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06章 计算收入
给大明三万,其实是两万官员加两倍的俸禄,那可是一笔大费用,钱从哪里出,这是个大问题。
但赵兴淡然道:“这笔开销,臣算计,从四大巡盐御史衙门出一部分,每个出一百万,这是没有问题的,经过臣变革山西盐政以来,拓展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只要我们整顿好其他四个盐场,上缴一百万,每个盐场还是可以拿出来的。”
全国四个巡盐御史,还有三个因为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没有整顿,依旧没有一分一上缴。
而赵兴不过整顿了一个山西盐场,不但让西北盐价大降,同时养活了几十万边军,让边军钱粮丰足,而且还每年向内帑上缴百万。如果其他三个盐场也照此办理,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崇祯自嘲的一笑:“那年后我们就拿出力气和那些官员们打擂台吧,而改革之后多出的四百万,算做我们白得吧。”
原先天启年的每年四百万盐税弄没了,结果这再次恢复回来,竟然成为了外快,这事,怎么看怎么透着可笑至极。
“整顿盐务事,臣保举袁可立大人执行,一定减少许多压力,同时又能将事情办好。”赵兴举荐袁可立是正确的。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
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初任苏州府推官。二十三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因直谏而罚岁俸。二十四年,罢官回籍。泰昌元年,起任尚宝司司丞。天启元年,升本司少卿、太仆少卿左通政、廷试读卷官、右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兵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加兵部尚书,因为和袁崇焕就毛龙事不和,致仕,累授少保兼太子太保。也就是说,他将大明的官,做了个遍,问题还各个做的好。现在和朝廷闹着别扭回家了。
“如此能臣,干臣,忠臣,怎么能不做官呢。嗯,明日朕亲笔书信,派曹化淳去请。”
“臣锦衣卫向天下商贾收取的爱国捐,现在是每月可拿六十几万,而臣执行的办法,不但没有让商人们抵制,还让他们双手赞同。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再降低一下免税的门槛,估计一年还有个三百多万的增加吧。”
崇祯感叹:“洪武爷时候,定商税为三十一,也是修养国力,这事数目和你现在的想等,但那时候是过一地一收,而你的这个办法却是不交易就不收,其实你的税,啊,叫捐,可比洪武爷的还轻呢。等延续到嘉靖年到十一税,商贾们照样干劲十足,才有了国库丰盈无缺。结果你的税比那时候更轻,可为什么还有人坚决反对呢?”
赵兴一笑:“皇上,反对的不是商人,而是代表南方士绅豪门集团利益的东林官员。”
崇祯就无奈的哀叹一声,也就不再说话了。
“这样,差出来的三百万两,从没收的土地承包费里出一笔。就比如,这次科举舞弊案,牵连的接近二百官员,有一百五十是南方出身的,还有就是那四十家豪门,也都是南方的,抄没他们的家产,其他不论,单单土地就足足两百万亩,都是南方的水田好田,承包出去,一年两季可收承包费一两,百姓绝对会欢呼雀跃,即将养了民力,有能上来两百万两。”
崇祯点头:“而这都是原先财政里没有的。那剩下的一百万,就朕从内帑出吧。”
赵兴直接否定了:“这次给官员发放养廉银子,臣是不打算动原先的收入的,那样,会打乱原先朝廷的财政规划收支的,所以,剩下的,只要皇上答应正式承认东江镇铸币厂,并且绝对不许朝廷插手,那一百万,臣让铸币厂出。”
崇祯站起来,笑着拍拍赵兴的肩膀:“你之所以与其他官员不同,你是能发现问题,同时更能解决问题,所以,你是朕的干臣,能臣。但你又不是纯臣。”
赵兴疑惑的问:“臣怎么就不是纯臣啦?我,很单纯滴。”
崇祯哈哈一笑:“你给官员加俸禄”
“是皇上恩典,体恤臣子艰苦,是皇上给臣子,包括我加俸禄养廉。臣谢主隆恩。”
崇祯愣了下,意味深长的看了阵赵兴后道:“好吧,恩从上出,上朕体恤臣子,你也避免朕会怀疑你别有用心。你放心,只要你不负朕,朕绝不负你。”
赵兴立刻感恩戴德千恩万谢,心中却是腹诽:“天下最不靠谱,最不可信的,就是从历朝历代皇帝嘴里出来的这句话。自己得多加小心啦。”
崇祯将话题拉回:“朕说你不是纯臣是因为,你虽然没有动国库的一钱,但你却利用这个问题,带了你的私货,解决你想裹挟朕为你解决你的问题啊。”
当时赵兴大惊:“臣绝无此意啊。”
崇祯挥手:“别跟朕诡辩。你从盐政上出钱,上要朕支持你改革盐法,整顿其他三家巡盐御史衙门。从爱国捐出,是要借助这件事,确定下这个商业税收体系,你从承包上出,就同样借助这件事,把没收财物归功,削减土地兼并,而你从东江镇的铸币厂出,是要将你掖着藏着的铸币厂变成正大光明。”
赵兴当时挠头:“果然睿智不过皇上,臣的这点小心眼,您都看出来啦。”装傻充愣,也是自保之法啊。
崇祯看着憨态可掬的赵兴,不无感慨的长出一口气:“若天下百官,都能如你一样裹挟朕,那该多好啊,可惜,他们却都和朕离心离德啊。”
赵兴感动之余,立刻道:“若想真正为公的臣子充满天下官员队伍,我们必须推陈出新。”
崇祯站住了脚步,充满期待的看着赵兴,他太需要自己信任的一批官员了。
赵兴道:“这次三科同考,皇上是主考,就是他们的座师,人最重尊师重道,他们不管从什么角度都必须跟皇上您一条心。但是,这三科索取,最多五百人,实在是太少了,而天下依旧是以老迈昏聩的万历朝的官员居多。所以,臣请每年一两科或者三科,用源源不断录取的皇上您真正的门生弟子,充实地方,首先先把缺额补上,让大明的统治机构正常的运转起来,再用他们逐步取代昏聩老迈官员,只要如此坚持下去,不出十年,放眼天下,朝堂内外,皆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到那时候,皇上您想做什么做不成?”
崇祯整个时代,只开科三次,崇祯元年,四年,七年,结果到他死,他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没有为他出过一点力,这也是崇祯的悲哀。
但赵兴的这个提法,却将这个状况改变了,只要崇祯选拔出来的人才充满天下官场,不说这些人让政令通达,最少不至于如东林那般什么都坚决反对了。
崇祯背手踱步沉思好久,突然一拍手:“好,好,好,就按照爱卿的办法办,就从今年起,每年一次科举,要在十年,不五年,将大明的官场彻底的换把血。到时候,高额的俸禄,充足的干劲,在朕的指导下,一定能够中兴。”
第407章 再开科举
赵兴真正主持,锦衣卫检查,仔细甄别考生之后,果然又揪出上百携带小抄的,有情弊的,冒名顶替等等的,这样一来,科举舞弊案不用刻意牵连,就闹的越来越大了。
不过,事情不能再拖了,毕竟四五千举子滞留京师,拖不得的啊。
于是,审理科举舞弊的案子只能先放一放,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崇祯三年六月十五,再开龙门,皇上当场出题,赵兴亲自携带进入考场,三科再开。
这一次,龙门在开,可是头等的天大事,在刚刚废除的那场科举考试的震慑之下,从考生到考官,没有一个人再敢搞小动作了。
而原先的贡院官吏,也都被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力士校尉所取代,几乎就是一个人盯着一个人,名义上是侍候着,其实就是严防死守。
所有的饭菜都由锦衣卫供应,根本不会出现任何夹带,不要说闲杂人等,就连一只飞鸟苍蝇,从贡院上面飞过,都要接受锦衣卫严格的盘查,不讨论出祖宗十八代是哪只鸟,哪只苍蝇,都绝不罢休。
为显示隆重,崇祯特意的罢朝七天,整个过程,都亲自密切关注,他紧张的程度,竟然比那些可靠的举子们,还要严重。
在这样的重视之下,这一场天下瞩目的科举考试,总算是没有瑕疵的,圆满结束了。
考试完毕,赵兴亲自监督阅卷,经过仔细的甄别对比,上一场考试被录取的人,竟然有一大半这次都没有被选中,不是因为他们被牵连,而是因为他们的柴学实在不行。
结果历史上的,因为是周庭儒的姻亲且行贿通关,这科的状元,已经下狱,而历史上真正的这科状元吴伟业实至名归,殿试一甲一等头名状元。
而恩科的头名,竟然不是李守一,而是王庆一。这让李守一在羡慕嫉妒恨下,爆打了无数次王庆一泄愤。
李守一也行,第三甲第一。
以上殿试,崇祯亲自主持,没有按照规矩,坐一个时辰就走,也没有天黑抢卷,还亲自为士子掌灯,还为殿试考生备了御宴,可见崇祯对这次科举恩科期盼之心是多么的迫切。
他收到了他的成果,当堂有十几考生感动的哭晕在大殿,所有考生为表示对皇上的忠心,那一个个都要抹脖子上吊的表示。要不是赵兴压着,还真就会闹出人命来,
当然,制科的那些工匠是不必殿试的,这事就交给徐光启和赵兴了。
而最让赵兴惊艳到掉了下巴的是制科状元,竟然是宫守一。因为他的贡献,竟然是燧发枪。
当时取代黄道周做了恩科制科副主考的徐光启,欢喜的直接进宫,见到崇祯先喊了一嗓子:“大明军队无敌天下不远啦。”
赵兴将徐光启挤到一边跟着一嗓子:“大明,将在未来无饥馑啦。”
这两嗓子,弄得崇祯一激灵一激灵的。
他没有关心徐光启的状元之作,而是直接抢过来赵兴手中榜眼的作品。榜眼的作品很简单,就是一个犁铧,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就这么个小小的东西,到底怎么就可以让大明无饥馑。
他不明白,赵兴明白啊,因为这是一个后世二十世纪才有的东西。为此赵兴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怀揣利刃,和这个叫范除化的榜眼谈论了一番毛姓诗词,这是穿越人的识别密码。当仔细观察,发现自己对牛弹琴之后,说了番农具的革新问题,让这个榜眼怀疑眼前的这个座师,是不是一个老农冒充的。
“万岁,现在耕地,是这个流程。有牛马的,需要一个人牵引,然后一个人抚犁,后面一个人点种,两个人培土,两到三人施粪,一个人拖拽滚子压实,如此,两头牛,最少九个人,却只一日最多耕作五六亩地。”
崇祯不懂耕地,但被赵兴一解释,立刻恍然,深深感叹:“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所以百姓一家不能耕作,得多家合作,结果往往误了农时造成减产或者是颗粒无收。”然后指着榜眼的这幅图纸道:“而这个加了一个种子斗,后面挂上刮土器,再加一个石碾子的犁杖,却可以将点种的,培土的,和压实土的四人减掉,如此,一家五口一头牛,孩子牵牛,老爹抚犁,汉子媳妇施肥,婆婆田间送饭,就可以完成耕作,同时,臣问过榜眼范除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