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大家才真正相信,皇上给他们的毛帅平反了,再加上袁崇焕也被剐了,大家的怨气也就在这可以堂堂的哭声中烟消云散了。

    最爱记住仇恨的是这些朴实的将士军民,但最宽宏的也是这群最淳朴的百姓。

    时间紧迫,修建的事情还多,于是他留下了一万两银子,选派了一个工头,招募人手,继续修缮毛公祠。嘱咐他们,一定要将这座祠堂建设的大气上档次。然后就开始忙别的了。这成为皮岛第一批以工代赈的难民。

    就在这同时,赵兴第一时间雇请民夫,清理了荒草多高的原先皮岛码头,这又雇请了大批的劳力苦力,让他们获取了稳定的粮食收入。

    至于儿童和老人,没有关系,儿童可以清理杂草,老人可以打扫场地。残疾人也无所谓,给大家送水做饭,总之,都能被赵兴想出办法,给一份活命的工钱。

    第一时间将布帛棉花,分发到妇女的手中,开始给将士们缝制军装,第一时间招募大量的劳力,开始打造盔甲刀枪,第一时间,招募将士。

    好在,东江镇大部分都是男丁青壮,因为能从辽东逃到皮岛的,也只能是大部分壮丁,老弱,都已经死难在了半路了。

    至于工钱,赵兴以粮食为主,而且是先赊欠后顶工钱的办法,第一时间发放,所以,在晚上的时候,整个皮岛上的地窝子茅草棚子里,都开始有袅袅炊烟升起——皮岛,活了。

    就在皮岛码头热火朝天的扩建休整的时候,一群操着西北口音的商贩,登上了皮岛码头,在缴纳了第一笔码头人力工钱之后,将一批烈酒卖给了刘光祚的弟弟,被赵兴保举任命的东江镇知府刘光之,然后刘光之立刻组织商队,马不停蹄的贩卖到了后金。

    这样纯正的烈酒,一入后金,立刻受到了追捧,最终在满街酒鬼增多的时候,达到了一瓶难求的地步。于是,赵兴不得不紧急让西北源源不断的将烈酒进来,只是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让西北的酒售卖一空,而东江镇也大赚了一笔笔银子。

    而跟随郑宏达到达皮岛的其他海商,也在皮岛的码头靠岸,他们在缴纳了一点不多的停靠费之后,卸货的,雇请苦力,不卸货的,船员们也上岸做短暂的休息,补充粮食蔬菜淡水,为即将的沿朝鲜半岛海岸线,向南,最终到达日本。

    有需求,就有市场,不必赵兴指点,刘光之就开始号召百姓尽可能的为这多出来的近万水手船员提供服务。

    蔬菜虽然便宜,但都是百姓自己家出的,饭食虽然粗劣,但都是大家刚刚赚来的工钱做的,人工不打钱,也能赚点。

    草棚窝铺虽然简陋,努力的打扫干净,收几个铜板,水手们就欢天喜地的住在那里,让他们能安心的在陆地上睡几个好觉。

    为了增加官府收入,刘光之将全岛唯一的,还算气派的砖石建筑的知府衙门都倒了出来;大堂改酒店,各级官员的家属老少一起上,孩子拾柴,老人家洗菜,媳妇们炒菜,三班衙役跑堂,生意做的那是热火朝天。顾客们不因为饭菜简单粗劣,跑堂的笨手笨脚而抱怨,他们含着眼泪,欢喜的吃喝,大方的会账打赏,因为他们吃的不单单是酒菜,吃的是一种付出后的坦然,吃的是那一张张由菜色变得红润脸的帮助。

    左右衙署改旅店,前后院子租出去做仓库,衙门帮闲立刻改行苦力,师爷做了库管账房。

    于是,每日里,知府大人带着一群属下,就蹲在大门外的地上,开始审案办公,顺带着,赚取一点打更保安的钱。

    蹲在地上,正为一件偷鸡和丢鸡的案子明断是非的时候,一个商人过来请求:“我们需要一个识文断字的临时账房,一天一百老钱,谁做?”

    知府大人立刻结案:“说捡到鸡的,那只鸡就是你的了,别吃了,好好的养着,到秋的时候,本官必须看到一窝小鸡。说丢鸡的,本知府给你三十老钱,做为补偿,钱不许买酒,去做点小生意,等明天我看到你喝酒了,我数罪并罚。”然后站起来跟着那个雇请师爷的人笑着商量:“本官去,不过您得先支付三十老钱。”

    炊烟重新升腾在皮岛上,笑容再次出现在一个个布满汗水的脸上,村中再次传来老人的故事,孩童的欢笑。东江镇,从活过来,转而重生了。

 第321章 蓝图

    “有没有泥瓦匠?”一个锦衣卫站在一张凳子上,大声向眼前黑压压的人群询问:“修建军营,需要泥瓦匠,每日工钱五升米。先预支一个月。”

    东江镇的工钱现在比内地的工钱高,这就是赵兴所谓的以工代赈,其实就是半支付半赈济。

    十几个汉子站出来:“我们是泥瓦匠。”

    “好,立刻签纸画押,然后凭牌子先领粮食送回家,明日正式上工。”十几个汉子欢天喜地的在文书上按下手印,然后拿布袋子领取粮食,没有布袋子的,干脆脱下破烂的裤子,就光着腚领取粮食。然后欢天喜地的抗回去。

    赵四什么手艺都没有,还因为瞎了一只眼睛,去应征当兵,人家没有要。紧紧拉着从辽东死里活里背出来的小妹,看着懂事的小妹死死的咬着手指抵抗着饥饿,赵四的心急的就好像热水烫了一般。

    但他什么也不会,怎么办。

    这时候,那个站在凳子上的锦衣卫看到了他的窘迫,就朝着他叫:“那个独眼的大哥,你会什么?”

    赵四窘迫的摇头:“官爷,小的什么也不会。”

    那个锦衣卫就哈哈大笑:“长着手脚的,怎么能什么也不会呢?会拖坯不?”

    正式就尴尬道:“这活是个人谁都会。”

    这个锦衣卫就一拍手:“那不就得啦,咱们即将开工的砖瓦厂,就招募拖坯的,老规矩,一日五升米,去不去?”

    赵四大喜:“去去去。”

    画押的时候,这个锦衣卫看了看赵四的妹妹:“小妹妹,出去做工不?”

    赵四立刻警惕起来,直接将小妹塞在了身后:“我小妹绝对不能离开我两步远,你不要打她的主意。”

    这个锦衣卫就噢了一声:“这个大哥,你想什么呐。既然她不能离开你两步远,那好吧,我就给她安排一个砖瓦厂给工人们送水的活计,就在你的视线之内,工钱是一天一升米,怎么样?”

    赵四不信的反问:“真的吗?”

    “按手印,领米,明日上工。”

    按了手印后,赵四真领到了直接和小妹的工钱,一天六升。

    将粮食送回了家,紧急给小妹用那半个瓦罐熬了一碗粥,等小妹吃完,赵四在瓦瓮里舀上一瓢冷水喝饱,然后紧紧腰带:“走,官爷对我们有恩,我们不能不报答,我们不等明日,今日就上工。”然后拉起小妹,向正在兴建的砖瓦厂走去。

    招兵的地方,毛仲明正在按照赵兴的要求,严格的进行兵员的挑选:“不要挤,不要挤,我再说一遍,月饷一两二钱,足额发放,一年三套衣服,一天三度。但身高必须高过这根杆子,年纪必须十八到三十,身体结识没有隐疾,没有伤残,瘦不怕,一天三顿,平时两干一稀,转眼就让你胖起来。”

    “我三十。”一个明显看出四十多的汉子自报。

    “你起码四十,不行。”

    “我曾经跟随毛帅杀过奴。”

    “那也不行,这是规矩。”

    “我十八。”

    “装什么,你最多十五,身高也不够,垫脚也不行。”

    “伯伯,我爹娘都死在了建奴的手中,我要报仇,你就让我参军杀奴吧。”

    “孩子,记住你的仇恨,等你到十八了,身子长高了,那时候,我们可能战死了,建奴可能依旧猖獗,那时候,你们接替我们,继续杀奴,打回老家去。”

    这时候一个汉子在和毛有德拉拉扯扯,“你放开我,我原先就是二将军的兵,我要跟着他杀奴。”

    毛有德就死拽住不放:“什么他的你的,当初我们都是毛帅的兵,现在你被我逮到了,现在,你就是我的兵。”

    毛仲明一见,当时大喜,这个汉子,原先是自己手下的千总,是一员真正的猛将,当时冲过去,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归队归队,赶紧的归队。”

    “二哥,你不地道,这是我先看到的。”毛有德当时怒了,这样的良将,正是各个营缺的,入伍就上手,哪能跑了他。

    毛仲明死死的抓着不放:“我怎么就不地道啦,他原先就是我的兵,他现在不是报名参军的,是归队,归队懂不。走,麻溜的跟我归队,立刻进行新兵训练工作。”

    毛有德坚决不让:“不行,他上我那报名的,现在他是我的兵。”于是兄弟两人u争吵一团。结果毛可喜趁虚而逃:“兄弟,跟我走,直接让你做个先锋,只要开打,我就让你第一个上。”

    “小将军,真的?”

    “真的。”

    这个大汉就挣脱毛家两兄弟:“我跟你走。”

    拉着这个汉子的手毛可喜心中狂喜:“你这样的人,开战让你第一个上?想的美,我舍不得。”

    跟着过来的孙元化看着这一幕幕活剧,再听赵兴指点着:“这里,我要建设一个炼铁厂,最好能直接炼出钢,那里,我开工建设个兵工厂,直接在这里打造火枪,铸造大炮。现在我不是嫌弃这些难民是累赘,反倒嫌难民太少,我要做的事太多,人手总是不足啊。”

    孙元化面对赵兴的蓝图规划,感慨的对赵兴道:“在大明,为官府做工,是徭役,是死刑。在大明当兵是地狱,逃还来不及,哪里有这样的情景?”

    赵兴笑着道:“大明内地,官府徭役,不但累死累活,做牛做马,还要自备粮食。而我这里,是当他们工人,给他们工资,双方是雇佣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这里当兵,是寻找到他们报仇的机会,再加上东江镇的兵足额粮饷,管吃管喝,怎么不让他们趋之若鹜?只有这些心怀仇恨,甘心情愿做工的百姓,才能不怠工,更不会出现内地徭役者故意破坏的事情发生,才有这样的军队,上战场不转身逃跑崩溃的现象发生。”

    “如果大明,都如东江镇这样该多好啊,何至于大明糜烂至此啊。”

    “大明永远做不到这样的。”

    “为什么?”

    “因为体制,因为制度。”赵兴小声的回答孙元化:“因为体制,让官吏们腐败贪婪;因为制度,让贪婪的官吏们有机会,或者是名正言顺的对百姓盘剥,让百姓对官府心生痛恨。”

    孙元化深有同感,满面忧国忧民的低声道:“是啊,要想大治,必须大破,必须从根子上来。我们的大明,需要一场变革变法啦,否则国将不国啦。”

    赵兴很理解这位科学家,只有科学家才有灵活而激进的头脑想法:“天下上下几千年,无不从变法兴。但一旦变法失败,不但血流成河,更会加速王朝的覆灭。变法有风险,改革须谨慎啊。”

    孙元化却淡然一笑:“只要变法,就有失败的风险。就好比我研究的铸炮方法,是从无数次的失败里,才最终取得了现在的铸炮方法。失败是避免不了,但不能因为惧怕失败,就不去做啊。”

    赵兴点头:“改革会失败,一旦失败,后果将是何其惨重?那么,我就用你铸炮试验的办法,在这里,在皮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