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君恩上岸,拉着一根绳头,将李自成等一串拉到了钱良长的面前。李自成带头躬身施礼:“罪人感谢大人不杀之恩,今日特来投降。”

    钱良长哈哈大笑:“迷途知返,善莫大焉,来人,给诸位英雄松绑。”

    戒备的亲兵亲自给诸位松绑之后,李自成向后一招手,跟着摇船的两个汉子抬过来一口大箱子:“为感谢大人的恩德,特再献一些玩意,大人必须收下。”

    钱良长一看这箱子的个头,当时笑的是见牙不见眼,当时故作谦虚:“以后你我就是同朝为官啦,客气什么?”

    李自成弯腰打开箱子:“不过是几把刀枪,你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剑光闪动,钱良长大吃一惊:“诈降。”转身就逃。

    站在钱良长身边的顾君恩一把拉住了他的袖子,钱良长还算是悍勇,上去就给了顾君恩一脚,将他踹翻,对着自己的亲兵大吼:“杀了这些逆贼。”

    钱良长也不是真的傻子,他在码头里,还是留着一手的,随着他的喊叫,埋伏在码头上的官军一涌而出,呼喊着杀了上来。

    李自成死追钱良长不放,刘宗敏双刀在手,袁宗第铁鞭翻飞,其他几员大将更是如龙似虎,面对涌上来的几百官军毫无惧色,一番砍杀之后,反倒让他们追着官军满码头跑了。

    李自成看看钱良长逃跑的飞快,当时大急,猛的虎吼,将手中的花马剑当做了标枪,呼的甩出,花马剑如电一般,正中目标后心,钱良长惨叫一声,倒地而死。

    被八个人杀的胆寒的官军一见自己的主将死了,大家发一声喊——转身逃的无影无踪了。

    李自成跑了回来,扶起顾君恩:“先生无碍吧。”

    顾君恩推了李自成一把“快,快发信号,让大军渡河。”

    李自成立刻拿出号角,吹了起来。在对岸早就整装待发的杆子敢死队,立刻奋力划船,几十个羊皮筏子和小船如箭一般的冲了过来,转眼登岸。

    当精疲力尽的赵兴追到黄河边的时候,整个渡口已经化作了一片废墟,渡船的残骸已经烟消火灭了。

    看着对岸的状况,赵兴只能望河兴叹:“自己,又白忙活一场。李自成,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啊。不过你别得意,我这辈子,和你杠上了。”

 第395章 被寄予厚望的科举开始了

    崇祯三年五月十四,是钦天监为正式科举、恩科、制科会试择定的入闱吉日。

    从头一天入夜时起,副主考赵兴就兴奋的没有睡觉。一来,自己前生无数次考试,都是考生,今天总算熬到了监考的位置,赵兴有一种报复的快感。好为人师,是人的通病,这以后,就会有许多大明的官员,尊自己一声恩师啦,呗得意着呢。

    但在得意之时,也感觉一份沉甸甸的担子压身。自打隋唐科举开始,历朝历代无不把科举考试,当做重中之重的大事看待,在这期间,有了多少科举舞弊,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干系太大里,一个不好,误国是小,性命不保啊。

    他独自一人来到娘的小佛堂里焚香默坐,静待吉时来临,也想使自己的心情能更加平静一些。

    自打穿越以来,本来是长在红旗下的,坚定的无神论者赵兴,就变得疑神疑鬼了。

    再说天地无神,那自己怎么就全须全尾的,莫名奇妙的跑到了这里来啦?圣人说,君子不怪力乱神,你个糟老头子,我信你给鬼。

    学着娘的样子,虔诚的对着布幔后那尊陶瓷鎏金的工艺品顶礼膜拜,心中念念有词,说东说西,最终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什么“求菩萨太多不好啊,会招人烦的,还是自己好好的想想吧。”

    于是上香三拜之后,就坐在了娘总是坐的蒲团上细心冥想。

    崇祯皇上在召见他和黄道周时说的话,还响在他的耳边。崇祯那殷切的希望,谆谆的嘱托,刻薄的话语和令人心惊胆颤的警告,也让他惴惴不安。

    正想着呢,子时正刻,午夜的炮声响起。是的,是炮声,这是恩科大比唯一的动作,就是怕举子们睡过了头。

    炮声震耳,赵兴一跃而起,端正了蟒服玉带,向外边侍候的家人们吩咐一声:“备轿!到贡院去。”这次赵兴破例的没有骑马,他要尽量的显示自己的文人气。

    院子里早就准备一时,不敢松懈的随从轿夫立刻准备起来。

    娘的房间的门轻轻的开了,娘穿戴整齐的,提着一个小小的灯笼,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小妹懂事的紧紧依偎在娘的身边,来到了赵兴的面前。

    踹开小狗,赵兴站稳脚步,对着娘施礼:“娘,不要担心,没事的。”

    娘展颜一笑:“我知道我儿的能力,我知道一定没事的。”然后拉起赵兴的手,将手中的小灯笼轻轻的放在了赵兴的手中:“你是监考,是副主考,代表着皇上,为皇上办差。士子们是科举赶考,你何尝不是?拿着这个小灯笼,去吧,给皇上和娘交一份合格的卷子吧。”

    赵兴再次施礼:“娘,我,去了。”

    然后上了轿子,将小灯笼从轿子的窗口伸出来,晃晃悠悠的行到了大街上。

    大街上,五城兵马司的士兵,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严密的戒备如临大敌;锦衣卫纱帽飞鱼服,手按绣春刀,往来警戒,搜索每一个胡同暗巷,消弭每一个可能对举子们造成危险的隐患。

    一阵阵客栈大门的开门声次第响起,随着的是压低了的掌柜伙计对士子们的祝福,然后一盏又一盏的小灯笼,开始从四面八方的慢慢汇集,最终汇集成一片灯海。崇祯三年的三大考,正式开始了。

    在皇宫后的景山的皇家佛殿里,已经虔诚的沐浴斋戒三日的崇祯,也没睡,和赵兴一样,崇祯在一大堆和尚的侍候下,虔诚的走完了繁复的法事程序,不敢有一丝的错漏,生怕自己的一点不敬,就得罪了佛祖。

    坐在黄锦的蒲团上,双手合十,在僧人平和的低声梵唱里,想要静下心来的崇祯,却怎么也静不下心,千头万绪百感杂陈,一起涌上心头脑海。

    元年的时候,开过一场科举,他没有这么紧张过。那时候,自己还小,没有这么重视过科举,也没有想过,一场科举会给自己的王朝带来什么。

    但这次不同了。经过三年多的皇位磨练,他开始慢慢的懂得政治。而越懂得政治,原先的那股自己身上的冲劲,就越少了,而变得越战战兢兢了。

    这次恩科对他来说太过重要了,正如主张开恩科和制科的赵兴所说,本朝翻来覆去所用的,都是万历年间的老臣,就没有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真正为自己所用的本朝臣子。

    而历届科举所取之士,又都成了当科主考副考的门生,自然而然的,就又形成了以恩师为核心,以同窗为基础的小圈子。

    让本来东林勋贵斗争的大圈子里,再生发出无数小圈子,环环相扣,却又错综复杂,斗的不可开交,让本来就糜烂的政治风气,更加混乱不堪。

    但不管谁斗谁,除了赵兴和张之及俩个之外,就没有一个帮自己这个大明真正的主人的。做皇帝做到这份上,做到若没有赵兴张之及俩个孤臣狗腿,连一个阿语奉承的奸臣都没有的地步,是古往今来没有的,真的是惨了点啊。不是惨了的,是忒惨。

    称孤道寡,好了,不用自己标榜了,自己就妥妥的是了。

    这次好了,开恩科制科了,自己是主考,从此之后,就能有一批不是书呆子,而是有真才实学的真人才,将成为自己的真正门生,从此,将出现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小圈子啦。到时候,自己带着他们冲锋陷阵,和其他所谓党派好好的斗一斗,从此,朝堂上,就再不是自己和赵兴唱双簧了。

    想到这里,兴奋之余,竟然也心生沮丧。天下皇帝,混到不得不发展自己的小圈子和臣子争权,是不是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悲哀?不是悲哀,是忒悲哀。

    好了,这下,自己有了小圈子了,那么自己的想法就不会再被阳奉阴违的得不到落实了,自己的圣旨再也不会不出宫门了,正如赵兴所言,只要这样徐徐推进,天下官员,都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门生了,政令就会通达,大治就可实现,中兴可期啊。

    就这么胡思乱想中,时间在缓慢的流逝,这时候,佛堂一角,刻意搬过来的西洋钟,发出一下一下轻柔而带着颤音回声的敲打。十二下。

    崇祯豁然起身,急匆匆走到了佛堂门口,站在这个北京城的至高点上,他看到黑夜里的北京城的街道上,开始有一盏一盏的灯火亮起,慢慢的如点点繁星,慢慢的汇聚成一条银河,向天下士子最崇敬的贡院方向流淌。

    看着这样的情景,崇祯不由的双眼一热,眼泪都流出来了,紧张兴奋的攥紧了拳头:“开始了,新的局面,开始了。”

    (

 第396章 科考贡院

    王庆一和李守一宫守一早早的就起来了,他们穿戴整齐,提着自己的书箱,里面就是简单的笔墨,连一张纸片都没有

    走到客栈的大堂。大堂里,掌柜的和全部的伙计,都列队侍候着,见到举子们出来,掌柜的殷切的递上他们给举子们早就准备的小灯笼,亲手一一交给到王庆一等的手中,同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祝福您老一跃龙门,高中状元魁首。”

    王庆一等纷纷回礼感谢,然后深吸一口气,昂首阔步,走上了大街,汇入到灯海里,向顺天府的贡院方向缓步而行。

    顺天府贡院座落在北京西南角,自有明以来就是朝廷抡才大典的重地。后来又进行过多次修茸,规模的宏伟壮观,甚至超过了六部衙门。

    赵兴从大轿出来时,只见繁星满天,斗柄倒旋,才刚过四更。他整整袍服,迈着沉稳的步伐向龙门走去。

    天进五月,夜晚显得凉爽舒适。在门前远望,贡院好似一座小城,城四周密密丛丛的围棘,又好像给这古城镶上了一层微褐色的薄雾。赵兴知道,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棘城”了。

    绕过一座石坊,便见甬道两边各设着一座小厅,这个地方叫做“议察厅”。它的名字叫得不错,可却是所有的举人们最最丢脸、最最扫尽颜面的地方。因为只要是来就考的,不管穷富也不论老少,全都得在这里宽衣解带,赤裸裸地接受贡院衙役们的检查,以防夹带和藏私。看着如此严格的检查,赵兴从中领教了科考的严肃和神圣。

    赵兴漫不经心地正往前走,一个差役紧走两步来到他的面前:“指挥使大人安好,您老来得可真早啊!”

    赵兴向“议察厅”那边一指问道:“时辰不是还早吗,怎么这里已经有人了?”

    “回赵大人,正科的考官监考,按照规矩,子时就必须到这里的,倒是咱们这恩科和制科要比他们晚一些。”

    赵兴一笑,这就暗中较劲了,正科是要让所有的官员和举子们知道,正科,才是正途,是要高过恩科和制科一等的。但赵兴没有必要和他们较真,只是淡淡一笑。“哦,早进去早受罪,那我就不去打扰他们了。哎,那边房子里是干什么的?”

    再往里走,却又见一堆人扎堆在哪里忙活,当时疑惑的问道:“那一群在做什么?”

    这个差役看了眼,忙说:“大人,您不知道吗?他们是在扎纸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