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说着,一群女孩子蓬头垢面的进来,对着毛仲明施礼:“伯伯,我们今日只要来半斗米,我们该死。”

    毛仲明没有责怪他她们,而是依次拥抱了一下:“难为你们了。”然后看到一个女孩腿上流血,蹲下身子一面给他擦拭包扎,一面安慰:“有多就多吃,没有就少吃,不必这么样。”

    这时候院门外一阵乱,几个男孩子抬着一个担架回来,这个女孩就扑上去呜呜痛哭:“毛海是为我打狗,被狗主人打成这样的。”

    毛仲明当时对着躺在担架上的毛海大声呵斥:“滚下来,咱们东江镇的人,只要脑袋还在脖子上,就不要让人抬。”

    毛海就真的滚下来,趴在地上请罪:“是侄儿不争气,请伯父责罚。”然后艰难的推开身边的伙伴,直接爬进了院子。

    “怎么,还是没饭吃吗?”赵兴揪心的询问。

    毛仲明就苦笑:“不错了,现在孙元化大人每月足额发放我的俸禄,额外还悄悄的贴补一些,再加上懂事的孩子们去沿街乞讨,总算是不再饿死她们了。”

    毛有德也道:“我的千户收拢的也是这些孤儿,孙大人也努力的照顾。哎,但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毛守仁。”

    “末将在。”

    “马上立刻,带着孩子们去街上找个馆子,好好的吃一顿。”

    毛守仁无语点头,招呼孩子们转身出去了。

    正这时候,门外马蹄声响,毛守义带着毛可喜赶到了,几个人见礼之后,赵兴直接站到了上首:“毛仲明,毛有德,毛可喜,你们知道了我来的意思了吧。”

    毛可喜回答:“守义哥哥路上说了个大概,但请出示皇上的手谕。”

    赵兴就从怀里,郑重的拿出了崇祯的手书:“这是皇上亲笔手书,请三位过目。”

    毛仲明上前接过赵兴手中的书信,就在院子里展开阅读,当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是泣不成声,三人轰然跪倒,冲着北京方面悍哭,高呼万岁。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人,他们只相信是奸佞蒙蔽皇上,而从没有怀疑皇上是始作俑者。

    在外面购买了一个席面,赵兴和三人述说了经过,毛守义更是将赵兴的良苦用心说了,当时三人对赵兴更是感激不尽,感谢了为自己的义父,也是为自己正名之后,将他们的忠诚,转到了赵兴的身上。无论赵兴怎么说以兄弟相称,他们依旧坚持称呼赵兴叔叔。

    “重开东江镇,加封毛帅之子为东江镇总兵官,这就是为毛帅平了反,为东江镇正了名。但真正恢复东江镇还是需要你们三个。”然后看向了毛守义:“守义,你是当堂听到皇上和兵部尚书孙师傅决定,将东江镇设立四营,核定员额两万八千。我的意思是,毛仲明和毛有德加上可喜各执一营。还有一个营,我给刘光祚老将军。”

    三人欢喜的拱手:“求之不得。”

    “但四人四营,承斗在京学习,东江镇不能群龙无首,所以,皇上封仲明为东江镇代总兵官,你们没意见吧。”

    其他人连连点头说没有意见。

    赵兴就问毛仲明:“你对未来的东江镇有什么看法安排?”

    毛仲明就以东江镇代总兵官的身份提问:“军饷钱粮怎么供应?”

    这才是关键,人心好聚,但实实在在的钱粮难得,可不能再出现拖尸大战的局面。

    赵兴一笑,充满信心的回答:“两万八千,朝廷年给饷十八万,粮四十万石,但我知道东江镇的重要,更知道一个皮岛就有难民三四十万,因为皮岛产出有限,也需要周济。”

    当年全盛时候,毛文龙占据整个辽东半岛,有兵号称十万,其实真正是四万五,有人口约二百万。但当时因为占据沿海诸岛以及辽东半岛,即便没有大明支持,也勉强能维持。但繁华已去,落到了这种地步,真的是可惜了。

    “但我们不能指望登莱山东支应,因为孙元化好说,换了一个东林的混蛋,就会断了你们的供给,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靠自己。”

    这也是毛仲明最担心的,于是再问:“我们该如何办?”

    赵兴道:“首先,要想对建奴产生威胁,三万是不成的,所以,我希望扩军到五万。这些军队的军饷费用,以及难民的生计,我将为你们解决。但不是解决一时,而是永久的解决。”

    “如果东江镇能够自给自足,不再受朝廷打压掣肘,那是最好了,我们就可以施展开拳脚和建奴拼了。”

    “这个,我在来的时候,已经和皇上说了,以督练东江镇为名,去皮岛亲自操作。但具体怎么办,先还没有定论。不过,这次皇上拨付内帑四百万做为东江镇启动。我们要好好的利用好这笔资金啊。”这是赵兴在给崇祯脸上贴金,为的就是消除他们对崇祯的隔阂。

    毛守义撇嘴:“说是四百万,但那只是皇上顺口人情,钱,还是咱们大人出。咱们皇上已经习惯了让咱们大人办事,光动嘴,不掏钱,玩的一手好的空手套白狼。”

    赵兴笑骂:“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

    这样的表现,毛仲明等三人对赵兴的感情就更近了。

    “四百万,我已经将一半交给义商郑宏达,先一步采买了粮食以及急需的物资,估计一个月后就能有第一批解送皮岛,解决燃眉之急。所以,我们现在得赶紧起身去皮岛,否则就耽搁时间了。”

    四个人连忙站起答应:“我们也没有什么收拾的,只要孙大人回来,我们交割了事情,马上就走,皮岛的难民也等不起啊。”

 第318章 开明的孙元化

    孙元化想躲避赵兴这个瘟神,但还是被无孔不入的锦衣卫给“抓”了回来。

    坐在登莱巡抚衙门里,赵兴笑着对孙元化道:“孙大人的为人人品和精到的学术,我是佩服的;但你以党派而不顾事实拒人千里,我是大大的有意见的。”

    孙元化就有些尴尬。“你一来,就杀我登莱钱粮道的事,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你倒是编排我来啦,人品不行啊。”

    赵兴就理直气壮的道:“你拍着胸口回答我,那个家伙该不该杀。”

    孙元化叹息一声:“我都弹劾他无数次了,但他上面有人,怎么也拿不下他,你到是帮了我大忙了。”

    其实,他对赵兴的所作所为,没有多大抵触,反倒认为其能。只是官员集团天生就和锦衣卫是死敌,他若是不表明对立的态度,以对立非黑既白的性格,自己以后在同僚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在既不想惹怒东林,也不想惹怒赵兴的情况下,只能避走,希望等这个说不好怎么的家伙走了,自己也就两不得罪的过关了。

    可惜,赵兴耳目众多,他无处可藏,同时,重开东江镇的事,是大事,也和他这个登莱巡抚有关,就不得不捏着鼻子回来。

    登莱巡抚是大明四大巡抚之一,在山东省境内总共管辖6府(济南、东昌、兖州、青州、莱州、登州),登莱大致相当于全省的三分之一。

    后来,随着后金的崛起,山东半岛以北,天津卫,辽东半岛及其以南、渤海湾以东、朝鲜平壤以西大部分土地和海域,都在登莱巡抚管辖之内,有水陆两军,其中原先的东江镇就是归登莱管辖。

    而孙元化和当初的袁可立是一样的,都明白毛文龙的为人,更知道东江镇的巨大作用,都为袁崇焕弄垮了东江镇而扼腕叹息,却也无可奈何。但这次赵兴再建东江镇,孙元化是打心底里支持的。

    赵兴看看左右无人,于是趴在孙元化的耳朵上悄声道:“重建东江镇,意义你我都明白,但皇上担心他们依旧对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而皇上以褒奖的态度为其背书的事,而最终耿耿于怀军心不稳,所以,东江镇依旧名义上是划归登莱巡抚管辖,他们的后勤供应依旧掌握在登莱巡抚手中。”

    孙元化忍住了赵兴的臭嘴,对于这样的安排倒是放心。其实他也正为此而担心呢。

    “可是现在我所统辖的海陆两军的军饷,已经捉襟见肘,如果如往常那样,朝廷依旧不放粮饷,可能会激怒他们,虽然他们因为小主子主母在京而投鼠忌器,但人心不古啊。”

    赵兴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剩下的事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说了。

    “户部的拨款,我们是不要指望的了,指望你给予拨付,我也真的感觉难为你。他们的生存,还是需要依靠自己啊。”

    孙元化看了一眼在堂下肃立的耿仲明几个人,再看了一眼赵兴:“就靠这几位只懂得打打杀杀,根本不懂经营的将军?嘿嘿,我估计不出一年,你那四百万银子吃光,他们就得带着皮岛难民跑我这里来讨饭。”

    赵兴和孙元化咬耳朵,他们没听到,但孙元化的话,站在堂下的四个人听的清楚,当时就有些尴尬,因为,人家说的对。

    赵兴笑着道:“我只请您做一件事,就可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并且练出一支强军。”

    孙元化似乎立刻就明白了什么,当时站起来坚决的拒绝:“要想行当初毛帅开埠与辽东易市,绝不可为。您和几位将军也不是不知道,这可是袁崇焕捏造毛帅十大罪唯一做实的,我们不可害了这几位将军,再废了东江镇啊。”

    毛文龙为了生存,当初在朝鲜新义州开市,以物换马,然后倒卖给内地,这是事实,不可辩驳。

    但赵兴无所谓的一笑:“哎呀,孙大人说哪里去啦,我辛辛苦苦重建东江镇,难道就是要再毁了他们吗?开埠是必须的,但大明海禁,所以啊,这供应皮岛的南北货物必须从你登州港口中转,至于贩运什么,由您掌控不就行啦。”

    孙元化听了,点头称是:“这本就是我登莱巡抚衙门该做的。只是不知道他们都需要什么货物啊。”

    赵兴笑道:“当然不能是能够资敌的东西啦,除了必须的粮食和布帛。”

    “这个我必须核算人数,按照人丁放行。”

    赵兴一笑:“这个当然,但他们需要的,我延绥边军产的老白干烈酒,还是要通过的吧,比如说,每月得最少五六十船。”

    孙元化当时纳闷询问:“东江镇各个是酒鬼吗?”

    毛仲明立刻回答:“末将等为恢复辽东故国家园,为死难家族亲友复仇,发誓不恢复辽东,不报大仇,绝不饮酒的。”

    孙元化立刻看向了赵兴:“那这么多烈酒要做什么?”

    赵兴无奈摊手:“我为了安定西北,给边军家属找一个活路,于是就大面积种植了甘薯。但那东西人却不能多吃,所以我答应用十斤甘薯,换一斤大米。但我压那么多甘薯做什么?没办法,我还得给那些甘薯找去处,要不然,我即便是财神爷,也得赔个当了内裤,所以,我发明了甘薯酿酒。嗯,还好,产量品质不错。”

    一听是技术上的事,同样是科学家的孙元化立刻来了精神:“怎么样,赵大人发明的酿酒办法可行得通。”

    赵兴得意的道:“还行吧,反正这次不用我强迫,西北的百姓开始乐于种植甘薯了。”

    孙元化当时感慨:“当年魏忠贤强制推行甘薯,却惹的天怒人怨,赵大人用一个转化,就让百姓心甘情愿。真是一个政策两种做法,做法不同,害民富民就截然相反啊。”

    赵兴摊手:“但是,我不好好当锦衣卫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