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说的,就是直接告诉孙传庭,你不要以为赵兴当初举荐你,你就是他的人,赵兴这家伙黑着呢,你要敢乱说乱动,他当时就能杀了你。这是几个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牙缝塞的,也太次果果了吧。
孙传庭却坦然道:“孙师傅多虑了,下官已经和洪大人以及赵大人商量过了,其实,我三边和山西巡抚,在职权上,很大的地方是重叠的。”
孙承宗点头:“这也是为了搞制衡,防备的就是山西巡抚或者三边总督一家独大,最终尾大不掉。”都是自己家人,有话就直来直去的,没必要拐弯子。
孙传庭给孙承宗施礼:“孙师傅所言是理,所以,赵大人劝我和洪大人,将叠加的扯开。”
当时崇祯和孙承宗闻听,当时大惊,赵兴,你滴,要拆分这辛辛苦苦弄出来的互相扯后腿的事,是什么意思?
孙传庭继续道:“既然叠加没有必要,所以,洪大人放弃管军,交给我平乱剿匪,我将治理地方之权交给洪大人,如此,我们心无旁骛专一做事,定能比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高效的多。而巡盐御史衙门,暂时委托锦衣卫镇抚司代管,我不过是挂个名声,到时候,洪大人不配合我安置好归降的流寇杆子,我骂他娘,赵兴敢不按时提供军饷钱粮,我就带入打上门明抢。”
洪承畴接口:“你要敢不为国上心,本官就断你粮和兵源。”
赵兴嘿嘿冷笑:“你让我看着不顺眼,直接断钱,我饿不死你。”
这么不好笑的笑话,却换来了满屋子的哄堂大笑,大家显得格外轻松起来。
崇祯和孙承宗感激的看了眼赵兴,因为这些劝两个人互相放弃一部分权利,是真心的为朝廷好啊。
但赵兴和两个人也说的明白,西北的权利层层叠加,在布政使的上面加各地巡抚,在巡抚的上面,又弄出个三边总督,宣大总督,在他们的脑袋上面,又安置一个山西巡抚,就是防止一方独大。因为西北民风太过彪悍,总是让朝廷不放心。两个人在管辖责权利上这么纠缠不清,不是好是,是未来的祸事,只有交出一部分权利,才能高效做事,同时也能让朝廷安心。
这下好了,朝廷一直担心和解决不了的事情,不过插进个第三方锦衣卫,就这么轻松的解决了,山西巡抚安心治理地方,这样一来山西巡抚就没了藩镇的机会。一旦洪承畴有异心,其实都不用孙传庭灭了他,只要朝廷派个锦衣卫缇骑,就能让没有一兵一卒的洪承畴乖乖授首。安心民政的洪承畴,让地方不产生或者少产生流民,等于断绝了西北流寇的根。而孙传庭一心治军,专心围剿流寇,然后赵兴和洪承畴掐住孙传庭的脖子,让他不能作乱。如此三家各行其事,又能互相制约,在政治层面,西北大事定啦。
他们这时候只看到了好的一面,但万一这三个人穿了一条裤子呢?有钱,又有兵,更有地盘百姓,那后果你就嘿嘿嘿吧。
第310章 崇祯的脸面
“孙师傅,你是朕的老师,虽然朕知道您年迈,但辽东的烂摊子,还得您去收拾啊,也只有您才能收拾,所以,还得辛苦您老操劳,朕这里先谢谢啦。”
孙承宗站起来,感动的施礼:“有皇上这句话,便是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了。”
这时候崇祯面向满桂:“朕封你的辽东经略,担子重啊,不但要收拢关宁铁骑之心,更应该为国所用,不能再让建奴打到我们京城来了,这很没面子的。”
满桂信誓旦旦的保证:“但凡有臣一日在辽东,就保证建奴再也看不到巍峨的永定门。”
这时候,赵兴难得的插了句:“孙师傅,满大人,筑磊死守,不但耗费了国朝巨大的钱粮,而且太过保守了,正所谓,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出击,只有掌握主动,才能让敌人疲于应付无力他顾,反之亦然。”
对于赵兴再次的旧事重提蓟州对孙承宗的批评,孙师傅陷入沉思,满桂深以为然,崇祯大加赞赏。
这倒不是崇祯懂得赵兴的理论,而是赵兴的办法能让自己省钱,现在的崇祯对钱敏感。再他的思维里,凡是能给自己省钱的,都是真理,都是忠臣。
赵兴看着跃跃欲试的满桂,他还真怕这个好战分子莽撞行事,于是小心提醒:“这次皇太极虽然元气大伤,但不要以为三五年内就没有了继续进攻的能力。要知道,建奴是全民皆兵的,十三四岁的孩子,就能上阵杀敌。而据我的锦衣卫坐探回报,皇太极回了辽东之后,准备全力整编出蒙古八旗,再整顿辽东汉人,组建汉八旗,如此一来,他的军力不落反升,当心啊。”
听到这个消息,满屋子的人都大吃一惊:“此消息可确实?”
赵兴痛苦的道:“这次建奴入寇,虽然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但却探出了大明外强中干的实情。他们对下次入寇已经跃跃欲试,所以,他们开始整军精武,准备下场的战争,大家不得不防啊。”
这下,这刚刚恢复愉悦的气氛,再次被打破了,气氛再次变得沉重了起来。
“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崇祯坐不住了,开始在地中间焦急的踱步。
赵兴趁势提出:“请万岁下旨,重开东江镇,命令毛有德为帅,再次成为后金的后患,与辽西成为犄角,下次皇太极再敢进兵关内,让毛家兄弟掏他的老窝。”
崇祯站住,然后看了一眼赵兴,点头道:“此是正法。但袁逆擅杀毛帅,而毛家三兄弟多次上书为毛帅复名,言语里多有戾气不平,朕恐怕一旦让他们掌军,会发生不忍言之事啊。”
袁崇焕被剐,毛家三义子,就是后来的三顺王,就一起多次上书给崇祯,请为义父正名。为此,三兄弟还特意写的是血书。
但一来是崇祯放不下面子,二来,就是上书中那种戾气不平,让崇祯感觉很难受,不舒服,所以就压着不放。
赵兴为了完成毛文龙的嘱托,也是为了明年毛有德毛仲明两人叛乱山东,未来没有三顺王,他必须要居中调和。
所以站出来道:“袁崇焕杀了毛帅之后,皮岛等地原先东江镇将士已经散了心了,才有这次皮岛将士坐视不出。但只要恢复东江镇,让三义子为帅,就可再聚人心,又可为辽西牵制敌人,让皇太极不敢再次入寇京师。”
孙承宗点头:“这是最正确的办法,但三义子对袁逆杀了毛帅大有怨言,一旦让他们成军,正如皇上所虑啊。”
赵兴笑道:“当初袁崇焕为了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擅杀毛帅,自毁长城,那是他的罪。后来皇上为袁崇焕背书,其实是被袁崇焕蛊惑蒙蔽。正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下士)时,不正是如此吗?同时皇上也是从大局考虑吗。”
赵兴递上的这个坡,正说到了崇祯的心里,当时拍手:“对对对,赵爱卿说的对极了。”然后故意感慨:“还是赵爱卿懂得朕心啊。”
“三义子,都背负着和后金灭族的血海深仇,他们是不会投降后金的,东江镇之兵,哪一个不是和后金苦大仇深?即便他们想投降,将士们也不会跟着投降的。”
后来投降满清,那都是朝廷的那帮官员给逼的。先有崇祯坚决不同意给毛文龙平反,再有朝堂大佬步步紧逼,又有山东大小官吏层层压迫,带着为义父复仇绝无的心情,才不得不叛出山东,投降了满清。
而现在赵兴所做所为,这一点大家都点头赞同。
“而三义子对毛文龙的忠诚已经不能用父子可比的了,所以,臣心思黑暗,请封毛帅之子毛承斗为东江镇总兵官。但毛承斗年幼,为体现皇恩浩荡,请皇上在京城赏赐田宅,接毛帅发妻张氏妾田氏在京培养毛承斗。”
之所以赵兴有这样信心,只要捏住毛文龙家属,就能拿捏住三人,身体在历史的结局上获知的。
真为义父复仇,才甘心投降杀了他们全族的敌人,可见三人对毛文龙忠心到了什么地步。同时,当三人被封三顺王的时候,几次请毛承斗跟着他们享福,为此,不惜甘心上书顺治,愿将自己的王爷爵位,转让给毛承斗,这就不是忠心能形容了。但毛承斗有骨气,最终为了摆脱三人的一片真心,披发入山,最终不知所踪,全了自己的骨气。
但这时候赵兴这么说,其实是担着巨大的风险的,因为毛守义就握着刀子站在门口呢,这种明明白白的拿人人质的做法,如果毛守义反感,以他东北人的暴脾气,直接就能挥刀砍了他。
结果心虚的看向毛守义,所有的人都看向了毛守义。毛守义已经听明白了,他直接跪倒在门口,对赵兴磕头:“多谢大人良苦用心。”然后直言:“只要皇上为毛帅平反,善待我家小东家,我敢保证我家两伯父,兄弟毛可喜,绝不会做出背叛朝廷的事。”
有了这句话所有的人就都放心了,也解开了崇祯的担心猜忌。
之所以崇祯默认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最根本的是,毛文龙坚决不放家属在北京,不接受文臣太监监军,这是做为一个封疆武将最大的忌讳。
如果他们能接受将毛帅一家安置京城,崇祯还是可以按照赵兴的办法重建东江镇的。因为他也知道东江镇的巨大作用,尤其在赵兴汇报的皇太极贼心不死,更是建立蒙八旗,汉八旗的重大压力下,崇祯只得放下面子。
但真的让他明昭天下为毛文龙平反,还是有些下不来台。
看到崇祯这样的表情,赵兴只能继续和稀泥。:“臣请万岁给毛仲明等三人写一封家书,是家书。臣带着这份家书去山东,亲自面见三义子,向他们解说其中隐情前后。”
这样的安排非常周道,是家书,不是圣旨也不是手谕,如此,就在官面上,做为皇帝,就没有推翻先前为袁崇焕背书的圣旨,皇上就没有出尔反尔,但在人情安排上,上个人的关系给予了平反肯定。这不但能解决问题,还会拉近崇祯与三人的关系呢。
面对赵兴这样的热心担当,崇祯也不能再说什么了,于是,直接吩咐赵兴拿来纸笔,就在赵兴的家,亲自给三义子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就是当时被袁崇焕蒙蔽了,同时也是为大局考虑,才给袁崇焕背书了。
现在,朕准备重新开东江镇,以毛帅之子毛承斗为东江镇总兵,三人实际领兵,朕允许你们以个人的名义,为毛帅在家乡,在皮岛设立祠堂祭祀云云。
其实这样的安排,就等于是崇祯向三人认错了。如此既全了崇祯的面子,又安抚了三义子之心。
拿到了这封信,赵兴新中欢喜,历史,总算是明显的被自己拧转了,皇太极后两场入寇京畿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啦。大明这架烽烟滚滚冲向深渊的马车,只要崇祯不作死,总算是被自己踩死了刹车。而一旦洪承畴孙传庭再解决了西北,那么这架马车掉头他行的大局,就定了。
安排完这事,崇祯站了起来,开心的道:“短短半日,就办了这么多国家大事,而且还都能落实,这可比开一个月的朝会效力高多了,朕看来,下次有什么大事,干脆就在赵爱卿家谈吧。”
赵兴一个踉跄,你要死吗?你不能死,但我死定了。
第311章 围剿八大家的结果
重建东江镇,需要钱粮做基础,崇祯将这事交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