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已经彻底体力不支的黄爌,怎么经受得起这样的折腾?于是,就干脆晕倒在朝堂。当然,被锦衣卫力士抬出的时候,赵兴明显的看到黄爌呼吸平稳,脉搏正常,还给了自己一个狡猾的挤眼睛。
于是,赵兴站了出来,先给一个头两个大的崇祯施礼,然后对群臣道:“诸位,且听本官说道说道。”
崇祯捂着脑袋无力的一句:“说。”
赵兴侃侃而谈道:“韩国公后人携带洪武手书诏书,请重新恢复爵位案,这关乎国本纲常,当然不能怠慢。尤其关乎开国先祖和开国重臣君臣相得的美谈事,关乎皇上孝道之心,更不能等闲视之。天下人都在看着呢,怎么能这样无休止的拖延下去?知道的是大家意见相左,不知道的还认为当今皇上不想尊祖训呢。”
这一番道理,其实也正说在了崇祯的心里。如果真将这个来历不明的李世选再封韩国公,万一是骗子怎么办?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可世上会有如此胆大包天的骗子吗?敢拎着全家乃至九族的脑袋,明目张胆来骗朕?
如果断然拒绝,万一这封信真是太祖手谕,那我可就成了忤逆不孝之人,是对太祖皇帝的大不敬;世人更会耻笑我吝啬抠门:
堂堂一国之君,竟连祖宗圣旨都不认。民间对朝廷的信任,又从何谈起?
本来这事交给内阁处理,希望尽快有个结果,结果按照这个朝堂的风气,不管什么事,必须得有坚持的,有反对的,否则就不正常了。
“此案已经牵连时日多时,若不能快速解决,就又是一个动摇国本的三大案。我不知道,大家的争论到底在哪里。”
崇祯就对次铺韩中与道:“韩爱卿,给赵爱卿说说。”
次辅韩中与站出来,绝对不愿意自降身份跟赵兴说,于是以汇报工作的态度,对崇祯禀报:“臣带内阁诸位老臣,经过详细的勘查,认为李世选呈送的御笔书信是真的。”
这是认真派。
孙良辰立刻站出来冷笑道:“阁老如何认定是真?”
这是认假派。
韩中与看了眼这个给自己挑毛病的,想要取自己代之的同党,只能耐心解释:“从物证来看,这份书信所用的材料,如纸张、墨迹和印章都古朴陈旧。这些物件,仓促之间难以作假。”
孙良辰就哈了一声:“烦请阁老闲暇时候去琉璃厂转转,那里的做旧造假的手艺人可多了去了,您老要当心噢。”
韩中与不管他的冷嘲热讽,继续道:“第二,李世选外表憨厚老实巴交,其人亦田野村朴,不类诈伪者。”
孙良辰又哈了一声:“就这一条最扯淡,哪个骗子会把“骗子”两个字刻在脑门上?历朝历代,大奸若忠者比比皆是,这是事实吧。”说这话的时候,眼睛还斜了下赵兴——指桑骂槐一览无余。厚脸皮的赵兴淡然一笑,坦然受之。
韩中与赶紧继续话题,否则不定弄到哪里去,于是再道:“内阁也派过得力的人,到李世选的老家绩溪县明察暗访,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这事。而且绩溪县令也证实,一上任,就听说了李家的家族传奇。”
然后不给孙良辰反驳的机会,给崇祯施礼:“由上诸条理由可断定,此事的真实性勿容置疑,皇上不能再令忠臣之后寒心呐!”
孙良辰立刻上前,“皇上,臣认为此事定是伪造,当杀了这个欺世盗名的骗子。”
崇祯皱眉:“不要轻言杀伐,说说你们的理由。”
孙良辰就侃侃而谈:“经臣等调查,李善长的家谱得知,李氏家族中只有他的长子李祺做了太祖的女婿,与临安公主生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芳,一个叫李茂。那么,信中提及的皇外孙李盛庆,又是何许人也?是从哪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李祺真有第三子,那也绝非临安公主所出。如果不是公主亲生,太祖会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李盛庆写一封亲笔信?”
这一点倒是让崇祯再次犹豫起来了。
“第二,依据当下习俗,即使没有家谱延续,给同一辈人起名或三字或两字,总之都是相同字数,而且寓意一致。李芳和李茂,明显都有个“草字头”。如李祺后来又有所生,也该是个带草头的单名。那么,这个李盛庆是个什么鬼?”
这条很关键,古代人注重这个,就比如,老朱家子孙,那都是生冷怪癖的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全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这比欧洲的那谁早了三百年。又是一个世界第一,我骄傲啊。
“第三,此信写于洪武二十三年。216年后让李家后代进京,应该是在万历三十五年。既然李世选生活贫困窘迫,为什么讨要爵位的时间比规定晚了20多年?握着这么大一个聚宝盆,却甘心吃苦遭罪这么多年,说不过去啊。”
大殿里就传来一阵嗡嗡的议论声。韩中与也就哑口无言了,默默的退回到班列。
孙良辰得意的继续侃侃而谈:“针对这些疑点,李世选只是坚称自己乃忠良之后,但这诸多疑问,却面红耳赤说不出个所以然。因此,臣等便有了这样的推定:所谓太祖亲笔信,不过是一场惊天骗局!一定是这样的:李世选的祖先事先准备了这么一封信,并在当地宣传造势,哄抬门楣。等到李世选这一代,他自己也把这个骗局当真了,遂冒天下之大不韪,屁颠屁颠骗到皇上这里来了。所以,臣认为此事定是假的。”
相对于主真派口头上的大义凛然,定伪派则显得比较务实。他们注重事情的证据和逻辑,摆出的理由也更具有说服力。
然后孙良辰话锋突然一转,大声道:“从此事上看,那些所谓的勋贵,都是欺世盗名之辈,不可信,不可用,以免贻误朝廷,当悉数逐出。”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许许多多大臣的支持,纷纷站出来指责勋贵的无能与祸害。更有那早有准备的人,拿出一个个小本子,开始历数勋贵罪恶,那是言之凿凿切实无疑。论罪,从免爵罢官,到论罪下狱,再到菜市口一刀,其实,灭门抄斩,千刀万剐才配呢。
听到这些罪状,站在殿上的所有勋贵不由得一阵阵的哆嗦。赵兴说的事真的来啦,虽然孙良辰的逻辑不符,但他们要干倒勋贵的目的已经暴露了,东林党人消灭勋贵的行动开始啦。
不能再退缩了,现在这么多年,勋贵们已经被逼入死角了,再退一步,大家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于是,所有的勋贵都将目光望向了赵兴,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该你啦,上啊,我们在精神上支持你。
第335章 赵兴的攀咬
赵兴站出来,神态从容的向崇祯道:“皇上,真伪之事,其实简单,派出专业人士好好的取证调查不就完了吗,何必如此争吵不休?”
所有官员不由大哗,这还是小事,这还容易?你吹牛呢吧你。
赵兴不管官员们的表情,继续淡然的道:“皇上,这个案子本来简单的很,但为什么牵扯到现在还不能定性下来?臣听明白了,这其实是别有用心者,准备再次拿出他们的拿手好戏,牵连勋贵们啊,再弄出一个动摇了国本的三大案一样的案子,再次要动摇国本啊。”
从万历开始的三大案并不复杂,之所以一直被东林一次再一次的提起,不过是以此为借口,掀起党争。也正是这三件案子标志着明末皇权的衰弱,政治纷乱和大明衰亡的开始。
那三个案子,困扰着天启和现在的崇祯兄弟几乎一生,弄的两兄弟苦不堪言。一提这事,崇祯立刻提高了警惕。
三个案子没完没了,就足够人头疼了,再加一个,那还不直接要了自己小命啊。
不成,这事得赶紧解决了。
“牵连勋贵?什么意思?”崇祯问。
赵兴微微一笑,看了眼孙良辰,还是语态沉稳道:“刚刚孙大人已经明显的将矛头转向了各位国公侯爷们,信誓旦旦的要将勋贵们全部赶出朝堂,乃至灭门凌迟处死。在臣看来,他孙大人不是为国,而是害国,这是有为蒙元朝翻案报仇之心,皇上当明察。”
赵兴此言一出,当时滿殿大哗。周庭儒当时皱眉,这是哪跟哪啊,孙良辰攀咬勋贵,这是既定方针。但孙良辰攀咬还是有因果关系的,你赵兴这一出,是不是扯的太远啦。
当时周庭儒站出来,以阁臣的身份理直气壮的发声:“锦衣卫果然是捏造构陷能手啊,如此构陷大臣也太不着边际了,臣请裁撤锦衣卫。”
得,这又牵扯到裁撤锦衣卫的事上去了。
郑国公明白了赵兴的目的,大步站出:“周庭儒,占据阁臣之位,却尸位素餐,乙巳之变没有寸功尺政,只会空谈误国,当驱逐。”
得,这又扯到了驱逐阁员上去了。
赵光恩站出来,对着崇祯道:“臣弹劾郑国公行为不端。”
西宁候宋御德站出来:“臣弹劾赵恩光——”
“打住,打住。”崇祯立刻叫停,按照这架势,又一轮跑题撕咬开始了,今日朝会的正事就再也谈不成了。咦?今日朝会要谈什么来着?忘了。
“咱们别跑题,王承恩,朕最开始说什么来着?”
身后的大太监方正化小心的提醒:“周阁老提起韩国公后人案,孙良辰请驱逐勋贵,赵兴说孙良辰为元朝翻案报仇。”
崇祯一拍脑袋:“对了,是这个起头。赵爱卿,你是不是扯远啦,这韩国公后人请封事,怎么扯到二百多年前蒙元上去啦?”
赵兴施礼,平和道:“臣没有扯远,且听臣自辩。”
崇祯愣了一会:“那你说说道理?”
赵兴郑重道:“臣弹劾孙良辰包藏祸心,为蒙元复仇,是有根据的。”
既然有根据,那就得让人说,然后大家舌辩一番。东林是讲究给你自辩机会的,只是你辩论不过我,那就名正言顺的干倒你。我们是君子,君子就要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可别说我没给你机会。
赵兴就施施然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小本本,用手粘了点唾沫,一页一页的翻看。
为了每次上朝有足够的论据和东林辩论,赵兴是做足了功课的。
能上朝有发言权的,其实在京的,也就这么百十人,扣除勋贵赵兴同伙,东林还剩七八十人,查他们个祖宗十八代,平时的罪行,那对锦衣卫来说,还不是跟玩似的。
大家知道锦衣卫有大家的黑账,见赵兴拿出来,无不心怀忐忑的伸长了脖子看。
一页一页的翻看,突然赵兴哈了一声。
就这一声,当时吓的大家一哆嗦。
赵兴得意的道:“有了。然后照着书页上,大声的朗读,孙良辰,乃孙国庆之子,孙成之孙,孙——其十八代祖上孙自用,乃蒙元四库照磨兼架阁库管勾,深得上司青睐,赞之曰忠。”然后啪的一声,将小本子合上,信心满满言之凿凿道:“在我汉家男儿,在洪武爷所领勋贵先辈与蒙元死战的时候,他的先祖却死心塌地的在为蒙元效力,得一忠字褒奖,可见其对蒙元忠心程度。他先祖与大明勋贵为敌,他现在也与大明勋贵为敌,这事遗传啊。如此,此人不是不甘他先祖死忠的蒙元被灭,为其复仇是什么?”
面对赵兴这种牵强附会,群臣大哗。一个官员站出来大声的驳斥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