说说眼前吧。

    咳嗽一声,原先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众人,就一个个正襟危坐,等待着魁首的发言。

    “经过阉党一案,我们彻底的清除了阉党,让我们的君子大贤,纷纷进入了朝堂,即将实现我们的正气盈朝,用君子作风这里这个国家的理念大行其道。但是,现在却出现了变数,那就是奸佞小人,再一次上蹿下跳,蛊惑圣心,这一点我们必须警惕。”

    对于这样的提议,大家并没有感觉到惊讶,倒是感觉到兴奋。

    夸夸其谈者,最喜欢的,也是最能展现自己存在感的,那就是挑起话题进行争论。这样的表现就在于,有话题要争论,没有话题创造话题也要争论。表现在酒桌饭局上,是意见的标新立异。而表现在党派上,那就是党争,偏执的固执的为反对而反对的党争。同意我建议的,必须全力维持呵护,不同意我建议,必须给予坚决的打倒,再踏上亿万只脚,最好是肉体消灭。

    而当这个世界完全是一个声音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所以,必须找到新的分歧的话题,继续进行辩论,继续进行残酷的斗争。就好像美丽国,当成为世界霸主,环顾四周没有敌手的时候,那是多么的寂寞。好吧,疫情来了,戴口罩与不戴口罩,其实是随着环境决定的,但这完全可以上升为政治,那我们就斗一斗吧。

    周庭儒看着下面开始跃跃欲试的同党,更确切的说,是同党中的同派那种再次激发出来的高昂斗志,很是满意。

    号称一辈子的庶吉士姚希孟愤恨的道:“赵兴,奸佞小人,幸进之臣,必须给予铲除,否则国无宁日。”

    姚希孟刚出生父亲就去世了,由寡母文氏一手抚养成人。母亲又对他寄寓了很大的希望。后来他和舅父文震孟一起念书,在当时都负有盛名。姚希孟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改庶吉士。结果这一做,就一直做到了现在,被天下人称为一辈子的庶吉士。

    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已经到了六十,却依旧没有被选官的希望。阉党逆案,因为眼界过高,嫌弃给他的官爵太小,错失了良机。然而这次,赵兴打倒了三个,又空缺出来三个重要的岗位,结果赵兴却鼓动勋贵集团,抢占了这三个位置,让他继续凉下去。

    人生还有多长时间?如果再不争取上位,这辈子就真的凉了。所以他对赵兴恨的是咬牙切齿。

    周庭儒当然理解这位老庶吉士的心情,放在谁那里都是如此,名义上是皇上的近臣,内阁的储备人才。但从万历到天启,到现在的崇祯,三代皇帝的内臣,却总是缺少这最后的一脚,放在谁身上都感觉到憋屈。这次,由赵兴弄出来的三个重要岗位的缺额,却又被赵兴给填补了,怎么能让他心里平衡?

    但周庭儒却眼光深邃的摇头:“姚老此言差矣,什么事都要抓住要害,赵兴不过是一个人的提线木偶,挑梁小丑罢了,皮毛而已。未来给我们最大的危机,是那位,是被勋贵集团支持的那位。”

    虽然崇祯是年轻的皇帝,毛孩子一个,但毕竟纲常礼教在那里,嘴皮子上的尊重还是必须的,所以东林党人,都以那位代替,大家心知肚明。

    一提到勋贵集团,大家有些莫名其妙。在所有人的眼中,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皇帝利用那一次战争,将勋贵集团一网打尽,他们的后代,不过是继承了一个虚名,成为这个大明帝国光鲜亮丽的一道人形布景之外,也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具有三代从龙之功,唯一炙手可热的异类英国公,也在这一次战争中,被自己这一群人逼死了。继任的张之及,原先不过是一个市井纨绔,早就没有了他的祖先那种能力荣光。虽然大家同意让他继承他爹的爵位官职,依旧掌握兵权,但不过是大家为下一场战争牺牲的对象,背锅的。在朝堂上,再也没有了一点的影响力。

    要说东林未来最大的威胁,是勋贵集团,大家却有些不以为然。和这样的人斗,不能有一点实际的利益收获,没劲的很。

    周廷儒面对这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微微冷笑:“前几日,皇上召见了几位国公,当然也有赵兴,在集英殿的东暖阁,召开了一个短小的会议。然而就是这个会议,皇上接受了几个国公的提议。而正是这个提议,将会深远的影响整个政局的走向,对我们这些君子官员,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危机。”

    所有的人不知道内情,于是就一起伸出脑袋询问:“内容如何?”

    周庭儒就一字一句的道:“勋贵们突然提出,请皇上开恩科。”

    姚希孟纳闷的询问:“这是好事,恩科一开,会有更多的江南才俊步入朝堂,这怎么就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危机呢?”

    周庭儒看着这个才高八斗,学识渊博的姚希孟,心中冷笑,就冲你这一句话,就不冤枉你一辈子名望尊崇,却没机会做官的一辈子庶吉士的称号了——蠢。

 第258章 包藏祸心

    周庭儒面色阴沉的道:“这次恩科,只对北方开设,而且规定,只考策论,不考八股。”

    就这一句话,立刻让所有的人都倒吸冷气,就好像这大堂上,盘着的是满地毒蛇。

    右督御史陈余廷站出痛心疾首道:“朝廷出了奸佞啦,出了祸乱圣心的小人啦,吾辈当拼死与其周旋。”

    他的大声疾呼立刻得到了满堂的响应。看到自己的人望如此高,陈余廷不由得洋洋得意。

    崇祯元年,陈余廷与郑三俊负责京察,当时记载是尽去诸不肖者,说人话就是将不是东林的官员一律差评,狠是提携了一批同党者,成为他们的恩师,在东林里风评甚高。所以,在崇祯二年内阁调整时候,和周庭儒,温体仁争夺阁臣,成为周庭儒温体仁后,东林第三个派系。最终失败后,他是逢周温必反,抢话题出风头,那是随时的不遗余力。

    面对陈余廷的出风头抢话题,周庭儒当时不悦,冷冷道:“朝廷出了奸佞小人不假,但打倒了奸佞就能改变了这次恩科吗?”

    陈余廷就噎了一下。因为周庭儒说的对。

    开恩科,是为了庆贺皇家盛世,比如皇后万寿啊,降下龙子啊,册立太子啊,这个和朝廷无关。

    也正是和朝廷无关,所以至于怎么开,什么内容朝臣也干涉不着。比如从宋到现在,就出现过几次考制科,当初苏轼就是从制科出身,一篇策论动天下,大科学家宋应星就是其中的翘楚。

    周庭儒看到自己的这个竞争对手吃瘪,当下心中欢喜,于是继续显示自己的高瞻远瞩:“皇上开恩科,我们阻止不了,恩科取士北方,我们当然也没有借口阻止。但我们却可以让这些恩科的进士永远做冷板凳,让他们在翰林院一呆到老。”

    这才是整人的最高境界,满堂同党一起高呼绝妙。

    “只要大家在选官的时候,保持警惕,凡是恩科出身的,一定不予举荐,一定全力反对,御史严查其瑕疵,在考评上,就让他们没有机会,也就不会抢占我们满朝君子的席位,也就是了。”周庭儒信心满满的决定。

    陈余廷却嗤声冷笑:“我们不举荐,但有人会举荐,京查每年一换人,自然有人会给予好评,你如何能阻挡恩科进士上升?真的是痴心妄想。”

    这次,倒是陈余廷将周庭儒噎了一下。当时他的提议引动大堂再次争吵一片。

    这时候陈余廷张开双臂高呼:“诸位同僚,请静一静,且听本官办法。”

    听到这话,满堂惊讶。东林君子,何时有过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啦,不是可以提问题,但绝对不解决问题吗?这岂不是出了鬼了吗?

    陈余廷得意笑道:“皇帝之所以出恩科意思,还取北人,不过是想让北人入朝与我东林君子为难。但北人加入朝堂,还不是壮大了勋贵集团,只要我们铲除了尸位素餐的勋贵,让我们东林君子站满朝堂,不就一劳永逸了吗?”

    新任礼部尚书钱龙锡鼓掌叫好:“陈大人果然高瞻远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